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輔助CT閱片:水平接近主治醫師

2020-12-20 電子產品世界

  「看一張肺部CT,醫生平常需要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而它只需要5秒鐘」「三毫米以內的小病灶,普通影像醫生肉眼很容易遺漏,它卻容易識別,給病人的診斷多加了一道保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60834.htm

  21日,同濟醫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教授指著面前一臺安裝了人工智慧閱片軟體「AI-DR」的電腦,由衷地讚嘆。近日,人工智慧技術(AI)應用首次現身我省醫療領域。

  「AI-DR」實際上是一個閱片軟體,它被安裝在醫院放射科閱片電腦系統中,閱片醫生只需用滑鼠點擊軟體圖標,它就立即跳出一個窗口,告知醫生自己的閱片結果。因為「AI-DR」具有深度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系統」,它在「行醫」前就已經學習積累了10萬餘張專業影像醫師標記的胸片和胸部CT閱片信息,一經上崗就擁有許多影像專業醫生一輩子讀片都達不到的「經驗」。同時,「AI-DR」不會忘記、不會疲勞。

  夏黎明教授說,目前經過測試,「AI-DR」的閱片水平已接近主治醫師(中級職稱),並且人工智慧診斷一張數字拍片的時間不到0.1秒,讀一張CT結果只需5秒,肺結節發現準確率高達90%。

  同濟醫院放射科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閱片4萬餘張,將「AI-DR」的閱片結果與初診醫生相互印證,並由上級醫生進行審核,病人的影像誤診漏診概率因此降低。

  未來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影像閱片醫生?夏黎明教授認為,人工智慧數字拍片輔助診斷技術剛剛萌芽,目前只用於患者胸片和胸部CT的輔助閱片,還無法取代醫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未來一切皆有可能。但減少誤診率,為患者提高安全的醫療服務是終極目標。


