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人工智慧新突破!安翰科技研發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取得突破性進展 診斷小腸疾病敏感率高達99.9%
安翰科技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小腸疾病的臨床識別,取得突破性進展。該研究成果文章Gastroenterologist-Level Identification of Small-Bowel Diseases and Normal Variants by Capsule Endoscopy Using a Deep-Learning Model(譯名《使用深度學習模型的膠囊內窺鏡對小腸疾病和黏膜正常改變的胃腸病專家級臨床識別》)(1)於2019年10月作為封面文章在國際消化領域頂級期刊Gastroenterology(譯名《胃腸病學》,影響因子19.233,RANK=1)上發表,標誌著消化內科又添新助手,有望極大程度地改變小腸疾病的診斷模式,為臨床醫生與患者帶來福音。
消化內科又添新助手人工智慧算法可大幅提升閱片時間
最近,深度學習算法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據報導,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AI)模型在皮膚癌分類方面的表現與皮膚科醫生相當。(2)此外,深度學習模型在結腸鏡檢查圖像視頻中實時鑑別腺瘤性和增生性小型結腸息肉的能力也已經得到驗證。而本文中關於小腸疾病識別的臨床研究,也正是基於深度學習的AI模型來區分異常圖像和正常圖像。(3)
《使用深度學習模型的膠囊內窺鏡對小腸疾病和黏膜正常改變的胃腸病專家級臨床識別》一文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侯曉華教授、藺蓉教授團隊研究,第一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丁震教授、施慧英醫師。由於安翰科技在膠囊內鏡數據影像數據分析以及深度學習模型研究、深度學習算法實現上為這篇論文做出了重要貢獻,安翰科技的3位技術專家作為該文章共同作者出現。
不同於傳統應用的胃鏡及腸鏡,小腸疾病是傳統內鏡和影像學檢查的難點,膠囊內鏡的應用是小腸疾病的重要診療方式。然而,由於每例小腸膠囊內鏡檢查產生的視頻時長長達8-10個小時(平均20000-30000張採集圖片/例),每例患者將花費消化內科醫生1-2小時的時間逐一分析數據和診斷疾病,這大大增加了消化科醫生分析和診斷小腸疾病的時間成本。同時,高強度的人工讀片也會增加漏診率,大大限制了膠囊內鏡在小腸疾病臨床檢查中的廣泛應用。安翰科技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基於CNN的算法將小腸膠囊內鏡的讀取時間縮短了93.9%,為5.9分鐘,有效輔助消化內科醫生診斷小腸膠囊內鏡圖像。
人工智慧訓練可提高檢出率挽救病人生命
該項研究使用安翰科技ESView平臺在77個醫學體檢中心進行,患者均行安翰磁控膠囊內鏡檢查。該系統由三部分組成:膠囊內窺鏡、數據記錄儀和帶有實時查看和控制軟體的計算機工作站。
安翰膠囊內窺鏡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重4.8克,視野大於140°±10%。膠囊自由通過小腸,動態幀速率為0-2幀/秒。圖像以0.8幀/秒的平均速度被捕獲和記錄。每個視頻都是由連續的單個圖像/幀組成。視頻中的每一幅圖像或每一幀都被按圖像拍攝的順序標記上一個特定的數字,保存到一個文件夾中。
該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6970名患者的小腸膠囊內鏡檢查圖片113,426,569張圖像,分別通過常規方法閱片、深度卷積神經網絡(CNNs)的人工智慧圖像輔助閱讀模型。在CNN模型訓練階段,研究人員使用1970例患者的小腸檢查圖像建立模型;在模型驗證階段,用5000例患者的小腸檢查圖像驗證模型。
基於深度卷積神經網絡輔助閱片模型的驗證階段:在驗證階段,所有5000份記錄( 113,268,334張圖像)均由20 名經常進行小腸膠囊內窺鏡(SB-CE)檢査和評估的消化內科醫生通過傳統閱片和基於CNN的輔助閱片進行診斷。
對於傳統閱片,5000名患者的5000個視頻全部由20名消化內科醫生組成的團隊閱片。這些視頻隨機平均分配給 20名消化內科醫生,每名消化內科醫生收到250WH 視頻。消化內科醫生審閱每個視頻中的所有原始圖像。對於基於 CNN輔助閱片,首先將5000例患者的所有原始膠囊內窺鏡檢查圖像輸入到基於CNN輔助閱片模型中,並由消化內科醫生對模型自動過濾的可疑異常圖像進行人工復査。可疑異常圖像採用訓練階段描述的基於CNN輔助閱片模型進行選擇。所有消化內科醫生獨立診斷自己分到的250患者並記錄診斷結果和閱片所用的時間。
當傳統閱片和基於CNN輔助閱片之間達成診斷一致時,則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如果最終診斷不一致和/或觀察到不同的病變時,20名消化內科醫生坐在一起,共同對患者的圖像進行重新評估,以確認或排除不一致。僅以最終一致診斷作為診斷的參考標準。對於傳統閱片識別的病灶未被基於CNN輔助閱片檢測到,我們通過檢査CNN 輔助閱片模型自動篩選出來的可疑異常圖像,以確定基於 CNN輔助閱片模型是否未檢測到病灶。對於CNN輔助閱片識別的病變未被傳統閱片識別到,我們則重新檢査經CNN 輔助閱片識別的疑似異常圖像和該患者的原始視頻。對於一個特定的病人來說,由於CNN輔助閱片模型自動篩選出來的可疑異常圖像都會被特定標記,所以很容易在原始視頻中追蹤到該病變所在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CNN的輔助閱片系統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最高的靈敏度,即篩查出儘可能多的病變,研究者將小腸檢查圖像分為正常圖片和異常圖片。異常圖片在這項研究中又被定義為兩個不同的類別:具有臨床意義的顯著異常病變(如炎症、潰瘍、息肉、隆起性病變、血管疾病、出血、寄生蟲和憩室)和輕度異常病變(淋巴管擴張、淋巴濾泡增生等)。
安翰科技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小腸病灶篩查,不僅實現了膠囊內鏡應用的智能輔助,更有望極大程度地改變小腸疾病的診斷模式,開啟小腸疾病診斷新紀元,具有重大的臨床和社會價值。未來也將嘗試驗證該算法在其他類型膠囊內鏡檢查中的應用,為臨床醫生與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Gastroenterologist-level Identification of Small Bowel Diseases and Normal Variants by Capsule Endoscopy Using a Deep-learning Model[J]。,,:。
(2)Esteva A, Kuprel B, Novoa RA, et al。 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Nature 2017;542:115-118。
(3)Byrne MF, Chapados N, Soudan F, et al。 Real-time differen?tiation of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diminutive colorectal polyps during analysis of unaltered videos of standard colonos?copy using a deep learning model。 Gut 2019;68:94-100。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