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很多老醫生還是主治醫師,他們的水平低嗎?醫生闢謠不是那樣

2020-12-23 騰訊網

大家都覺得醫生會按照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副主任醫生,主任醫生,這樣一個職稱路線,直到退休返聘,或退休回家抱孫子。

其實醫生的道路,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或容易,更不是像我們上學,從一年級到初三畢業,九年義務教育,就算義務教育也得考試。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醫生都只能混到主治醫師,然後,再也沒有然後了,直到退休。

只不過,大家習慣於把年齡大的醫生叫主任,這樣一方面叫的人覺得人家年齡大了,應該是主任了,被叫的人也很樂意聽,於是就出現了很多不是主任的主任。

我們先說說,這個主治醫師,主任醫師都是怎麼來的。

我們從醫學院畢業後,本科5年,研究生8年,博士11年,(其他專業本科4年,研究生6年,博士8年)。到醫院是實現醫生,經過執業醫師考試通過,就會成為住院醫師,這幾年又搞規培,就是得去別的醫院實現三年,才能成為正式的醫生。

博士研究生進入主治更快一些,因為博士在學校時間長,總體算下來其實和本科進到主治醫師的行列的時間一樣。每一個住院醫生要想成為主治醫師,只需要通過國家考試就行,考試合格就會成為主治醫師。當然即使通過考試,醫院不按照主治醫師聘你,也沒有用,還是住院醫師。

但主治醫師相對簡單,一個是畢業過了幾年,當了幾年住院醫師,會考試,考試通過就能成為主治醫師,所以幾乎每個醫生都能成為主治醫師。

成為副主任醫師並不那麼簡單:

但是副主任醫師,並不是這麼簡單,不但要考試,更主要的是看很多條件,這些條件就會卡住很多人,比如:必須發文章,而且還得發級別很高的文章,甚至外文;比如要有課題科研項目;比如必須去基層代職;比如還有什麼特殊貢獻等等。通過這些綜合評分,來綜合判斷一個主治醫師能不能晉升為副主任醫師。

這些要求就會讓很多主治醫師望而生畏,止步。因為大部分醫生就是看病手術等等,哪來的精力和時間去寫文章,還要寫級別很高的文章,哪有精力搞科研。(說實話,大部分文章,哎,都是沒有實用性,都是你抄抄我,我抄抄你,然後再想辦法發表,真正的勞命喪財,對於臨床沒有任何價值,但這就是烏龜的屁股。)另一方面副主任醫師的名額有限,更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走一個才能進一個,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前些年,沒有一定的「辦法」和「關係」,進副主任醫師很難,當然確實有非常優秀的醫生,那另說,但大部分副主任醫生都是經歷這種「辦法」和「關係」才成為副主任醫生。

足見成為副主任醫生不容易,所以如果不會寫文章,或不願寫文章,或沒有科研,或沒有「辦法和關係」,就只能一直是個主治醫師,即使是個老主治,即使退休回家抱孩子也是個主治。

正因為如此,這樣就決定了並不發副主任醫師的水平就比主治醫師的水平高。因為從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不看誰會看病,誰會做手術,而只是看上面我說的那些條條框框。

最近聽說廣州已經開始實行,主治醫師到了一定年限直接晉升副主任醫師,不知道對於醫生來說是不是好事。

美好的願望:

但王醫生覺得,當然只是個人意見,太過刻薄要求寫文章搞科研沒有太大意義,浪費資源,因為更多的科研和文章,只需要部分人去做,比如大學附屬醫院。但直接晉升那是不是又顯得,沒有考核制度了,大家只要混到一定年齡都會成為副主任醫生,那不和九年義務教育一樣了。

王醫生覺得,職稱或許對於每一個醫生很重要,因為這是一種象徵,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一個肯定。

副主任醫生,或主任醫師,並不能靠年齡和文章,只能靠醫德和醫技。

凡是沒有醫德的人,技術再高,也不配一個醫生,更不能成為一個副主任或主任醫師,尤其是收紅包,難為患者,過度醫療,等等過分行為,必須一票否決。

當然醫生還是主要看病,能給患者解除病痛才是關鍵,所以醫德是第一位,能解除患者病痛是第二位,通過患者和相關部門監督,來評分,而不是靠文章,更不是靠「辦法和關係」才能成為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