相關焦點

  • 看病排隊難 閱片機器人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們加快腳步?
    日前在央視一套一檔人工智慧節目《機智過人》中,一  閱片機器人幾秒內看了三百多張CT片,連撒貝寧都驚詫懵了。  事實上,從肺部影像人工智慧診斷系統「天肺一號」的推出,到騰訊的「騰訊覓影」、阿里巴巴「ET醫療大腦」紛紛入場攪局再到閱片機器人「視診通」大戰84位影像科的專業醫生、「啄醫生」閱片機器人與15名三甲醫院主治醫師打成平手,方興未艾的閱片機器人已經博得社會各界陣陣熱議,人們也在對它無限遐想。  閱片機器人真的能做到既快又準 ?
  • CT圖像閱片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臨床資料,以明確每個病人 CT閱片的目的和重點。第二步 了解CT圖像上的信息。對每一幅圖像都要仔細觀察,要按掃描層次的順序閱片,既可以從上到下,也可從下到上有順序地逐層閱片,這有助於識別部分容積效應,也不至於把某些管道性正常解剖結構誤認為病變或腫瘤。注意觀察每一器官或結構是否正常,並盡力對每一影像給予合理解釋,然後通過思維而構成某一器官或結構的立體圖像。2.注意閱讀不同窗寬和窗位技術條件下的CT圖像。
  • 智能建造、AI雲閱片、實景演出「出海」 硬核「示範案例」彰顯服務...
    2020年服貿會上,中鐵電氣化局攜北鬥定位人機安全位預警系統、運維巡檢機器人、智能建造機具套裝、H型鋼柱自動化安裝車等8項具有一流水平的智能建造成果亮相。其中,北鬥定位人機安全位預警系統,獲評服貿會科技創新示範案例。
  • 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英文版上線
    日前,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聯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國內多家醫院,以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慧專委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等多方合作,依託「天河人工智慧創新一體化平臺「構建的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自上線以來,天津、北京、湖北、上海、山東、安徽、黑龍江等全國三十餘家醫院
  • 人工智慧成為醫生好助手
    近日,阿里健康攜手萬裡雲正式對外發布醫療人工智慧系統「Doctor You」。據介紹,「Doctor You」人工智慧系統包括臨床醫學科研診斷平臺、醫療輔助檢測引擎、醫師能力培訓系統等,將大幅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
  • 盤點丨22款「CT+AI」新冠肺炎輔助產品,記錄影像AI的「全行業」抗疫
    柏視醫療2月10日,柏視推出新冠肺炎「CT+AI」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是在武漢協和醫院的影像專家指導下研發的,並且結合柏視的骨抑制+肺炎DR檢測技術,可以區分疑似新冠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肺炎病例。柏視醫療陸遙表示:「基於目前公開數據不足的情況,柏視的新冠肺炎『CT+AI』輔助診斷系統是針對新冠肺炎的輕量級輔助閱片工具,可以對病灶進行定量分析和隨訪。」
  • 湖南省醫學會骨科學專業委員會 2020年第四季度閱片會在益陽市中心...
    12月19日下午,由湖南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主辦、益陽市中心醫院骨外科承辦的2020年湖南省醫學會骨科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季度閱片會在醫技綜合樓17樓會議室召開,本次會議為我市骨科同道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也為今年全省骨科學術交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智能閱片: 讓兒童測骨齡「足不出社區」
    在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位5歲多的小女孩拍攝完手的X光片後,醫生輕點滑鼠,進行「醫生+AI」智能閱片,數秒鐘之後,一份生長發育測評報告出現在屏幕上,經過審核後,無需排隊與等待,這份報告交到了家長的手中。
  • 我國人工智慧新突破!安翰科技研發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取得突破...
    消化內科又添新助手人工智慧算法可大幅提升閱片時間   最近,深度學習算法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據報導,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AI)模型在皮膚癌分類方面的表現與皮膚科醫生相當。(2)此外,深度學習模型在結腸鏡檢查圖像視頻中實時鑑別腺瘤性和增生性小型結腸息肉的能力也已經得到驗證。
  • AI輔助宮頸癌篩查獲突破
    來源:經濟日報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在人工智慧(AI)輔助病理診斷應用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次基於病理形態學,通過深度學習技術,以病理專家的診斷標準訓練出精準、高效的AI
  • 中國「AI醫生」閱片真靠譜?
    也正因此,此前幾年中陸續在各大醫院「小試牛刀」的AI閱片,被緊急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診療中。作為一種輔助手段,AI大大減少了問題影像被「漏看」的概率,同時,在藥物篩選、流行病預測等領域也被寄予厚望。而對比正常時期,即便是上海CT閱片量最大的醫院,當每天拍攝量達到500例時,醫生的報告量已經要到凌晨。AI希望能「解放」醫生的眼睛。
  • 「人工智慧醫生」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準確率堪比專家小組
    這是一次開創性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工具有效性研究,招募了中國155個國家代謝管理中心的近5萬名糖尿病患者,運用體素科技開發的人工智慧算法對他們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篩查,並完成了對所有有效糖網數據的疾病分期,在大範圍多中心環境下驗證了人工智慧算法在真實世界中的診斷能力。
  • 人工智慧助力「兩癌」篩查顯著提升宮頸癌檢查效率
    近年來,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服務模式在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應用,幫助了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提高「兩癌」篩查和婦女疾病防治服務水平與能力,為廣大婦女健康保駕護航,讓更多女性朋友受益於先進的診療技術和醫療服務。
  • 醫院的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水平一定高嗎?醫生說:未必!
    2、主治醫師:獲得住院醫師資格後,本科畢業生5年後,說是畢業生3年後,博士畢業生1年後,可繼續考取主治醫師。主治醫師考試是國家統考,經過考試合格後,幾乎所有住院醫生都可以獲得主治醫師的資格。3、副主任醫師:我們在醫院能看到不少醫生已經頭髮花白,依然是主治醫師,或依然是副主任醫師。這是為什麼呢?
  • 探營服貿會上海展區技術服務:集成電路、8K攝影、智能CT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9月4日來到服貿會上海展區發現,在技術服務方面,通過C919國產大飛機、星環科技知識圖譜平臺、聯影「智能天眼」CT、先進封裝光刻機、極高清視頻解決方案等一批重量級展項,上海展現了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雄厚產業基礎和國際化步伐。
  • GE醫療首款人工智慧乳腺機面市 引領AI輔助診斷成乳腺檢查標配
    針對規模化、定期乳腺疾病篩查診斷設計,集GE創新乳腺影像採集處理和人工智慧(AI)輔助診斷平臺於一身,成像及診斷流程可實現每天8小時140人近600個體位的檢查量,同時,AI輔助診斷可協助醫生提升診斷效率及準確率;尤其是乳腺影像診斷資源缺乏的基層醫療,AI工具的賦能效應尤為突顯 2020年12月
  • 深思考人工智慧蟬聯「最佳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深思考人工智慧iDeepWise(以下簡稱「深思考」)繼2017年後,連續第二年獲得「最佳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的榮譽稱號。此次蟬聯,得到了行業的充分認可與青睞,奠定了深思考「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與人機互動」技術的領先地位。
  • 肝臟、心臟AI輔助診療解決方案發布
    2020年11月17日,在中華醫學會第27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CCR2020)上,人工智慧平臺商湯科技在商湯主題論壇上發布了SenseCare®肝臟智能臨床解決方案和SenseCare®心臟冠脈智能臨床解決方案
  • 核醫學科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發表「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
    近日,我院核醫學科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聯合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頂級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1.5)。我核醫學科科研團隊,完成並發表了當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中心核醫學骨顯像人工智慧研究。在核醫學顯像診斷技術中,SPECT全身骨顯像(簡稱骨掃描)對臨床腫瘤骨轉移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核醫學適宜技術中應用最多的臨床影像檢查。最近的一次核醫學全國普查結果顯示,核醫學SPECT檢查量每年約210萬例,其中骨顯像佔61.3%,即年檢查量超125萬例。
  • 商湯科技首秀中放年會,重磅發布肝臟、心臟AI輔助診療解決方案
    這兩項解決方案分別提供了針對肝臟增強CT、心臟CTA影像的人工智慧閱片輔助,幫助醫生快速定位病灶,並提供豐富的定性定量分析。多位來自醫療行業的優秀醫生共同出席了此次商湯主題論壇。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金徵宇醫生表示,「商湯科技此次推出的兩項解決方案,體現出『產學研用』聯合的必然趨勢,預期將幫助醫生解決諸多臨床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