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玩具廠故事被搬上大銀幕 體現中國特色

2020-12-20 中外玩具網

  30年「深圳製造」 有多少好故事匆匆流逝

 

  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同坎城、柏林、威尼斯、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五大A級電影節。日前,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上傳來喜訊——在備受矚目的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名單中,由深圳市華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深圳導演張唯執導,姚安濂、湯嬿領銜主演的工業題材影片《打工老闆》成為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

 

  據了解,《打工老闆》以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珠三角地區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態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位工廠老闆在創業過程中的驚險歷程。該片將參與競逐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
 

《打工老闆》截圖

 

  實際上,與深圳電視劇近幾年來的高「曝光率」相比,深圳資本雖然頻頻參與大片投資,多家投資機構也經常亮相熱映電影投資方名單,深圳卻鮮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本土原創作品出現。此次作為唯一一部代表中國電影的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深圳製造」的《打工老闆》引來了海內外強烈關注,也引發了業界對於深圳原創電影發展的關注和討論。

 

  講述「深圳味道」十足的故事

 

  「整個故事以達林玩具廠接到訂單開始,廠長林大林在不斷出現的內憂外困中,頑強求生存。報社記者艾晶出於報導的目的,臥底達林玩具廠,了解到了中國玩具製造業的真實生存狀態。最後,在大環境的壓迫下,林大林無奈走向失敗。」該片導演張唯介紹,《打工老闆》講述了一個「深圳味道」十足的故事。這部影片最初名為《中國製造》,最後改名叫《打工老闆》。

 

  該片籌備8年,全部在深圳實景拍攝。影片的主拍攝地就是一家剛剛倒閉搬遷的工廠。觀眾可以透過鏡頭潛入一個真實的「世界工廠」的核心,再現「工人為老闆打工,老闆為世界打工」的獨特場景。

 

  張唯透露,30年前從湖南衡陽來到深圳,他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創業成為一名老闆,親身見證了「世界工廠」從輝煌到衰落的全過程,相似的生活背景讓他對影片故事的處理駕輕就熟且充滿感情。

 

  「蒙特婁是國際A類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中的一個,成為入選影片是非常困難的。」在資深電影行業從業者、觀察人士@電影外賣看來,題材新穎、立意深刻、兼具宏大敏感的國際視角或許成為《打工老闆》脫穎而出的理由。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開辦30多年來,曾有多部中國電影通過蒙特婁電影節走向世界,包括《邊城》、《那山那人那狗》、《看車人的七月》、《紡織姑娘》等。「縱觀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作品,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特徵——把大事件『縮小』,把小事件『放大』。即使講述的是小人物的小故事,也能深刻反映人性和時代變遷。」@電影外賣認為,《打工老闆》也具備這樣的特徵——既有強烈的深圳色彩,又通過個體創業者的命運反映中國大環境和時代特徵。

 

  「劇本出來以後,廣東省和深圳的很多專家看了,覺得很有意思。後來拍出來的片子也很出色,導演有一定功力。這個片子的內涵、形式、風格、表演都很值得細細品味和討論。」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會長李亞威告訴記者,由於劇本出色,《打工老闆》在拍攝、創作過程中也得到了政府扶持。

 

  原創薄弱是深圳電影「軟肋」

 

  實際上,深圳近幾年來有一批本土原創電視劇從深圳「火」到全國,如《深圳合租記》、《和空姐一起的日子》等,而與電視劇相比,除了《熊出沒之奪寶熊兵》等動漫電影在暑期檔和賀歲檔表現搶眼,深圳卻鮮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本土原創電影出現。

 

  深圳大學副校長、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認為,深圳實際上不缺好的電影題材,也不缺乏資金和技術,更不缺乏市場氛圍。「深圳資本活躍,很多票房大熱的影片主要融資機構都是深圳的。深圳的傳統院線消費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國內外一線大片都很重視深圳市場。」在他看來,創作是深圳電影業發展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李鳳亮認為,深圳電影業發展期待更多「深圳製造」,首先需要更多創作人能潛下心來,對真正有深圳區域特色、時代特色、文化特色的題材進行挖掘。「深圳作為移民城市,也是一個特別典型的快速成長的都市,打工、都市、青春,包括經濟、金融等題材都是可以關注和挖掘的」。

