合肥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二期)」 填補大氣垂直探空的空白

2020-12-17 儀器網

我國災害監測預警網已「網」遍全國,地震、海洋、氣象、水文等監測網每天將各種信息實時傳輸到後方處理中心。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各種預警系統在我國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氣象局、區域氣象中心、省氣象臺等2600個氣象臺站形成了全國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系統,利用以計算機為主要手段的實時業務系統、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數位化天氣雷達和甚高頻電話輔助通信網等先進技術,在全國建起了一個廣泛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網。

2020年5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氣象局承擔的「合肥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二期)」通過驗收。合肥國家基本氣象站建設大霧監測預警系統,包括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雷射雷達、霧滴譜儀各1部和大霧預警軟體平臺,全面提升了大氣立體探測能力,為大霧、團霧和強對流天氣的預報、預警提供了及時、準確、高密度的監測資料,填補了合肥大氣垂直探空的空白。

風廓線雷達

通過向高空發射不同方向的電磁波束,接收並處理這些電磁波束因大氣垂直結構不均勻而返回的信息進行高空風場探測的一種遙感設備。風廓線雷達利用都卜勒效應能夠探測其上空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隨高度的變化情況,具有探測時空解析度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在風廓線雷達基礎上增加聲發射裝置構成無線電——聲探測系統,可以遙感探測大氣中溫度的垂直廓線。其基本數據產品包括徑向速度、譜寬、信噪比、水平風向、水平風速、垂直速度和反映大氣湍流的折射率結構常數cn2等的廓線。

微波輻射計

利用被動的接收各個高度傳來的溫度輻射的微波信號來判斷溫度、溼度曲線,能定量測量目標(如地物和大氣各成分)的低電平微波輻射的高靈敏度接收裝置。微波輻射計實質上就是一個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微波接收機。微波輻射計分兩類:頻譜式和連續式,前者頻率窄,工作於微波諧振線上,後者用於遙感具有寬廣頻譜特性的目標,微波輻射計在軍事偵察、氣象學、海洋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雷射雷達

用雷射器作為發射光源,採用光電探測技術手段的主動遙感設備。雷射雷達是雷射技術與現代光電探測技術結合的先進探測方式。由發射系統、接收系統 、信息處理等部分組成。發射系統是各種形式的雷射器,如二氧化碳雷射器、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器、半導體雷射器及波長可調諧的固體雷射器以及光學擴束單元等組成;接收系統採用望遠鏡和各種形式的光電探測器,如光電倍增管、半導體光電二極體、雪崩光電二極體、紅外和可見光多元探測器件等組合。雷射雷達採用脈衝或連續波2種工作方式,探測方法按照探測的原理不同可以分為米散射、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布裡淵散射、螢光、都卜勒等雷射雷達。

霧滴譜儀

通過霧滴產生的散射光強度的大小,對霧滴粒子進行分檔計數,採樣範圍為2~50 μm,得到每檔粒子的數密度、平均直徑、液態水含量等數據。該儀器為適用於地基或塔基的雲粒子分光光度計,通過一個外接泵抽取樣氣和一個內置皮托管測量環境參量,如樣氣靜壓、環境溫度、壓差來確定空氣密度計算氣流速度。

