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昆明市舉行「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作為該系列新聞發布會中「有扶貧任務的縣區」專場第一場,盤龍區、晉寧區、石林縣、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負責人就各自工作內容、成績進行發布。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昆明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今天是有扶貧任務的縣區專場的第一場,我是今天發布會的主持人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分別是:
中共富民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磊同志;
中共宜良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中政同志;
中共嵩明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李進波同志;
中共盤龍區委副書記朱金玉同志;
晉寧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紹榮同志;
石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斌寧同志。
首先,請中共盤龍區委副書記朱金玉同志發布。
盤龍區
盤龍區委副書記朱金玉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盤龍區委區政府對長期關心、支持和幫助盤龍區各項工作的新聞媒體表示衷心的感謝!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事關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盤龍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責任、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統籌推進、精準施策,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落下一戶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盤龍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有關情況:
一、基本情況
盤龍區既是昆明主城區之一,也是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所在區。全區轄12個街道(其中有4個涉農街道)、71個社區、32個建制村。2014年共登記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2個、貧困戶867戶、貧困人口3228人。2016年,全區2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出列,2017年867戶貧困戶、3228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率先在全市實現貧困人口清零。2018年來,全區繼續加大對脫貧群眾的跟蹤扶持力度,做到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質量。截止目前,我區838戶330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達標,無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20年上半年,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425元,同比增長5.9%。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統籌協調,全面壓實工作責任。
盤龍區嚴格按照黨中央明確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區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區「四班子」主要領導定期到貧困村召開會議分析貧情、解決問題,示範帶動全區各級幹部深入基層幫助查漏洞、抓整改、促落實。全區539名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均掛鈎幫扶1至2戶貧困戶,通過領導蹲點聯戶、部門掛鈎聯戶、幹部結對聯戶,做到了「掛包幫」全覆蓋。2015年以來,區委政府累計召開各類會議100餘次,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及時聽取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定期研究脫貧攻堅問題,安排部署脫貧攻堅工作,結合盤龍實際,先後制定出臺《關於舉全區之力扶貧攻堅在全市率先實現全面脫貧的實施意見》《昆明市盤龍區「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規劃》等政策文件,有效推動中央、省、市決策部署要求在盤龍落細落實。
(二)夯實基層基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深入實施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雙推進」,印發《關於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成立區委農業農村黨工委,按照「整縣提升、整鄉推進、百村示範、千組晉位」的思路,縣鄉村組四級聯動,以上率下、以下促上,全面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187個水源區黨支部達標創建,2個評為市級「五星級」黨支部,4個評為「四星級」黨支部。投入資金50餘萬元,規範提升村組活動場所27處,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堡壘。選優配強脫貧攻堅骨幹力量。轉崗、交流、提拔11名幹部到水源區街道任職,對6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實績突出的幹部進行提拔使用。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優化水源區基層「兩委」班子結構,一批政治堅定、年富力強、能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人進入到村「兩委」班子。
(三)加大投入力度,著力強化資金保障。
嚴格落實「扶貧投入力度要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相匹配」的要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增加財政投入、擴大金融投入、拓展社會投入,強化脫貧攻堅資金保障,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約5.2億元(向省、市爭取資金2752萬元)。在完成自身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對口幫扶,近5年來撥付對口幫扶東川區湯丹鎮、祿勸縣中屏鎮、尋甸縣鳳合鎮幫扶資金累計1.2億元,選派17名幹部到東川區湯丹鎮參加駐村脫貧攻堅,幫助兄弟縣區完成脫貧任務。
(四)堅持精準施策,聚焦重點補齊短板。
