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55條惠臺措施,你知道哪些臺灣明星定居北京嗎?

2020-12-12 京人京事

2018年10月23日北京市出臺了《關於深化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55條惠臺措施,包括臺企參與本市國有企業混改;在京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臺灣同胞可互認徵信、學歷、職稱、執業資格;可參加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享受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人員等榮譽稱號的評選等等。

據介紹,北京市臺辦關照市公安局等部門,在全市16個區304個戶籍派出所設置了受理窗口,方便在京臺灣同胞就近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同時,《若干措施》中還明確了取得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京享受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9項便利措施方面,與北京市戶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20多年前,臺灣在我們眼裡是天堂般的存在:富裕、文明、祥和,遇到普通的臺灣人,也是帶著羨慕的目光仰視,追起星來更是瘋狂了。聽的歌唱的是閩南語的話,也不嫌棄聽不懂,聽得有滋有味。那時候是很少有人來到北京定居的。近年來,中國國力增強,內地生活舒適度大大提高,文化消費市場也迅速膨脹,隨著大陸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離開寶島,來到內地尋求發展。

畢竟臺灣地狹人少,工資增長已經停滯了多年。2017年臺灣人均年收入約71.4萬元新臺幣(16萬人民幣),但是那是紙面數字,臺灣的經濟是「葉克膜經濟」,臺灣接單,但在海外生產:很多臺商像營收佔GDP 22%的鴻海富士康這種企業,工廠都是建在大陸、東南亞,對本土普通人的貢獻,不過是攤高了本土勞動力的薪酬。扣除CPI的影響,2017年臺灣平均月實質收入為37,781臺幣(8480元人民幣),相比2003年的38,935臺幣(8735元人民幣)降低了1,000臺幣以上,實質薪資連續倒退20年。

臺灣的法定底薪是22k新臺幣(5000人民幣左右),工資增長慢。不同職業之間,工資差距不大,明星的話拍個電視劇一集2萬人民幣算高的了,大陸這邊動不動幾千萬一個億的,範冰冰偷稅交8.48億罰款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差距太大了。也就是說,臺灣基本上是一個成熟飽和的社會了,不如大陸有發展空間。

而內地資源最多的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了。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名人已經長期生活在北京嗎?

大S大S徐熙媛是主持《康熙來了》的小S徐熙娣的姐姐,2001年飾演電視劇《流星花園》中「杉菜」一角走紅,踏入影視圈。2010年11月16日與「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在北京訂婚。婚後育有一女一子。夫妻倆非常恩愛,大S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隨汪小菲長期生活在北京。2018年4月份大S又被曝光懷了第三胎,可惜天不遂人願,因胎兒發育異常,就中止妊娠了。大S婚後並沒有淡出螢屏,反而很活躍,又是演電影,又是出書還拍真人秀,她的言論也經常引爆娛樂圈。

2.李戡

李戡是北京大學的學生。

他同時也是李敖的兒子。

李敖大家都知道,臺灣的「大文豪」,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李敖的一生幹了三件事:寫書,換女人,坐牢罵蔣介石。雖然嘴上毫不謙虛,不過其文筆犀利、才華橫溢,確實讓人佩服。李敖老來得子,生了李戡,那真是愛惜有加,是不是帶大陸來遊玩,長大了還送他到北京大學上學。李戡在北大呆了4年,當然現在去美國讀博去了,他也非常喜歡北京這個城市,幾年的燕園生活。上課、讀書、辦社團、談戀愛,李戡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

3.劉若英

被稱為「奶茶」、長得乖乖甜甜的劉若英,相信大家都喜歡。劉若英是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音樂系的高材生,祖父是國民黨上將,算是大家閨秀了。2011年8月8日,與鍾小江在北京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 鍾小江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與大S丈夫汪小菲以及萬科王石是好友。劉若英跟鍾小江是在電影《心中有鬼》導演滕華濤的介紹下認識,兩人在北京住在酒仙橋泛海國際小區。2015年1月29日,劉若英產下兒子。 2017年,劉若英拍了電影《後來的我們》,應該是向《後來》這首歌致敬吧!

4.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

這幾個大名鼎鼎的創作型歌手放在一塊,不是說他們不出名,而是他們互相是好友,基本上是一起過來的。

2004年李宗盛遷居北京,在北京798藝術區開了一個餐廳,一個吉他製造廠,每個月舉辦一次「生活家的院子」沙龍座談會;

2006年,羅大佑把臺北挹翠山莊的獨棟豪宅賣出,在北京、上海兩地,各買一棟房子,住家兼錄音工作室;

2006年,周華健入住朝陽麥子店社區,同時被特聘為麥子店國際社區形象大使。

2008年7月25日,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縱貫線樂隊,縱貫線參演2009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5.黃安

去年炒得最厲害的有一個就是黃安怒懟臺獨了。黃安的作品《新鴛鴦蝴蝶夢》大家耳熟能詳,黃安這幾年堅決維護祖國統一,也不遺餘力地全國各地跑場子,累的心臟病復發。他地兒子黃子安就讀於中國農業大學。

6.吳奇隆

當年地小虎隊「三虎」裡的「霹靂虎」,吳奇隆迷倒一片少女。2003年吳奇隆成立北京稻草熊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投資一一大堆影視作品,目前擁有9家個人公司、2個工作室和3項專利,還有個人服裝品牌。吳奇隆老婆劉詩詩最近終於懷孕了,這也徹底粉碎了關於吳奇隆有生育障礙的傳聞。

當然了,還有更多的普通的臺灣同胞在北京學習、創業、生活。為臺胞創造便利的條件,讓他們感受祖國的溫暖,增強首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個《關於深化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臺的好!

