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修復兩潟湖生態環境資源紀實

2020-12-23 中國網

海南陵水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海岸潟湖,曾一度陷入開發過度、汙染突出、生態退化的困境。近年來,陵水縣以藍色海灣整治為切入點,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努力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互進的有效路徑。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東南部,海岸線全長118.57公裡。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就像兩顆鑲嵌在海岸線上閃亮明珠,堪稱陵水的「雙眸」。

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居民缺乏生態保護意識,魚蝦養殖排放汙水問題突出,導致附近海域汙染嚴重,海水水質不斷惡化,兩個潟湖的生態整治修復已是刻不容緩。

「雙眸」蒙塵

陵水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海岸潟湖,周邊多山,口門狹小,湖內無浪,自然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新村潟湖面積約22平方公裡,建有國家中心漁港;黎安潟湖面積約10平方公裡,建有省級海草保護區,是海南省典型的潟湖生態景區和漁業生產基地。

在當地村民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新村潟湖內水質清澈澄透,紅樹林叢生,是各類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原生態樂土。

然而曾有一度,由於紅樹林生長區域多為淺灘適宜養殖,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漁民在潟湖內養殖魚蝦,未經處理的養殖汙水直排大海,海洋環境質量每況愈下。

數據顯示,高峰時兩個潟湖漁排養殖戶超過1000戶,面積達3800多畝,養殖面積的擴張,對海洋生態造成極大影響。

陵水黎族自治縣海洋與漁業局海域室主任劉志飛說:「長期以來,伴隨著潟湖口門處淺灘和攔門沙的不斷發育,兩個潟湖潮汐通道受到泥沙淤積影響,水體交換能力持續變差。再加上,養殖廢水和沿岸生活汙水的無度排放,附近海域生態環境已經不堪重負。」

生態警報頻頻拉響。受人為因素和養殖業汙染影響,兩湖海水水質富營養化嚴重,曾經茂盛的紅樹林逐年減少,所剩面積僅為上世紀80年代的20%左右。同時,新村潟湖獨特的海草床生態系統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海草平均密度、底棲生物量等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傳統漁業的興起在超越了環境的承載力後,發展模式勢必難以為繼。2016年年初,新村潟湖就曾發生網箱養殖魚類因缺氧大量死亡的現象,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這其實是一個惡循環,養殖業的無序發展,造成海水水質變差、溶氧率降低,以致魚類養殖缺氧事故頻發,漁民的收益必然受到影響。」劉志飛坦言。

警醒之後齊發力

蒙塵的「雙眸」讓陵水人痛定思痛,下決心還兩個潟湖的美好景象。

劉志飛告訴記者,2016年5月,中央財政支持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的通知印發,為兩個潟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帶來了契機。

當年,《海南省陵水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獲得國家批覆,要求把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打造成為生態環境優良、開發利用有序、人海和諧共處的生態、生活、生產共榮的藍色海灣。

2017年,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新村鎮汙水收集管網及集中處理、口門淺灘和攔門沙整治、紅樹林補種、海灣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岸灘和海上垃圾的收集與清理、沿岸部分人工構築物拆除與親水平臺建設、新村潟湖貝類底播增殖放流、土福灣赤嶺漁村岸線修復整治等8項重點治理工程正式啟動。

陵水縣藍色海灣整治項目採取代建模式,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院)提供代建管理服務。「潟湖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陵水堅持科學論證、規劃先行,對潟湖的生態環境和綜合整治進行壓力分析與反覆論證。這8項重點工程從源頭治理、汙染預防、生態修復、動態監測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立體性地保障了整治行動科學合理、不留死角。」中交四航院工程師楊全武對記者說。

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對於維護海洋生態平衡,有效保護海岸潮間帶的動植物資源,提高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用了近一年,完成了2009畝的紅樹林補種和2100萬尾貝類底播增殖放流,以此達到海洋生態修復的目的。」楊全武說。