如果您遇到一個特別耐心,特別細心的醫生,請您記住他,如果他又能給您解除病痛,那就是是個好醫生,不管他是主任醫師還是住院醫生。

如果他解決不了,他會明確告訴您,不忽悠,並給出合理的建議,或推薦的醫院或醫生,那也是好醫生。

相關焦點

  • 醫院的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水平一定高嗎?醫生說:未必!
    我們去醫院,都想找到一位水平高的醫師,因為水平高,理論上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能看好,解決自己的問題。在絕大多數的眼裡,醫院醫生年齡越大,水平越高,所以大家更願意找年齡大一點,或者說不願意找年齡小的醫生。
  • 調查:醫生的收入低不低 他們到底掙多少錢
    然而,本報與丁香園網站進行的網絡調查,以及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南京、西安、成都8個城市19家醫院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2183名醫生中,75%的人表示,其年薪低於4萬(即月薪少於3300元);82%的醫生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顯然,這一調查結果和老百姓概念中的數字有些差距。 那麼,醫生收入到底低不低,他們的付出是否應該得到更高報酬呢?
  • 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的區別
    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這些稱呼,是不是感覺搞不大清楚他們的區別呢?袍甲教育網就簡單的說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吧。考過執業醫師證,註冊後就可以成為一名正式的醫師了,一般來說先從住院醫師幹起(大醫院要求參加臨床工作要碩士研究生才可以)。所以大部分年輕醫師也都是住院醫師。他們雖然年輕有朝氣,學習能力強,但是他們的臨床經驗不足,科研能力也不強。所以他們需要在高資歷老師帶領下,努力學習技術、提高業務水平。
  • 醫生收入:是高還是低
    「風險很高、收入很低、付出很多、理解很少」,專業人士眼中的醫護行業這一特點,與普通老百姓所認為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國家統計局2006年工資統計報表數據顯示,按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的19大類91個行業中,衛生行業在崗職工以人均24030元的年收入排名
  • 到醫院看病掛普通醫生號,還是掛副主任醫師號?有什麼區別?
    到醫院看病掛普通醫生號,還是掛副主任醫師號?有什麼區別?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相對來說,大城市醫師水平高於中城市高於小城市的醫師水平;大醫院醫師水平相對高於中醫院小醫院的醫師水平。這個道理也很簡單,見的各種疾病多,見的病人多,上手機會多,自然水平要高一些。一、副主任醫師資格怎麼來的醫學生畢業後,會經歷實習醫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樣一個奮鬥史。
  • 女子胎停2次一直怪孕酮低,山東醫生:不是你說的那樣
    胎停有著很多的原因,如果是第一次胎停還可能是孕酮低自然選擇的結果,不必太過緊張補充孕酮就可以了,但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胎停育就需要好好的檢查,找出胎停的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第一次的時候,夫妻倆也去醫院了,醫生說林女士的孕酮太低,孩子沒有保住。到第二次懷孕後,醫生就給她開了口服的黃體酮,並且還注射過幾次。本以為這次能夠順利生下孩子,沒想到的是在第八周去孕檢的時候,孩子沒有了胎心,又一次發生了胎停育。孩子的問題成為夫妻倆心中的痛,沒有孩子始終是一個遺憾,但要孩子的話又擔心再次出現胎停育的問題,孕酮一直補不上去,孩子就保不住,這讓倆人很是為難。
  • 碩士醫生一個月工資1700元?知名博主闢謠:當地醫院不容易
    提起醫生,大家印象裡除了救死扶傷之外,也都會想到累、忙,但是醫護人員的薪資待遇只能說是剛剛不錯,不像歐美國家那樣高薪,但是起碼不低。最近黑龍江一家醫院的招聘通告掀起熱議,也不為別的,只因醫院給碩士學位的醫生開出的工資水平比食堂工作人員還低。
  • 孩子發燒醫院排隊800多號,媽媽投訴,醫生:別人娃就不是命?
    做母親的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他們身體素質不如成年人,一旦生病就有可能惡化或者引起更麻煩的情況,讓孩子媽媽非常著急。寶媽小王的兒子連夜發燒,退燒之後到了早上又開始發燒,寶媽急得趕緊請了假抱著孩子就往醫院裡衝,到了兒科掛了號卻發現自己排隊在800多號,這讓她非常驚訝。
  • 口腔醫生真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很多人因為受電視劇或者小說的影響,認為口腔醫生就是像文藝作品描述的那樣光鮮亮麗,卻不知道口腔醫生其實是有苦說不出。 今天搜集了網上對口腔醫生誤解最多的8條吐槽,替廣大的口腔醫生同仁們「喊冤」——口腔醫生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
