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的諫言:請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2020-12-22 考試寶典

近日,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徐勇剛發表了關於醫生職稱的諫言:請廢除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引發廣大醫護的熱議。

01

這篇諫言主要是談論關於醫生晉升的制度問題:晉升正副高,各醫院都傾向於抗疫一線醫護優先,隊伍十分龐大,那些因各種原因沒算得上一線的醫護,則基本上晉升無望且遙遙無期,這隊伍同樣龐大。

今年6月份,中國衛生人才網下發通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晉升高一級職稱可以提前一年申報參加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對做出突出貢獻,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的,晉升高一級職稱可以直接申報參加考試,不受工作年限限制。

有些省份和地區的抗疫一線醫護,還有「免試」衛生高級職稱考試的資格。

看完這則信息後,很多醫護的想要說的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一線人員的定義有分歧,二是疫情期間大家都踴躍報名,在大環境相對安全下,各援鄂人員得到了不算差的回報,在晉升上更享受優先待遇,卻也排擠了非一線人員的晉升機會。

針對這些各種各樣的意見,徐勇剛先生作為抗疫一線且要晉升正高的醫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們每一名醫護突然接到一線通知的那一刻,內心強烈的慌亂和掩不住的淚水,都是當初最真實的表現。但沒有人退縮,沒有人講客觀或講條件,這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職責。」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奔赴一線是醫生們的使命也是責任,後來證實隔離病區醫護基本無感染,也是大家拿生命冒險來驗證出來的結果,是人生的一次巨大挑戰,現在也是一個機遇。

抗疫安全歸來後,很多醫護得到了補貼和嘉獎,但那些同期戰鬥在醫院各個崗位包括臨床、行政、後勤而未劃入一線檔的醫護同事們內心不免悽涼。

02

近日來,有一種呼聲非常高且一直沒停止過,幾年前也有人大代表提案,那就是: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取消醫師晉升制度!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個聲音再次出現!是因晉升正副高職稱的評定機制,曾一直以來都是唯科研、論文、專利為重要指標,在甄別材料的真實性有待考究,最終評審結果難以反映人才的實際能力。

醫生們真的是想要廢除主任副主任醫師的職稱嗎?

其實大多數醫生想要廢除正副主任醫師職稱根本原因是:評審標準過於強調論文、實踐導向性不強、重視臨床不夠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積極性。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直接體現了醫護們一直呼籲的評價標準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突出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等。

《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

一、健全評價體系。明確各級別職稱名稱,促進衛生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動態調整專業設置。

二、完善評價標準。注重醫德醫風考核,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等傾向。

三、創新評價機制。完善職稱評價方式,實行分層分類評價,暢通職稱評價渠道,提升職稱工作信息化水平。

四、促進評價與使用相結合。合理確定評聘模式,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優化崗位結構比例。

五、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完善基層評價標準,改進評價方式,落實服務基層制度。

六、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推動完善行業管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加強全過程監督。

該取消的不是晉升評級,而是一些無謂的評級手段!《意見》內容不少是針對目前反響非常強烈的問題。比如:

1.關於破除「唯論文」。

2.關於完善突出臨床等實踐的評價標準。

3.關於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

4.關於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直接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職稱是不現實的,有很多人上不了副高是能力所限,若讓醫護們長期吃大鍋飯的必然導致人才隊伍能力失衡。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誌自職稱制度實施以來,對調動廣大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性、提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素質、加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03

我們知道醫生晉升的過程是不易的。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醫、教、研三個方面都要強。白天在醫院已夠忙了,晚上回家還要查文獻做科研,留給自己的空餘時間不太充足。

但醫生的職業之路,就是在不斷積累經驗和通過職稱考試,當經驗更豐富了,職稱更高了,自己也就有了選擇更多道路的機會。

現在想要評上職稱,通過衛生資格考試是關鍵!我們都知道醫生終身學習是必然,努力考職稱才是出路!

