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3公裡:中國最先進潛艇水下航速比散步還慢

2020-12-16 騰訊網

原標題:每小時3公裡:中國最先進潛艇的水下航速比散步還慢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23期】

11月30日解放軍報文章,發表海軍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以「信仰之光照亮深海大洋」為主題的黨課講稿,該支隊的372潛艇在去年曾因為潛航突遇「掉深」,快速反應挽救潛艇,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等功。文中還提到提到全軍優秀指揮軍官、支隊教練艇長曾棟良在潛艇裡摸爬滾打20多年,累計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萬多海裡。

如果以出海天數2000天,其中三分之一為水面航行,三分之二時間為水下航行,水下總航程5萬海裡。那麼可以推算出,我軍常規潛艇每晝夜24小時的平均水下機動速度為37.8海裡,那麼平均水下航速為1.57節(節是海軍速度單位,每小時航行1海裡為一節,約等於1.85公裡/小時)。大約折合2.9公裡/小時的航行速度。通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為5000米/小時,散步或慢走的速度為3公裡/小時以下,那麼從上述推算可以看出,我國常規潛艇的平均水下航速還不如一個成年人走路的速度。

那麼水面軍艦的平均航速是多少呢,我們從一個例子得出結論。2014年6月,中國海軍北海艦隊飛彈護衛艦528綿陽艦、565葫蘆島艦和補給艦洪澤湖艦組成的遠海戰備巡邏編隊,經過19晝夜航行5500海裡航行,完成了西太平洋海域的遠海戰備巡邏任務,返航途中插入日本大隅海峽,距離日本本土僅8海裡。19晝夜航行5500海裡,平均航速12節。又例如海軍的053H1G江門艦,曾號稱南中國海戰力最強、噸位最大護衛艦,1995年入列至今18年,江門艦在2012年的全年累計總航程5000海裡,總航時520小時,平均航速為10節左右。這都屬於正常的任務巡航速度,是怠速時間、慢速時間和最高航速時間的總和平均值。

這樣問題就來了,為何中國常規潛艇的平均水下巡航速度如此之低,只有3公裡/小時,不僅大大低於水面艦艇的平均航速,甚至比成年人走路的速度還慢。是潛艇性能不好麼?

都不是,與很多人固有印象相反,常規潛艇在水下作戰,一直就是一個慢速的武器,從來沒快過。

常規潛艇依靠柴油機作動力。由於柴油機需要依靠空氣,所以早期的潛艇使用柴油機只能在水面航行。二戰以後的常規潛艇通常都安裝有柴油機通氣管,潛艇可以在水下10米左右的通氣管深度使用柴油機,能夠以10節以上航速進行潛航。但柴油機只能在通氣管深度內使用,超過了這個深度,就不能使用柴油機航行,得改用電動機。

潛艇在水下航行沒有興波阻力,所以相同動力條件下的航速比在水面航行時高得多,潛艇在水下以電機驅動可獲得10節以上的高速,現代先進潛艇甚至可以進行20節航速的水下電機航行。但由於潛艇電池容量有限,如果以電機驅動10節以上的水下高速航行,那麼一小時就能將電瓶的電量耗盡,於是潛艇水下電機航行通常為最低速,每小時只有1~3節的低航速,如果遇到逆流的洋流,潛艇的航速還會更慢,甚至可能被洋流推著倒退。

本文裡的教練艇長曾棟良駕駛的是一艘從俄羅斯進口的基洛級636M型常規潛艇,是比較先進的大型常規柴電潛艇,水面排水量約2300噸,水下排水量超過3000噸,基洛級以其優異的靜音性能被各國海軍稱之為「水下黑洞」。它的水面最高航速為12節,水下最大航速19節。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10艘基洛級636M型常規潛艇,其中372艇艇名為「遠徵72」,於2006年開始服役於南海艦隊。基洛級潛艇屬於傳統的常規潛艇,無輔助動力,在水下只有兩個驅動方式,一直通氣管柴油機動力,二是電池電機動力。

