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頻譜角度談頸動脈狹窄分度

2021-02-23 醫護多超聲學霸

今天,我們從頻譜分析的角度,來探討一下狹窄問題。之前提到,在一定狹窄範圍內,隨著狹窄程度的增加,流速升高。

輕中度狹窄,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升高更有特異性;重度狹窄,舒張末期速度EDV特異性增高。同時也要考慮血管正性/負性重構問題,狹窄長度和極重度狹窄等影響血流動力學的因素。

圖1:血管狹窄影響血流動力學因素

第一節課的華盛頓大學頸動脈狹窄標準裡,你有沒有留意到,狹窄分度也有對應的頻譜特徵,我們來看一下動脈血流動力學的特點。

Strandness DE Jr. Ex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 In Duplex Scanning in Vascular Disorders. New York: Raven, 1990, pp 92-120.

還記得高中物理學過的勢能、動能嗎?同樣,血管裡也有這兩種能量形式。

動脈裡的能量分為勢能和動能,以勢能為主,遇到狹窄部位,勢能會驟降,同時部分能量也會丟失

考慮到能量守恆原理,狹窄地方的流量不變,面積減小,那麼狹窄段對應的流速會增加,動能也相應升高。另外,因為部分能量丟失,勢能減少,狹窄後壓力降低。

圖2 動脈內血流能量構成

圖3 血流通過狹窄通道時能量丟失示意圖

分析動脈狹窄時,除了分析狹窄處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外,也要注意狹窄前後地方的變化,你來看看圖4,狹窄地方的上遊及下遊,都會出現相應血流動力學變化,甚至側支血管也會出現繼發效應。

另外,發生嚴重病變時,側支循環開放的指導意義很大,需要我們熟悉解剖特點,分析血流變化。這一特點不僅僅適用於動脈病變,同樣也適合靜脈病變。

圖4:動脈狹窄處、上下遊及側支血管的血流動力學變化

對於正常的頸動脈頻譜,在圖5你可以看到,是單相低阻力型頻譜,也就是三峰遞減型,有清晰的頻窗,頻帶較窄,邊界清晰,反映的是流速較集中的層流。

頻譜中的橫軸(X軸)對應的是時間,縱軸(Y軸)對應的是流速,即頻移,另外還有一條我們看不到的Z軸,用亮度來體現,同一點亮度越高,對應的該速度的紅細胞就越多。

圖5 正常的頸動脈頻譜

隨著狹窄的發生,除了流速增加外,輕度狹窄因為血流紊亂,開始出現頻帶增寬,頻窗消失,邊界毛糙,反映了紅細胞對應的流速分散,低流速信號的增加。

這種頻譜的異常,更多見於30-50%的狹窄,所以,當出現流速升高,同時有頻譜的異常,可以提示輕度狹窄。但對於存在普通扁平斑塊,而不伴有血流動力學異常時,可以不提示狹窄。

圖6 輕度狹窄的頸動脈頻譜

中度狹窄時,低頻信號增多明顯,可以顯示為,基線附近的亮度明顯增加,同時,因渦流可出現少量反向血流信號。

圖7 中度狹窄的頸動脈頻譜

重度狹窄時,看看圖8,可以出現更明顯的渦流,反向血流信號增加明顯。

圖8 重度狹窄的頸動脈頻譜

最後,來看看圖9示意圖,反映了動脈頻譜從正常、輕度狹窄、中度狹窄到重度狹窄的變化。

圖9 不同狹窄程度的動脈頻譜

總結一下,分析動脈狹窄時,除了分析狹窄處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外,也要注意狹窄上下遊的變化

另外,正常的頸動脈頻譜,是單相低阻力型頻譜,也就是三峰遞減型。華盛頓大學頸動脈狹窄標準裡,狹窄分度也有對應的頻譜特徵。隨著狹窄的發生,除了流速增加外,不同狹窄程度的動脈頻譜不同。

