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暉: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及藥物研發

2020-12-19 健康界

每當國家有災難和疫情的時候,人們都會希望能找到一-種特效藥物來控制相關疾病。就現在湖北的疫情來講,最重要的工作是積極防控,控制源頭、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並積極推進落實;同時積極救治患者,特別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從2003年SARS後,人類又經歷了H5N1、H1N1、H7N9、MERS等病毒的肆虐,漫長的17年,國內、外找到了有效的抗病毒藥嗎?僅僅靠一個月,幾天就能誕生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一個新藥的上市耗資巨大,時間漫長,最後還得通過臨床試驗證實在臨床是否有效。

一個藥物從發現到臨床應用需要多久?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勢頭蔓延,針對多種藥物,特別是抗病毒藥物迅速開展了體外試驗和臨床研究。人們期待看到這些藥物究竟對於臨床輕中、症及重症患者有無療效,但至今還無一個藥物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一個藥物從被發現至被應用到臨床要經歷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對於新藥的研發基本經過了新藥的發現(Drug Discovery)、臨床前研究(Pre-clinic toxicologystudies)和臨床研究(Clinicalstudies)3個重要過程,其中新藥的發現和臨床前研究主要由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完成。臨床研究又包括I、II、III、IV期臨床研究,所有臨床方案必須經過倫理審評委員會的審查通過。在美國,須向FDA提交申請,而在中國則需獲得CFDA正式批准方可進入臨床。

將新藥第一次用於人體以研究新藥性質的試驗稱為I期臨床試驗,這一階段臨床試驗樣本量不會很大,受試者為健康志願者,目的在於觀察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隨後為了證實藥物的臨床療效,需在真正患者身上進行II期臨床試驗,以獲得藥物的有效性資料。 

III期臨床試驗通常需要更大樣本量的患者,該階段試驗一般對試驗藥物和安慰劑或已上市藥物進行隨機對照和雙盲試驗。在醫生嚴格監控下,進一步獲得該藥物有效性資料並鑑定副作用。

IV期臨床研究會在藥物大範圍應用後,監測其療效和不良反應。若已批准上市的藥物在此階段發現嚴重不良反應,會被監管部門門強制要求加注警告說明,甚至下架。平均下來一個新藥的研發要花費十餘億美金之多,而整個流程耗時可達數年,乃至十幾年之久。結合當前疫情,我們更普遍看到的是一些抗病毒藥物迅速進入I期臨床研究,拿到藥物有效性結果,實際上,這些藥物更符合我們常說的「老藥新用」/「老藥再開發」(Drug repurposing)的過程。

「老藥新用」在臨床中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很常見。著名的例子包括:原來作為心血管病藥物上市的西地那非後來改變適應證成為抗ED藥物,還成為新一代肺動脈高壓藥物。再比如米非司酮原適應證為終止妊娠,新增適應證庫欣症候群等等。「老藥新用」常常被認為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在如此嚴峻的疫情下,更是可以縮短臨床試驗時間。儘管當前基於臨床經驗的「老藥」重新開發看起來很誘人,但還是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究竟是否存在特異性的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這些藥物的臨床試驗多針對輕、中症患者,重症患者療效如何?盲目開發抗病毒藥物性價比如何?仍有待考證。

抗病毒藥物的體外療效和安全性應如何評價呢?專業角度,研究者會用EC50(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C50(halfinhibitory concentration),CC50(half-cytotoxicconcentration),SI(selectivity index)等指標評價一種藥物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

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療

藥物研發上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既往對H1N1、N5N1、H7N9等,還是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並沒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最近新英格蘭雜誌的個案報導引起大家的廣泛興趣。抗伊波拉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近期剛開始進入III期臨床實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再次指出: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可試用α-幹擾素霧化吸入(成人每次500萬U或相當劑量,加入滅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靜脈注射(成人每次500mg,每日2次)。

其中,利巴韋林又稱病毒唑,屬於核苷類抗病毒藥物。FDA對其批准的適應症主要應用於成人和兒童(僅霧化吸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α-幹擾素是一種重要的抗病毒細胞因子,可增強免疫對病毒感染細胞的免疫殺傷活性。 既然強調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方法,利巴韋林和α-幹擾素為何會被反覆提及呢?

