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飛奔的物種》:如何產生源源不斷的好創意?

2020-12-17 鈦媒體APP

作者:(美) 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任教於史丹福大學,大腦可塑性、時間感知、聯覺和神經律等方面的權威人物,曾擔任大熱美劇《西部世界》的科學顧問,執導的電視節目《大腦的故事》;(美) 安東尼·布蘭德(Anthony Brandt),萊斯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曾兩次獲得美國室內音樂協會(Chamber Music America)與美國作曲家、作詞家與出版商協會(ASCAP)所設立的音樂大獎。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5月

2007 年 1 月 9 日,賈伯斯穿著牛仔褲和黑色高領毛衣,站在 MacWorld 舞臺上,「每隔一段時間,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就會改變一切,」他宣稱,「今天,蘋果公司將徹底改造手機。」

即使經過多年的猜測,iPhone 依然像一個啟示,沒有人見到過這樣的東西 :一個單手可以拿住的設備, 既可以通信,也可以播放音樂還可以當作個人電腦來使用。iPhone 的出現標誌著偉大的革新:它們出人意料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究竟從何而來?

任何希望引領創新的組織或個人都會面臨兩個問題:一、如何產生源源不斷的好創意?;二、如何讓創意被大眾接受,成為流行。

在《飛奔的物種》中,《西部世界》科學顧問伊格曼和音樂家安東尼,以腦科學為基礎,結合科技、藝術領域的眾多案例,揭示了創造力突破的核心法則。

一、大腦創新思考的路徑

為什麼人類可以迅速地適應周圍的一切?這是因為存在著一種叫作重複抑制(repetition suppression)的現象。

當大腦習慣了某樣東西之後每次看到它,大腦對它的反應會越來越弱,分配給它的能量也就越來越少。省下的能量,大腦會用來繼續尋找新事物,因為只有隨機的、新鮮的東西才能使大腦感到滿足。大腦的「喜新厭舊」是創新不斷產生的原因,而大腦創新的路徑是怎樣的呢?

很多人都見過邊界清晰的大腦模型,上面標清了每個分區需要處理的任務。但是,這種模型忽略了人類大腦最重要的方面 : 神經元是交錯連接在一起的,並沒有哪個大腦分區是單獨工作的。相反,它像一個社會,這些分區是在不斷交流、協商和合作中進行作業的。

這種廣泛的互動是人類創造活動的神經基礎:我們會扭曲、打破、融合所觀察到的一切事物,然後以新的形式輸出。

以記憶為例, 它並不像錄像那樣忠實地反映我們的經歷。相反,記憶中有扭曲的、倉促記下的和模糊的成分。這解釋了為什麼目睹同一個車禍,但每個人回憶的內容卻不盡相同;或者參與了相同的對話,但事後每個人講述的內容卻不一樣。也就是說,大腦的輸入和輸出並不是一樣的,大腦會不斷吸收、碾碎周圍世界的模樣, 並發布新的版本。

二、創造力的核心:3B法則

根據大腦的創新機制,《飛奔的物種》提取出了認知操作的3個基本法則 :扭曲、打破和融合。我們把這些看作是創新思維發展的方式。

扭曲(Bending),原版會被調整或扭曲到變形。 打破(Breaking),指的是一個整體被拆開。 融合(Blending),兩個或者更多的素材會結合在一起。扭曲、打破和融合,我們稱之為「3B法則」。3B法則可以捕捉到在進行創新思維時大腦是如何運作的,無論是以單獨的方式還是結合的方式,3B法則使人類能夠從生產世界上第一臺智慧型手機做到 iPhone,或者從原始的藝術品中創作出現代藝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3B法則具體是如何應用的。

法則1:扭曲

扭曲是對現存原型的改造,通過對大小、形狀、材料、速度、順序等方面進行改變,它打開了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源泉。由於持續的神經操控,人類文化與越來越多的、代代相傳的一系列主題變化相融合。

大小可扭曲扭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一項資源進行重塑。以重塑大小為例,克拉斯·奧登伯格在納爾遜 - 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前草坪上的作品《羽毛球》,就是將羽毛球放大成圓錐形帳篷的大小。