圍繞脫貧標準,對標對表,多措並舉打好脫貧攻堅戰。一是抓好產業扶貧。結合水源區保護政策,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路子,以貧困戶增收為目標,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制定綠色有機產業發展政策,擦亮水源保護區生態招牌,引導發展綠色有機產業,提升全區農業產業化、組織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目前已建成有機示範種植基地3個,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24類,產品144個,認證面積3514畝。二是抓好住房保障,對5個地質災害點群眾穩妥有序進行搬遷,完成1677戶農村危房改造,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了住房安全有保障。三是抓好就業扶貧,採用「訂單」、「定向」等培訓模式,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力度,2015年來,共轉移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1389人次,幫助祿勸縣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19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41人)。四是抓好教育扶貧,通過發放各類補助資金對貧困學生實現資助全覆蓋,保證貧困人口上得起學、讀得了書,不因貧輟學。同時強化「雙線十人制」「動態歸零督查制」和控輟保學閉環工作管理機制,實現我區輟學人數動態歸零。五是抓好健康扶貧,出臺《昆明市盤龍區落實雲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的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費用兜底「四重保障」,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家庭醫生籤約全覆蓋。六是抓好生態脫貧,出臺《盤龍區松華壩飲用水源保護區扶持補助辦法(試行)》,認真落實水源保護區各項補助政策,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農改林等生態工程,全區累計兌付農戶生態補助資金3.76億元,優先從貧困人口中選聘護林員、生態監督員、保潔員等139名,讓群眾從保護生態中得到收益。七是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村莊提升工程,全區實現道路硬化到村,貧困村通10千伏以上動力電和網絡寬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9%,群眾取水半徑不超過1公裡,村村建有標準化衛生室。八是抓好兜底保障,建立「水源區繳費補助機制」和「殘疾人繳費補助機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九是抓好內生動力激發,堅持把志智雙扶作為脫貧工作的著力點和發力點,深化「三講三評」工作,廣泛開展典型宣傳、成就宣傳、政策宣傳,充分發揮「愛心超市」作用,切實激活群眾內生動力。
三、下步工作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四個不摘」,保持政策穩定性,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繼續在發展生產脫貧上下功夫,堅持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林則林原則,積極探索發展優質生態農業,圍繞脫貧戶持續增收這一核心,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脫貧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有效增加群眾收入。
二是繼續在生態補償脫貧上下功夫,對松華壩水源保護區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村實行生態保護扶貧,認真落實水源保護各項補助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三是繼續在發展教育脫貧上下功夫,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布點布局,強化校園安居工程建設,增強農村師資力量,幫助貧困區域改善辦學條件。認真落實「貸免扶補」等政策,加大貧困家庭子女入學幫扶,決不讓一個貧困家庭學生失學,努力通過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四是繼續在社會保障兜底上下功夫,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做好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對因病致貧的加強醫療救助保障,有效解決因病返貧問題。
五是繼續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上下功夫,紮實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和學文化、學技能、比就業、比創業、比貢獻的「兩學三比」活動,努力提高貧困群眾生產能力、文化認知和脫貧致富能力,引導貧困群眾在參與中樹立信心、勤勞致富。
六是繼續在就業扶貧上下功夫,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對有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意願的貧困戶實施農業實用技術和就業創業培訓,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建立區、街道、村組三級就業服務網絡,加大貧困勞動力與各類用人單位的供需對接,實現有組織的轉移就業。
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保持攻堅態勢不懈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奮力開啟盤龍區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晉寧區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下面,請晉寧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紹榮同志發布。
昆明市晉寧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李紹榮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參加昆明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下面,我重點圍繞「聚力精準施策,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這一主題,向大家介紹晉寧區脫貧攻堅工作完成情況以及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情況。
2002年5月,中共晉寧縣委批准成立晉寧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當時全縣共有貧困村29個,其中:省級4個,市級25個,貧困人口2.3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637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1.5萬人。經過一系列扶貧幫扶措施的實施,到2014年底已經實現462戶124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為零,實現了消除貧困的目標。2018年,晉寧區完成全部貧困村脫貧出列,全面進入鞏固提升階段。到今年5月,晉寧共有建檔立卡脫貧戶415戶1271人,邊緣戶1戶4人。