目前最先進的常規潛艇,已經開始採用水下長航時輔助動力裝置(AIP動力),可以使用燃料電池或斯特林閉式循環發動機不依賴空氣進行水下長時間潛航,但實際的水下航速仍然有限。例如我國最先進的039A/B型常規潛艇,帶有AIP動力,排水量3600噸,水面航速12節,通氣管狀態的水下最大航速高達20節,使用斯特林閉式循環發動機做水下航行時,可潛航一個月無需浮出水面,但最大航速僅為3節。

常規潛艇的水下平均航速如此之慢,它如何與敵人水面艦艇作戰呢。潛艇水下作戰多採用伏擊方式,在遠程偵察和指揮體系的引導下,常規潛艇以慢速潛入伏擊區,在水下靜靜的潛航,或停機待命,當聲吶探測到敵方艦艇信號,再啟動高速水下航行實施戰術攻擊動作。

相對常規潛艇的低航速,核潛艇的水下航速具有明顯優勢。大多數核潛艇都能以20~30節的高速長航時潛航,現役最快的俄羅斯阿爾法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水下航速可以達到42節,而且能夠長時間保持最高航速。

所以各海軍都對核潛艇有著不可抑制的欲望,無他,那玩意在水下跑的太快了。

相關焦點

  • 最先進潛艇?與海狼級相比足低了10分貝,造價達20億美元
    該潛艇艦體長度為120米,艦體寬度為15米,乘員編制90人,水下航速可達到35節,水面排水量為8600噸,水下排水量為13,800噸,可在水下續航100天以上。最使西方國家,羨慕的就是該潛艇採用了非常先進的降噪技術,使得它成為了該級別潛艇中噪音最低的潛艇。即便是與美國最引以為傲的海狼級潛艇相比,噪音足足低了10分貝,這對於潛艇來說,可是保命的重要手段。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美國小鯊魚級水下排水量2424噸,二戰中德軍主力VIIC型潛艇水下排水量更是只有871噸。,發射管數量非常多的一艘潛艇了,不僅如此,該艇還裝備了2座37毫米機關炮,2挺13.2毫米機槍,但就火力配置來說,堪稱「水下武庫艦」。
  • 性能優異 以色列喜愛德國「海豚」級潛艇
    潛艇是重要海軍武備,但以色列海軍潛艇戰力的發展並不快。在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海軍裝備的還是幾艘役齡很長的「海浪」級柴電潛艇。它們性能落伍,無力承擔以色列海軍封鎖東地中海海域、構成海上戰略威懾能力的任務。以色列海軍曾對「海浪」進行技術升級,可那也是「再會飛的老鴨難比鷹」,頂不了事。購新型潛艇吧,搞出了概念設計,又遇到經費等障礙。就在這時候,「海豚」來了。
  • 中國「元」級改進型潛艇亮相 採用流線型指揮臺圍殼
    中國039A型和039B型潛艇被西方稱為「元」級,該型潛艇水下排水量超過3000噸,採用我國自行研製的斯特林發動機AIP系統,先進的聲吶探測裝置,具有發射國產先進魚雷和潛射飛彈的能力。039B型潛艇比039A型潛艇增加了艇體長度,這主要是因為039B型增加了液氧攜帶量,進一步提高了水下活動能力。
  • 核潛艇水下爆炸後,船員能否倖存?俄羅斯最嚴重潛艇事故真相
    2000年,俄羅斯發生了和平時期最嚴重的潛艇事故。巨大的核動力潛艇庫爾斯克號在巨大的爆炸中沉沒,絕大部分船員當場遇難,24名倖存者被困在近百米的深水。
  • 以色列太精明:讓德國幫忙造潛艇 居然還不用掏錢!
    因此,以色列一直十分重視海上武裝的發展,特別是水下力量。早在1960年,以色列就從英國接收了2艘潛艇,後來陸續又購買了3艘,雖然這些潛艇在服役期間事故頻出,但依然讓以色列積累了很多潛艇使用經驗。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老舊的潛艇已經不堪使用,以色列開始尋求購買新型潛艇,到1991年,以色列與德國籤訂了購買3艘常規潛艇的合同,首艘於1998年服役,命名為"海豚"號,之後又訂購了兩批共3艘,目前共有5艘在役。
  • 泰國擬打造潛艇編隊 中國推薦國產S-26T型潛艇