而擋風玻璃的發明也運用了大小可扭曲。美國發明家埃德溫·蘭德(Edwin Land)決心製造防眩擋風玻璃,為了提高擋風玻璃的可見性,他將關注點轉向了偏振。偏振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拿破崙統治時期,一位法國工程師注意到,透過方解石晶體來觀察宮殿窗戶反射的陽光就沒有那麼刺眼了。

但是有一個困難,幾代發明家都致力於把大塊水晶應用到實際用途。想像一塊由15釐米厚的水晶製成的擋風玻璃—透過它根本無法看清任何事物。

像前人一樣,蘭徳也嘗試用大塊晶體做實驗,未果。後來有一天,他迎來了頓悟的時刻:將水晶縮小。這一舉動後來被蘭徳描述為他的「正交思維」(orthogonal thinking)就是從各種不同的,也許似乎是不相關的觀點中汲取經驗,以獲得新的洞察力。

通過把人手可握的水晶變成肉眼不可見的東西,蘭徳很快就成功地製造出成千上萬塊鑲嵌著細小水晶的玻璃。因為晶體非常微小,玻璃不僅是透明的,還可以減少眩光。司機在路上行駛的視野就更好了。

形狀可扭曲通過扭曲形狀。建築師弗蘭克·蓋裡將通常為平面的建築外部扭曲成了有起伏或有旋轉的樣子。

類似的思路,還使未來的汽車容納了更多的燃料,將汽油發電機改成氫氣發電機的障礙之一,就是氫氣槽的笨重。標準氫氣槽是桶裝從而佔據過多的載貨空間,一家名為蝸牛殼的公司開發出一種自身能夠層層摺疊的氫槽可以塞進車體中,並通過扭曲的方式儘可能地利用那些未使用的空間。

速度也可以扭曲科學技術上,我們也可以對速度進行扭曲。起初,定常流人工心臟運作並不完美,心臟的運動需要大量的能量,那些活動的部件很快就會被磨損。而且,正如溪流中會形成漩渦一樣,血流急轉的部位往往會形成血栓,從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2004年,醫生比利·科恩和巴德·弗雷澤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雖然大自然只給我們可以壓動並將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工具,但並不能說明這就是唯一的答案。 科恩和弗雷澤想,如果一個人可以使用穩定、持續的血流呢?就像噴泉中循環的水一樣,當血液流經心室時,它能被富氧化,然後流回整個身體嗎? 他們通過精確調節心臟血流的速度,攻克了一個潛在的致命問題。

以上只是扭曲的三種形式,事物的材料、速度、時間都可以扭曲。假設你想把一個主題分開,並將它分解成一個個組成部分,那麼我們就需要大腦的第二個技能:打破。

法則2:打破

先講個驚心動魄的故事。1971年7月30日一架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飛機,在舊金山機場準備起飛時被重新安排了一條較短的航道。新的起飛航道需要爬升角更陡些,可惜飛行員未能做出必要的調整:飛機起飛時,由於爬升得太過平緩,撞上了一個燈塔。

當時的機場塔樓和護欄都很重,而且為了抗風都設計成無法彎曲的,因此,燈塔就像一把巨大的劍,插進了飛機。一邊的機翼被撞凹了,起落架的一部分被撞掉了,塔樓的一個部分穿透了飛機的主艙。在返回機場緊急降落前,飛機冒著煙持續在太平洋上空飛行了將近2個小時才將燃料用完。著陸時飛機爆胎,偏離了跑道,27 名乘客受傷。自此,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提出了新的安全要求。

如果你是工程師們要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你會怎麼做。一般我們會加固,但對此,工程師們的神經網絡生成了不同的策略。現在,起飛滑行時,機身著陸燈和無線電塔看起來是固體金屬,但事實上並不是。它們很易碎,可以碎成小塊而不會損害飛機。工程師的大腦「輸入」了一座堅固的塔,並在「如果……會怎樣」中生成了一個可以被拆解成碎片的塔。