如今,漫步在新村港大墩段灘涂,近40萬株人工種植的紅樹林猶如一塊綠毯鬱鬱蔥蔥的鋪展在海岸上,築起一道綠色長城。遠處白色的海浪拍打著岸灘,成群的鳥兒空中翻飛,整齊的房屋隱藏在藍天綠樹間,儼然一副風光旖旎的生態畫卷。

尋找治本之策

「藍色海灣整治不僅要恢復潟湖的生態環境,更要以此為契機建立一套長效治理機制,這才是治本之策。」劉志飛說。

針對潟湖養殖業無序發展等問題,陵水縣制訂了《新村港、黎安港養殖漁排和海上餐廳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根據《陵水黎族自治縣海洋功能區劃》,合理確定兩個潟湖養殖漁排存量,消減不符合要求的養殖漁排,並規劃建設深水網箱養殖,引導向潟湖外拓展,促進漁民轉產轉業。

新村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工程建設目前也在強力推進之中。記者在現場看到,烈日下,工人們正忙著清理場地,密密麻麻的水泥立柱等建築材料已運抵工地。

楊全武說:「該項目佔地面積約61.54畝,一期處理規模為2萬噸/天。屆時,來自沿岸地區的生活汙水將全部匯集於此,經過處理後實現達標排放。

陵水縣在實施藍色海灣整治過程中還不斷強化對沿岸部分構築物的清理,截至目前共拆除違規人工構築物1414平方米,潟湖沿岸環境得到大幅提升。

「為了增加潟湖的納潮量,我們還專門實施了口門淺灘和欄門沙整治工程,增強水體交換能力。同時,還布放了5套監測浮標,實現對潟湖海洋環境的實時監控。」楊全武說,這些監測設備可以在無人操作狀態下自動對海洋水質、氣象、波浪等多要素進行長期在線監測,有助於科學把握潟湖生態系統變化,從而形成科學的治理方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藍色海灣整治只是陵水向海洋要經濟效益與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項目實施之初,我們就注重將藍色海灣整治與鄉村振興戰略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結合起來,旨在持續推進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壯大濱海旅遊產業,實現海洋經濟更有質量的發展。」劉志飛說,下一步,陵水縣將積極抓好項目後續建設,將新村鎮和黎安鎮打造成集海水養殖、觀光、度假於一體的海洋經濟全域旅遊區,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互進的有效路徑。