 

  李亞威覺得,目前資本對於電影產業熱情普遍較高,但在資本熱捧下,深圳乃至全國在電影創作源頭上都存在問題,創作氛圍顯得較為「浮躁」。

 

  「2011年左右,深圳民間資本投了12部劇本,最後都功虧一簣,或者沒有通過審核,或者後面拍砸了,投進去一千萬,零頭都沒有收回來。這對深圳電影事業的發展影響很負面。」李亞威對深圳曾出現過的問題印象深刻。

 

  李鳳亮認為,原創薄弱折射的是深圳文化氛圍的缺失。「好的電影需要一批優秀編劇原創人才,而吸引、激發這些人才需要城市文化環境。深圳這些年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但跟北京等城市相比,還是沒有形成很好的氛圍。」除此之外,在影視人才的培養方面,深圳差距也不小,「就拿深圳大學來說,目前沒有直接設立影視創作的學科,只有中文、傳播等相關學科」。

 

  「目前很多電影都是拍攝在北京,融資在深圳。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深圳有故事、有題材,創作力量激發出來也可以有很好的影片,但培養文化氛圍不是那麼簡單的。」@電影外賣認為,激發深圳電影原創力量需要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扶持。

 

  @電影外賣透露,深圳電影產業鏈目前還是不夠完整,在電影前端拍攝和後期製作方面尤其弱。「除了動漫電影,大製作的影片想要得到團隊和設備的配合,技術上的支持是很難的,深圳也沒有大的影視拍攝機構和基地,片場也不夠多,很多環節還是需要去北京、廣州等地完成」。

 

  產業鏈不完整 原創力量難激發

 

  「我們這代人老了以後,回想當年有什麼華語影片可以作為時代、中國、深圳的代表,能想起的是什麼電影?」在@電影外賣看來,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痕跡的往往是藝術影片,至少是在藝術上行有所突破的影片,深圳應該貢獻更多《打工老闆》這樣的影片。

 

  @電影外賣認為,創造鼓勵原創的文化氛圍不是講空話,需要靠鼓勵創作的具體機制,讓好的故事能夠被發掘、被呈現。他建議,政府可以重點打造一些項目,比如在深圳主要高校中舉辦高質量的電影節,鼓勵有志向的大學生從事電影創作,發掘和儲備電影人才,並從劇本創作、拍攝、人員、設備等各方面提供一定資助。「持續性很重要,要花大力氣持續做一件事」。

 

  李亞威則透露,目前深圳已經開始探索電影劇本審讀機制,建立影視劇本策劃審讀委員會,並對優秀作品進行資助。據悉,該委員會由2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組成,涉及發行、劇本、導演、院線等各領域,橫跨學界、業界。專家委員會會對深圳民營公司投資的電影劇本進行審讀,給予建議和指導,並選擇那些有震撼力、有創新的精品作品給予扶持。「去年委員會選讀了100多部作品,也重點扶持了一些作品,《打工老闆》也在其中」。

 

  李鳳亮則認為,深圳在激發原創力量時,還可積極借鑑歐美國家、香港先進經驗。深圳靠近香港,而香港有成熟電影生產機制,應該好好思考如何發揮雙方優勢形成合力,比如將深圳的資本和香港創意結合。「而在劇本創作方面,挖掘深圳特色同時,也不能閉門造車。很多好萊塢電影包括美劇的劇本創作都已經用上了大數據測算,創作者都會積極吸收市場反饋信息,我們的創作也可以積極吸收這些先進做法。」李鳳亮說。

 

  李鳳亮認為,激發深圳電影原創力量,最終還是需要進一步「補完」深圳電影全產業鏈。從政府政策、產業扶持各個環節發力,打造良性電影事業發展環境,實現「有人願意在這裡做電影、投資電影、看電影」。

