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師造的這些廁所 看了竟讓人想去打卡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中國建築師一直在努力創新

使公共洗手間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美觀、合理、環保、智慧……

他們以實踐行動表明

當前公共廁所設計

正以建築實驗的姿態

不斷改革中國公共空間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中公共空間的多元化發展,中國公共洗手間也日漸被賦予了許多新的角色。如何將公共洗手間既合理又美觀地融入公共空間,設計師腦洞大開地提出了各種建議。

在很多翻新項目中,設計師不約而同地想將公共洗手間變成重新定義社交聚會的場所……

01

舊公廁和舊材料的雙重新生

開平塘口鎮祖宅村景觀廁所

廣東開平塘口鎮祖宅村有一處舊公廁,設計師選址此處,將舊公廁拆除後的舊材料進行重新利用,完成了一次舊公廁和舊材料的雙重新生。

祖宅村全貌

在建築形態的設計中,設計選擇了類地景化的處理,將衛生間部分功能區藏在一個供村民日常休閒娛樂,舉辦活動的大臺階之下,解決了公共廁所便利性與隱蔽性的矛盾關係。

拆除後的建築廢料

在材料的選擇上,設計師試圖通過創造一種新的模數和秩序,將破碎之後失去了模數,無法被利用的舊磚瓦重新利用起來,讓舊材料以一種新的形式續寫歷史。

磚瓦牆的每一塊磚都經過設計師的考量

統一模數的鋼絲籠的使用,讓籠內的磚瓦有了極其自由的組織方式,斑駁的舊磚舊瓦就像本地的歷史片段,將這些片段打碎又重新組織拼貼。

放置入籠子中的茶壺等生活用品

整個牆體的施工過程都遵循重力規則,越往上部的籠子,需要承受的重量就越小,壘砌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在材料上運用了更多的瓦、碎磚、舊茶壺等特別的材料,在砌築方式上也採用了更多的鏤空,使磚牆顯得更加通透。

日出或日落時,陽光透射進來,穿過這些磚牆的縫隙,灑落在地面或牆角,成了點點金色的光斑。

這些材料承載著整個場地過去的記憶,建築師希望以碎片化的形式將它們放進新建築之中,整個場地在更新之後,依然能夠找到一些關於舊時光的平常而動人的細節。

露臺夜景

02

帶風景的廁所

小型基礎設施項目

地塊位於北京西南方向約85公裡處,原址花田上放置一系列假物品,例如假風車,假鋼琴,吸引來自城市的自拍潮人。這樣的景點在北京很常見,也正因如此,人們的新奇感逐漸消失。如今客戶努力想把這片土地改造成一個開放式野餐露營公園。

該項目於今年5月竣工,標誌著公園向露營登山休閒地轉變。「帶風景的廁所」是一個很小的基礎設施項目 ,為遊客提供基本需求服務。

喜歡和家人、朋友尋找一個特別的地方共度周末休閒時光的人們越來越多。該項目隱僻的地理位置讓人們們可以與家人、朋友更輕鬆的聚會。

「在親密朋友的圈子裡,露營已經成為一種自由的表達方式,他們喜歡在一起度過有意義的休閒時間。」——guòbònér過半兒的聯合創始人孫敏

該項目被設計成露營區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因為當地的土地法規不允許新建任何類型的新結構或有屋頂建築。因此,廁所只是一系列的圍牆設計。

在野營公園的大面積區域內的4個不同位置放置了一套2個廁所,並配有一個洗漱臺和一張長凳。最初,這些設施被設計為4種獨特的配置,但由於預算原因而被廢棄。儘管如此,這一系列的廁所和洗漱臺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布置,讓人們一邊洗手或清洗隨身帶來的蔬菜、水果,一邊欣賞公園的美景。

洗漱臺的頂部是一塊厚厚的混凝土板,上面有一個很小的斜坡,洗手的時候水可以直接排走。

項目所用的天然石材包括鵝卵石採自附近,簡單的銅管被彎成水龍頭,石頭牆是當地工人精心的傑作。

4個小型基礎設施元素旨在突出其為適合景觀的簡潔構造,同時它們成為公園裡的目標建築。

03

「無界」之

大數據分析 智能化覆蓋

該項目坐落於深圳北環⼤道和藝園路相交的轉角,建築師將公廁設施消隱在樹木及綠化帶中。廁所隔間採⽤無分性別隔間的形式,形成了一種無邊界的,與自然交融的流動型平⾯布局。