上面的故事就是運用了打破的方法,在打破的過程中一些完整的事物被拆開;而通過組裝這些碎片,一些新的東西出現了。

巴尼特·紐曼將方尖碑一分為二並進行翻轉,創造出了《破殘的方尖碑》。同樣,立體主義藝術家喬治·布拉克和畢卡索把視平面打破,變成了不同視角角度下碎片的拼圖。

打破這一認知策略,不僅使藝術創作得以實現還讓拖拉機得以發明,引發技術革新。19 世紀末期,農民們開始有了用蒸汽機取代馬匹的想法。然而,他們的第一臺拖拉機幹活的本事卻不高,過重的機車,壓實了土壤,毀壞了莊稼。從蒸汽轉變到油動力的確起了一些作用,但拖拉機還是很笨重不易駕駛。

在當時看來,機械耕作好像永遠都沒有辦法實現。然後哈利·福格森提出了一個打破的想法:去掉起落架和外殼,然後把座椅直接安裝到發動機上。他的「黑拖拉機」 比較輕,因而能在耕作方面發揮非常好的效果。通過這種保留部分結構、丟棄其餘部分的方式,現代拖拉機的雛形誕生了。

打破使我們能夠把堅實或連續的東西分解成可管理的部分, 而我們大腦的破壞設施則把世界分解成可以重建和重塑的單位。

法則3:融合

在融合時,大腦會以神奇的方式將兩個或更多信息源結合在一起,許多極具創造性的飛躍都是驚人的組合體。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iPhone的發明,它的誕生是融合最好的證明。早在1984年,卡西歐 AT-550-7 腕錶,就擁有讓用戶可以直接用手指在表面上滑動並進行調整的觸控螢幕。

而在這款腕錶出現的10年後,同時也是iPhone出現的13年前,IBM 就在世界上第一款智慧型手機:西蒙上添加了觸控螢幕。它既有手寫筆, 也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應用程式。可以發送和接收傳真、電子郵件和頁面,並且有世界時鐘、記事本、日曆和聯想輸入法。

雖然由於當時手機電池容量過低,話費高昂等原因,西蒙未能流行起來。但就像卡西歐的觸控螢幕一樣,西蒙把它的「遺傳物質」留在了由於「從天而降」的靈感而設計出來的 iPhone 上。這些設備一步步地為史蒂夫·賈伯斯「革命性」的產品奠定了基礎。所以說,iPhone的誕生並非憑空而來。

史蒂夫·賈伯斯後來說 :「創造就是把事物聯繫起來。當你問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人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會感到內疚,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做什麼。他們只在看到一些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很敏銳地將之與自己的經歷聯繫起來,併合成新的東西。」

大腦不斷漫步於我們的記憶庫,經常將各種各樣的想法聯繫到一起。 融合使得不同想法以奇特的方式滋長,從而成為創新的強大引擎。縱觀人類創新史、無論科技、藝術、建築……你都可以看到「3B」法則在創新上的應用。通過運用「3B」法則,無論組織或個人,都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好創意。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內容來源於《飛奔的物種》,(美) 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美) 安東尼·布蘭德(Anthony Brandt),萊斯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飛奔的物種》將會納入鈦媒體Pro版書庫,敬請大家關注前沿書庫的上新動態~每位Pro專業用戶一年可以在書庫中任意選擇三本書,由鈦媒體免費贈送哦~點擊連結、登錄,進入「前沿書庫」選書:http://www.tmtpost.com/pro

