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從頻譜分析的角度,來探討一下狹窄問題。之前提到,在一定狹窄範圍內,隨著狹窄程度的增加,流速升高。
輕中度狹窄,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升高更有特異性;重度狹窄,舒張末期速度EDV特異性增高。同時也要考慮血管正性/負性重構問題,狹窄長度和極重度狹窄等影響血流動力學的因素。
圖1:血管狹窄影響血流動力學因素
第一節課的華盛頓大學頸動脈狹窄標準裡,你有沒有留意到,狹窄分度也有對應的頻譜特徵,我們來看一下動脈血流動力學的特點。
Strandness DE Jr. Ex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 In Duplex Scanning in Vascular Disorders. New York: Raven, 1990, pp 92-120.
還記得高中物理學過的勢能、動能嗎?同樣,血管裡也有這兩種能量形式。
動脈裡的能量分為勢能和動能,以勢能為主,遇到狹窄部位,勢能會驟降,同時部分能量也會丟失。
考慮到能量守恆原理,狹窄地方的流量不變,面積減小,那麼狹窄段對應的流速會增加,動能也相應升高。另外,因為部分能量丟失,勢能減少,狹窄後壓力降低。
圖2 動脈內血流能量構成
圖3 血流通過狹窄通道時能量丟失示意圖
分析動脈狹窄時,除了分析狹窄處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外,也要注意狹窄前後地方的變化,你來看看圖4,狹窄地方的上遊及下遊,都會出現相應血流動力學變化,甚至側支血管也會出現繼發效應。
另外,發生嚴重病變時,側支循環開放的指導意義很大,需要我們熟悉解剖特點,分析血流變化。這一特點不僅僅適用於動脈病變,同樣也適合靜脈病變。
圖4:動脈狹窄處、上下遊及側支血管的血流動力學變化
對於正常的頸動脈頻譜,在圖5你可以看到,是單相低阻力型頻譜,也就是三峰遞減型,有清晰的頻窗,頻帶較窄,邊界清晰,反映的是流速較集中的層流。
頻譜中的橫軸(X軸)對應的是時間,縱軸(Y軸)對應的是流速,即頻移,另外還有一條我們看不到的Z軸,用亮度來體現,同一點亮度越高,對應的該速度的紅細胞就越多。
圖5 正常的頸動脈頻譜
隨著狹窄的發生,除了流速增加外,輕度狹窄因為血流紊亂,開始出現頻帶增寬,頻窗消失,邊界毛糙,反映了紅細胞對應的流速分散,低流速信號的增加。
這種頻譜的異常,更多見於30-50%的狹窄,所以,當出現流速升高,同時有頻譜的異常,可以提示輕度狹窄。但對於存在普通扁平斑塊,而不伴有血流動力學異常時,可以不提示狹窄。
圖6 輕度狹窄的頸動脈頻譜
中度狹窄時,低頻信號增多明顯,可以顯示為,基線附近的亮度明顯增加,同時,因渦流可出現少量反向血流信號。
圖7 中度狹窄的頸動脈頻譜
重度狹窄時,看看圖8,可以出現更明顯的渦流,反向血流信號增加明顯。
圖8 重度狹窄的頸動脈頻譜
最後,來看看圖9示意圖,反映了動脈頻譜從正常、輕度狹窄、中度狹窄到重度狹窄的變化。
圖9 不同狹窄程度的動脈頻譜
總結一下,分析動脈狹窄時,除了分析狹窄處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外,也要注意狹窄上下遊的變化。
另外,正常的頸動脈頻譜,是單相低阻力型頻譜,也就是三峰遞減型。華盛頓大學頸動脈狹窄標準裡,狹窄分度也有對應的頻譜特徵。隨著狹窄的發生,除了流速增加外,不同狹窄程度的動脈頻譜不同。
指導老師:張峰醫生;課程製作:經典醫課
只做有價值的醫學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