  • 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三者有何區別?您能分清楚嗎?
    由於種種原因所致,人總是會生病的,生病後就要去醫院看醫生,而醫院的醫生很多,且稱呼身份不盡相同,常常讓人搞不清楚,更摸不著頭腦,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啦。那麼,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三者有何區別呢?又是為什麼呢?
  • 謊言還是真相?報考主治醫師必須要規培?
    最近後臺收到很多小夥伴的留言,關於報考主治醫師的問題,報考主治醫師必須要規培嗎?工作年限怎麼計算...... 阿虎醫考小編帶大家系統了解一下這些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胡偉先進事跡
    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胡偉,就是這樣一位與新技術「賽跑」、與新知識「握手」、與新難題「搏鬥」的青年骨幹醫生。他,年紀不大、工作時間不長,卻已經在神經介入治療領域內,有著多項技術突破,處於全省領先、全國先進水平。
  • 闢謠:醫生,我的孕酮水平低要不要緊?懷孕後這項檢查有必要嗎?
    無論是婦科門診還是網上諮詢時,都有不少懷孕了,拿著驗血報告讓我看的準媽媽們,其中最讓人疑惑的就是孕酮檢測了。有以下這些疑問的準媽媽們很多:「醫生,我的孕酮水平好低啊,寶寶會不會有問題?」「醫生,我這次複查的孕酮比上周的數值少了,是不是要補充孕酮了?」「醫生,我會不會胎停啊,孕酮怎麼不長呢?」……孕酮,不知從何開始,從懷孕之後,媽媽們就開始抽血檢查這個項目,有的是媽媽們不明白,卻被醫生要求反覆抽血檢查,似乎通過孕酮數值就能判斷胚胎發育是否良好的標誌,只要把孕酮補得足足的,胚胎就肯定沒問題。
  • 人工智慧輔助CT閱片:水平接近主治醫師
    「看一張肺部CT,醫生平常需要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而它只需要5秒鐘」「三毫米以內的小病灶,普通影像醫生肉眼很容易遺漏,它卻容易識別,給病人的診斷多加了一道保險」本文引用地址:http
  • 年收入260萬的阿里p7員工和北京協和醫院的主治醫師哪個更算成功?
    年收入260萬的阿里p7員工和北京協和醫院的 主治醫師哪個更算成功? 有一說一,這點工資還不夠碰瓷體制內。上億的老闆在北京根本不算老闆。但協和的主治醫師哪個不得高看兩眼。協和醫院一些有點名氣的醫生在社會上地位很高的,自帶光環,不是一年多拿幾個錢能比的。
  • 中國醫生的煩惱:醫生的收入究竟是高、還是低?
    當一個博士學位的人到醫院入職以後,還要從學習開始,先要做五年的住院醫師,通過考核後才能晉升為主治醫師,這時才能夠出門診,再五年後通過考核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再過五年通過考核才能晉升為主任醫師。然而,很少有醫生能夠如此順利地一路晉升到主任醫師,而且越往後晉升越難,不僅要通過考核考試,還有論文發表和科研項目要求,即使所有這些都達標了,還要看科室裡是否有名額,因為科室編制是有限的,沒有名額只能等,而在等待的過程中,不斷會有更多的人符合晉升標準,到時只能擇優晉升,有些醫生一直到退休還是副主任醫師呢。
  • 公立醫院醫生:寫不出論文看再多病人也成不了教授
    深圳此次推出的《細則》做出一項重大改變:已在深圳註冊的醫生在多點執業前無須經過醫療機構的批准,只要在指定網站簡單備案即可。這意味著,若公立醫院醫生希望參與多點執業,原單位將無法阻撓。  多年來,中國公立醫院的醫生們像是一群「準公務員」,他們的收入、晉升、養老……每一步,都被體制所保護並束縛著。由於醫療勞務價格被嚴重低估,醫院和醫生只能逐漸背離公益目的。
  • 執業醫師和主治醫師哪個更重要?區別是啥?
    執業醫師和主治醫師的區別: 1)級別不同:住院醫生是初級職稱,主治醫生是中級職稱,副主任醫師 和主任醫師是高級職稱。 2)工作重點不同:住院部的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要具體負責病房和患 者, 主任醫師不負責具體病人,定期進行大查房。
  • 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如何?真的比公務員低很多嗎?
    關於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覺得要比公務員低很多,所以在就業的時候,大家覺得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事業單位。很多人關於事業單位的工資問題確實都回答不清楚,總是覺得反正這個工資都是按規定來發放的,具體和公務員和其他行業有什麼差別說不清楚。
  • 生產到底要選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
    起初啥也不懂醫生做什麼就什麼,其他我不懂做就做了,可是有一項我不太明白,我的產檢本子上明明已經做了地貧篩查醫生還要要求我做,因為開的單子太多和新手媽媽的緣故所以其他的模模糊糊的都做了,幾百塊錢的地貧基因檢測啊!是錢能不心疼嗎?一個nt總下來做了1700多表示快養不起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