與其抱怨看的病人多、薪酬與付出不成正比,不如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學習考證,《意見》是徵求意見稿,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還需等待醫學職稱晉升制度慢慢地改革。

醫療行業高薪的人數不在多數,是因為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很多醫生備考不努力、學習無計劃、學習效果差、對考試內容一知半解就上考場了,只能淪落為每次職稱考試的陪考人。衛生職稱考試報名將近,參考一年比一年低的通過率,可看出考試的難度是不斷增加的。

相關焦點

  • 請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來自抗疫一線醫生的諫言
    01最近,有一種呼聲非常高,這種呼聲近些年來在醫療圈一直沒有停止過,幾年前也有人大代表提案,那就是: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取消醫師晉升制度!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個聲音再度成為醫療界的最強音!為什麼?
  • 看病不妨找經濟適用副主任醫師 主任醫師是"高富帥"?
    另外,副主任醫師的號更好掛一些,所以,就看病而言,副主任醫師才是好用的「經濟適用男」,而主任醫師只是並不實用的「高富帥」。  在醫院,副主任醫師是怎樣一個人群?  南京某三甲醫院一位行政人士告訴記者,醫生的一般晉升程序是這樣的:入院後當住院醫師,住院醫師不能上門診,主要在科室輪轉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五年後考主治醫師,主治醫師可以上普通門診,對疾病做一些初步的診斷;主治醫師五年後可以升副主任醫師,也就是說,按一般程序,想要成為副主任醫師,得在臨床摸爬滾打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 看病一定要找副主任醫師,知名醫生透露的行內秘密
    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 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 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
  • 醫院的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水平一定高嗎?醫生說:未必!
    我們去醫院,都想找到一位水平高的醫師,因為水平高,理論上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能看好,解決自己的問題。在絕大多數的眼裡,醫院醫生年齡越大,水平越高,所以大家更願意找年齡大一點,或者說不願意找年齡小的醫生。
  • 81歲教授:看病找副主任醫師最好
    「看病最好找35-45歲的副主任醫師。」已是81歲高齡的北京師範大學老教授張靜如總結自己一生的看病經驗得出這句結論,引發巨大反響,醫學界也議論紛紛。  副主任醫師經濟適用  不少醫生認為,副主任醫師是醫生中的「經濟適用男」。
  • 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的區別
    也就是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條漫長的道路。剛從學校畢業的醫學生首先成為實習醫生。考過執業醫師證,註冊後就可以成為一名正式的醫師了,一般來說先從住院醫師幹起(大醫院要求參加臨床工作要碩士研究生才可以)。所以大部分年輕醫師也都是住院醫師。他們雖然年輕有朝氣,學習能力強,但是他們的臨床經驗不足,科研能力也不強。
  • 到醫院看病掛普通醫生號,還是掛副主任醫師號?有什麼區別?
    到醫院看病掛普通醫生號,還是掛副主任醫師號?有什麼區別?一、副主任醫師資格怎麼來的醫學生畢業後,會經歷實習醫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樣一個奮鬥史。但是並不是所有醫師都能到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就更難。很多人以為醫學生畢業後,在醫院工作,年限到了就會晉級,其實不然。從實習醫生到住院醫師,一般必須先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合格後才有成為住院醫師的資格。
  • 多位臨床醫生直言:看病最好找副主任醫師,理由很充分
    臨床醫生這麼說很多人在掛號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選個大專家的號,比如主任醫師等,認為大專家的醫術就一定更好,於是想盡辦法掛專家號。看病選大專家就一定會更好嗎?來看看專家怎麼說。第四軍醫大學碩士、一線臨床醫師鄭佳鵬也指出,如果說大專家和主任醫師是「高富帥」,那麼副主任醫師則是「經濟適用男」,相對於主任醫師和大專家來說,副主任醫師更好掛號。三、為什麼副主任醫師是更優選擇?
  • 看病一定要找副主任醫師!退休老教授透露行內秘密
    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
  • 教授「看病最好找35~45歲副主任醫師」說法引爭議
    有些患者認為,和平時一號難求的正高職稱專家相比,副主任醫師的號沒有那麼緊俏,水平也不低。醫學界則對此說法彈贊不一。  正方  常見病無需找權威  「看病不必直奔『教授、主任醫師』,尤其是常見病、初診病人。」廣東省人民醫院一位心內科專家表示,醫學生畢業後,至少臨床工作十年才能評上副高職稱,此時臨床經驗比較豐富,年富力強,精力充沛,能獨當一面。
  • 主任醫生、副主任醫生和醫生到底有什麼區別?4點道出了現實!