設計最大化了人流達到的可能性,採取類街⼼公園的景觀設計,成為人們更樂意⾛的穿⾏捷徑,場地內還設置了相應的休憩座椅,供⼈休息或等候。

設計在⽴⾯上採⽤8K鏡⾯不鏽鋼材質,其外觀隨著光線的更替,四時的變化呈現出不同景象。建築與周邊的景物交織在⼀起,既和諧共存,⼜似消隱於樹林掩映中。

當⼈們步入其中,其身影亦成為了建築立面的一部分,促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建築形態,建築在這瞬間成為了一個簡潔並有力的藝術裝置。

簡潔明快的室內氛圍,透過天窗撒下的⼀縷縷被枝葉輕撫過的陽光,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廁體驗。同時⾃然採光可作為室內的光線補充,減少照明的能耗,節約能源。

為了方便父⺟帶幼兒如廁和減輕有限的廁格的壓力,在樹下別具心裁地設置了一個綠⾊的桶裝置。該裝置含⼀個兒童洗⼿池,兩個兒童小便器。在保證隱私的前提下有效地分流了部分如廁需要,同時也增添了⼉童如廁的趣味性;亦消解了母親帶男孩上衛生間可能引起的各種尷尬。

天窗撒下⼀縷縷被枝葉輕撫過的陽光

該項目包括三個無性別隔間、⼀個無障礙衛⽣生間、⼀處幼兒戶外衛⽣生間和管理員用房。維護管理上充分運用了網際網路+大數據。通過運用建築全生命周期BIM,後期的管養、維護都可以及時查明。

在非隱私區域使用具備客流統計攝像機、⾏為分析攝像機以及超腦NVR、人臉門禁、信息發布終端以及iVMS管理平臺等⼀系列智能化產品,實現覆蓋全公廁的智能化,可實現人流統計,公廁區域內人員倒地、劇烈運動等預警功能。

市民可以通過掃描⼆維碼,了解空⽓質量、溫度、溼度等信息,使用後還可對公廁進行評價。公廁自啟用以來,⽇使用人數維持在500人左右。

04

與自然建立和諧關係

深圳南頭公廁

項目位於深圳市的深南大道與南山大道交叉口西南的樹林內,樹冠高度都在十五米左右,主幹分叉高度均在三米以上,枝葉繁茂,夏日樹影匝地,形成鬧市難得的一片陰翳。林下的小路是公交站臺連接周邊步行通道和小區的捷徑。

新建的公共衛生間要求配置8個廁位的女廁、7個廁位的男廁、無障礙洗手間、母嬰室和管理用房,這些功能如果都容納在一座單體建築裡,佔地將超過80平方米,勢必要砍掉一些樹木。

然而這片樹林原本就是場地的主人,他們已經為場地撐起了連片的保護大傘,以至於設計師不忍心砍掉任何一棵樹。

於是,設計目標聚焦在結構基礎如何避開所有大樹的主根系。根據建築功能,設計師拆分出4個相似的小體量葉片形單元,「葉片」的尖部是入口,較寬的腹部形成如廁空間。

樹根分布圖

基礎平面圖

根據樹幹的分叉位置,建築的高度被限制在3.2米以下。四個低矮的小單元小心翼翼地落腳在樹根範圍之外——自然界的限制規則使得「四片葉子」形成一個小小的建築聚落,相互關係看似隨機實則確定。碰巧圍合出的小庭院,正好用來布置每個葉片單元的出入口,之前穿過樹林的路徑,仍然得以保留。

每個單元只設置雙柱,布置在室內的中軸線上,以確保柱基礎遠離樹根;這樣起穩定作用的基礎圈梁尺寸就可以減小,進一步縮小了基坑開挖的範圍以保護根系。

為了更適合懸挑並且減小構件尺寸,屋頂選擇了鋼結構,屋面是鈦鋅板立邊咬合系統,吊頂是幹掛鋁單板系統,通過雙層簷口的設計形成一體的屋蓋,它與金屬幕牆的圍護結構完全分離。這是一個「漂浮」的屋頂,外牆只需負責自身的荷載,釋放出來的構造空間容納設備管線,覆蓋密拼的深灰色金屬單板幕牆。

四個小單元退離步行道,棲身在樹林的華蓋之下,葉片狀低矮的緩坡屋頂,重新定義了這片林下空間,我們稱之為——片葉園。

05

性別友善衛生間

花牆如廁

北京樂平基金會原先所用的是辦公樓中最為常見的衛生間,狹小、破舊、光線昏暗、氣味撲鼻,無論男女常常排隊。因此,樂平基金會決定對其進行改造,以能體現基金會構建包容創新社會的使命。