這就不得不提起其在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中的臨床應用和研究。2014年發表在柳葉刀雜誌子刊的回顧性研究發現:利巴韋林和幹擾素的聯合用藥顯著減低了重症患者的14天病死率,但不改善28天病死率。用藥方案如下:

2019年的一項納入349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發現,單獨使用利巴韋林或單用幹擾素亦或二者聯合應用,並不降低患者90天病死率,亦不加快病毒清除。關於利巴韋林和α-幹擾素在SARS中的應用也有很多研究,一篇系統綜述描述:依據多項臨床研究的證據,利巴韋林會增加貧血和肝功能損傷等併發症的發生,該研究還總結了α-幹擾素不顯著改善患者預後。總而言之,這兩種藥物在冠狀病毒肺炎中作用尚不明確。 除利巴韋林和α-幹擾素外,第五版診療方案再次提及抗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我們在臨床觀察到: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會導致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有些患者本來不發燒,但在用藥後會出現發燒現象。此外還注意到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對肝臟、心臟影響較大。目前,關於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試驗已經完成,相信不久我們將看到初步的療效評價結果。除洛匹那韋利託那韋,近期另外一種抗伊波拉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也脫穎而出,新英格蘭雜誌報導了美國第一例2019-nCoV患者的康復全過程,該患者在靜脈輸注瑞德西韋後,第二天患者症狀明顯改善,這個案例引起了大家對這個藥物的興趣。關於該藥物的III期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但其適應症為輕中症患者。

儘管抗病毒藥物看似有希望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有幾點仍需我們注意: 

1、藥物不良反應:許多抗病毒藥物具有肝損傷,心肌損傷等副作用,在臨床應用時要特別注意監測

2、目前關於抗病毒藥物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多集中在輕、中症患者中,針對重症患者抗病毒藥物是否有效,還需要臨床試驗來明確

3、病毒耐藥性: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比較容易發生變異,大範圍給藥有可能讓病毒在選擇壓力下變異,產生耐藥性。

新冠肺炎抗菌藥物使用

自醫改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連續發文嚴控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即便如此,在臨床上還是存在很多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在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中同樣如此。

抗菌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但其在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規範使用仍存在很多問題。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診療方案》中指出抗菌藥物的應用目的主要為兩個。

一、用於對疑似患者的試驗治療,以幫助鑑別診斷。

二、是用於治療和控制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且無合併細菌感染證據的輕症SARS患者,原則上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對於重症患者特別是在大劑量激素治療後合併感染可能性大,可適當應用預防性抗菌藥物。 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診療方案及防控指南中提到:儘量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並加強細菌學監測,當出現繼發細菌感染時應用抗菌藥物。由此可見,對於MERS抗菌治療應建立在充分的評估和鑑別基礎上,避免抗菌藥物的濫用。 流感尤其重症流感易導致宿主嚴重免疫受損或失衡,患者合併感染風險大大增加。一項對有創通氣的H1N1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顯示,ICU入院48h後有38%的患者繼發細菌性肺炎。最新的回顧性研究提示17%的患者繼發侵襲性肺麴黴菌病(IPA)感染,在免疫抑制的流感患者中IPA的發病率甚至可高達32%。早期識別合併感染及早期經驗性治療對於改善流感患者預後有幫助,所以可酌情應用抗菌藥物以預防或治療。

基於我們在治療流感患者和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經驗,兩者合併細菌感染的概率和時機有較大差異。流感患者很多在入住ICU病房時,便已有明確的臨床證據證明其合併細菌感染。而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合併細菌感染的比例相對較低。目前對於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患者,WHO推薦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應基於臨床診斷(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在最近的《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中強調: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因此實驗室證據和理性分析,嚴格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保證充分治療的同時避免過度治療。

