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考專業調劑,我前期連續寫了兩篇文章,提醒考生一定要謹慎選擇「不服從調劑」,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為了防止遭遇退檔,一定要選擇「服從調劑」。
從許多網友的反應來看,大家對高考招生錄取中為什麼要設置「調劑」,為什麼不充分尊重考生意願頗有微詞。同時對為什麼要設置105%的投檔比例也不甚理解。
平行志願下,高校招生工作分兩步,第一步是當地考試院向高校投檔,第二步是高校在被投檔本校的考生中進行專業錄取。
由於每一所高校在各省投放的專業除了特殊招生項目,一般都會超過6個,而各專業計劃數又不一樣。每一位考生的意願都不相同,誰也不知,更不可控考生志願的填報情況。因此不可能按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願,剛好把高校的所有專業正好錄滿。同時在被投檔到高校的考生中,總會有少數考生專業志願填高了但又不服從調劑或不符合高校專業錄取條件等情況而被退檔。所以有了超招生計劃數投檔,有了高校專業錄取時的專業調劑。
如果只按招生計劃投檔,那對於每一所高校而言都有可能會出現在當前批次中錄不滿計劃的情況。
舉個例子,假如S高校在某省計劃招生100人,如果只投100份檔,只要投檔考生中有1人不符合錄取條件,那S校就沒招滿,需要徵集志願。
當所有高校都需要徵集志願時,各省招生錄取工作就更繁雜,考生也更難填志願。
因此只能超過計劃數投檔,才能保障用少的投檔批數,讓各高校儘可能能錄滿招生計劃,減少徵集志願涉及的學生,同時也免去了更多考生因為滑檔要多次填報徵集志願的麻煩。
按計劃數的105%投檔還是在平行志願模式下,在如內蒙還在實行的順序志願,其他省份也有少數藝術體育類招生是實行順序志願,志願撞車的考生會更多,因此順序志願模式下投檔比例是120%。
為了能把問題說清楚,還是以上面的舉例說明
假如S高校在某省計劃招錄100名學生,而投放了10個專業。而各專業計劃招生數各不相同,如A專業可能招15人,B專業可能會招8人,C專業10人……,當然10個專業招生數共計為100人。
那第一步在省招生考試院向S高校投檔時,按投檔比例在全省所有考生填報了S院校志願(不管是第幾志願)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數105個考生向S校投檔。這第105名考生的分數就是當年該校投檔線。此時只會檢索考生分數而不會檢索考生所填的是如何填報專業志願的。
S校在收到這105份考生檔案後,則根據考生的專業志願按本校專業錄取規則進行專業錄取。專業錄取一共有三種規則,不同的規則下考生專業志願填報難度不同,這個問題後文詳敘。
此時大家應該能想到,在這105名考生中不可能剛好填報A專業的15人,B專業的8人,C專業10人……。這在每一所高校中都不太可能會發生如此巧的事,填報該校專業志願的考生數剛好與專業計劃數一樣。
假設S校把105名考生中每一位考生填報的6個志願都進行檢索後發現,有考生所填報的6個專業志願在分數比他高的考生中都錄滿了,那這位考生就沒有專業可錄,假如這樣的考生有10人。
同時該校有B,C兩個專業在105名檔案中填報的人數只有6人和7人,那這兩個專業就空出了5個計劃。那就會從10名未錄的考生中調劑5人到這兩個專業。當然前提是這5人都填了「服從調劑」。
此時大家就會發現仍有5人未錄,這是因為投檔數比計劃數多了5人。此時要注意,這5人並不一定是分數最低的5個人,而是10個未錄考生中分數最低的5人。而這10同樣不一定是這105名考生中分數最低的10個人,而是自己專業志願沒填好的10個人。
如果在這10人中有考生填報了不服從調劑,那就會被退檔。
在過去,剩下的5人即使服從了調劑也會被退檔。但這些年許多高校都更有人性化,填了服從調劑基本不會退檔。
那超過了100的招生計劃數怎麼辦?細心的考生看了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後就會發現,每一所高校在向各省投放計劃時會在總計劃數上預留1%的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用途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擴大部分專業的計劃數來解決超出比例投檔的考生。
1.高校會儘可能把考生調劑到與自己所填專業中相近的專業,沒有那就沒辦法。
但此時高校也可能會做一些調整,比如A專業計劃招15人,但填報的人特別多,那也有可能增加A專業計劃以滿足更多考生的意願。這也就使得需要調劑的考生更少。
2.調劑只會在本省投放的專業中調劑,不可能調到外省專業,文理兼收的高校理科生不也不會被調到文科專業,反之亦然。
因此還是我前面的兩篇文章中說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雖然看似服從調劑可能會把考生調到不能接受的專業,但比起退檔,在本批次不能被高校錄取,考生要付出的代價還是要小。因此我還是建議考生應該在志願填報時慎選「不服從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