相關焦點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來看看網易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特性:「每天送你一小時」國內首款按時間付費的閱讀app,助你養成每日讀書習慣。「海量優質出版書」提供理想國、上海譯文、果麥、磨鐵等優質出版專區好書。「各種分類精品書」歷史名著、網際網路經營、心裡社科、影視小說、漫畫繪本,總有一本適合你。「領讀流問答評論」專業領讀人閱讀書單推薦、適時進行問答互動。
  • 徐文良蹲下喊「過來」它們飛奔入懷秒認爸
    「轉角遇到幸福~半路認老爸。」長期救援流浪狗的徐文良大哥日前在山路上遇到2隻小狗,他下車蹲在路邊喊「過來」,小狗們馬上就飛奔到他的懷裡。由於小狗非常親人,脖子上又掛著項圈,令徐大哥懷疑,「該不會又是被棄養的孩子?」
  • 創意的產生:從哥倫布的雞蛋說起
    哥倫布隨後說:「是的,就這麼簡單。發現美洲確實不難,就像立起這個雞蛋一樣容易。但是,諸位,在我沒有立起它之前,你們誰又做到了呢?」很多創意都是這樣,在它產生前,誰也不曾做到,在它產生後,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 書屋丨蔣竹山:如何寫一篇評論性的學術書評
    近一個月來,我逐字逐句仔細地批改了歷史系兩門課「中國通史四」與「東西文化交流史」的期中報告,報告內容是要求學生寫一篇專書的書評。原來我們的學生對於如何寫一個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問題,更何況要求他們去寫一篇帶有評論性質的書評。我想我們的學生之所以會犯這樣的錯誤,身為老師的我們要負大部分的責任。或許我們太過相信每位同學對於如何讀懂一本書或去評論一本書是想當然爾的事情。
  • 「Booksy」解鎖美業新姿勢 | 每日新物種
    新物種的爆發不是偶然。在新物種成為新物種之前,它多半已經在商業叢林裡顯露出巨獸獨有的潛力了。「每日新物種」是場景實驗室新推出的一個欄目。我們希望能在這個欄目裡,捕捉到商業世界裡那些最早期、最野蠻、最原始的生命力。每天,「每日新物種」將為你推薦一個值得注意的優質早期項目。
  • 4月新番「RDG瀕危物種少女」聲優情報追加 石田彰加盟
    瀕危物種少女」,近日追加了幾位角色的聲優情報,高柳一條、如月・珍・仄香、村上穂高、鈴原紫子、鈴原大成這幾位角色將分別由野島裕史、布裡德卡特 塞拉 惠美、石田彰、樸璐美和井上和彥,其中布裡德卡特 塞拉 惠美在「問題兒童都來自以世界」中為久遠飛鳥獻聲。
  • 喜報「手機維修新物種」發布會在廣州華鉅君悅酒店圓滿舉辦!
    2017年11月17日,由加速度主辦的「手機維修新物種」發布會在廣州華鉅君悅酒店正式召開,創大資本創始人許洪波教授為發布會致開場辭,他充分肯定手機維修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並對加速度一路以來的創新給予高度評價。
  • 「創意」把拼了11個小時的樂高炸了,是種什麼感覺?
    答案是選手展示出了什麼叫「樂高可以拼出一切」,畢竟,很多「主題」簡直就是在榨乾人們的創意細胞。例如第一集的主題,是讓選手用樂高打造公園:節目組直接搭建了一個公園雛形,綠色草坪、零散樹木,一輛火車環繞整座公園,唯一有問題的是,部分地區是空置的,而這也就是選手需要面臨的挑戰。
  • 能年玲奈書評連載漫畫「來玩遊戲吧」
    能年玲奈在朝日新聞上連載漫畫書評時,介紹的第一個作品是「來玩遊戲吧」(涼川りん/白泉社)。在書評中,她是這樣介紹這本漫畫的——「有點不知道該怎麼理解介紹中說到的「讓人情不自禁地發笑」」。眼睛娘香純智商不在線,「英語成績只有2分」,私下裡在寫BL小說,是個隱藏的腐女。雙馬尾華子是個過於現實的人,而且善用詭計。漫畫以這三個女生成立的「玩樂者研究會」為舞臺,是一部描寫主人公們的搞笑日常的喜劇漫畫。第1卷和第2捲髮行時,Twitter上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這部漫畫的有趣之處,人氣相當之高,到了需要緊急再版的程度。
  • 5本經典心理學書籍,助你更好地「自我進化」| Joy Recommend
    人的大腦如何進行創造性思考?如何獲得源源不斷的好創意?什麼樣的創新產品容易成為爆款?組織如何做才能領跑創意經濟時代?……相信這些書籍能夠給你很多啟發。更重要的是,去了解這一切,不僅能夠幫助你更好地創業,還能幫助你更好地生活。Enjoy!
  • 2020「年度地產智慧營銷新物種」-思為科技
    (原標題:2020「年度地產智慧營銷新物種」-思為科技)   12
  • 從供給平臺到創意智能,「特贊」如何開啟想像力的摩爾定律?|36氪...
