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起源與藥物研究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主講人簡介:趙玉芬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空間站科學技術實驗委員會共同主席,天體化學與空間生命——錢學森空間科學協同研究中心主任,寧波大學新藥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天體生物、生命起源、生命有機磷化學、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
-
國家宣布:治療新冠肺炎出現新的有效藥物!由瀋陽研發!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科技界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圍繞著有效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抗病毒治療以及對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方案。篩選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可利黴素等藥物,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
童朝暉: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及藥物研發
若已批准上市的藥物在此階段發現嚴重不良反應,會被監管部門門強制要求加注警告說明,甚至下架。平均下來一個新藥的研發要花費十餘億美金之多,而整個流程耗時可達數年,乃至十幾年之久。結合當前疫情,我們更普遍看到的是一些抗病毒藥物迅速進入I期臨床研究,拿到藥物有效性結果,實際上,這些藥物更符合我們常說的「老藥新用」/「老藥再開發」(Drug repurposing)的過程。
-
突出重點、形象化難點的教學嘗試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顧佳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先後兩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14、2016)、首屆上海交大教書育人個人二等獎、上海交大卓越教學獎、上海交大凱原十佳教師、「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三完成人)、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三完成人)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上海市科委中加國際合作項目、中車研究院構型材料研發項目等。在Adv.
-
國產新冠肺炎藥物研發有突破!
北京大學團隊帶頭人謝曉亮稱,如果順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發出強效藥。當下全球科研正兵分兩路,瞄準疫苗和藥物兩大方向加速衝刺。藥物及疫苗研發進展此起彼伏,疫苗可能年底產生,但目前還未出現特效藥。5月18日,北京大學及合作單位宣布科研抗疫重要進展,篩選出高活性中和抗體通過動物實驗,有望成為新冠肺炎強效藥。
-
吳曄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_交大名師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2017年教師節到來之際,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外科主任醫師吳曄明醫生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書育人獎三等獎。在兒外科同事和同學看來,這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榮譽。在沒有兒科系的時候,他在醫學院講「醫學人生講座」和「博極醫源」,現身說法,深入淺出,從自己豐富的經歷中凝練出為人處事的道理,深受學生的歡迎;他推動開展基礎教育課程精品化,積極改革教學方式,探索課程體系建設。所開展的教學改革研究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教育研究課題,並開展了「985」工程三期《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研究生兒科英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的小兒外科學部分的研究工作。
-
近代量子理論若干專題漫談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1982年—現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理論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10月退休。2004年9月首屆特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課程講座教授」至今。 科研情況:1982年以來,在量子場論中數學物理問題、近代量子理論及應用、量子信息理論等領域從事理論研究。發表論文近百篇,國內外報告60餘場。
-
這些成果標誌上海走在科學前沿_媒體聚焦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GV-971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帶領科研團隊研發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口服抗阿爾茨海默病(AD)創新藥物,獲得了全球專利保護。
-
2019全球硬科技生物技術峰會暨第五屆中國藥物基因組學學術大會...
金秋十月,驚喜不斷2019科技成果直通車(陝西站)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生物技術峰會暨第五屆中國藥物基因組學學術大會10月30日—11月1日將在西安隆重召開屆時國內外嘉賓大咖雲集亮點多多
-
上海交通大學強基計劃,生物醫學科學介紹!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精準醫學、轉化醫學、個性化醫療和大數據時代,對生物醫學科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生物醫學科學的科技創新將為國家應對重大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提供應急研發能力的支撐和關鍵核心技術儲備。
-
「非凡學業」是如何煉成的_媒體聚焦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自今日起,「文匯教育」刊登大學畢業生的精彩故事,他們或者刻苦堅韌,或者妙趣橫生,或者才華橫溢,或者經歷挫折……他們就是大學校園裡的你、我、他。四年前,懷著對化學的熱愛,他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學生;兩年前,憑著一腔熱血和對於科研的追求,他爭取到了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交換學習以及在哈佛大學暑期科研的機會。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已在上海啟動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在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上海市在積極推進一批已上市藥物、或者至少已經具備一定臨床研究基礎的藥物,包括羥氯喹等,開展抗新冠病毒肺炎新適應症藥物研發,日前,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上藥集團聯合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啟動了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
-
國務院:重磅國產創新藥可利黴素對新冠肺炎有效
整理 | 阿妮婭這是可利黴素首次公開出現在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物的官方名單裡1.國產新藥,首次推薦新冠肺炎有效藥物3月2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抗病毒治療以及對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方面,
-
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探索創新醫療與轉化新模式—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探索創新醫療與轉化新模式
-
探索實踐育人新途徑 上海交通大學戰「疫」雲分享系列講座啟動
線上講座分享抗「疫」經驗 通過線上講座,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張錄法教授分享了傳統春節遇上「新冠肺炎」所帶來的挑戰,講述了抗「疫」戰鬥中的上海交通大學所作的努力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正式上線了線上戰「疫」雲分享系列,布局「學術科研」「創新創業」「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大板塊,以朋輩教育的理念、線上講座的形式,豐富廣大師生的「網課」生活。 40餘位學生主講人組成的青年講師團中,既有科研經歷豐富的學生年度人物、學術之星,也有優秀實習生、技能冠軍、文體新星。
-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王少萌到上海藥物所交流
6月6日,應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兵的邀請,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教授王少萌作了題為Targeting protein degradation for drug discovery的專題報告。周兵主持報告,上海藥物所200餘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
上海疫情防控發布 | 陳凱先院士: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了
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等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藥物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疫情當前,對藥物的臨床需求十分緊迫。雖然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尋找藥物,應對此次疫情,但是藥物研發是一個相對比較費時的過程。
-
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
-
上海交通大學胡開寶教授來南開舉辦學術講座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鑫濤)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教授應邀訪問南開大學,在外國語學院開展學術講座,並就外語學科建設進行深入交流。 11月 23日上午,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鄒玉潔,院長閻國棟,副院長王凱、焦豔婷,翻譯學研究中心主任苗菊教授參加會面。
-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科學(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方案
在錢學森學長的直接倡導推動下,上海交通大學於1985年成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7年成立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生命學院」),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先後獲批「國家級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生物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