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廣州科技創新和文化引領的服務功能可促進珠三角城市群資源配置優化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珠三角在未來既要建設自主創新新高地,也要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位造產業基地。作為珠三角城市「大哥」的廣州,集中了廣東2/3的普通高校、97%的國家重點學科,增強科技創新、文化引領方面的綜合服務功能,讓「廣州創造」與「周邊製造」無縫對接,成為珠三角城市實現錯位發展,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之一。
而獲得資金與人才要素、搭建創新產品與需求之間的轉化平臺以及建立基於這一平臺的信息共享和利益交換機制是橫亙在面前的三道「坎」。
本報記者賴偉行、王亮
春節期間,可愛活潑的小綿羊成為大銀幕的主角。由熱播電視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改編而成的電影吸引了許多孩童,更受到不少成年人追捧,首日票房超過《功夫熊貓》的3倍,截至2月9日,總票房達8000萬元,刷新國內動畫電影紀錄。
動畫的成功帶動了衍生產品的熱銷。在深圳龍崗的坪山碧嶺工業區,香港耀邦國際有限公司旗下的玩具廠2月初就已開工,節後返廠的工人每天都要加班加點生產「喜羊羊」主題玩偶。公司總經理關嘉光說,由於外需減弱,如果不是「喜羊羊」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工廠將瀕臨「歇業停產」。「想不到廣州的動畫"救活"了我的廠,單價48元的玩偶在北京、上海都賣斷貨。」關嘉光說,工廠此前一直為迪斯尼等知名外國玩具商做OEM(貼牌加工),利潤率不到10%,現在卻達到了30%。
此時,廣州市越秀區北較場路一幢普通大樓內,耀邦公司生產的玩偶正與沙發坐墊、掛包等「喜羊羊」系列產品一起,陳列在締造者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展覽櫥窗內。(下轉A2版)
(上接A1版)「"喜羊羊"吃的是文化,是創意,擠出來的是商機。」原創動力總經理盧永強看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介紹說,通過與周邊生產企業的「聯姻」,公司從《喜羊羊與灰太狼》獲得的收入中,播出部分僅佔三成左右,其餘則來自衍生產品的形象授權、廣告、演出和海外發行。動畫片風行一時,不僅動漫企業受益,處於產業鏈條下遊像耀邦這樣的「授權特許生產商」也獲利頗豐。
創意產業急需人才和環境扶持「喜羊羊」的故事是「廣州創造」在縱向上輻射周邊的一個典型,其帶來的「品牌效應」也在橫向上帶動了廣州同業的發展。
「"喜羊羊"的成功讓大家認識到了廣州動漫產業的發展潛力,不少風險投資商現在都開始過來尋找機遇,我們隔壁現在就坐著一個。」在廣州科學城創意大廈的辦公室裡,廣州動漫協會副會長、廣州藍越動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鐵元初對行業內的新氣象感到欣喜,他並不諱言,自己當初選擇落戶廣州科學城,是看中政府向創新型企業提供的各種優惠和搭建的投融資平臺。
在鐵元初眼中,創新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研發,要迅速形成生產力的前提還是資金和人才,這是成長的第一道「檻」。鐵元初說,當務之急是對動漫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師資認證形成一套標準化的體系,而為原創內核注入更多精神元素也尤其重要。
對此,廣東動漫遊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新雄深有感觸。「沒有創意的動漫產品,再多的包裝與推廣也沒用。」他建議廣東借鑑江浙經驗,用第三方獨立機構對上下遊企業進行聯合評估,去蕪存菁後「一體化」提供政府貼息貸款。在產業鏈成形後也要對其「形象設計」專利進行嚴格保護,打擊盜版。
服務產品缺乏下遊積極需求宇信易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進駐廣州的金融信息服務類企業,總部設在北京,主打網上銀行、數據倉庫和呼叫中心等軟體業務,其產品類型也在根據大勢變化越發豐富,客戶包括工商銀行等大中銀行及一些證券公司和電信類企業。
「不僅對廣東,甚至對整個華南地區的輻射影響力,廣州是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宇信易誠華南大區總經理範慶驊告訴記者,廣東金融企業眾多,對後臺支撐服務的需求量大,廣州正好能成為提供相關服務的基地和中心。
但是,宇信易誠在推廣產品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中小銀行缺乏尋找服務需求的積極性。範慶驊希望能在服務型創新產品和需求之間有一名「紅娘」,多牽線搭橋。
搭建轉化平臺形成共享機制
「讓項目找到投資,讓投資人找到項目。」由廣州開發區和中山大學合作,在1年多前共建的生物工業研究院就是這樣一個「紅娘」,副院長李貴華用上述兩句話概括了研究院的性質。
李貴華說,廣州的生物技術水平在國內名列前茅,並不缺少自主創新的成果。每一項技術都可以開發出不同的產品,所以要和市場建立一種互相需要的機制。去年,生物工業研究院就把一項依託分子生物學的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成功推向了市場。
「市場其實不缺乏資本,關鍵是怎麼把企業吸引過來。」李貴華說,下一步,生物工業研究院準備把廣州更多相關院校、實驗機構的技術成果串聯融合成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讓生產企業可以從中根據實際靈活調用,加快技術往市場方向轉化的速度。
專家觀點:在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描述中,一條由「廣州創造」而發端,最終輻射帶動周邊產業的路線圖已經隱然若現。
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湯敏看來,廣州雖然可以著力發展高科技和高端服務業,但卻不能拘泥於產業分工而過度幹涉企業行為,市場自有其一套符合規律的競合機制。「政府只要把包括人居環境、金融生態、教育體系、交通設施等領域在內的大環境打造好了,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給市場。」
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廣東省經濟學會會長王珺教授認為,了解別人的需要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該做些什麼,政府做好產業鏈內不同企業的溝通橋梁,當一名協調者而不是「交易」者。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