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是江蘇某市的中考作文題目。這個題出得真好,它不僅有溫度,有深度,還能生發出力量,能讓學生跳出自我來認識個人在群體中以及群體本身的價值。
首先,確立寫作對象。
看到題目,眼前會出現一個個「群」。這時就要想想,對哪個群感觸最深,有話可說,也能寫出新意與深意。
然後,確定主題,迅速構思。
可寫自己的生活「群」:就是從自己熟悉的家庭、學校生活著手,通過寫一群人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維繫好了一種感情等,或者寫一個人融入了大家變得更自信陽光,或者寫群與群的交流融合,從而突出集體的力量,親情、友情的珍貴,成長、努力的價值,等等。
這樣的文章容易雷同,除非題材特別,又能讓人感同身受。
可寫看見的他人「群」:這個群體是自己經常見到的,但是不直接參與他們的生活。比如,環衛工人群體,農民工群體,農民工子女群體,殘疾人群體,廣場舞群體等,甚至還有臨時見到的某個群體。
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世界,思考信仰、生存、熱愛等話題,這樣比較容易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可寫心中的某個「群」:這個群存在於歷史中、書本裡、網絡裡等,他們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家長群,朋友圈,公益群,粉絲群,民族英雄群。
關注其中傳遞的價值觀、精神在生活中的意義。這樣,文章更容易脫穎而出。
其實,很多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一樣的,而選擇的素材不同,就讓文章有了不一樣的氣質。現在,就來看看兩篇優秀的中考作文吧。
一個特殊的「群」,在偶然間被看見,在必然中被記錄。藏在文字背後的,是一個善於觀察與思考的孩子。選材已經優於很多人。
無論是群體,還是那個小孩,都在作者的筆下活了過來,讓人仿佛置身於五臺山,並也想望向那遠方。這點與作者的極強表達能力有關。
最妙的是,作者並不知道這個群體要去哪裡、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沒有以看戲的心態或者漠視的態度對待他們,而是被他們感動,並給以祝福。
讀了文章,意猶未盡。
來看第二篇滿分作文。
這篇《群》,是典型的考場作文,題材立意一出,高分穩了。
語言凝練,且飽含情感,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比如開頭的「雨花臺前,萬籟俱寂」一句,既烘託了莊嚴肅穆的氣氛,拉開了文章的序幕,又突出了人物複雜的心緒,景仰、懷念、痛心、感恩等在八個字裡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