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遇到一位漫畫家,他苦笑著說由於納稅,自己「每畫8張畫,就有一張是白畫的。」確實,稿酬的稅可以說是相當高,質疑的聲音一直不少。
我國稅法對於稿費或版稅收入的稅收計算方法為: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徵30%。
翻譯成大家好理解的話,再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就是:800元以下免稅;超過800元、小於等於4000元的,減去800元再乘以14%;4000元以上,11.2%。
但是,在2019年稅改之後,事情起了微妙的變化。雖然拿到稿酬的時候,作者同樣會被扣稅,但是拿到手的這筆錢並不是最終的收入:
作者的年收入將被匯總,再根據徵收層級扣除個人所得稅。因此,在年度報稅的時候,作者可能會被退稅,也可能會被要求補繳稅款,這取決於作者的總收入。
那麼,到底作者收入多少,一分錢稅不用交,收入多少,又該好好考慮避稅的方法呢?
01
稅改後如何交稅
在稅改後,大部分收入普通的打工人,包括收入普通的作者,都獲得了退稅。稅改的四項新舉措:個稅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個稅徵收級數被簡化,稅率下調,養老、子女教育、房貸、房租、大病、繼續教育這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被引入,都使得普通打工人的稅負變輕了。
比起2018年,2019年我國人均個稅減免額度在1863—5445元之間。因此,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人打開支付寶小程序或者稅務局app時,都獲得了退稅。
稅改後,稿費和版稅收入的變化主要是以下兩點:
首先,個稅起徵點變為每月5000元,即所有收入相加後,每年有6萬元的基本減除費用和專項附加扣除。也就是說,如果年綜合所得收入額減去6萬元,再減去「五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及捐贈,沒有剩餘,就不需要納稅了。
其次,稿費和版稅收入是按次或者按月扣預繳,下一年的3到6月份再進行彙算清繳。稿酬和版稅收入在併入綜合所得計算納稅時,按5.6折計算納稅,並適用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五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年度已預繳稅額。
超額累進稅率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看下表:
我們從表格可以看出,如果收入達到第3級,即月納稅所得額超過了12000元(這是打過了5.6折的,也就是說超出了21428.57元,即實際月收入在26428.57元以上),那麼超出部分會扣20%以上的稅,這比稿費扣稅更高。如果收入達到了第7級,超過8萬元(即實際月收入為147857.13元),那麼超出部分就要扣45%的稅了。
因此,結論是:稅改之後,作者實際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免稅。實際月收入在2.65萬元以上,超出部分就有20%及以上的綜合累進稅。如果超出部分較多,就可以綜合考慮是否註冊企業,合理避稅了。
最後,個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可以在支付寶小程序或者稅務局的app上進行。無論是退稅還是補繳稅款,都是大事,千萬不要忘記喲。
02
註冊企業之後交多少稅,有什麼成本和風險?