本文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相關焦點

  • 國產新冠肺炎藥物研發有突破!
    北京大學團隊帶頭人謝曉亮稱,如果順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發出強效藥。當下全球科研正兵分兩路,瞄準疫苗和藥物兩大方向加速衝刺。藥物及疫苗研發進展此起彼伏,疫苗可能年底產生,但目前還未出現特效藥。5月18日,北京大學及合作單位宣布科研抗疫重要進展,篩選出高活性中和抗體通過動物實驗,有望成為新冠肺炎強效藥。
  • 國家宣布:治療新冠肺炎出現新的有效藥物!由瀋陽研發!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科技界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圍繞著有效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抗病毒治療以及對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方案。篩選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可利黴素等藥物,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 治療新冠肺炎的生物藥物創新研發 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朱建偉博士 國家特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院長,「致遠」講席教授,細胞工程及抗體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1987年畢業於中國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獲得博士學位。曾主持國家「863」重組蛋白藥物產業化平臺項目(1990年完成),並先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國立研究院(NIH)的生物藥物開發計劃從事研發工作,任美國Frederick國家癌症研究實驗室生物藥物開發技術運行總監。
  • 騰盛博藥擬明年赴港IPO 新冠肺炎、愛滋病等6種治療藥物研發獲重大...
    原標題:騰盛博藥擬明年赴港IPO 新冠肺炎、愛滋病等6種治療藥物研發獲重大進展   2018年成立,已有15個firstinclass在研
  • 加拿大批准瑞德西韋為重症新冠肺炎治療藥物
    加拿大批准瑞德西韋為重症新冠肺炎治療藥物 2020-07-29 14:02: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奧林 責任編輯:張奧林
  • 人工智慧之後,美國的VR公司也來研發新冠藥物
    VR怎麼能夠幫助研發新冠藥物呢?該公司對36氪表示,平臺的做法是,用虛擬實境幫助人們將蛋白質、化合物、核酸可視化,組成形象的「實時動畫」,幫助科學家在分子水平的微小世界中,理解化合物的互動方式,並且允許研發者修改、模擬化合物的作用過程。
  • 翟所迪教授:新冠肺炎抗病毒試用藥物治療的十問十答
    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療到底有沒有特效藥?這是大家如今極為迫切尋找的答案。   我們會發現,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一版至第五版一直在重申「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
  • 評新冠屍體解剖出現痰栓:童朝暉診療筆記(五)
    新冠肺炎是新發疾病,還有很多未知之處,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仍然是綜合治療、支持和保護治療。 要科學、辯證思維、證據依據充分地診療患者。研究者 (科學家、臨床專家) 需要自律,嚴謹科學地設計臨床試驗,避免利益衝突。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守科學、循證醫學的底線,一切為患者康復著想,一切為了讓疫情得到有效的防控出發。
  • 新冠肺炎有後遺症嗎?治療藥物會造成人體損害嗎?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已經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而言,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發生於別人身體上的損害就一定會發生於自己。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對機體的損害主要發生於急性期,而患者在得到適當的治療後,這種損害絕大部分均能恢復。在我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有關出院標準中明確寫道,「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是出院標準之一。
  • 美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瑞德西韋供不應求,加州出「招」:抽籤!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林芝】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報導,近日,美國聯邦政府向加州公共衛生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CDPH)發放了可供100名至20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使用的治療藥物瑞德西韋,但是劑量遠遠不夠,
  •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再引爭議,氯喹使用效果需重新評估