新聞來源:中國氣象局

相關焦點

  • 南海氣象觀測網絡初具服務保障能力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介紹,南海區域是北半球天氣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該區域海洋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防禦颱風等氣象災害,保障漁業、交通安全責任重大。中國還承擔了世界氣象組織(WMO)規定的為全球海上遇險安全系統XI-印度洋責任區(包括南海區域)提供海洋氣象情報的國際義務。
  • 奔赴世界之巔 書寫大氣夢想
    在高原陸面—邊界層—對流層多尺度過程觀測中,科研人員首次開展了高原中部雲降水物理特徵的飛機—地基雷達—衛星遙感綜合觀測,實施了高原陸面—邊界層觀測、雲降水物理過程和大氣水循環觀測、臭氧和氣溶膠觀測、高原目標區與下遊災害天氣過程協同觀測等,觀測試驗站網的準業務運行填補了青藏高原中西部缺少土壤溼度和對流層常規氣象要素探空業務觀測資料空白,實現了高原陸面—邊界層—對流層的天—地—空一體化綜合觀測技術的重要突破
  • 自動氣象站覆蓋我國所有鄉鎮歷經21年 填補監測盲區 布區68762個站點
    自動氣象站是監測天氣氣候和氣象災害的重要手段,是天地空一體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動氣象站的全天候精密監測,為精準預報、精細服務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鄉鎮作為我國基層行政機構,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 ...書寫大氣夢想——記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邊界層與對流...
    在高原陸面—邊界層—對流層多尺度過程觀測中,科研人員首次開展了高原中部雲降水物理特徵的飛機—地基雷達—衛星遙感綜合觀測,實施了高原陸面—邊界層觀測、雲降水物理過程和大氣水循環觀測、臭氧和氣溶膠觀測、高原目標區與下遊災害天氣過程協同觀測等,觀測試驗站網的準業務運行填補了青藏高原中西部缺少土壤溼度和對流層常規氣象要素探空業務觀測資料空白,實現了高原陸面—邊界層—對流層的天—地—空一體化綜合觀測技術的重要突破
  • 安徽發布山洪災害預警 郎溪等7地為橙色預警
    安徽發布山洪災害預警 郎溪等7地為橙色預警 2020-07-16 13:34:22   來源:人民網
  • 關於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等級劃分含義及信息反饋的通知
    我局參照自治區級模式,建設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技術系統,聘請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做為我局構建實時業務化運轉的業務工作平臺,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11年5月開始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氣象局於每年的主汛期(5-9月)通過呼和浩特市電視臺、電臺等相關媒體聯合向社會和公眾發布。
  • 遼寧省2019年氣象災害公報
    二、氣象部門防禦氣象災害  採取的措施  (一)努力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準確率  不斷完善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網絡,實現了全省範圍氣象災害的精細監測。強化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網格氣象預報、數值預報模式客觀釋用、多源氣象觀測資料融合分析等大氣科學技術的深入應用,努力提高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準確率,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準確率等多項技術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 重慶13區縣列入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一級(紅色預警)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日(16日)16時,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重慶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全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7月16日20時至7月17日20時,開州、巫溪、城口、雲陽、奉節、萬州、梁平、墊江、石柱、彭水、武隆、豐都、酉陽屬於高風險地區,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為一級(紅色預警); 巫山、忠縣、黔江、合川、銅梁、潼南、永川、大足、榮昌、北碚屬於高風險地區,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為二級(橙色預警); 涪陵
  • 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  為規範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工作,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局制訂了《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現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視和切實組織做好此項工作。
  • 四川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黃色預警區域涉及宜賓等5個市州
    央廣網成都8月7日消息(記者賈宜超)8月7日下午,四川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發布8月7日20時至8月8日20時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結合四川省氣象臺天氣預報情況,8月7日20時~8月8日20時,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結果如下:一、3級,黃色預警。預警區域:宜賓市,樂山金口河區、馬邊縣、峨眉山市、犍為縣、沐川縣、峨邊縣,雅安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甘孜州康定市、瀘定縣、九龍縣,涼山州西昌市、木裡縣、鹽源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
  • 氣象監測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隨著氣象災害的多發性、異常性日益突出,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準確性和災害預警的時效性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2日在全國氣象局長會上表示,2011年將重點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對防範工作,深入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 縣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如東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020修訂版)》的...
    8.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人員重點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巡查、複查工作,督促相關單位採取防範措施;密切關注管轄海域風暴潮和海浪發生發展動態,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9.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共享監測數據。根據霾不同預警等級增加環境執法檢查頻次,監督重點大氣汙染排放企業汙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
  • 探空氣球:3萬米高空探「天情」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帶您揭秘榮成高空氣象觀測站探空氣球:3萬米高空探「天情」氣象部門對氣象信息的觀測,主要分為地面和高空觀測兩種。地面觀測站很多,如威海市氣象臺和榮成、文登、乳山氣象臺,全國各縣(市、區)幾乎都有分布。
  • 山東發布今年首個山洪災害氣象預警 要求三市做好轉移避險等防範
    中國水利網站6月30日訊(記者 趙新 通訊員 郭宗鑫)6月29日,山東省水利廳和山東省氣象局聯合發布山東省山洪災害氣象預警:預計,6月29日20時至6月30日20時,濟南市西南部、泰安北部和東部、臨沂西北部等地局地可能發生山洪災害。
  • 聯合訪談:國務院法制辦 中國氣象局權威解讀《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第三章是對監測、預報和預警作出規定,主要是各級政府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隊伍建設,同時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所屬氣象臺站要加強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條例》特別明確規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只能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發布,除此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擅自發布預警信號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 我國24小時內氣象預報準確率達87%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付文)6日下午,在湖北省代表團小組會議上,中國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雅鳴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目前我國24小時之內的氣象預報準確率達87%,颱風路徑誤差保持在70公裡之內,均居世界先進水平。
  • 「蒙古語語料庫」二期工程:填補網際網路上無蒙古文文獻空白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6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蒙古語語料庫」首席專家巴特爾26日向中新網記者介紹,正在實施的「蒙古語語料庫」二期工程(簡稱二期工程)總字數將達到1.2億詞,目前已完成佛教重要典籍《甘珠爾經》的錄入工作。
  •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運行項目(2019年度...
    北京首建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北京市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運行項目(2019年度)其他維修和保養服務採購項目(項目編號:PXM2019_158204_000005-JH004-XM00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成交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