指導老師:張峰醫生;課程製作:經典醫課

只做有價值的醫學原創內容。

相關焦點

  • 超聲術診斷頸動脈血管狹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狀動脈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近日,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通過多年研究,在國內率先採用一種新型影像學介入技術、唯一能在人體內構建血管三維圖像反映動脈壁結構的血管內超聲技術,診斷頸動脈血管狹窄效果顯著。
  • 經常頭暈要查一下頸動脈:懷疑頸動脈狹窄,4個檢查幫到你
    在家人的勸說下,王老師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結果發現她的頸動脈狹窄明顯,最嚴重的地方狹窄度已經達到了90%。醫生告訴她:「你頭暈的症狀全是因為頸動脈狹窄導致供血不足所致的。」為什麼頸動脈狹窄會頭暈?首先我們需要清楚一點,頸動脈也是血管,而頸動脈狹窄,顧名思義是指頸動脈管腔出現了狹窄。據統計,在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頸動脈狹窄者約佔9%。那麼為何頸動脈狹窄會導致人頭暈呢?
  • 可能是頸動脈狹窄惹的禍_症狀
    可能是頸動脈狹窄惹的禍出品 | 北京積水潭醫院作者 | 北京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編輯 | 胡鑫年近70的高大爺患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十多年了,近日突然出現左側眼睛視物不清,有時甚至眼前突然一黑,孩子帶他到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門診檢查後發現這些症狀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頸動脈狹窄。那麼頸動脈狹窄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呢?
  • 醫生:頸動脈狹窄易引起腦梗塞,怎麼辦?什麼時候手術?請看此文
    我們的頸動脈承擔著大腦三分之二的供血,一旦出現頸動脈狹窄,就容易引起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腦梗塞。據2015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腦卒中是中國城鄉居民最重要的死亡病因,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去重視這類疾病。頸動脈狹窄怎麼辦呢?很多人會想到手術,但任何的手術都需要嚴格的手術指徵。
  • 經常頭暈要查一下頸動脈,醫生提醒:狹窄了不治療,腦梗就不遠了
    5、放療後頸動脈狹窄 放療可以導致動脈的損傷,放療後數年頸動脈可能發展成為狹窄甚至閉塞。 6、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後再狹窄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後 2 年發生的再狹窄大多與內膜增生有關,發生率大約為 5 %,動脈粥樣硬化復發也可以導致再狹窄,一般在內膜剝脫術後數年出現。 頸動脈狹窄的會有什麼表現?
  • 頸動脈重度狹窄幾近完全閉塞 黑龍江省醫院成功為患者取出動脈斑塊
    兩個月前,張先生左側肢體反覆突發無力,並伴間斷性頭暈,經當地醫院檢查後,頭部CT顯示為腦梗,頸動脈超聲則提示為右側頸動脈嚴重狹窄。考慮到張先生病情嚴重,當地醫院建議其前往省城大醫院就診。張先生隨後慕名來到了黑龍江省醫院,收治進該院神經外一科,孫國章副主任接診了張先生,在進一步檢查後,孫國章為張先生安排了DSA血管造影,發現右側頸動脈狹窄已經達到95%以上,同時核磁共振結果還發現張先生有新發腦梗病灶。「腦梗死病灶與頸動脈狹窄有關,但腦梗急性期手術開通頸動脈會引發再灌注損傷,甚至發生嚴重出血危及到患者生命。
  • 慧眼識圖,三步法解讀TCD頻譜群
    這時需要我們從TCD頻譜群背景裡,獲取該患者頻譜表現的血流動力學基準信息。在此,提出一個概念,頻譜群背景:指的是由每一個頻譜及數據構成的基準信息。通過背景特徵,可以觀察到病人腦血流參數波動範圍,比如流速和PI區間,頻譜形態基本表現等,這些基本信息信息,是下一步判讀、甚至鑑別病變動脈的重要基準。
  • 寒冬季節預防腦梗 更需要關注頸動脈|頸動脈|腦梗塞|腦卒中|糖尿病...
    張琪博士指出,導致腦梗塞的重要原因是由於頸動脈狹窄、閉塞所致,但只要我們足夠關注頸動脈,對頸動脈狀況進行及早篩查,如果發現頸動脈狹窄不甚嚴重,可及早通過行為指導或藥物幹預,延緩其狹窄進展;如果發現頸動脈狹窄嚴重,可及時通過手術疏通血管
  • 頸動脈血管壁CTA成像
    血管壁成像已越來越多地被用來描述斑塊,而不僅僅是管腔狹窄,以確定哪些患者可能是腦血管缺血的高危人群。雖然詳細的斑塊信息可以從許多成像方式獲得,但CTA由於其相對低的成本、廣泛的可用性、操作者的獨立性以及識別高風險特徵的能力,特別適合頸動脈斑塊成像。血管壁成像的最新進展促使頸動脈斑塊評價的範式轉變。
  •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醫療費用
    核心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頸動脈狹窄的罪魁禍首。動脈粥樣硬化的表面是一個纖維帽,中間有膽固醇晶體和壞死物質。在形成動脈粥樣化之後增大,纖維帽破裂會導致碎屑像一座活火山不斷噴出   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頸動脈狹窄的罪魁禍首。