註冊企業省多少稅呢?舉個例子,我司剛給一位圖書設計師的工作室開了3萬元稿酬。一般作者會在收到3萬元稿酬時,扣稅3360元,到手26640元。而工作室一般是付出增值稅3%,今年由於國家對小微企業有扶助,增值稅僅1%,因此這位設計師扣稅300元,到手29700元。
雖然在年度彙算清繳之前,不好確定實際收入,但在這一步,差別是非常可觀的。因此,收入較高的作者,花點時間了解下企業法和稅法,很有必要。
現在註冊企業的程序不算複雜,但所需費用各地不一樣,需要去實地了解。北京的豆友說:「小微企業每年地址費6000(北京),代理記帳費一年5000。」而福建的豆友說:「福建註冊9塊錢,代理記帳200—300元/月。」 維持一家公司運轉的最低成本,一般一年需要幾千元。另外,註銷公司也有費用。
開一家公司,也不是立刻就能避稅了。雖然錢從公司到公司的稅不高,但是當錢從公司轉到個人,也一樣有個人所得稅。一位版權公司經理告知:「成立公司確實可以避稅,但是需要四個前提條件。第一,作者對公司要有絕對的控制力;第二,作者的創作成本和生活成本能夠轉化成公司的運營成本;第三,作者是公司的僱員,可以以工資的形式拿到部分低稅負的收入;第四,要解決好公司和作者之間的著作權授權問題。」
也可以選擇註冊其他企業。一位律師指出:「不用註冊公司,可註冊有限合夥企業,大概實際稅負在收入的6.25%左右。」
此外,作者註冊個人工作室的情況是最常見的。編輯夏言說:「我合作的好多收入高的譯者、設計師都有個人工作室(就他自己一個人),用來避稅。很多人會擔心會計啊法務啊什麼的事,但其實花點錢都可以找人兼職代做,不需要自己搞懂。」
綜合來看,工作室是最適合作者的方式了。工作室是個人獨資企業的一種,沒有企業法人地位,依法不徵收企業所得稅,只有增值稅和個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按照收入10% 的利潤率,通過將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稅目轉化為個人獨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只需要通過成立一人企業跟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改變商業模式和個人獲取收益的名義,就可以享受到政策。
個人獨資企業年收入不超過500萬,另需繳納3%增值稅及0.3%的附加,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3%的增值稅可以抵扣。
年收入超過500萬的個人獨資企業,轉為一般納稅人,同樣按照3.5%優惠稅率,需繳納6%的增值稅及0.6%的附加(6%的增值稅專票可用於抵扣)。
有的工作室可以拿到非常低的稅,是因為採用的是額定徵收,而不是查帳徵收的方式。這跟工作室註冊地的產業園區政策有關。在政策優惠地區註冊工作室,可以享受這個待遇。比如豆友鹿原指出:「現在上海、天津、無錫等地有些文化園區,註冊工作室的稅收+返稅政策都很好,關鍵是省力。強烈建議註冊工作室。」
——鹿原所說的「上海、無錫等地的一些文化園區」,就是指一些地方為了吸引商機,制定了優惠的稅收政策。註冊工作室前需要去具體了解。
不過,隨著金稅三期的上線,稅務大數據系統的建立,對營業額較高的個人獨資企業採用定額徵收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了。
個人獨資企業和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想開公司的作者也需要了解一下,各有利弊:個人獨資企業不用承擔企業所得稅,但是創辦者要以本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缺乏有限公司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切割和避險功能。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企業和個人不是同一個版權歸屬者,如果遇到需要明晰的版權歸屬的時候,就不要考慮怎樣省稅錢了,而應該明確版權屬於個人。豆友雪粒子和王食慾,分別從出版社和個人的角度談了這個問題。
雪粒子:「要注意版權的問題,畢竟著作權屬於作者,不屬於這個企業或者工作室。在籤訂出版合同的時候這裡就很麻煩,一旦說不清楚遇到一些專門打著作權官司的作者故意挖坑,出版社賠到哭。」
王食慾:「很多時候為了版權鏈完整,都只能將錢發到作者個人帳戶。我今年就交了好多稅。哭了。」
**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對作者交稅和避稅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了。總體來說,筆者有兩個建議:
1.
在報稅時,作者要如實而充分地上報個稅抵扣項。所有專項附加扣除中,能上報的都進行充分上報,這樣才能實現最大程度的抵扣。同時上報信息必須要真實可靠,虛報、瞞報會造成個人誠信記錄汙點甚至觸犯法律,因小失大。
2.
收入較高的作者,更需要合理的稅務籌劃。收入較高后,可以考慮註冊企業,尤其是個人獨資企業(工作室)。註冊工作室應向當地稅務部門諮詢,並尋求專業人士意見,充分了解各種情況。
總之,創作是一條艱難的路,走這麼艱難的路,當然是錢多一點更好!
最後,祝大家都能通過稿費實現財務自由。
(PS,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工作依據。感謝甜餅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劉鑫對本文的修訂, 感謝各位豆瓣網友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