    據泰國媒體1月9日報導,泰國軍政府計劃在2015年10月開始的2016財政年度內為本國海軍採購2至3艘潛艇,從而填補該國60年來長期缺乏的水下作戰力量。在法國、韓國等國分別提交了潛艇設計方案後,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也在1月12日向泰國國防部推銷我國設計的S-26T型潛艇。如果這筆交易最終能夠成功,無疑將進一步推進兩國兩軍的關係。
  • 中國潛艇部隊處於什麼水平?
    曾幾何時,談起中國海軍,軍迷網友就一定會言及中國潛艇、以及中國潛艇突破島鏈的事跡。但近年來,中國海軍航母、新型驅逐艦、護衛艦等大型水面艦艇迅猛發展,潛艇多少有點顯得被人遺忘了。 最近,美國、印度方面透露,中國核潛艇去年多次在印度洋出沒,這令中國潛艇部隊重新回到輿論的焦點。中國潛艇最近幾年發展得如何?
  • 潛艇的指揮臺:水下航行噪音和阻力大,但目前技術仍無法取消
    二戰潛艇的圍殼和當下AIP潛艇的圍殼,僅從外觀上來比對,能看出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此外,也不再有二戰時期普通裝備在甲板上的艇載機關炮,極大地降低了潛艇的水下航行阻,提高了水下的隱蔽性。AIP潛艇包括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指揮臺圍殼,相對於二戰時的潛艇,已呈現出越來越低矮的態勢,但指揮臺圍殼不可能無限地低矮下去,乃至徹底取消突出艇體的指揮臺圍殼;沒有指揮臺圍殼的潛艇,其水下的航行阻力,會變得很小,有利於潛艇航速的提高,以及水下的隱蔽性能。
  • ——安逸窩裡爬行的一戰美國潛艇
    裝備1臺160馬力奧託汽油發動機,1臺150馬力電動機,水上航速8節,水下航速7節。武器是1具18英寸(450毫米)艇艏魚雷發射管,裝載3枚長魚雷或5枚短魚雷。A級在美國東西海岸兩個不同地點建造7艘。1903年時東岸的5艘都駐紮在紐約洲新薩福克市,從此該市逢人便說自己是第一個潛艇基地。
  • 來自水下1千米的核威懾!俄軍波塞冬「核魚雷」,有多可怕?
    波塞冬水下潛航器是俄羅斯最新型戰略武器,外界只知道其航程超過1萬公裡,攜帶有200萬或者1500萬噸級的核彈用於試驗的特殊潛艇,原為949A型核動力潛艇12號艦,現為09852型核潛艇「別爾哥羅德」號波塞冬無人潛航器是俄羅斯在幾年前才公開的戰略級武器,有說法將這種武器稱為核魚雷,"
  • 俄:2023年造出AIP潛艇!AIP是啥?賦予常規潛艇挑戰核潛艇的勇氣
    其實三種AIP系統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在潛艇上額外安裝一個裝液氧的罐子,在潛艇下潛後,通過消耗儲存的液氧來驅動專用的AIP系統,從而實現常規潛艇長期水下潛伏。在這其中中國、日本、瑞典等國家使用技術上相對比較簡單的斯特林發動機;法國則主要使用被稱為"水下能源模塊"的閉循環柴油機系統;德國則追求高端,主要使用燃料電池技術。
  • 240億天價,東南亞小國買4艘西方潛艇,其近鄰從中國引進3艘潛艇
    據新加坡媒體介紹,其海軍共定購了4艘德國218SG型常規潛艇,合同總金額高達32億歐元(總價240多億人民幣),平均一艘潛艇的單價就高達9億美元(折合60多億人民幣),號稱目前全球最頂級的常規潛艇。不過,泰國引進的中國S26T型潛艇也不是吃素的,它本是中國海軍自用的039A元級潛艇外貿版,也是中國首批採用AIP系統的常規潛艇,它全長約78米,水下排水量約2600噸,水下最大速度17節,海下最長潛航時間為21天左右,武器配置為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 古老的反潛武器「深水炸彈」是如何擊沉水下潛艇的?
    說它古老,那是因為這種東西自一戰時就被人們廣泛的用於反潛艇作戰,是第一種可以有效對抗水下潛艇的武器。到了二戰時,被擊沉的潛艇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深水炸彈的功勞,100多歲的深水炸彈目前仍然在役,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更多先進的型號。雖然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但其基本構造不外乎就是定深引信、雷管加炸藥的組合,古老但實用、簡單卻可靠就是它的優點。