    「特贊」進化:從供給平臺到創意智能 2015年成立之初,特贊的切入點是設計對接平臺,通過聚合創意方資源,成為企業的外部營銷資源池,為設計師解決項目來源同時為企業解決靈活、波動的創意設計供給問題,此前36氪曾對特贊做過多次報導。
  • 英特爾「創意大比聘」懸賞創意達人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一起來比頭腦,拼熱誠,成功入圍決賽,即可進入英特爾與搜狐網、中國教育1套、江蘇衛視合辦的《創意大比聘》電視節目,冠軍亦可獲得國際知名4A廣告公司的海外工作機會,成為真正的創意達人!2011年9月3日(北京)——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搜狐網、中國教育電視臺1套及江蘇衛視聯合主辦的「英特爾創意大比聘 」活動第二輪海選的現場比賽在北京新東安廣場火熱進行,參賽選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於創意的理解和熱愛!
  •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創意視覺海報
    桃園文創博覽會繼 2018 年舉辦第一屆後,2020 年第二屆持續透過連結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來建構桃園的軟實力,由格式設計展策統合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的展覽內容,以地方採集作為策展方法,從人文地理的角度看地方性認同,在桃園既有的原民、客家、農業、教育的土壤中,以嶄新的眼光與具體的作為
  • 「建築界」創意設計如何讓孩子們愛上讀書!安藤忠雄作品賞析
    近些年閱讀空間越來越受重視,安藤忠雄的新作兒童圖書館「童書森林中之島」近日在大阪市北區中之島公園落成,這也是他獻給家鄉兒童的一份禮物。近些年閱讀空間越來越受重視,無論成年人還是小朋友都有著對沉浸式閱讀的渴望,一個好的讀書環境或許也能幫助孩子們享受閱讀的過程。安藤忠雄的新作兒童圖書館「童書森林中之島」近日在大阪市北區中之島公園落成,這也是他獻給家鄉兒童的一份禮物。雖然疫情推遲了3月開業的計劃,但童書森林還是從很早就備受矚目。今天一起來看看。
  • 鮭科魚裡的「鮭」和「鱒」因何而分
    這一體系的產生時間目前不可考證,該體系成熟於18世紀(瑞典王國卡爾十二世年間),該體系被收入「林奈式分類系統」是它成熟的標誌,其影響力主要在印歐語系(法語、德語、俄語等)和烏拉爾語系的大多數語言以及漢語和日語。
  • 抖音廣告「創意效果指數」發布,用數據科學指導效果廣告創意
    眾所周知的是,廣告主可以在後臺清晰地看到效果廣告投放的實時情況——展現次數、消耗金額、實時出價、轉化成本等,但僅用「轉化數據」評估效果廣告創意是否是科學全面的?巨量引擎認為,以單一維度難以全面、客觀地對一支效果廣告素材的優劣做出判斷,更無法精準評估效果廣告在創意層面的構思和表現。
  • 利器訪談|任寧,「遲早更新」主播、翻譯計劃負責人
    留學澳洲期間,任寧曾擔任墨爾本 i.M Magazine「寧願讀書」書評專欄作者、「Melbourning」系列國際攝影展策展人。他業餘熱衷電影,擔任製片人的短片作品《沉默的擁抱》受邀參加 2014 年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 Short Film Corner 及其他十餘個國際電影節。
  • 5個方法,源源不斷產生創意
    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好萊塢編劇大師來支招。這本書中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活躍在美國的編劇作家,很多作者同時在大學教授」創意寫作課程「,所以,書中的技巧,實操性強,都是經過了實踐檢驗的。關於寫作,如何讓創意源源不斷?也許,你也有寫不下去的時候,或者,創作靈感沒有爆發的時候,那麼,試一試這些方法吧,也許能得到一些啟發。
  • 成長故事 | 獨立自主的英文閱讀者是如何養成的?
    01放鬆自然才是「好」的學習狀態Ivon剛入課的時候,不僅僅是對英文使用不自信,而是(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比較內向,上課有點放不開。」 而尼可學院相信一個孩子「好」的學習狀態,不僅僅是認真地聽課,而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裡,可以自由放鬆地互動。英文是一門語言,表達的時候,如果非常緊張怕說錯,或者只是跟著句型「造句」,那都不是真正的使用,也不會形成真正的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