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糾結季,每年轟轟烈烈的高考結束後,又是多少家長和孩子面對志願填報表格糾結的季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得好,不如填的巧。往年都有成績很好,但志願填不好,落榜初選滑到徵集志願的,同樣也有成績不是太好,但衝進了名校的。到底應該怎麼填志願?下面我從平行志願填報的角度說說個人看法。
表面上看起來,平行志願填報有五個學校位置,按順序是可以有五次選擇的。但是,如果第一順位錄取了你,然後又退檔,那麼後面的四個學校也就無效了。因為平行志願的錄取是1-5個學校同時進行的,當你被第一順位錄取後,其他位置的學校也完成了錄取工作,因此如被退檔,就只有等待徵集志願的填報了。看起來是不是很兇險?實際掌握技巧也就可以規避風險了。
知道孩子的高考分數後,千萬不要以分數來進行學校的選擇。一定要按省內的排名來選學校。例如:考分為690分,往年是名校的錄取線了,今年就可以報嗎?答案是否定的。往年的690分在省內排名800位,這樣肯定可以報名校。但今年的800位排名的分數是720分,這樣690的分數再報名校就危險了。所以選擇學校一定要按省內排名,不要以分數來選擇。
其次,到底是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專業,這個也是多數家長會面臨的難題。個人認為,選擇學校要好一些,好的學校你至少可以轉專業、多修一門專業,或是最終考研後在進行專業調整(好學校考研到一般學校較容易,反之就太難了),所以選擇好學校的騰挪餘地要大得多,畢竟985211是一般HR 的重點關注目標。
好了,糾結完上述問題後就要開始最重要的了。
選擇一所自己和孩子都比較認同的學校,作為保底學校。保底學校往年的錄取排名一定要低於孩子今年的排名,要確保不會由於意外而落選。什麼是意外?最大的意外就是從眾心理,如果大家都一哄而上的填報該學校,那麼今年該校的錄取分數及省內排名就肯定會上升,千萬要把這個上升餘地留足。因為這個必定是保底的學校。
保底的選擇完以後,就較輕鬆了,一般就可以按「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九字真言來做了。首先「保一保」的學校就按上面敲定的學校,老老實實的填在第五順位。第一和第二順位可以填一下心儀的,但排名較往年差一點的學校,為「衝一衝」。而第三和第四順位就按往年的排名對比一下孩子的今年的排名,稍放餘地填報自己心儀的學校,是為「穩一穩」。至此就基本搞定了。
上述觀點為個人一點粗糙的意見,僅供參考,不負任何責任。在此祝心想事成,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