    關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科學家還在尋找之中,對目前仍在使用的一些藥物,療效如何,也一直存在爭議。比如羥氯喹或氯喹,一度被推薦並廣泛在全球使用,但治療效果到底如何,卻看法不一。緊接著,英國藥監監管機構要求暫停所有羥氯喹使用的志願者招募以及在治療和預防領域進行試驗;法國也更改了針對羥氯喹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使用,並終止了試驗。但這一結果也引發業內專家的不同意見,全球一百多名科學家對這個研究發出了質疑。
  • 鍾南山:治療新冠肺炎比較有效的藥物目前看有兩個
    鍾南山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針對目前藥物研究和疫苗研究有何進展的問題,鍾南山表示,相當大的進展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的一篇很多個國家聯合做的研究,在疫情開始階段,美國吉利德公司研發的瑞德西韋,當時認為瑞德西韋有效,但做得不夠。
  • Sorrento和上熱搜的中國團隊背後,新冠肺炎抗體藥物異軍突起
    雖然國內新冠疫情已經只剩下偶發病例,但是全球局勢仍不容樂觀。全球每天仍有近10萬人的新發患者,全球累計患者人數仍呈直線上升。超過250萬的新冠肺炎現存患者正迫切的期待著一款特效藥物的誕生。抗體藥物能否最終成為新冠肺炎的「終結者」?近些天公布的產品中是否已經有期待中的特效藥誕生?動脈網進行了梳理。
  •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全球探索進行時 FDA發布氯喹等緊急使用授權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相繼暴發和蔓延,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治療藥物上的探索、討論和監管行為,也成為全球研究者的共同議題。當地時間3月28日,美國食藥監管理局(FDA)發布了一項針對新冠肺炎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EUA):磷酸氯喹和硫酸羥氯喹治療COVID-19。
  • 「特效藥」老樹開新花,愛滋病和甲流藥物是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嗎?
    「特效藥」老樹開新花,愛滋病和甲流藥物是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嗎?新冠肺炎
  • 硬核「跨界」:被日本政府看上的抗新冠藥物是相機製造商研發的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美媒稱,日本政府表示,將建議使用富士膠片控股株式會社研發的抗流感藥物法匹拉韋治療新冠肺炎患者,該公司股票2月25日跳漲8.8%。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2月25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表示,近日至少兩家醫療機構試用法匹拉韋治療輕症和無症狀患者,顯示出臨床效果,厚生勞動省將建議使用這種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感染。報導稱,富士膠片公司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的作用,是這家有幾十年歷史的企業轉型道路上的最新變化。
  • 科普:「兵分多路」搜尋抗擊新冠病毒的藥物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全球眾多科研機構正全力以赴,尋找抗擊病毒的有效藥物。這場搜尋「兵分多路」,現有藥物加緊篩選,特效藥研發夜以繼日,中醫藥對抗病毒的獨特效果也受到關注。  據世衛組織2月20日介紹,世衛組織新冠肺炎治療方案研發計劃重點關注的兩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預計3周內會獲得初步結果。其中一種療法聯合使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另一種療法使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  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研發的一款廣譜抗病毒藥,主要用於治療伊波拉出血熱和MERS等。
  •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68萬,WHO啟動臨床試驗,測試4種藥物(氯喹/羥氯喹...
    2020年3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趨於平緩,但國外疫情卻在迅速蔓延。根據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止2020年03月29日22時,全球累計確診已超過68萬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60萬例、死亡超過2.8萬例。
  • 專家解「毒」:為什麼傳染性強、藥物研發難
    新冠病毒為什麼傳染性強?抗病毒藥物研發為什麼難?17年前戰勝SARS有哪些經驗可供這次戰「疫」借鑑?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孫永昌主任醫師通過網絡接受採訪,向媒體科普解析新冠肺炎疫情。
  • 疫苗研發到哪步了?
    部分藥物已初步顯示出良好療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5日舉行發布會。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藥物研發組織全國優秀科研團隊,利用計算機,對7萬個藥品和新化合物進行篩選,5000個可能有效的藥物,之後又選定了100個藥物在體外進行細胞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