  • 無人潛艇爭雄:俄艇可攜核武襲美 美艇獵殺潛艇
    它安裝有水下電視攝像機、聲吶和打撈機械手等設備,採用電動推進裝置,最大工作深度超過2000米。進入90年代,世界各主要海軍國家相繼開發出多種類型、用途廣泛的無人潛航器,其中美國海軍最為重視、投資最多。  1995年8月,美國五角大樓海軍戰略司令部提出了「先進水下無人艦隊」這一概念,標誌著美海軍由以航空母艦時代的現實遏制戰略轉變為以「先進水下無人艦隊」遏制為依託的大洋軍事戰略。
  • 中國AIP潛艇未來如何發展:核動力小堆方案將成首選
    ▲ 中國的潛艇上有沒有AIP也已經不再是什麼秘密無論是日本的「蒼龍」級、德國的212/214系列,法國出口給印度、巴西的「鮋魚」以及中國新建的039A/B/C,都使用了不同類型的AIP動力系統用於延長潛艇在水下的持續作戰時間。
  • 美國常規動力潛艇的絕唱 現代潛艇的探路者——「長頜須魚」級
    但隨著二戰中後期各國反潛手段開始不斷增強,潛艇的生存能力得到嚴重的壓縮,所以各種新的潛艇技術也不斷推出,其中水下航速又是潛艇突防的重中之重,而速度的提升也必須推翻以前傳統的潛艇設計思路。最終,採用常規動力的「大青花魚」號所獲得高達33節的水下航速,大大超過採用過渡艇型設計的核動力「鸚鵡螺」號的23.3節水下航速。而之後採用水滴形艇型和大直徑五葉螺旋槳的「鰹魚」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水下航速則達到28.3節,比「鸚鵡螺」號要高5節之多,也證明了「大青花魚」的思路是成功的。
  • 它們是中國戰略威懾的重要武器 可打擊美國任意一個城市
    6500噸,艇長120米,安裝1座90兆瓦的壓水反應堆,採用單軸推進,水面航速16節,水下最大航速22節,最大下潛深度300米,可以發射12枚巨浪-1型潛射彈道飛彈,同時還安裝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092型的裝備其實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該核潛艇的裝備使得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和掌握核反應堆小型化的國家,使中國海軍具備了核反擊能力,但092的發展確實反映了當時國家工業的落後,092型搭載的巨浪
  • 美證實中國正造兩艘秦級核潛艇 配12套發射裝置
    根據以往經驗,前蘇聯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研製特點很可能對中國有著莫大的影響。從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研發傳統來看,強化其巡航飛彈遠程攻擊能力是必經之路。前蘇聯的「阿庫拉」級和進化、改良型的「阿庫拉」U型的思路實際上對中國就有著非常大的啟示,配備射程達到3000公裡的SS-N-21型潛射對陸攻擊巡航飛彈,是整個「阿庫拉」U型核潛艇最突出的地方。
  • 全球首艘鋰電潛艇服役 但批量裝備還為時尚早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凰龍」號常規動力潛艇在維持規格和航速不變的情況下,使用鋰離子電池替換掉整個斯特林發動機的AIP動力系統和鉛酸蓄電池。 「『凰龍』號常規動力潛艇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的潛艇。受國際條約和法律法規限制,日本不能發展核潛艇,因此只能在常規潛艇技術上嘗試各種創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