日常生活中常能見到女士排隊如廁的情況。據悉,在貌似合理公平的空間分配下,每4位男士如廁的時間只夠1位女士如廁。因此,他們建議採取混合性別的衛生間,能使男女如廁的機會更加平等,換句話說,對女士更加關懷,空間使用更加公平。

改造前後對比

設計師將原來的男女衛生間完全打通,置入一個個單間,無論何種性別,自己選擇單間如廁即可。

從通道入口看植物牆

衛生間也是交換信息與交流感情的重要場所。為了促使這種行為的發生,設計師在原男女衛生間的隔牆上打出幾個洞口,將洗手、梳妝、吹乾等功能內置於牆間,兩側人穿過牆上這些可用的洞口,去洗手與梳妝,原先不相識的兩人,也有了打個照面,交談聊天的機會。同時,牆上洞口增加了可用面積,使衛生間增加更多單間,提高使用效率。

「洞口」增加交流機會

多數人心中,衛生間是每日必需,卻又不願主動提及的空間。而在這個項目中設置了一個可以主動改變的植物牆,它不同於常見那些管道密布、由技術支撐的綠植牆,這是個以洞洞板作為基礎的牆面,掛著幾百盆不同的植物,由使用者選擇、照料,根據心情或使用所需調換位置與組合。也可自己帶來植物,互相交換,談論養植經驗,隨季節有新的香味,新的色彩。

衛生單間的使用狀態與基金會辦公室的信息相連,辦事人員在辦公室裡就能查閱到單間的使用情況,方便安排時間。同時增設了殘疾人單間,全面照顧殘疾人的使用情況。

06

山之廁所

從「休息處」變「休息驛站」

崑崙山國家森林公園正在進行一系列的設施升級,保護區管委會邀請Lab D+H設計一座示範性公共廁所,作為設施升級的啟動項目。

業主並沒想好廁所的具體位置,設計師展開了基於場地的研究。崑嵛山森林公園是一座方圓百裡、峰巒綿延的野生動植物基因庫,自然保護區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新設施的建設必需遵循最低幹預開發(LID)的原則同時,設施的設計亦應順應複雜的地勢而輕巧地藏置於自然保護區之中

體塊生成示意圖

了解到今後廁所將建設在地形複雜的山地上,設計師構建了一個單體模塊系統,它能夠靈活地根據不同地形自由組合,以便適應性地推廣至整個自然保護區。基於這一體系,最終選擇了現有高山植物園的一處高差變化較大的土臺地作為廁所基址。

在英語系國家中,廁所被稱作「restroom」,即「休息處」,雖然起源於委婉的表達,但也寄語如廁是件愜意的事情。因此,設計師希望把「休息處」設計成一個景觀化的「休息驛站」。通過單體模塊的組合,一個順應地形變化的庭院生成了。袖珍的中庭被一條時上時下的圍廊環繞,為普通的如廁體驗賦予了詩意的感受。在視野最佳處設置的景觀平臺,為等候的家庭成員提供休息與觀景場所。

起伏的庭院分為兩部分:休憩空間與功能空間,通過一條環狀連廊串聯而成。

休憩空間由幾組連續的模塊單體轉換過度而成,形成亭子與露臺,作等候與賞景之用;功能空間將廁所功能分為男廁、女廁、家庭用廁三類,環繞於庭院。中庭邊緣設有兩處洗手處,每處有兩塊摺疊的耐侯鋼板,一高一低分別給成人與兒童使用,用過的水從鋼板縫隙中流入礫石過濾池,水過多時從無邊界鋼板頂部溢流而出並回滲地下。

沿對角線起坡的單體,經過適應性地組合後,呈現出具有幾何美感的屋脊線,形成了與崑崙山嶙峋的山脊線的對話。廁所的表皮採用小枝與磨砂玻璃並置,在保證隱私的同時又能產生優雅的光影效果。

不同朝向的等候坐凳

為考慮方便性,廁所內設計有放置小件物品的木臺和兼具桌子功能的矮凳。從材料到構造方法上,我們都希望驛站的搭建為環境帶來最小的幹預,並能將單體模塊的組合辦法推廣應用至整個保護區。

單體模塊間格柵的使用

休憩空間與功能空間

連續的景觀亭形成休憩空間

簡潔的耐候鋼洗手池與竹龍頭

相比其他常規類型的建築,公共洗手間的尺度要小得多,但中國建築師一直在努力創新,使公共洗手間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在他們的實踐中,當前公共廁所設計正以一場建築實驗的姿態不斷改革中國公共空間。