自2014年以來,晉寧區共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億4742萬元,實施190個(次)自然村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實現了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衛生室村村達標、農村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村村通硬化道路及村內道路硬化、廣播電視覆蓋率100%、網絡寬帶覆蓋到行政學校和衛生室、行政村有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
在完成和鞏固脫貧攻堅的基礎上,我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鄉村發展水平,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社會全面進步、農民增收致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重點抓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新精準扶貧機制
「黨建+精準扶貧」雙推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在全區推行「黨建+法律幫扶」、「黨建+技術幫扶」、「黨建+就業幫扶」、「黨建+政策幫扶」、「黨建+健康幫扶」機制,為脫貧攻堅注入紅色基因。「掛包幫、轉走訪」促攻堅。2015年以來,我們共派出各類掛鈎幫扶人員291人,確保全區有建檔立卡脫貧戶的43個村委會、建檔立卡人員都有幫扶責任人。51名書記帶頭在全區開展區、鄉、村三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網際網路+」精準扶貧。成立區級信息服務管理中心、鄉鎮(街道)信息服務管理站,開展中國社會扶貧網手機APP註冊活動,全區實現1055人愛心人士註冊參與幫扶,實現建檔立卡脫貧戶全覆蓋。
二、夯實精準扶貧措施
落實好控輟保學措施。建立政府控輟保學動態歸零督查制,定期排查分析和報告,確保了建檔立卡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2020年春季學期,建檔立卡戶應入學167人,實際入學167人,無建檔立卡戶輟學學生。
健康扶貧紮實有效。實現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參保率100%,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實際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90%以上,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建檔立卡病人享受「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最大限度預防「因病返貧」。
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在鄉鎮(街道)摸排的基礎上,對「四類重點對象」房屋情況進行排查認定。2014年以來,共實施「四類重點對象」C、D級危房戶改造1401戶;今年新增「四類重點對象」C、D級危房總數為38戶,目前已全面完成改造工作。
千方百計保障飲水安全。堅持每月對村莊飲水情況開展一遍排查,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給予保障解決。2020年,計劃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查缺補漏工程12件,可解決12163人的生活用水需求。
產業扶貧促增收。項目安排側重於農業產業發展及壯大集體經濟方面,近三年來安排在產業扶貧項目上的資金均佔扶貧資金的30%以上;開展農業產業發展技能培訓,聘任39名基層農技推廣科技人員,為有產業發展條件、有發展願望和能力的301戶脫貧戶進行農業生產發展進行技術培訓指導服務。在邊遠山區積極推廣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如在六街新寨、二街三家村推廣示範種植羊肚菌,在夕陽鄉扶持合作社發展黑皮花生,帶動脫貧戶增收致富。
就業扶貧保收入。制定了「精準扶貧」就業幫扶工作方案,開展「送崗進村」為未就業人員提供有效就業崗位,幫扶就業。今年以來,為貧困勞動力推薦各類有效就業崗位528個。社會保障兜底牢。截止2020年6月,全區有農村低保1313戶185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1戶79人。特困供養補助對象中,建檔立卡戶3人,均按照「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的要求,給予享受相應政策保障。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在二街鎮魯黑村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解決了魯黑片區農戶生產用水問題。在夕陽、雙河等鄉鎮實施了一批水、電、路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既減少農戶生產成本,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區通村公路路面實現全部硬化(通暢)。
駐村幫扶強基層。強化駐村工作管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日常管理,工作隊員統一安裝「雲嶺先鋒」手機APP,堅決杜絕「兩頭跑」現象。加強扶貧幹部隊伍建設。2020年以來,提拔重用6名脫貧攻堅相關部門和鄉鎮的一線幹部。對口幫扶解難題。2016年以來,在對口幫扶阿旺鎮工作中,晉寧區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安排1433萬餘元幫扶資金幫助阿旺鎮解決困難和問題。2019年,對口幫扶工作獲「優秀幫扶單位」表彰。
晉寧區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各級的關懷幫助,離不開全區上下的辛勤努力,更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勵精圖治,補齊短板,奮力闖出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脫貧致富鄉村振興道路,為昆明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晉寧力量!
最後,希望大家閒暇之餘到晉寧走一走、看一看,對我們的工作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
富民縣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下面,請中共富民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磊同志發布。
富民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磊
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與大家一起分享富民縣脫貧攻堅成果。藉此機會,我謹代表中共富民縣委、富民縣人民政府和全縣15.6萬各族幹部群眾,向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記者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富民縣脫貧攻堅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根據今天發布會的安排,我將富民縣近年來脫貧攻堅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富民縣地處滇中,位於昆明市西北部,距昆明市主城區僅23公裡、30分鐘車程,自古為川藏、滇北入滇中昆明的要津,素有「滇北鎖鑰」之稱。全縣國土面積993平方公裡,轄5鎮2街道,常住人口15.65萬人。全縣有貧困村2個,貧困戶841戶2666人,邊緣戶6戶18人,脫貧監測戶6戶17人。貧困村在2018年摘帽,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脫貧。