 

  「拿深圳電影產業鏈條前端核心製片環節來說,華誼兄弟此前曾提出,用130億元總投資,整合華誼兄弟傳媒、珠江投資和坪山城投三家企業優勢資源,在坪山打造一個集文化、商業、旅遊於一體的文化產業綜合體,但目前該項目仍未動工。」李鳳亮認為,深圳應該思考如何積極推進落實這個項目。

 

  《打工老闆》導演張唯:


  「表達中國特色和年代感」

 

  ■聲音

 

  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拍「中國製造」這個題材,「中國製造」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外國人覺得它是一個商品的標籤,從服裝到家用電器,而我覺得它更像是一個中國社會30年變化的縮影。

 

  改革開放對於中國十幾億中國人的生活,對於這個國家乃至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中國製造」作為一個工業符號,背後又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而且這種價值恰恰又是世界性的,這是它打動我的第一個原因。

 

  電影裡關於玩具代加工廠的故事來自深圳本土,來自珠三角。珠三角是「中國製造」的發源地。「中國製造」曾經是珠三角乃至中國的驕傲,單說玩具,廣東省的玩具出口額佔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六七十,但現這些工廠有百分之九十倒閉了,原來深圳有4000多家玩具工廠,大的有上萬人,那麼多人都去哪裡了?那些老闆現在在哪兒?這就是我這麼堅持拍這部電影的第二個原因。

 

  作為深圳走出來的電影導演,我覺得拍攝這個題材對我來說可以說是責無旁貸。雖然題材本身不具有太多的商業性,但我覺得觀眾會對此類題材感興趣,它會喚起「60後」到「90後」三代打工階層觀眾的共鳴。

 

  雖然影片發生的時間是現在,但是我其實很希望故事能夠透露出一種年代感、中國特色的東西來。影片主人公,也就是姚安濂扮演的林大林,他曾經就是一個打工青年,這一點上,特別有中國特色,早期深圳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創業型企業家,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一直發展成為企業主。在中國的工廠中,老闆和員工之間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僱傭關係,還交織著複雜的同鄉關係、血緣關係,這也是我們獨有的「中國特色」。

 

  關於整部影片的風格,我認為是偏寫實的風格。讀書的時候我曾經研究了很多義大利、波蘭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那些電影裡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都是令人信服的,讓你覺得那就是那個國家的生活。(根據張唯口述資料整理)

 