(文章來源 建道築格ArchiDogs,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設計師親自操刀,公共廁所也能成ins打卡聖地
    轉自: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本文已獲得授權 日本的廁所文化如果在全世界排第二 恐怕沒人敢說第一 不僅細節極致到喪心病狂 而且顏值各種驚豔
  • 這真的是個廁所!杭州網紅廁所天天有人打卡拍照,還有人在那裡開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接到報料稱,杭州又有一座廁所紅了。「坐標杭州濱江,廁所顏值超高,走進去根本就感覺不到是衛生間,經常有路人網紅在這裡拍拍拍。中午時分,還有後廚人員在廁所裡開會。」廁所不僅成了打卡拍照地還有人在那裡開會?5月17日上午,小時新聞記者去往了現場。
  • 立陶宛設計師用貼紙改造了廁所,牆面變成了蘇聯式大廈
    這些貼紙單看的話只是一些窗戶,或者是掛著衣服的晾衣繩的圖像,但和規則排列堆疊的黃舊瓷磚結合起來,竟還原成了一幢 U 型的充滿生活氣息的建築,每個瓷磚都變成了一個小單元房,甚至有些窗戶裡還探出了人或者貓的身子,因此這個設計被稱為「建築師的衛生間(WC for architects)」。
  • 這些廁所標識設計的讓人老臉一紅!完全看不懂……
    #充滿設計感的廁所標識#人有三急,內急是頭等大事。在外如廁,有些廁所男女標識簡直逆天,傻傻分不清,得費腦筋想一會兒才行……傻傻分不清……一百間廁所就有一百種不同的標識不過這些廁所標識還挺有設計感。以色列駐美設計師Daniel Rozin,將平凡的物件賦予神奇的魅力。450個企鵝做成的萌萌的互動裝置——企鵝鏡,簡直萌到爆!
  • 學校廁所,竟成下課熱門打卡地?
    不久前,杭州西湖小學教育集團紫萱小學校區校長張冠軍忍不住在朋友圈內曬起了學校的廁所,他自豪地向錢報記者宣稱:「從今年4月起,學校廁所的地位陡然上升,成為學生下課打卡的熱門『景點』。」學校廁所竟然成了熱門「景點」?記者有些納悶。在人們的印象中,現在這一代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於相對有些味道的學校廁所,多半是嫌棄的。
  • 蹲坐一體式馬桶及生態廁所系統:用可持續設計助推中國鄉村的「廁所革命」
    這套設計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別獲得 DIA 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佳作獎和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優秀設計獎。而且農村家庭成員較多,如何緩解不同如廁習慣衝突,同時還要適用於後端旱廁系統,成為設計師要面對的問題。市面上有簡易的坐便凳,但設計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我們就想,能不能通過一個設計把兩種需求結合一下,推出一款現階段具有中國農村特色的過渡性廁具產品。有了坐便馬桶後,很多過節回鄉的年輕人看到廁所環境衛生的提升,也願意多在家住幾天,這也是調研時老年人們比較強烈的需求。
  • 日本的廁所為什麼都不安裝窗戶?看完明白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今日話題:日本的廁所為什麼都不安裝窗戶?看完明白設計師的良苦用心在中國,建房子或者買房子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要求房屋的採光和通風要好,所以我們的房屋基本每個房間都會安裝窗戶,就連面積不大的衛生間,為了保持通透性也會裝上一扇窗。
  • 設計師一出手,公共廁所都能成旅遊景點!網紅打卡地有新位置了
    ,也是沒辦法的事,關於「網紅打卡聖地」有各種海灘、草地等,但你見過公共廁所也變成網紅打卡聖地的嗎?在我們的觀念裡,公共廁所一般都是沒什麼看頭的地方, 有些修建不好的公共廁所甚至散發著惡臭,好一點的公共廁所了不起也就是這樣了↑↑↑但是在日本,有幾家公共廁所都是設計師親自操刀的,那腦洞真的是別管了,都不想在家上廁所了
  • 復興號設計師梁建英:讓世界領略中國「智」造
    她擔當技術領軍人,帶領一支上千人的高鐵研發團隊,掌握高速動車組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運營時速200公裡到350公裡各個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如今,梁建英又帶領研發團隊,投入了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列車的攻關。
  • 想豔壓朋友圈?一定要去這些倫敦打卡地
    除了常見的這些拍照地,其實還有其他值得去拍照、凹造型的地方,學姐來給你們說說~以下資料都來源網絡整理 1、Abbey Road,當進入後,處處都是可拍照的點,復古的招牌,獨有的宗教意像,以這些幻彩的霓虹燈為背景去拍照,可以體會到一種奇妙與浪漫的感受。
  • 日本設計師真能整,把洗手池裝到牆裡面,國內小戶型竟爭相模仿!
    日本設計師真能整,把洗手池裝到牆裡面,國內小戶型竟爭相模仿!要說現在很多業主都喜歡裝日式風的房子,真不是沒有原因的,日本的家裝設計就是很巧妙,玄關做落塵區,玄關櫃裝倆門有進有出超順暢,衛生間四式分離,再也不用擠廁所!
  • 用來涮火鍋的毛肚、菌菇,竟被設計師拿來造這些!