2016年以來,富民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黨中央、省委、市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標準,圍繞「脫貧攻堅總攻行動」、脫貧攻堅責任清單、脫貧攻堅任務清單,精準施策,多措並舉,合力攻堅,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講政治、扛責任,傾力構建脫貧攻堅大格局
全縣上下將脫貧攻堅作為解決我縣新時代農村發展問題的首要政治任務,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超常規舉措,將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對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貫徹到各專項扶貧行動中。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範,定期深入貧困村走訪調研,落實黨委政府定期研究脫貧攻堅、領導幹部掛聯、四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召開調度會和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脫貧攻堅存在的突出問題,全力以赴抓整改,補短板,促提升。各鎮(街道)、縣級各部門掛圖作戰、對帳銷號,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責任、村級幹部直接責任、鎮(街道)主體責任、行業部門行業扶貧責任4個責任全面落實。
二、抓精準、重落實,全力確保脫貧政策落實到戶到人
(一)下足繡花功夫,將「六個精準」落到實處。
一是扶貧對象精準。持續開展「脫貧措施戶戶清」行動,「實打實」研究落實脫貧措施,建立「人對人」責任落實機制,全面做到貧困對象家底、致貧原因、幫扶措施、投入產出、幫扶責任、脫貧時序「六清」,做到「不漏評一人、不錯評一戶」。二是項目安排精準。圍繞「減貧增收」這一核心,抓牢抓實「戶戶清」,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入庫項目82個,明確了受益對象、實施內容、投資規模、進度安排、責任分解,切實提高項目精準度。三是資金使用精準。嚴格落實扶貧項目資金管理 「四到」 制度(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切實規範項目申報、審批、公示、實施、審計相關流程。四是措施到戶精準。因人施策,做到一戶一本臺帳、一戶一個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明確工作進度和責任主體,確保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到村到戶,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戶。五是因村派人精準。結合貧困村實情,選派熟悉業務、工作細緻、作風過硬的機關幹部6名,組成2支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2個貧困村持續開展駐村扶貧。六是脫貧成效精準。嚴格程序,規範步驟,實事求是,據實脫貧,對「三邊」村組和少數民族聚居村組住危房、領低保、生重病、身體殘疾疑似問題戶逐一整改銷號,堅決杜絕數字脫貧、假脫貧。
(二)對標對點,全方位提升脫貧致富基礎。
一是以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實施特色產業項目75個,實現了841戶貧困戶2666人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1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全覆蓋,實現戶均增收830元,9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建檔立卡戶戶均增收720元。強化就業扶貧。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技能培訓1239人,轉移就業1953人,實現轉移就業貧困戶戶均增收764元,為101名貧困人口安排公益崗位101個。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為有意願發展產業的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內的小額貼息貸款,累計發放小額貼息貸款 874萬元,帶動卡戶發展種養殖業。二是抓實民生保障措施,全面推進貧困戶脫貧達標。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認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宣傳住房安全知識,對住房進行排查,對2502戶農村危房進行改造,其中:「4類重點對象」1500戶,建檔立卡戶實施危房改造622戶,已實現全縣841戶建檔立卡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教育扶貧方面。強化「雙線四級」責任落細落實,確實履行黨委政府的「控輟」責任和教育部門的「保學」責任。做好「四查三比對」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少年應入盡入。落實「雙線十人制」,分工合作,「雙線」齊抓共管,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動態零輟學。實施「黎陽英才」培養工程,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補助學生22031人,補助1288.94萬元;春季雨露計劃扶貧助學金26.06萬元,涉及學生174人。
健康扶貧方面。制定了「健康救助脫貧一批」的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完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切實做到「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避免籤而不約的情況發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率達100%。符合轉診規範的住院治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90%以上。
飲水安全保障方面。全覆蓋開展全縣274件農村供水工程水質檢測,檢測合格率達100%,投資1695.82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69件,對飲水工程管網進行改造、加裝一體化淨水設備,全面提升貧困地區供水保障能力,全縣 2666名貧困人口實現供水全覆蓋、水質安全達標。
社會保障兜底方面。紮實開展社保線和扶貧線合一,實現社保和建檔立卡統一。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縣已納入城鄉低保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246戶505人,覆蓋了無勞動能力或缺乏勞動力且通過產業扶持及就業幫扶都無法實現脫貧的家庭。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縣累計完成農村道路硬化216公裡,農村道硬化道路裡程率達100 %,全縣73個行政村光纖通達率、4G、寬帶、通電覆蓋率均達到100%。
三、互結對、廣宣傳,著力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