    我們姐今天一起來看一下關於醫生的那些事,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醫師是從醫之後不同的三個職稱。主任醫師的技術職稱比副主任醫師高一級,副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高一級。1、級別不同。主任醫師是當前醫生職稱中的最高級別,屬於正高級別,是正教授級; 副主任醫師居屬於副高級別,是副教授級; 主治醫師在副主任醫師之下,為中級職稱級別,是講師級。2、工作重點不同。住院部的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要具體負責病房和患者,主任醫師不負責具體病人,定期進行大查房。
  • 在醫院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到底有什麼區別?原來區別這麼大!
    在有的醫院我們能看到醫生簡介,有的醫生又是主任,又是主任醫師,又是教授;可是到有些醫院,只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等等介紹。那麼主任和教授到底有什麼區別?二、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實現醫生、見習醫生、醫學生這大概就是一個人從學醫開始的一個流程,從考上醫學院開始,就成了醫學生;在上學期間可能有機會去醫院見習,就成了見習醫生;畢業後成為實習醫生或規培醫生;等實現或規培結束後,考取醫師資格證,經註冊後,就能成為住院醫師。
  • 2017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揭曉 他們有話想說
    在患者心裡,41歲的馬飛是一位心慈面善的醫生。曾經有一位乳腺癌患者,不僅是一位來自北京郊區的單親媽媽,還是一位低保人士。微薄的收入讓這位患者一下子陷入了絕境,甚至想到放棄。馬飛想要救她,便在院內和社會慈善機構中為她發起了募捐。患者的不幸和這位醫生的善舉引發社會關注,治療所需費用很快就有了著落。
  • 從醫學小白到主任醫師的晉升之路有多難?
    首先,醫生職稱如何劃分呢?醫生職稱分為初級職稱(醫士、醫師、住院醫師)、中級職稱(主治醫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高級職稱(主任醫師),每一層的職稱晉升都有工作年限等相應的要求。 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考取的執業助理醫師職稱是醫士;考得執業醫師證後則自動晉升為醫師,醫士和醫師都稱為初級職稱。執業醫師是醫生的門檻,必須先通過醫師資格考試,註冊執業醫師證,才能擁有處方權,成為正式的醫生。
  • 醫生職稱 及晉升條件
    兩種體系並非完全平行,但大致對應關係如下: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主任醫師-教授。一位醫生可以同時擁有兩個職稱,一般說來,教學科研體系的職稱比臨床體系的職稱獲得的晚一些。例如,身為主任醫師,他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副教授,有可能一直到退休也未獲得教授職稱。
  • 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三者有何區別?您能分清楚嗎?
    由於種種原因所致,人總是會生病的,生病後就要去醫院看醫生,而醫院的醫生很多,且稱呼身份不盡相同,常常讓人搞不清楚,更摸不著頭腦,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啦。那麼,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三者有何區別呢?又是為什麼呢?
  • 珠海29名醫生被全省「點名」了,鍾南山也出面!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珠海市婦幼保健院、珠海市人民醫院的8名醫生榮獲「抗疫好醫生」稱號;28名醫生榮獲「南粵好醫生」稱號!頒獎典禮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通過視頻為「抗疫好醫生」頒獎,並對所有獲獎醫生表示了祝賀和鼓勵。
  • 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三者有什麼區別?
    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如果是急診,那麼就只能遇到誰算誰,可是如果是平時掛號看病,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主任醫師,有副主任醫師,有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這些醫生有什麼不一樣嗎?
  • 【市中醫|微訊】 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徐海霞副主任醫師發揮兒科...
    在醫療工作中,徐海霞醫生了解到當地醫院缺乏兒科專科醫生的現狀,決定從專科人才培養做起,現場講解示範。對於兒科疑難病例,徐海霞醫生都會組織科室醫生進行病例討論。如診治一位腦炎後癲癇間歇性發作患兒,徐海霞醫生組織科室中、藏醫專家進行病例討論,各自按照中、藏醫理論提出不同診療方案,最後大家進行匯總討論,結合當地藏醫院實際情況,給出藥物內服加外治、功能鍛鍊、飲食調護、情緒管理等最佳綜合治療方案。通過病例討論,中、藏醫進行交流學習,共同提高診療水平。
  • 醫生闢謠不是那樣
    成為副主任醫師並不那麼簡單: 但是副主任醫師,並不是這麼簡單,不但要考試,更主要的是看很多條件,這些條件就會卡住很多人,比如:必須發文章,而且還得發級別很高的文章,甚至外文;比如要有課題科研項目;比如必須去基層代職;比如還有什麼特殊貢獻等等。通過這些綜合評分,來綜合判斷一個主治醫師能不能晉升為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