  本版策劃統籌:呂冰冰 撰文(除署名外):南方日報記者 胡明

相關焦點

  • 《雞皮疙瘩》系列擱置四年 終將被搬上大銀幕
    《雞皮疙瘩》系列擱置四年 終將被搬上大銀幕《雞皮疙瘩》網易娛樂1月18日報導 風靡一時的《雞皮疙瘩》(Goosebumps)兒童系列恐怖小說將被索尼·哥倫比亞影業搬上大銀幕,
  • 廣州「喜羊羊」救活深圳玩具廠
    本報記者賴偉行、王亮  春節期間,可愛活潑的小綿羊成為大銀幕的主角。由熱播電視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改編而成的電影吸引了許多孩童,更受到不少成年人追捧,首日票房超過《功夫熊貓》的3倍,截至2月9日,總票房達8000萬元,刷新國內動畫電影紀錄。  動畫的成功帶動了衍生產品的熱銷。
  • 「草泥馬」首上中國大銀幕 謝娜李揚等人配音
    京華時報訊(記者聶寬冕)7月14日,國產動畫電影《終極大冒險》在京舉行發布會,宣布影片定於本月20日上映。作為國內首部全齡化的合家歡類動畫電影,該片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動畫電影的「轉折點」。令人驚喜的是,現場還有一隻羊駝從澳大利亞趕來助陣。
  • 玩具三巨頭激戰大銀幕 樂高電影賺票房贏口碑
    但從全球範圍來看,華納兄弟和樂高玩具聯合製作的這部動畫電影仍然是成功的,它在北美上映4周累計票房已近1.5億美元,在登陸中國內地院線之前,已在全球累計吸金2.27億美元。   接下來,樂高系列電影還會繼續開拓疆土,據悉,該系列新片《樂高幻影忍者大電影》將在年內上映,為了抓住中國觀眾的心,該片還特意請來成龍配音。
  • 深圳玩具展特色產品廊
    今年深圳國際玩具展上,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各具特色、數不勝數的玩具產品。這當中有經受了市場檢驗的熱賣產品,也有不少首次亮相的新品。小編綜合多方因素,篩選了以下12款特色產品,供讀者品鑑。 中英雙語教學時鐘
  • 這個名著改編大廠,把200多部文學作品搬上銀幕丨夜問
    海報元素來自北影廠1952年電影《龍鬚溝》的蘇聯海報。答案:A/B/C/D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國共產黨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製片廠,並從延安及東北抽調了一批文藝工作骨幹,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電影製片廠,同年的10月1日改名為北京電影製片廠。
  • 老工廠故事:上海康元玩具廠的鐵皮玩具,是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根據這些老前輩的口述,大致可以認為康元廠經歷了四個階段:發展期、涅槃期、成熟期、衰退期。老前輩心潮澎湃講起了康元廠歷史1發展期上海近代玩具工業形成於20世紀初,康元玩具廠的前身並不是玩具廠,而是一家制罐廠。1922年,留日返滬的項康元先生開辦了康元制罐廠。
  • 艾倫·帕克籌劃新作 小說《棄嬰》有望搬上大銀幕
    曾執導《迷牆》、《貝隆夫人》的英國名導艾倫·帕克自2003年的《大衛·蓋爾的一生》後便無新作問世,而據《好萊塢通訊》報導,近日他正在商談將把賈米拉·蓋文的獲獎小說《棄嬰》改編成劇本後搬上大銀幕。
  • 淺丘琉璃子重出江湖 棄母山傳說再現大銀幕
    電影網9日訊 根據80後小說家佐藤友哉的同名原作改編的電影《棄母山物語》(暫譯)即將被搬上大銀幕,女主角敲定年近70歲的日本老牌女星淺丘琉璃子。片中將雲集約50位老牌女星扮演被遺棄在深山中的老奶奶,除了淺丘以外,倍賞美津子、山本陽一、草笛光子等數位日本電影界的老牌女星都將陸續登場。
  • 雞皮疙瘩將被搬上大銀幕
    書中充滿由神奇想像力構造的驚險故事,斯坦還經常在書中向經典科幻小說或恐怖電影致敬,例如《活死人之夜》、《天外魔花》、《陰陽魔界》。從2013年1月起,接力出版社對整個「雞皮疙瘩系列叢書」進行重新整合出版,在保留並出齊「雞皮疙瘩•驚恐樂園」(已上市9本)、「雞皮疙瘩•百變闖關大探險系列」(全17本,已上市15本,剩下2本計劃2013年10月前推出)兩個套系的同時,將「雞皮疙瘩經典系列」升級版(全31本)、「雞皮疙瘩•驚險新世紀系列」(全12本)共43本書整合為「勇氣進化版雞皮疙瘩」,以期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並實現產品效益最大化
  • 深晚報導|市民心中的深圳海洋博物館:應體現深圳特色、生物保護