(一)充分發揮社會幫扶減貧作用。持續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發動27個社會組織參與扶貧,投入扶貧資金112.17萬元,籌資503萬元投入各專項扶貧行動。深化「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機制,發動全縣33名縣級幹部、440名科級幹部和部分重點單位110名中層幹部,與全縣貧困戶全覆蓋結對,採取多形式開展幫扶、入戶開展幫扶政策宣傳12920人次,援助資金(含物資折款)合計約95.4萬元。遴選致富帶頭人15人,全面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二)著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深入開展「自強、感恩、誠信」主題實踐教育展,及「五講五愛」活動,圍繞「扶志氣提精神拔窮根感黨恩」主題,深入開展宣傳「四個一」活動,設置脫貧攻堅戶外廣告、宣傳標語、文化牆,積極引導群眾增強感恩、進取、求富的意識。
(三)全面提升基層幹事創業能力。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工作思路,通過部門掛村、幹部包戶、 「三講三評」,發揮駐村隊員作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黨支部規範化建設等措施,紮實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培養村級後備力量289名,從縣級機關中選派38名幹部到基層工作。激勵全縣廣大幹部全力投入脫貧攻堅,為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提供強力的人才保障。
四、抓整改、求實效,全力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水平
對中央、省、市各級檢查中發現的239個問題主動認領、照單全收,召開16次會議對問題整改進行專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15個,提出整改措施 531 餘條,強力推進整改。把脫貧攻堅問題整改作為檢驗「四個意識」強不強的重要標尺,堅持「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成效不明顯不放過」,較真碰硬、從嚴從實,確保整改工作不留空檔、不留死角,切實把239個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五、立規矩、嚴作風,全面加強脫貧攻堅紀律保障
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認真落實線索排查、線索移交、線索處置、問責追責、報告通報等五項機制,建立「周例會、旬報告、月匯總、季通報」工作機制,紀委監委專項監督和各責任部門監管相結合,組織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自查自糾工作,查處扶貧領域違規違紀問題168件,給予黨紀處分8件8人、問責處理28人,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保障了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高標準、高質量落實。
宜良縣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下面,請中共宜良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中政同志發布。
宜良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劉中政
主持人好、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宜良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宜良縣位於昆明主城東南,轄4鎮2鄉2街道,有涉農行政村(社區)112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4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466戶4586人,脫貧監測戶14戶49人,邊緣戶38戶85人。2015年以來,宜良縣按照中央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整合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大資源,累計投入13.47億元,精準實施產業、就業、教育、健康等專項扶貧措施,2018年實現全部貧困人口脫貧退出、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歸零」,並始終堅持「四不摘」原則,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一、領導帶頭幹。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形成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縣委副書記總協調,縣委常委分工明確、四套班子齊上陣的大扶貧工作機制。縣委書記帶頭開展「三級書記」遍訪貧困戶行動,強化調度,充分發揮「一線指揮部」和黨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2017年至今,縣級領導累計帶隊組建133個調研組,開展不少於7天的「不忘初心走基層」調研。2020年建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作戰室,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有保障,狠抓問題整改,全面補短板、強弱項,截至目前整改問題304個,確保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二、幹部主動幹。嚴格落實「掛包幫、轉走訪」責任,全縣1978名幹部結對幫扶1466戶貧困戶;創新開展「黨員連心戶」工作,全縣1009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587戶困難群眾。各級幹部在幫扶中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實產業扶貧,以農業新型主體+農戶、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特色產業+合作社+基地等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2017年至今,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40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7個,帶動貧困戶857戶。
二是做大做強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品牌。2017年至今,累計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1409人次,引導性培訓2339人次,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1467人次。
三是實施社會保障兜底。2014年至今,低保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50023人次,發放低保保障資金1372.14萬元。2017年至今,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特困供養對象545人次,累計發放保障資金40.71萬元。
