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好規劃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交著40塊錢的稅,卻幫交40萬的人操心,對,這就是我的名字:
雷鋒君~
作為一個財務專業出身的人,第一眼看到這個標題《年薪百萬,要交40多萬的稅》,就感覺有!點!扯!
其實要驗證結果很簡單,百度一下「個稅計算器」,輸入8.5萬的月薪(即年薪102萬)就行了。
計算結果:
27.80萬<40萬+註:如果把社保一金考慮上,那這稅還能少幾萬...詳見後文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要較真了:人家說月入百萬,也許是200萬呢!
是是是,你贏了~
我們還是來看看原文吧:
拿著好幾篇差不多的文章,我問了一圈人(非財務背景、不大懂個稅),很多人都是這麼理解的:張麗年薪100萬(月薪8萬多),因為邊際稅率45%,所以被收了40多萬的個稅。(他們內心的個稅計算公式是:100萬*45%=45萬)加之圍繞新聞展開的媒體觀點都是「高收入人群個稅高啊」、「年薪百萬依然很窮」、「低福利高稅收,個稅中國最高」、「不公平,個稅改革迫在眉睫」等等,更讓讀者覺得他們理解的沒有問題——45%的稅率實在太慘了~100萬工資直接被腰斬了!
為避免大家對於邊際稅率的誤解,我覺得我這個吃瓜群眾還是得闢謠一下(我沒事操哪門子心去關心百萬年薪的個稅啊啊...)
首先,我國個稅實行的是「超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是指將課稅對象按照稅法規定分解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對應的稅率計算出應繳的稅額,然後再將計算出來的各段稅額相加計算納稅的稅率制。而新聞中提到的「邊際稅率」是超額累計稅率表裡的,指的是「應納稅額的增量與稅基增量之比」,注意它並不是我們工資的「實際稅率」。
不明白的朋友,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先祭出我們熟悉的個人所得稅累計稅率表:
再祭出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個人繳費的三險一金-起徵點)×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這個公式裡,我把社保公積金考慮了進去,這部分標準每個地區不一樣,我就以北京地區為準)
還是拿張麗的例子,我們來一起算一遍。
北京地區個人繳費的三險一金共計4722.28元。
每月應稅工資=85000-4722.28 -3500 = 76777.72元,適用第6級35%的邊際稅率。
每月應納稅額=(85000-4722.28 - 3500)×35%-5505= 21367.20元
那每年就是約25.64萬元的個稅。張麗的實際稅率約為25%(=25.64/102)。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結論:
年薪百萬/月薪8萬,不一定都適用第7級,45%的邊際稅率。
即使適用45%的邊際稅率,也並不代表你的實際稅率就是45%。因為你的工資要先扣除「社保支出」,再減去3500元「起徵點」,才能得出「應納稅所得額」,最後還有一筆不小的「速算扣除數」。
五險一金也是隱形收入
另外,雖然我在計算個稅的時候,把三險和公積金扣除了,但其實這些也是錢啊!雖然有些地方醫保、公積金的提取有限制,但這兩樣起碼也是不錯的福利吧。
最近剛寫了篇文章,有興趣可以瞅瞅《原來我的醫保帳戶上有這麼多錢》
而且年薪百萬的高收入群體,都是適用最高社保繳費基準的,他們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再加上公司繳納的五險一金,很多人還有單位額外補充的商業醫療保險,如果把這些福利都考慮進來的話,那實際工資還能多很多呢~
最後,聊聊個人的感受。。
說實在,就從邊際稅率來比較,中國也並不算高。以美國為例,美國最高邊際稅率超過50%,高於中國。但問題在於美國採用的是綜合個稅制度,個人納稅前有教育、住房等抵扣,而不是中國的簡單一刀切。不過,有關這點,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已經明確表示過,個稅改革在對部分所得項目實行綜合計稅的同時,會將納稅人家庭負擔,如贍養人口、按揭貸款等情況計入抵扣因素,更體現稅收公平。
另外新聞裡提到的「張麗抨擊說,自己辛苦賺的工資需要繳納45%個稅,而那些炒股一夜暴富的真正富豪卻不用交個稅。」這一點,我有贊同也有不贊同的。贊同的是中國的「勞動所得和資本所得稅負的確不大公平」;不贊同的是真的有錢人其實才不會在二級市場什麼炒股一夜暴富呢,他們有的是辦法掙錢及合理避稅。
調節稅收不公平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你要是簡單地給炒股的人加稅,最後可能受罪的還是一批小散,或者焦慮的中產階級。
據說去年光印花稅,股民就人均貢獻了2553元,更不要說有些人到現在都還沒回本呢。
其實,為什麼張麗和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慨,還是因為我們的工資是單位代扣的,一分都少不了;而其他方式的個人所得,卻可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逃避掉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表,2010年我們工薪族繳納的個稅,竟然佔到了65%!怪不得有些專家說,我們的個人所得稅,實際上淪為了工資、薪金稅。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好規劃網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