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對紙巾紙和衛生紙產品進行監督抽查,結果發現,紙巾紙內裝量不足,一些衛生紙「不衛生」等諸多不合格問題。
截圖來自央視新聞
今年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抽查的150批次樣品,其中紙巾紙75批次,衛生紙75批次。通過檢測公布的衛生紙的不合格名單來看:衛生指標不合格是最大的質量問題。在15批次不合格的衛生紙中,有九批次細菌菌落總數超標,佔比高達60%。衛生紙的另一大質量問題是柔軟度不達標。15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九批次這項指標不合格,佔比60%。此外,檢測發現,有三批次衛生紙的橫向吸液高度不合格,通俗來講,就是衛生紙對液體的吸附能力不合格,嚴重影響消費者使用時清潔擦試效果。
其中,細菌落總數超標的衛生紙,包括:標稱為「永星」 高級縐紋衛生紙,標稱為「潔通」衛生紙,,標稱為「雪蓮公主」 漂白衛生紙,標稱為「帕奇多」 高級平板衛生紙,標稱為「妙悅」 高檔平板衛生紙,標稱為「徐陽」 本色壓花衛生紙,標稱為「膚之友」 原漿衛生紙,以及標稱為「潔伴」平板衛生紙的兩批次樣品等。
檢測結果顯示,衛生指標不合格的樣品,都是採用廢紙原料或非木纖維原料。由於一些企業對生產原紙缺乏質量把控,衛生紙的生產門檻和紙巾紙相比更低。江蘇省紙張印刷產品質檢站李曉暘表示,細菌菌落總數項目是一個很重要的衛生指標,衛生紙不衛生屬於嚴重不合格,人們長期適用不衛生的衛生紙勢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除衛生紙外,本次檢測中對於紙巾紙的檢測也顯示出一些問題。經過檢測,75批次紙巾紙中,有三批次紙巾紙橫向和縱向強度指標不合格,包括一號店銷售的標稱為「臻惜」 抽取式面巾紙,拼多多銷售的標稱為「唄諾」抽取式面巾紙和一家實體店銷售的標稱為「林露」抽取式面巾紙等。
據北京晚報報導,紙巾紙在使用過程中與人體發生直接接觸,如果紙巾質量不達標,微生物指標超出限定範圍,會越擦越髒,影響使用者的身體健康。一些劣質紙巾摸上去會有白色粉末,用來擦嘴時,會殘留渣渣。而這些渣渣就是塵埃物,一旦入口,病菌很容易進入人體。除此之外,劣質紙巾中含有螢光增白劑、滑石劑、螢光粉等成分,用這樣的紙巾擦嘴,接觸食物。殘留的化學物質很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血液類疾病甚至誘發癌症。
據了解,本次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連續多年對紙巾紙和衛生紙進行抽查,2017年抽查188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20.7%:實體店不合格率34.1%;電商平臺不合格率20%。去年抽查130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16.9%:實體店不合格率55%;電商平臺不合格率20%。
今年抽查的150批次樣品中,紙巾紙75批次,衛生紙75批次。不合格率為24%。實體店不合格率21.2%;電商平臺不合格率27.1%。其中,電商平臺購買的35批次紙巾紙,有1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2.9%。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實體店銷售的產品質量明顯提升,而電商平臺的不合格率卻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電商平臺紙巾紙的不合格率與上年相比差距更大。
電商平臺銷售的紙巾紙除質量不合格率高外,還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對75批次的紙巾紙抽查結果顯示,有21批次不合格,其中有19批次是內裝量指標不合格,內裝量指標不合格就意味著紙的實際抽數達不到它外包裝上明示的數量,短缺量超過了標準的允許範圍,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所說的缺斤短兩。內裝量不合格的紙巾紙,有的一包少兩抽,有的一包少12抽,短缺的數量,相對於每包幾百張的總數來說毫不起眼,消費者也很難察覺。然而這些內裝量不足的紙巾紙在一些電商平臺屬於熱銷品,網店顯示的月銷量高達幾百萬包,累積總銷量有的甚至超過千萬包。
以電商平臺某款內裝量不合格的紙巾為例,它的月銷量超過30萬箱。一箱是30包,也就是說月銷量為900萬包。每包少了12張,折算下來月銷量大概少了36萬包。
像這樣內裝量不合格、累計銷量驚人的紙巾紙在本次檢測中不在少數。
(綜合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