四是加大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信貸資金支持。全縣享受生態補償的貧困戶536戶,累計發放補償資金207.52萬元;聘用247名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累計發放工資103.74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評級授信共計795人,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36戶、貸款餘額514.75萬元。
五是累計投入1.85億元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在全市率先完成8384戶建檔立卡戶、四類重點對象和無力建房非四類重點對象的危房改造工作。
六是落實寄宿生生活補助、營養改善計劃、「兩免一補」等惠民工程。2016年至今,共發放各學段學生資助資金2.16億元,確保了78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學子女義務教育階段零輟學。
七是率先開展健康扶貧「八個一」活動,加快推動醫聯體工作,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2017年至今,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累計3557人次,患者自付醫療費用僅佔總費用的8.35%;建檔立卡貧困戶100%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含大病保險)。
八是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4年以來,投入7627.79萬元解決14.04萬農村人口和5所小學的飲水安全,涉及貧困戶2050人。
九是開展司法扶貧工作,共調解達成協商贍養113戶,調解贍養糾紛69戶、司法確認7戶,倡導良好社會風尚,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三、群眾跟著幹。一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增強脫貧攻堅源動力。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探索「黨建+脫貧攻堅」無縫對接新路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招商引資、回引創業、困難黨員牽頭、貧困戶參與等方式,建設特色黨員扶貧項目示範片、示範帶,推動「一村一業」產業形態。截至目前,共成立專業合作社156個,引入企業12家,發展產業大戶33個,帶領貧困戶712戶2337人脫貧;流轉土地2400餘畝,發展了板慄、櫻桃、花卉、家禽等一批致富產業。二是發揮市場主體帶動作用,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推動貧困戶與168家專業合作社、112家新型集體經濟組織、18家農業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各類市場主體累計投入產業資金6500餘萬元,惠及貧困人口500餘人;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組織110家企業(商會)與110個貧困自然村和110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貧困村改善設施、發展產業,2017年至今,各對口企業共捐資捐物400餘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餘個,實現就業2700餘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回首過去,我們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真心幫扶,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戰果。展望未來,我們將持之以恆,奮發有為,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厚植基礎。
一是持續開展精準防貧監測預警及動態幫扶工作。全面排查已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動態識別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和有致貧風險的邊緣戶,每月對新增貧困對象、已脫貧的建檔立卡戶、黨員連心戶、未納入建檔立卡管理的農業戶籍(含農轉城戶籍人員)等開展預警,構建防貧監測預警機制,及時幹預、針對性幫扶,確保我縣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加強產業培育工作。鞏固提升烤菸、果蔬、苗木花卉、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通過提升貧困人口的組織化程度,讓宜良農業大縣的產業優勢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推動產業扶持資金向基礎設施薄弱的山區、半山區傾斜,實現4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飼料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全覆蓋,力爭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1個產業類項目落地,進一步鞏固和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把脫貧退出的建檔立卡貧困村作為鄉村振興建設重點對象優先扶持,結合「十四五」規劃高標準謀劃全縣鄉村振興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行動,大力發展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農民全面發展,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動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的實效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將以持之以恆、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毅力,不懈怠、不鬆勁,全心全意、盡心竭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我縣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嵩明縣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下面,請中共嵩明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李進波同志發布。
嵩明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李進波