    可偏偏有些設計師愛拿吃的做文章,什麼菌菇吊燈、毛肚背包、...得虧設計師不是中國人,不然還不得直接開涮了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菌菇吊燈來自英國的設計師Sebastian Cox和Ninela Ivanova,將菌絲與木材放在一起,驚奇的發現它們能長出一種類似麂皮絨的材質。兩人索性將材質做成了吊燈等家具,這樣涮火鍋的時候就可以開心地撕著吃了。
  • 重慶這些高顏值公廁你去「打卡」了嗎
    未來三年重慶市以全域旅遊理念制定「廁所革命」建設行動計劃將建設公共廁所3197座據世衛組織統計:人一生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裡度過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如今,廁所早已經不是那個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它了搖身一變還當上了「網紅」今天區縣君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重慶的高顏值廁所看看你有沒有去「蹲」過綦江·沙溪橋火車頭公廁
  • 王強 造飛機的理髮師
    這些年來,他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飛機已經上天幾百次,他享受著每一次在天空飛翔的感覺  擁有兩份工作的他,白天是一名理髮師,每天在理髮店裡忙碌著,客人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晚上他搖身一變,成為「設計師」,把自己關在一間屋子裡製造他的寶貝——飛機。要知道,這不是玩具,也不是模型,而是讓人駕駛在高空飛行的飛機。   這些年來,王強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飛機已經上天幾百次。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理髮師裡面造飛機造得最好的,造飛機的設計師裡面最會理髮的」。
  • 他們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
    他們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近日,鼓吹「臺獨」的「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在臺灣「立法院」質詢時,提議可邀香港人赴臺當兵。消息一出,島內罵聲一片。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導,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吳斯懷2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均關心「國軍」的戰力。陳柏惟語出驚人地建議民進黨當局開放香港抗爭者赴臺從軍,並取得公民權。
  • 西遊記裡,孫悟空為誆騙豬八戒去廁所,竟發明了一個雅稱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西遊記》裡,孫悟空誆騙豬八戒去廁所時的稱呼。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取經路上,囉嗦的師父、機智的猴子、故作憨態的豬八戒、以及任勞任怨的沙僧,大家有時相互鬥嘴,也並不顯得那麼寂寞。最為有趣的,還是孫悟空與豬八戒的相互逗趣甚至拆臺。有一回孫悟空誆騙豬八戒去廁所時,竟發明了一個雅稱。
  • 杭州一所小學的廁所 竟成學生爭相打卡景點
    不久前,杭州西湖小學教育集團紫萱小學校區校長張冠軍忍不住在朋友圈內曬起了學校的廁所,他自豪地向錢報記者宣稱:「從今年4月起,學校廁所的地位陡然上升,成為學生下課打卡的熱門『景點』。」學校廁所竟然成了熱門「景點」?記者有些納悶。在人們的印象中,現在這一代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於相對有些味道的學校廁所,多半是嫌棄的。
  • 這些設計師原創品牌能成為中國的宜家嗎?
    做外貿訂單的家具廠在縮減產能,而隨著中國日益高漲的人力成本,歐美企業把更多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等地的工廠。2014年年底,華源軒、富之島等中國大型家具廠相繼倒閉。  「造作」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創立。在2014年創辦造作之前,舒為曾任人人網併購戰略投資部總監,並有兩次網際網路創業經歷。她最初只是想做家具的線上交易平臺,卻發現沒有好的產品。
  • 惠州這些最美線路,看完就想去打卡!
    愛跑步的你 愛騎行的你 愛徒步的你 還在為找到最美的打卡線路發愁嗎 來了,你想要的線路 就在這裡
  • 看極光,打卡北冰洋?你需要了解這些事情
    捷裡: 路況糟糕,來回差不多五六個小時的車程,出發前少喝水,以免想上廁所。去捷裡的路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寸草不生,杳無人煙,司機大叔說toilet everywhere,新捷裡和舊捷裡離的特別近,值得留意的是200年前建的舊捷裡,雪地鞦韆,沉船。可以在新捷裡坐雪地摩託跨越兩座山看北冰洋,小夥伴人多的話可以講講價。因為白晝時間很短,下午三點天就黑透了,所以儘量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