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停擺後 Netflix(NFLX.US)掏出1億美元救助電影人

2020-12-23 同花順財經

本文來源鈦媒體,作者鋅刻度、麥柯

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形勢嚴峻,對電影業衝擊巨大,好萊塢、寶萊塢停擺了。

在美國,4月初影院票房僅有5179美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2億美元。今年從1月至今是1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4億美元,銳減25%,6億美元票房隨公共衛生事件蒸發。

另外,隨著多片延期停拍,多家大型院線關閉,好萊塢一片哀鳴。

淪陷的還有寶萊塢。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印度多部電影推遲上映,其中包括阿米爾.汗的印度版《阿甘正傳》等。為此,寶萊塢預計將損失13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億2361萬元)。

然而在電影業按下暫停鍵的同時,流媒體卻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期,各路巨頭拓疆土,搶流量,忙得不亦樂乎。

在這個資金流吃緊的時期,Netflix(NFLX.US)出手就是1億美元救助電影人,其舉動背後的野心昭然若揭。

限流之下,流媒體跨進黃金期

全球電影寒冬,給了流媒體機遇。最大受益者應該就是Netflix。

近期,由於用戶數量激增,Netflix在歐美遭遇了頻繁宕機。與此同時,為緩解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的網絡數據傳輸壓力,歐盟要求Netflix在歐洲地區降低視頻畫質。

於是,Netflix順水推舟,將在30天內開始降低在歐洲所有流媒體的比特率,即默認為標清DVD質量。據Netflix估計,降低畫質將使其在義大利和西班牙佔用的網絡流量減少25%,這兩個國家的訪問量增幅最大。

這種限流方法還將推廣到歐洲其他地區和英國。類似的,Disney+、亞馬遜、Apple TV+也紛紛加入限流大軍。

為了穩住人心,Netflix還拿出了1億美元設立基金,幫助因公共衛生事件而失業的電影人。當然,首先是自家的員工。除了日前已經承諾的給暫停工作的工作人員提供半個月的工資之外,Netflix還將提供各種援助。

同時,基金中的1500萬美元將用於第三方和NPO,後者正在Netflix擁有大型影視製作基地的國家為失業劇組工作人員和演員提供緊急救濟。

顯然,在鞏固隊伍和穩住盟友後,Netflix想要大幹一場。因為強敵正在逼近,沒錯,就是Disney+。

目前,迪士尼面臨的是線下的哀鴻。進入2020年,迪士尼全球6大園全部關閉,收入損失超40%。市值蒸發6000億,20萬員工減薪。

唯一的利好莫過於Disney+流媒體平臺。據報告顯示,Disney+是美國去年下載量最大的應用。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Disney+流媒體服務訂閱用戶為2650萬,大大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2000萬。

在財報的激勵下,迪士尼(DIS.US)信心十足進軍歐洲。3月24日,Disney+在歐洲7國上線,首日下載量破500萬次。4月,Disney+還將乘勝追擊,登陸法國和印度。

Disney+高歌猛進,源於其推出了高性價比的聯合套餐。這一招,顯然是瞄著Netflix出的。比如Netflix的套餐價格是12.99美元/月。迪士尼以同樣的價格,將Disney+、HULU及ESPN+三個流媒體服務捆綁出售,可謂物超所值。

雙雄遭遇戰升級,各有各的打法

Netflix與Disney+,這對流媒體雙雄,股市表現大相逕庭。迪士尼3月份便重挫近20%;而Netflix卻大漲8.24%,市值達到1581億美元,一度超過迪士尼的1548億美元,自2018年5月以來兩者首度易位。

隨後迪士尼股價獲得修復。截至4月6日收盤,迪士尼和Netflix的市值分別報收於1798億美元和1667億美元,差距不到200億美元。但考慮到大盤走弱,迪士尼市值相比年初削去約1/3,累計蒸發已接近千億美元。

3月24日,Disney+在歐洲7國上線

迪士尼比Netflix壓力更大。因為它的業績主要仰仗全球樂園回報和院線票房收益。2月季報中,前者貢獻73.96億美元,後者帶來37.64億美元的收益,兩大板塊佔比分別為35%和18%。然而,公共衛生事件幾乎零封兩大板塊。把迪士尼逼到了跟Netflix競爭的賽道。

公共衛生事件,讓流媒體看漲,也給了Netflix突破用戶增長瓶頸的機會。

其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Netflix付費用戶總量1.67億,同比增長20%;但2019年全球新增用戶數僅為2783萬,同比前年的2862萬下滑3%。為了拉新,Netflix的目標鎖定海外市場,並先後為德國、墨西哥、韓國、日本、印度、泰國等地用戶,陸續打造《神聖遊戲》(印度)等原創IP劇集。

