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已經超過1000萬例,國內的新冠疫情也屢有反覆。許多人在新冠疫情間感覺自己病了: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胃部不適和發燒。這些不適的出現,讓人們對自己是否感染了 COVID-19 而感到憂心忡忡。
那麼,人們如何知道自己或家人感染的只是普通感冒或流感,而不是更危險的 COVID-19 病毒?讓我們來請教一下希望之城醫學部傳染病部的臨床副教授 Jana Dickter 博士,看看專業人士的建議吧。
普通感冒的症狀有哪些?
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有很多:人鼻病毒、人類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實際上,冠狀病毒也是導致普通感冒的常見原因。但顯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其他類型的冠狀病毒的確會引起感冒。這些症狀大多是輕微的,包括上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鼻塞、流鼻涕以及耳部不適等。這些症狀往往比流感或 COVID-19 所引發的症狀更加輕微。
流感有哪些症狀?
流感通常比普通感冒更糟糕,而且症狀往往更嚴重。流感會引起喉嚨痛、咳嗽、流鼻涕/鼻塞、疲勞和頭痛,也可能引發身體疼痛和腸胃不適,人們通常還會發燒。流感還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併發症,其中包括肺炎。在一些嚴重的情況下,它會引起身體不同部位的炎症,包括心臟(引發所謂的心肌炎)或者是大腦(即腦炎),從而導致腎功能衰竭和多器官系統衰竭,甚至死亡。患流感的病人也可能受到「超級病菌」的細菌性感染。
COVID-19 新冠肺炎有哪些症狀?
COVID-19 的症狀與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肌肉疼痛、疲勞和食欲不振。和流感一樣,感染也會變得更嚴重,在用力或休息時會出現呼吸短促的症狀。失去嗅覺或味覺能力也被認為是 COVID-19 新冠病毒的早期症狀。
COVID-19 與流感有什麼不同?
所有這些病毒都以類似的方式傳播,通過手的接觸,如直接接觸正在咳嗽或打噴嚏的感染者,或接觸受汙染的物體表面。此外,咳嗽和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其他人有可能吸入並被感染。相比流感, COVID-19更具傳染性。1 個人感染流感,他所傳染的人群通常在 1.1 到 1.4 人之間,而 COVID-19 的感染率幾乎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因此,做好日常的防護非常重要。
普通人如何進行區分?
對於普通人而言,區分這幾種症狀稍顯困難,因為症狀有相當多的可變性。有些人沒有症狀,有些人有輕微症狀,有些人有嚴重的症狀。如果只是鼻子不通氣、流鼻涕,喉嚨痛、充血,但不發燒,可能是感冒了。如果有更嚴重的症狀,如發燒、身體疼痛和呼吸急促,這可能意味著嚴重的感染。任何患有輕微病狀,沒有呼吸問題的病人應該自我隔離,但是任何有呼吸問題的病人都應該尋求醫療救助。
萬一生病應該在什麼時候尋求幫助?
如果病情嚴重,伴隨高燒、症狀惡化以及呼吸困難,應該立即尋求治療。老年人、身患疾病和/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群感染 COVID-19 產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高。對於癌症患者和器官移植病人來說,一定要聯繫自己的腫瘤或移植醫師權衡進行緊急評估的必要性。請注意,病人可能會有其他感染的風險。當你感到呼吸急促或注意到有惡化的症狀出現時就應該去尋求幫助。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如何保持健康?
如必須外出往公共場所,一定要勤洗手,避免觸摸臉部,眼睛、鼻子和嘴。如果公共場所沒有條件洗手,可在公共場所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劑,其酒精含量至少要達到60%。沒有打過流感疫苗的話,建議接種。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針對 COVID-19 的疫苗成功上市。雖然人們正在努力研製疫苗,但除了保持社交距離、待在家裡、避免與生病的人接觸以及洗手之外,目前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可以進行預防。注意,現時還沒有數據支持任何預防感染的藥物。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任何一家有能力的醫療機構都應承擔挽救更多生命的責任。作為一家致力於抗擊癌症、糖尿病和其他威脅生命重大疾病的醫療機構,位於美國西岸的希望之城目前正在全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威脅,包括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前開發。
同時,為幫助中國癌症患者的遠程診療,希望之城開發了「遠程第二診療意見服務 RSO」。通過這項服務,患者不僅可以免去來回奔波的辛苦,也降低了前往醫院感染其他病毒的風險,因而有助於減輕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