讀者朋友們,您還知道哪個明星定居在北京,不妨在下面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條條措施感動人心——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新華社臺北3月1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2月28日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
  • 國臺辦介紹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臺措施」新進展
    【解說】北京時間6月13日,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
  • 臺媒兩會特別關注31條惠臺措施
    中天電視臺記者戴菉接受採訪  海峽之聲網北京消息(記者楊娜)「我們今年兩會期間,圍繞『31條』惠臺措施來展開。」3月1日,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戴菉在北京梅地亞的兩會新聞中心對海峽之聲記者如是表示。   2018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設立於北京梅地亞的兩會新聞中心已於2月27日正式啟用,今年的新聞中心將依舊高標準服務好三千多名中外記者的兩會報導。  記者見到中天電視臺戴菉的時候,她與同事在港澳臺組領取大會記者證,這已經是她第16次採訪全國兩會了。
  • [海峽新幹線]北京 國臺辦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海峽新幹線]北京 國臺辦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國臺辦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 「三十一條惠臺措施」紮實落地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本報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柴逸扉)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7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惠臺措施」)實施一年來,給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和臺胞在大陸發展帶來實實在在好處。
  • 蘇州出臺55條惠臺措施 在蘇臺胞購房不必再用全款
    自2018年10月12日起,臺灣同胞將可以同蘇州市民一樣,參加住房公積金和養老保險的繳存和使用,臺胞子女也將可以享受相對就近入學、中考加分政策。2018年10月12日,記者從《關於促進蘇州與臺灣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獲悉,55條惠臺措施將在發布之日正式實施。
  • 北京市發布55條惠臺措施(全文)
    (中國臺灣網 汪明珠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3日北京訊(記者 汪明珠) 2018年10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召開《關於深化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於鳳英出席發布會並介紹有關情況。
  • 「31條惠臺措施」移動應用產品在京發布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趙博)在《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發布實施一周年之際,為向兩岸同胞提供優質資訊服務,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27日在京正式發布「31條」移動應用產品。
  • 「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落實全面鋪開
    原標題: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落實全面鋪開並取得積極進展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趙博 劉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提問時介紹說,「31條惠及臺胞措施」已經發布實施一個月,落實工作正全面鋪開,一些措施的落實取得積極進展。安峰山表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自2月28日發布實施以來,受到兩岸各界高度關注和臺胞臺企的廣泛好評。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 擴大惠臺措施知曉率 廈門開啟「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
    宣講活動為在廈臺胞解讀各類惠臺措施,並對其遇到的相應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活動吸引百餘名臺胞參與。  首場宣講活動邀請廈門市金融監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分別圍繞廈門支持中小微臺企發展的相關金融政策;面向臺胞的人才政策及申報流程;教育惠臺政策及臺生就讀相關政策;法院惠臺司法舉措等進行宣講和解讀。  「申請臺灣人才補貼需要提供什麼材料?」
  • 全國臺企聯會員:「31條惠臺措施」為臺胞在大陸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劉歡)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第四屆第三次會員大會16日在北京舉行。多名全國臺企聯會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31條惠臺措施」為臺商、臺胞帶來諸多便利,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影響正面。  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表示,「31條惠臺措施」讓廣大臺商深受鼓舞。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已經產生實效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7日在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應詢介紹,「31條惠臺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很多省市因地制宜出臺落地細則,包括上海市的55條、福建省的66條、廈門市的60條等,其中不少措施已經產生實效。
  • 大陸已有25省區市72地制定落實「31條惠臺措施」舉措
    大陸已有25省區市72地制定落實「31條惠臺措施」舉措 2019-2月27日電(記者趙博、劉歡、石龍洪)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7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惠臺措施」)實施一年來,給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和臺胞在大陸發展帶來實實在在好處。
  • 臺媒:惠臺31條獲7成臺網民支持 讓臺灣青年看到希望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3月9日報導,國臺辦今日公布惠臺31條,落實臺灣同胞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據臺媒民調顯示,此次惠臺31條的措施,高達72.2%臺灣網民表示認同及非常認同。臺灣青年 圖片來自臺媒張明睿指出,惠臺31條極具「政治性」,顯示大陸對臺灣社會、經濟狀況相當了解。大陸有很多人在做研究,目的就是了解臺灣社會脈動。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臺胞受益
    中新網3月27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7日表示,「31條惠臺措施」已取得積極成效,廣大臺灣同胞都是受益者,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索海峽兩岸的融合發展新路,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資料圖: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
  • 十堰市臺辦學習貫徹惠臺「26條措施」
    1月20日,十堰市臺辦組織學習《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市委常委沈學強主持會議。  沈學強強調,「26條措施」是中央堅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造福臺灣同胞的充分體現。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日前,國臺辦公布31項惠臺措施,大幅放寬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和個人各種投資經營和工作限制,提供臺商和臺灣人準國民待遇。對此,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此次開放力度範圍超過以往,抓到臺灣「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