進入2020年,Netflix倍加珍惜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新用戶。光是在3月,Netflix就陸續上線了《惡魔城第三季》《斯賓塞的機密任務》《王國第二季》《飢餓站臺》等劇集。據SensorTower數據顯示,Netflixapp在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安裝量上周分別增長了34%和57%。

Netflix很清楚需要鞏固市場存量,擴大增量。其上線品類與數量上超越了Hulu、亞馬遜、蘋果TV等平臺,從而保證了用戶流量。

應該說,Netflix的模式就是以差異化與本土化內容攻佔海外用戶,這基於原有品牌實力所做的延伸,先發優勢明顯。

反觀迪士尼,剛剛切換賽道,也是抓緊機會攢人氣。它將旗下Disney+、Hulu、ESPN+三大流媒體平臺上發力。

公共衛生事件期間,Disney+提前上線了《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冰雪奇緣2》等電影,再加上去年年底上線的頭部IP劇集《曼達洛人》,迪士尼意在藉助IP吸引用戶。

結果立竿見影,一季度財報顯示,Disney+上線僅兩個月左右,平臺付費訂閱用戶數達到2650萬,ESPN+和Hulu訂閱用戶分別達到660萬和3040萬。

《曼達洛人》讓Disney+在流媒體競爭中給出了驚豔一擊

三個平臺累計用戶達到6350萬。另據Apptopia和Braze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20年的美國市場Disney+以1410萬次下載量,領先Netflix的1190萬次,第三名Hulu的下載量為810萬次。

而在全球範圍,Netflix全球下載量最大,下載量為5910萬次;其次是YouTube,為3940萬次;以1750萬的下載量位居榜單第七位,但顯然Disney+的起飛姿態非常漂亮。

市場研究公司Omdia認為,迪士尼流媒體服務及時上線,恰逢其時,預計到今年底,「Disney+」在西歐地區能夠獲得500萬付費用戶,直接貢獻1.6億美元的營收。

犧牲票房換流量划算嗎?

早前有預測顯示,到2020年底,預計Disney+會收穫約4000萬用戶,包括3000萬美國用戶和1000萬國際用戶;到2024年美國用戶超過4000萬,國際用戶接近6000萬。

當然,迪士尼如果想達到目標,必須解決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Disney+肯不肯把院線頭部IP巨製放到平臺上,畢竟院線收益屬於商業成熟模式。

而這就涉及到線下與線上的窗口期問題。此前,北美地區電影行業協議是90天,院線電影才可以網絡上線。而法國這個時間表可能是3年。

如今,在特殊時期,線下影院關閉、劇組大規模停拍、電影批量撤檔,行業跌至冰點。

船小好調頭的中小製片廠們紛紛打破窗口期,電影提前線上放映。迪士尼為了止損順便拉新,特別將《冰雪奇緣2》提前三個月到Disney+放映固然有勇氣。但這究竟是個案還是常態,決定了其流量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如果沒有頭部IP內容支持,只是新瓶裝舊酒,那麼Disney+後續的訂戶增長肯定會受影響。所以,迪士尼需要考慮要不要犧牲票房換取流量。而Disney+為其提供了一個在產業停擺的特殊時期獲取最大的利益的可能性,它要做的就是選擇了一個足以對衝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風險的平衡點。

相比之下,Netflix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也有共同的苦惱,那就是大量的原創內容斷流問題。

過去,Netflix採取的是用戶訂閱收入、債務融資等方式應對成本壓力,但是高收入高耗能的生產模式,導致了其現金流不夠充裕,抗風險能力不足。

如今公共衛生事件來臨,在拍攝停擺、新劇無法及時補貨的前提下,如何解決好更新問題,就是在考驗Netflix的板凳深度。

因此,倘若公共衛生事件持續超過一年,流媒體大戰可能會變成持久戰,屆時市場競爭會演變平臺的「囤糧」比拼。

最初,加入戰局的是Netflix、迪士尼、亞馬遜Prime、Apple TV+等,然而公共衛生事件的持續不免會將越來越多像HBO Max和Peacock等線下娛樂巨頭逼到線上,於是競爭趨於白熱化。

在特殊時期,這是博弈,也是妥協,是技術創新體驗,也是觀影習慣升級。在付費的命題之下,誰能最大程度解決好原創內容、更新頻度、用戶粘性、市場價值、投資回報等問題,誰就笑到最後。

(編輯:陳秋達)