各位領導,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嵩明縣緊緊圍繞963戶3470人穩定脫貧和出列村、脫貧戶鞏固提升兩項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舉全縣之力攻堅克難、奮勇爭先,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一、緊盯目標任務,強化統籌協調,以強有力的舉措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高位推動,明確「縣抓落實」,實行組長負責制,高標準高要求推進工作;構建「1+13」高效穩健指揮體系,實行各部門聯動作戰,做到力量上有效融合;始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有保障目標,提高脫貧攻堅的精準度,做到執行上有機銜接。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2019年底,圓滿實現全縣963戶347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退出,在省市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住房安全方面。全部脫貧戶危房「清零」,2020年完成計劃指標內「4類」「非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8戶,改造提升建檔立卡戶等「4類」重點對象住房270戶。教育扶貧方面。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全面清零、動態清零。構建了建檔立卡戶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的全方位資助體系,2017年以來,雨露計劃職業教育項目共有386名學生獲益、補助金額57.9萬元。健康扶貧方面。建檔立卡戶在縣域內住院,均享受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政府兜底政策。組織人員進村入戶,對建檔立卡慢病患者進行篩查,為符合條件的127名建檔立卡戶辦理慢病卡。組建家庭醫生籤約團隊165個、醫療服務團隊8個,2020年完成建檔立卡戶家庭醫生籤約3294人,履約總次數11300次,履約率100%。飲水安全方面。實施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覆蓋所有鎮(街道)18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共有8053戶31005人受益。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2020年安排飲水安全水質檢測經費補助38萬元,實現水質檢測全覆蓋。
二、提高工作標準,注重常態長效,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一是壓緊壓實責任,強化掛鈎幫扶工作。認真落實「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掛包幫」「轉走訪」各項工作,實現縣級領導包村、縣屬部門掛村、幫扶幹部幫戶、工作隊駐貧困村全覆蓋。2020年累計召開「掛包幫」「轉走訪」專題會議136次,走訪人次達一萬餘人次,因人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331項,落實277項,掛聯單位自有資金投入63.27萬元,行業專項投入1486.74萬元,協調立項投入87.4萬元,動員社會力量投入3.8萬元。結對幫扶援助物資折算32.5萬元,援助資金22.35萬元,幫扶貧困學生257名,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人數98人。
二是有效激發消費活力,提升扶貧拉動效應。認定扶貧龍頭企業1個、扶貧產品2個,縣政府與雲南農大、西南林大等籤訂定向消費扶貧協議,共採購農副產品28萬元。發揮幫扶隊伍思路寬、交際廣、渠道多的優勢,為貧困戶宣傳推薦農產品次數161次,發動購買貧困戶農產品8.11萬元。各掛聯單位積極參與消費扶貧,團購貧困地區農產品41.1萬元。
三是切實發揮產業造血功能,持續增強發展動力。2017以來,嵩明縣共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856.5萬元,建設項目135個,覆蓋有產業發展條件和意願的建檔立卡戶744戶,產業覆蓋率達100%。建立完善建檔立卡戶與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出新型職業農民300人,培育了蔬菜、水果、烤菸、玉米、生豬5個重點農業扶貧產業,規模化種植冬早馬鈴薯303畝、甜脆豌豆2700畝、紫杆芋頭50畝。
四是打造易地搬遷幸福家園,徹底改變貧困山區面貌。強化產業發展及就業支持,完善安置點畜圈、烤菸房、就學就醫點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2019年,實施4個產業項目495萬元,2020年實施3個產業項目390萬元,開展矮化蘋果、工業辣椒、無土番茄等特色果蔬訂單化種植,做好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
五是切實發揮金融扶貧支持作用,堅持「造血+扶一把、送一程」。組建「政府+承貸機構+駐村隊員」宣傳隊伍,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進行「一對一」全覆蓋宣傳。以戶為單位,在信貸管理系統中對建檔立卡戶進行全覆蓋建檔、授信評級。遵從建檔立卡戶自願原則,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貸款申請,均給予貸款支持。2016年以來,累計放款805戶2637萬。六是紮實開展預警監測,鞏固脫貧成果。按照國家和省市動態管理要求,我縣動態管理識別錄入邊緣戶34戶111人,標註脫貧監測戶34戶125人。認真落實防貧預警監測幫扶措施,樹立持續扶貧、前端阻貧理念,全力遏制因病、因學、因災、因殘等因素導致的返貧和新增貧困發生。
三、著力扶志扶智,培育內生動力,推進脫貧攻堅由「塑形」向「塑魂」轉變
一是加強感恩教育,培育文明新風。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活動,紮實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幫助貧困群眾改變落後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堅決糾正騙取扶持、好逸惡勞等行為,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光榮脫貧、勤勞致富,感恩奮進、服務社會。
二是結合實際需求,定向組織培訓。開展「掛包保」就業「走訪送」政策就業扶貧清零行動,對全體建檔立卡貧困戶採取「一戶一單」精準摸底、「一周一推」崗位推薦、「一戶一送」政策上門、「一人一策」制定培訓方案,做到「六個就業信息」清楚。今年以來,累計發布線上招聘信息13期,開發有效就業崗位10000餘個,手機簡訊推送崗位15期,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10期398人。
三是選樹先進典型,激發發展動力。著力培養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把基層黨組織建在扶貧產業鏈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生產小組上,打造「不走的工作隊」。大力吸引各類人才,鼓勵和支持本土人才返鄉擔任村組幹部,參與脫貧攻堅,接力鄉村振興。2017年以來,選樹脫貧致富先進個人4人、扶貧好村官1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3人、先進集體1個,實現以先進帶後進,以典型促發展。
石林彝族自治縣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下面,請石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斌寧同志發布。
石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王斌寧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
按照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安排,我向各位介紹石林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石林縣轄3街道3鎮1鄉,89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87個自然村,縣內居住著漢、彝、苗、壯等20多個民族,常住人口26.53萬人,其中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36.42%;鄉村人口16.26萬人佔64.12%。自2017年精準識別以來,石林縣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堅持高位統籌,壓實各級責任,形成了以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縣級部門分指揮部、鄉鎮(街道)指揮部為主的「1+13+7」脫貧攻堅作戰組織體系,全面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308戶4184人全部脫貧;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為0%。