    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作為 " 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 " 之一,深圳海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公眾諮詢,目前有了結果。公眾普遍認為,在科普教育的同時,更希望博物館體現 " 深圳特色、環境保護、互動體驗、研學實踐 " 等。
  • 深圳5000人的玩具廠,廠房看起來很舊,但想進工廠上班的人卻很多
    深圳5000人的玩具廠,廠房看起來很舊,為什麼每天會有這麼多臨時工來面試進廠?深圳這家看起來外表很破舊的玩具廠,生產部的員工有接近5000人,這裡是廠房的B門,也是招聘新員工的入口,每天都會有很多臨時工過來面試進廠,尤其是學生工。
  • 《三體》之後劉慈欣又一作品擬被搬上銀幕 《流浪地球》背後現投資...
    《三體》之後劉慈欣又一作品擬被搬上銀幕 《流浪地球》背後現投資迷局?北京文化將與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分公司聯合投資電影《流浪地球》,北京文化方擬出資不超過1.08億元,影片計劃於2017年4月開機,2018年暑期公映。
  • 從小螢屏到大銀幕,過去70年重慶從未離開過觀眾們的視線
    4年多以後,他們全都被搬上了銀幕並憑藉真實發生過的江姐、許雲峰等同志不怕犧牲、堅持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的故事一舉感動了全國,這就是電影《烈火中永生》。 哪知正是「江姐」這個角色成了一直延續至今的中國經典銀幕形象。而《烈火中永生》也讓故事發生地白公館、渣滓洞至今都是外地遊客到重慶的必去打卡地。 那些年你有沒有被那雙「鞋」嚇到過 1980年新年,一部名叫《霧都茫茫》的電影被搬上了銀幕。
  • 深圳玩具博物館首次驚豔亮相
    深圳玩具博物館中的參觀者今後帶孩子去深圳又將有個好去處了,即規劃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的國內首家大型玩具博物館——深圳玩具博物館,場館由3D數字+實物結合,展示各種潮流玩具,可讓您和孩子享受一場沉浸式的雅玩體驗
  • 《新華字典》上銀幕:是文化傳播還是娛樂噱頭?
    「90後」蒙古族大學生烏蘭與《新華字典》有著難忘的故事。她說,我從小接受的是蒙語教育,上小學後開始學習漢語有些吃力。上二年級那年的「六一」兒童節,媽媽買了一本《新華字典》送給我做節日禮物。我當時激動得不行,從此字典不離手,學習漢語的時候方便了許多。這本字典到現在我還珍藏著。  網友「麵條」是一個北京人,「80後」。她回憶起自己與《新華字典》的結緣。
  • 深圳泰強網紅玩具廠:辭工容易發現金,吸引附近眾多失業者去面試
    深圳大大小小的工廠,讓很多年輕人前來淘金,但有的工廠,上班時間長,勞動力度大。讓很多年輕人感慨這錢沒有那好賺。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很多工廠沒有往年那樣忙,更有有些人常年在找工作,當前天氣越來越熱,招工的工廠越來越少。
  • 經典玩具變電影盤點 芭比泰迪都曾走上大銀幕
    玩具是每個人童年的必需品,小到一顆彈珠大到一輛賽車,甚至有珍愛的玩具一輩子都不會捨棄,代代相傳而後成為經典玩具。而影史也不乏對這些全世界公認的經典玩具進行改編,賦予這些玩具銀幕生命和人生故事。比如《玩具總動員》三部曲,《泰迪熊》,《樂高大電影》等,更有正在熱映中的《魔發精靈》,裡面暖萌可愛,一身鮮豔糖果色且頭髮反重力沖天生長的五彩精靈的原型就取自歷史上經典玩具「巨魔娃娃」,電影中多處對過去年代的調侃讓無數觀眾回憶起幼時那些經典玩具。下面就讓我們從最近上映的《魔發精靈》開始,一起看看玩具單飛潮,有哪些經典玩具改編電影。
  • 深圳玩具廠員工辭職引口角被打死
    前晚6時許,坪山新區坑梓街道老坑工業區內的力山塑膠玩具廠內,一名男員工在要求辭職後,遭領班拳腳相加,後傷重送院搶救無效身亡。坑梓派出所接到報警後迅速出動,將行兇者孫某波抓捕歸案。目前,案件尚在進一步調查中。
  • 深圳某玩具廠倒閉了,巔峰時期員工上萬人,如今人去樓空成鬼城
    近幾年隨著深圳發展步伐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如火如荼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工業園區在深圳消失,起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樓大廈,騰籠換鳥之策讓深圳迎來很多高科技企業落戶,工廠這種低端密集型產業無奈只能選擇搬離,甚至有部分企業承受不起搬遷的代價倒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