來源: 智通財經

相關焦點

  • 奈飛(NFLX.US)20年:一個好萊塢親手培養的行業公敵
    雖然花了大價錢加入美國電影協會,得到了福斯空出的位置,但今年Netflix依舊被擋在CinemaCon門外。2015年宣布大舉進軍原創電影後,Netflix就成了行業公敵。好萊塢巨頭和全球院線都在擔心一件事:觀眾要是習慣了坐在沙發上看電影,燒錢的大片和昂貴的影廳設備以後誰來買單?
  • 好萊塢院線集體關閉 Netflix等流媒體迎來流量紅利?
    在國內電影產業終於窺見復工的曙光之時,好萊塢電影產業正面臨著線上線下的「冰與火之歌」——線下,影院關閉、劇組大規模停拍、電影批量撤檔,行業跌至冰點;線上,製片廠們打破「窗口期」宣布電影提前線上放映,Netflix、Hulu等流媒體用戶猛增。所有人已經感知到,好萊塢市場上的疫情流量爭霸賽已經開始。
  • 一部網絡電影可獲1.2億美元票房,Netflix正重新定義「電影明星」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網絡電影都被普遍認為是比院線電影「低一檔」的存在。院線電影所帶來的收益極其豐厚,片方都願意把資金投入在更知名的明星身上。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觀眾們所普遍認可的所謂「電影明星」都是院線電影中的那些大牌明星。
  • 迪士尼(DIS.US)、蘋果(AAPL.US)、Netflix(NFLX.US)、HBO:一場關於...
    一組數據:每年,全世界生產1000萬首新歌,1.6萬部新電影,1820億條推特信息。對於視頻流媒體,據預測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245.7億美元。不論是傳統電視臺如CBS、老牌電影公司如Disney(DIS.US)、科技公司如Apple(AAPL.US),都想藉助建立流媒體平臺來解決自身的增長瓶頸,爭奪用戶的注意力。
  • 萬達控股的AMC發行5億美元債券 這家全球最大電影院線能「渡劫」嗎?
    處於停擺狀態的AMC影院萬達集團對「AMC已宣布破產」的官方聲明不過因為疫情而舉步維艱的AMC真的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4月17日,美國《好萊塢報導者》發文——《華爾街分析AMC用5億美刀續命》(Wall Street Parses
  • 2020的焦慮與變局:全球年票房銳減300億美元,流媒體大戰讓電影重生...
    在國內電影陷入撤檔潮後,從2月底開始,日韓、歐洲、北美等眾多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業也被迫按下暫停鍵。 好萊塢大片陸續撤檔,引發全球震動。3月初,迪士尼真人大片《花木蘭》宣布撤檔,接著《黑寡婦》《蜘蛛俠3》《雷神4》《奇異博士2》《X戰警:新變種人》《速度與激情9》《007:無暇赴死》等重點大片也紛紛宣布改檔期。
  • 《冰雪奇緣2》利潤6億美元,6部動畫電影進入好萊塢最賺錢電影2019...
    如果算上3D重製版《獅子王》,在這25部電影中,動畫電影有6部,除開前10裡3部迪士尼電影,還有《馴龍高手3》、《愛寵大機密2》和《亞當斯一家》,這三部電影的淨利潤(投資回報率)分別是1.3億美元(1.41)、1.18億美元(1.42)、7600萬美元(1.51)。
  • 合併後的ViacomCBS,夠格成為迪士尼(DIS.US)和奈飛(NFLX.US)的新...
    隨著CBS(CBS.US)同意與維亞康姆(VIA.US)合併,美國三大電視網全部被巨頭兼併,好萊塢五大製片廠,除了索尼影業,也都有了新歸宿,流媒體的「軍備競賽」至此告一段落。為了拿下CBS,Viacom花了 117億美元 ,合併預計在今年12月份完成。合併後新公司名為ViacomCBS。
  • 投資1億美元,北美票房僅2400萬,成龍對好萊塢心灰意冷
    《尖峰時刻》系列為他迎來了在好萊塢發展高光時刻。 進入名人堂後可謂是片約不斷,在決定權上更加自主,來去毫無約束。 《神奇燕尾服》大量的電腦特效,使成龍動作戲份極度縮水,失去了自身風格,被好萊塢電影模式同化後的成龍,已經讓觀眾們漸漸失去了對於東方功夫喜劇片的獵奇感。 《燕尾服》上映後,成龍萌生了退意。
  • 首部好萊塢「網絡電影」《魔發精靈2》上線,但9.99美元的點播費比...
    長期以來,「好萊塢五大」(迪士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派拉蒙、索尼)一直與北美影院經營者協會(NATO)探討減少窗口期的可能性,但一直未有成果。比如2017年,在由北美影院經營者協會主辦的CinemaCon上,有報導指好萊塢電影公司私下向協會提出,希望窗口期能縮短至17天-45天,點播單價定為每部30美元-50美元,並給予院線一定的抽成,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 疫情影響下好萊塢招式全退卻,我們卻都在Netflix的「迷影世界」
