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猶如「紅苕埂」,坑坑窪窪,高低不平;居民出行要謹慎,稍不注意腳就崴了或鞋跟沒了;道路不平整致人摔傷,汙水糞水還時常「水漫金山」……在樂山城區人民西路社區小叢林巷,有一條讓上千住戶「傷腦筋」的路,他們抱怨了十幾年,社區工作人員前後「縫補」了近十年。
盼了十幾年之後,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這條路於25日開始進行硬化,對此,附近居民直呼:「盼了這麼多年,終於把挖土機盼來了。」
走在「紅苕埂」上怕穿高跟鞋怕摔跤
說起自家門口的這條路,小叢林巷的居民有很多怨言。路太爛,坑坑窪窪,一不小心就會崴了摔了。
據人民西路社區主任孔君介紹,小叢林巷路口至小叢林巷59號小區路面,因長期日曬雨淋、車輛碾壓、缺乏維護,路面凹凸不平,有多名小區居民在此路段摔傷,從2004年開始,小區居民經常就此事去社區反映。
25日下午,記者來到小叢林巷,採訪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不少居民反映,他們都在此路段摔過跤或是把腳崴了。
七十多歲的李婆婆說,自己和家人1994年搬進小叢林巷居住,剛開始這條路還比較平整,幾年後就被碾壓得坑坑窪窪了。李婆婆形容這條路為「紅苕埂」,坑多埂多,高低不平。「我們這群老太婆都在這條路上摔過跤,有時躲過了這個坑,又掉進了另一個坑或者被夾在了裂縫裡。」李婆婆告訴記者,她每天不僅要擔心走路是否崴腳,還要擔心道路下面的汙水或者糞水又漫出來了。
除了老年人,住在附近的年輕人也有不少困擾,尤其對愛穿高跟鞋的女士來說,走路成了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小區居民餘冰潔說,有時,自己穿一雙高跟鞋出門,回來已經沒有鞋跟了,就算鞋跟「保」住了,但也免不了把腳扭傷。
影響上千住戶成為「老大難」問題
正如居民所說,記者在小叢林巷看到,整條道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路面上還有不少新舊不一的「補丁」。
對於居民的抱怨,孔君感同身受。2006年,人民西路社區搬進小叢林巷,這條路也成了社區工作人員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孔君告訴記者,他們和社區居民走的是同一條路,也會不小心崴腳扭傷。除了道路不平整容易致人摔傷外,僅今夏,這條道路已經被汙水漫過四五次了,此外,化糞池裡的糞水也因地面開裂而滲出來過。
為此,很多居民經常向社區工作人員抱怨,但社區居民有所不知的是,人民西路社區為此事努力了整整十年,在這期間,社區工作人員也對道路進行過小的維護,所以路面會有新舊不一的「補丁」。
2004年,人民西路社區把居民反映的意見匯總,向市中區上河街街道辦事處反映,一直到2009年,看著路面情況沒有得到改善,社區工作人員又向樂山市住建局反映情況。經過多次努力,今年7月,市住建局同意對小叢林巷路面及汙水管道進行硬化、改造。
孔君告訴記者,小叢林巷這一段路輻射的區域是人民西路社區最大的居民區,大概有一千多戶住戶,事關這條路的問題,一直是社區的「老大難」問題。
雖然施工困難 力爭兩個月內完工
盼了十幾年,25日,小叢林巷的居民終於盼來了動工修路的好消息。為了配合施工順利進行,人民西路社區於20日就發通知告知了附近居民,從25日起,請居民將車輛停放在小叢林巷外面。
25日下午,不少住戶都表示,為了支持工作,他們早已將車輛停在了親朋好友的小區,只盼著早日修好這條路。雖然居民非常配合,但樂山市市政工程總公司維護管理處處長管劍表示,施工過程仍然存在一些困難。
管劍告訴記者,由於小叢林巷的道路是一條小路,與樂山城區人民南路相接,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材料運輸只有通過二次轉運,才能送達小叢林巷;其次,施工期間,附近居民來來往往進出,對施工幹擾大;此外,最困難的還屬排水管道的安裝,由於之前小叢林巷道路下面的排水系統全是水溝,這一次,市政公司要把以前的水溝全部打掉,換成汙水管道,但附近的居民,會不斷從家裡排出生活用水,這就造成整個排水施工只能在有水的情況下進行,難度非常大。
儘管施工過程中存在種種困難,但管劍表示,小叢林巷路面的硬化和汙水管道的改造工程預計能在未來兩個月之內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