一、增強活力持續造血
產業扶貧助推增收。始終堅持產業進村、扶持到戶,將產業扶貧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找準優勢主導產業,實施「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形成了以西街口人參果、大可枇杷、圭山蘋果、石林辣椒、板橋血桃代表的 「一鄉一品」特色產業,帶動了白蘿蔔、大蒜、紅梨、雪蓮果種植等30餘個「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做到了每個貧困村有1至2個主導產業,每戶貧困戶有1至2個產業增收項目。2017年以來,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478.5萬元完成71個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連續三年對全縣建檔立卡戶每戶補助產業發展資金5000元,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
金融扶貧精準發力。充分組織發動扶貧幹部摸清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生產經營意願,精準對接特色產業、重點扶貧項目的金融服務需求,逐人逐戶反覆宣傳發動,在做到貸款政策家喻戶曉的基礎上,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實現了應貸盡貸,有效緩解貧困戶生產發展資金短缺問題,讓扶貧小額貸款這場「及時雨」精準飄灑。2017年以來,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334.4萬元,幫助785戶貧困群眾創業創收,扶貧小額貸款獲貸率在全市名列前茅。
生態扶貧共建共享。將林業生態建設及森林資源保護三年行動、嚴厲打擊毀林開墾和整治違法改變林地用途專項行動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廣泛發動貧困群眾參與植樹造林,以生態建設助推脫貧。2017年以來,累計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戶2686戶次享受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63.91萬元、406戶次享受退耕還林補貼71.61萬元,聘用建檔立卡戶公益林管護人員116人次。
二、提升能力兜底保障
堅決阻斷代際傳遞。持續壓實「雙線十人制」控輟保學責任制,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無一輟學。全面落實各項助學資助政策,2017年以來,完成全縣建檔立卡學生教育資助4536人次、發放資金706.51萬元。
全力確保病有所醫。貫徹落實雲南省健康扶貧三十條措施及「三個一批」救治、貧困人口醫療住院費用醫保傾斜和兜底保障政策。目前,配備鄉村醫生188名,為符合條件的309名患有慢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了慢性病卡,131名辦理了特殊病卡;籤約服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15人,籤約率98.3%,做到了本地常住建檔立卡戶應籤盡籤;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參保率100%。
居有其屋不漏一人。按照貧困戶住房達到「安全穩固、遮風避雨」、「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的工作要求,鎖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並實施改造。2017年以來,完成「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2829戶,其中:修繕加固1494戶、拆除重建1182戶、政府兜底153戶;非「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3792戶,其中:修繕加固2509戶、拆除重建1283戶。
實時監測飲水安全。2017年以來,共投入資金5024.87萬元完成95件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對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3個村統籌安排農村飲水安全有保障再提升工作,全縣納入水質檢測的集中式人飲水源地共計23個,水質檢測均在Ⅲ類水質以上,達到人飲要求。
三、激發動力贏得優勢
轉移就業勞動光榮。實施「家門口」培訓就業工程,開展訂單式、定向、定崗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2017年以來,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370人次,轉移就業收入5058.21萬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緊緊抓住復工復產契機,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今年以來,轉移就業1219人。自強感恩紐帶連接。把「自強、誠信、感恩」教育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學習借鑑「愛心超市」創辦經驗,每年在全縣建檔立卡戶中開展1期「脫貧致富感黨恩,攜手奮進奔小康」評比活動,將全縣幹部職工、企業、個人的愛心捐款轉換為實物券發放給獲獎貧困戶,引導其到「愛心超市」兌換家庭生活必需品,改變了其他地區以積分兌換指定物品的幫扶方式,把「普遍關懷」變為「按需關懷」,做到各取所需,各取所求,實現了社會愛心捐贈與貧困群眾個性化需求的精準對接。三年來,共投入110.05萬元對750戶貧困人口給予實物券獎勵。
四、不遺餘力鞏固成效
下步,石林縣將進一步壓實責任,克服困難,全面鞏固脫貧成效,努力實現高質量脫貧。有效防止新增返貧。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密切關注疫情影響貧困人口就業情況,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並通過部門之間的數據比對與分析、入戶走訪等方式,排查核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家庭收入及來源等基本情況,摸清新增返貧風險點,做到「防患於未然」。切實加強扶貧扶志,精準銜接鄉村振興。
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姚曉怡:
全面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來,全市區域性貧困和絕對貧困現象得到根本性治理,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成就。今天6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區介紹了他們的脫貧成效,下周我們將繼續召開「有扶貧任務的縣區專場」第二場,請大家繼續關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
來源:掌上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