    好萊塢片廠全年製作預算有超過半數放在這段期間上映的電影上頭,當然也是因為這段期間的票房收入會佔全年的超過半數。 暑假檔並非理所當然。實際上,1970年代之前只有賣相不好的電影才會被打入暑假檔冷宮。 一般的說法是好萊塢的主力觀眾這段期間白天都在海灘上,晚餐後都處在酒醉狀態,沒可能去看電影。
  • 首部好萊塢「網絡電影」《魔發精靈2》上線,為什麼19.99美元的點播...
    NBC環球(NBC Universal)作為打頭陣的巨頭之一,3月上旬便宣布將旗下部分院線電影提前開放給家庭視頻點播,部分新片開始嘗試「網絡付費點播」或「院網同步」,此舉打破了北美院線強硬的窗口期(電影在影院上映後,必須至少經過90天才能在流媒體上播放)。
  • 疫情籠罩下的「好萊塢之殤」
    其中《隱形人》在可進行點播前已在北美收穫了6000萬美元的票房,僅僅上映不到3周時間便登陸線上平臺;另一部《野性的呼喚》是迪士尼收購福斯後製作的首批影片之一,影片改編自傑克·倫敦的同名小說,由好萊塢巨星哈裡森·福特坐鎮主演,從院線上映到登陸流媒體平臺同樣僅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
  • 蘋果(AAPL.US)最貴原創劇誕生,能否複製奈飛(NFLX.US)的成功?
    在這部長達10集的科幻劇集中,故事設定在600年後的未來,一種致命的病毒使地球人口減少到只有200萬,同時奪走了所有人的視力。倖存者依靠其他感官生活在陸地上,建立一個新的、沒有技術的文明。在人類部落曠日持久的鬥爭中,一對嬰兒誕生了。他們生來就帶著一種罕見的能力——看見。
  • ...李連杰成龍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數據大盤點,誰才是好萊塢一線...
    1999年《安娜與國王》9200萬美元 1.14億美元 2003年《防彈武僧》 5200萬美元 3771萬美元 2010年《諜海風雲》 5000萬美元 925萬美元 曾經創造過許文強、小馬哥、賭神等等經典角色的發哥的好萊塢之路可謂一言難盡,他主演的五部電影無一不是血賠的。
  • 60億美元?美國政府停擺「滿月」,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少
    截至當地時間22日,美國政府停擺已經「滿月」。這個「滿月」讓華盛頓、國會山、企業,以及資本市場均陰雲密布。上個月,在美國政府停擺之初,認為這對美國經濟影響不大的聲音還是大多數,而現在則不然,有分析認為馬拉松式的政府停擺已經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
  • 從《三體》到《水滸傳》,Netflix(NFLX.US)探路中國市場從改編IP...
    在宣布要拍《三體》英文版劇集不久,最近又開啟了《水滸傳》電影版新項目,由日本導演佐藤信介執導,這位導演去年執導戰國時代電影《王者天下》,在日本大賣57.3 億日元,奪下年度真人版電影賣座冠軍,編劇由馬修·薩德擔任,這位編劇的代表作是《忍者刺客》。
  • 2004年,成龍花1億美元拍《環遊地球80天》,成了電影生涯分水嶺
    這意味港片在本土市場都打不過好萊塢大片了香港輝煌不再,成龍和李連杰先後離開,在好萊塢大展拳腳成龍大哥是發展最好的,《尖峰時刻》系列北美賣到爆可這一切在2004年的《環遊地球80天》後戛然而止,更讓影迷傷心的是那之後成龍再也沒有拍出一部像《警察故事》一樣的經典之作來
  • 賠了,2019好萊塢虧損電影不完全盤點
    進入後電影時代,有些在院線虧錢的電影通過周邊產品還可以實現盈利,不過,那就是題外話了,不再贅述。來,讓我們從虧得最慘的福斯說起——《星際探索》原本預算為8000萬美元,在經歷重拍之後,總成本膨脹至1億美元左右,以其北美首周末不到2000萬美元的開畫成績來看,本片無疑成為繼《X戰警:黑鳳凰》等片後,又一部血本無歸的福斯電影。
  • 今日娛樂:《毒梟:墨西哥》宣布續訂,Netflix 以 1 億美元續租...
    重啟版《生化危機》電影確定編劇和導演為約翰內斯·羅伯茨(《鯊海》)。片方康斯坦丁影業去年 5 月宣布打造重啟版,原系列全球票房 12 億美元,是基於遊戲最賺錢的電影系列。重啟版預計明年開機,將採用全新卡司。 西爾莎·羅南、瑪格特·羅比主演新片《瑪麗女王》發布新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