  • 頸動脈斑塊:有的像湯圓,有的像蛋黃酥,哪種更危險?
    頸動脈斑塊:有的像湯圓,有的像蛋黃酥,哪種更危險?就一定會發生腦卒中其實,這種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值得表揚,只是對待斑塊,我們不必談「斑」色變,還應理性。
  • 收藏: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怎麼辦?
    但幸運的是,我們在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的斑塊,主要會在纖維斑塊期,少部分會在粥樣斑塊期,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據美國統計,在40歲以上接受超聲檢查的人群中,62%的人有頸動脈斑塊。據日本對46-74歲的健康人群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顯示,75.1%的人有頸動脈斑塊。我國對2681名中老年人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60.3%。
  • 分度盤百科:按分度方法和功能可分為3種
    按其傳動、分度形式可分為蝸杆副分度盤、度盤分度盤、孔盤分度盤、槽盤分度盤、端齒盤分度盤和其它分度盤(包括電感分度盤和光柵分度盤)。按其功能可分為萬能分度盤、半萬能分度盤、等分分度盤。按其結構形式又有立臥分度盤、可傾分度盤、懸梁分度盤。分度盤作為通用型工具機附件其結構主要由夾持部分、分度定位部分、傳動部分組成。分度盤主要用於銑床,也常用於鑽床和平面磨床,還可放置在平臺上供鉗工劃線用。
  • 頸動脈斑塊3.5*1.5mm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真的會得腦梗嗎?
    再來看一下頸動脈的結構,頸動脈共分為外膜、中層和內膜三層。正常情況下,內膜和中層厚度(IMT)加起來不超過1.0mm。如果IMT>1.5mm,就是頸動脈斑塊形成。如果頸動脈斑塊進一步增厚,就會導致動脈狹窄,進而影響腦部供血。一旦出現頸動脈斑塊脫落,就會堵塞血管,產生血管病變,誘發腦梗等嚴重後果。
  • 頸動脈斑塊如何清除?醫生講得清清楚楚:不同斑塊不同方法
    我讓把檢查發過來看看,結果一看是頸動脈斑塊。我告訴老張,很多人都有頸動脈斑塊,並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斑塊都得做手術。老張的斑塊不大,且是穩定斑塊,我建議他去查個血糖和血脂,如果高再說吃不吃藥。但應該先把煙戒了,少喝酒,沒事多運動,吃飯別太鹹太油,這樣就能控制斑塊的進展速度。
  • 查出頸動脈斑塊一定會得腦梗嗎?先別慌,是否嚴重還要看指標!
    當內膜和中層厚度超過1.5mm時就是頸動脈斑塊形成。此時如果不採取措施加以控制,斑塊會增厚變大,導致血管腔越來越狹窄,進而影響腦部供血,引起人體出現頭暈頭痛、口角歪斜等。一旦斑塊脫落,就極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產生血管病變,嚴重的還會誘發腦梗!查出頸動脈斑塊,有沒有得腦梗的風險要看這三個指標!
  • 查出頸動脈斑塊怎麼辦?不妨​給血管做個「瘦身攻略」
    對於人體來說,全身血管老化的速度和程度大致相同,如果頸動脈血管出現異常,那麼全身血管出現病變的機率就非常大了。所以,臨床上醫生也會通過頸動脈檢測來判斷病人全身動脈血管硬化的程度。首先,別害怕;然後,接著往下看。
  • 頸動脈上長了斑塊,是否需要吃他汀類降脂藥?他汀類能縮小斑塊嗎
    一、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的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動脈粥樣硬化相同,主要是由於頸動脈分叉部粥樣斑塊形成引起。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早期表現為內膜增厚,當頸動脈內形成斑塊時,動脈可變得狹窄,甚至閉塞而引起腦缺血及卒中症狀。
  • 查出頸動脈斑塊,嚴重嗎?是不是一定要吃藥?醫生給出全面解答
    在中老年群體中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30%左右都存在頸動脈斑塊,而7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40%都存在頸動脈斑塊,正確的看待這種斑塊。如果是在意外的檢查中發現了頸動脈斑塊,自己沒感覺到異常的症狀,而且斑塊影響血管狹窄的程度不到50%,那麼適度的運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就能夠比較好的緩解這種斑塊,並不需要吃藥。減輕體重,能夠比較好的降血脂,避免頸動脈壁出現過多的脂肪堆積,有利於減少頸動脈斑塊的形成。
  •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做好這4件事,可實現逆轉
    隨著頸動脈超聲的普及,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體檢報告中或多或少會出現「頸動脈斑塊形成」、「頸動脈硬化」和「頸動脈狹窄」等字眼。患者最關心的就是關於「頸動脈斑塊是否可以縮小或者消退」的問題。其實只要採用正確的方法治療,頸動脈斑塊是可以逆轉的。頸動脈斑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一個人的頸動脈斑塊大約從青春期開始形成,至40歲明顯,到了60歲,基本上都會出現頸動脈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