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教育部在本學期開始之前發出如下通知:2018年9月起,中小學上課不得早於8:00;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早於8:00到校,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浙江省、黑龍江省已先行實施,其他省市也逐步實行。
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目前教育制度沒有大的改革,這條規定對於很多學校而言似有似無。
其實,在教育部沒有發出這條規定之前,大多中小學正式上課時間也是8:00之後,課表上都是這樣寫的。但是,課表上沒有的課---「早讀課」卻始終在悄悄進行。學生上學時間參差不齊,最早6點多就來學校了(安全問題值得關注),教師一般7:30上班都會提前10分鐘左右到校,接著就進班組織「早讀課」或是管理學生了。
上學這件事,聽起來很開心,可事實是:學生苦、教師苦、家長也苦。很多學校上學時間基本沒有延遲,一切照舊。
真想關心廣大少年兒童的睡眠質量、早餐問題、課業負擔,讓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大改善,筆者認為教育改革還應該加大步伐。
只是在原有水平上有半小時的來去,作用不大,似乎是天公光打雷可就是下不了雨。如果讓學生9:00去上學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對於學生晚上學這件事,首先,必須規定中小學校每天幾點開門,但是這就要求做好家長工作,還要兼顧到政府牽頭組織開辦公益性質的早託班、早點供應點的事情。否則學校的門永遠會向學生敞開,提早半小時學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次,很多中國家長家庭教育觀念薄弱,家庭教育急待培訓和普及(建議結婚時就參加培訓,有做家長的心理準備和責任心,有家庭教育合格證的才準許生孩子)。不少家長總是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自己只管孩子溫飽就行,在安全、衛生、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上跟學校不太配合或是很不一致。把孩子一送進學校,孩子一旦在校內出了任何事不分青紅皂白,只會怪罪學校,致使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如若腳踩鋼絲繩,壓力很大、教的很累也辛苦,學校管理也經常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
另外,對於中小學課程的設置和改革也應緊密跟上,如何讓孩子在校園過得充實快樂、激趣有益,還孩子一個燦爛的童年是所有教育者的追求!這需要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
等到這些條件成熟了,中小學生真正可以享受延遲上學帶來的快樂了!
關注教育新聞熱點、分享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意見,四方來風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