相關焦點

  • ​陵水開展潟湖生態環境整治行動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 | 記者李夢楠  為切實改善新村潟湖生態環境,連日來,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縣綜合執法局、縣公安局等多部門聯合,依法對新村潟湖內剩餘398戶非法使用海域的養殖設施及垃圾進行陸續拆除清理。
  • 陵水新村鎮聯合多部門集中開展潟湖生態環境整治行動
    海南文明網訊 為切實改善陵水新村潟湖生態環境,連日來,陵水縣新村鎮政府聯合陵水縣綜合執法局、陵水縣公安局等相關部門依法對新村潟湖內剩餘398戶非法使用海域的養殖設施及垃圾進行陸續拆除清理。據現場有關負責人介紹,自9月8日潟湖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陵水新村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及陵水縣委、縣政府相關工作部署要求,多措並舉抓好整改,已總共累計拆除定置網30張,清理面積約18000平方米;全部清理拆除扛繒網78張,面積6240平方米;拆除違建養殖漁排213戶,總面積120429平方米。當前,正組織人員機械對剩餘非法養殖漁排進行拆除,並及時做好垃圾清運工作。
  • 海南陵水:奮進自貿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後,陵水結合自身實際,持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抓好制度集成創新,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人才服務環境,為確保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作出陵水擔當。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陵水新註冊市場主體1871戶,同比增長了12.69%。俯瞰位於陵水的富力灣遊艇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規劃打造國家級紅樹林溼地公園
    未來,這一條鬱鬱蔥蔥的綠色走廊,將成為集溼地保護、科普宣教和生態旅遊體驗功能為一體的地方。近日,選址於此的陵水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項目規劃通過專家現場考察評審,預計年底能夠完成國家級溼地公園申報工作。  根據規劃,該溼地公園將重點恢復潟湖的湖濱帶植被、改善溼地水體水質、保護和恢復溼地生態系統及其功能完整性、保護珍稀生物生境、開展溼地科普宣教活動、打造生態旅遊區等。
  • 三亞和陵水買房哪裡好,海南陵水好還是三亞好
    陵水位於海南的南部,靠近三亞,受地形分布的影響,降水量相對較少,但是靠海,海產資源豐富,相對其它市縣要乾旱一些,屬於半乾半旱半溼潤地區。陵水的氣候與三亞無異,冬季氣溫高是優勢,但城市配套一般,縣城的房子價格比三亞低,但是整體的均價比三亞高一點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完成新村瀉湖260畝魚蝦塘回填
    本報椰林8月20日電 (見習記者李豔玫 通訊員黃豔豔 胡陽)近日,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瀉湖周邊的雨傘村近海岸線
  •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修建規劃公示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也是教育部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先導項目。目前,《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編制完成。生態等元素構建,擁有良好的基礎環境優勢。
  • 海南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實施土壤汙染治理修復 制定印發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土壤汙染防治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建立項目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考核辦法,推動完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項目管理制度體系;開展三亞、東方、定安、昌江等市縣項目現場檢查與調度,目前昌江項目已完工。健全綠色礦山制度,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309.51公頃。
  • 抓好黎安潟湖生態環境整治工作
    省生態環境保護百日大督察第七督察組公開約談陵水縣政府抓好黎安潟湖生態環境整治工作本報椰林8月21日電 (記者 周曉夢 通訊員 程明明)近日,省生態環境保護百日大督察第七督察組(以下簡稱第七督察組)就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潟湖生態環境汙染加劇問題,對陵水縣政府進行公開約談,要求抓好黎安潟湖生態環境整治工作
  • 「珍珠海岸,美麗陵水」2012海南·陵水城市營銷全國巡展活動圓滿落幕
    通過兩天的親身體驗,媒體記者和旅行商對陵水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資源,深遠的歷史文化,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後發優勢大加讚賞。  二、「走出去營銷」,開發商、市民對陵水充滿嚮往  1、北京站  8月21晚,陵水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珍珠海岸 美麗陵水」2012海南·陵水城市營銷全國巡展北京推介會。
  • 海南探索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
    新華社海口6月25日電(記者 夏冠男)記者從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近日組織進行了西沙群島西沙洲及附近海域大型經濟海藻的資源修復活動。該院還將對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進行研究和實踐。
  • 海南陵水富力灣別墅到底美不美?
    海南一直都是全國各地購房的熱門地之一、除了這裡的自然條件以外、人們還貪婪於這裡的美景風光。對於一心想要在海南買房落戶的人來說、海南現在的房價居高不下、也不能阻止這些人來海南買房居住。俗話說、羊毛長在羊身上、一分錢一分貨,在這裡買房都覺得值。
  •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設立
    9月1日,省政府網公布《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設立和運行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的設立和運行相關內容予以明確。來源:海南日報根據《規定》,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是在試驗區履行相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法定機構,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實行與國際接軌的企業化管理和專業化運作。
  • 海南沙灘橄欖球邀請賽在陵水清水灣舉行(圖)
    易長桂 供圖  中新網海南新聞11月22日電(易長桂)11月22日,陵水雅居樂清水灣瀚海銀灘碧海藍天,椰林樹影,美不勝收,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沙灘橄欖球邀請賽在此激情開賽。17支隊伍,200餘人身穿鮮豔球服,抱著橢圓形的橄欖球,在沙灘上競相角逐,揮汗如雨。
  • 海南松濤水庫增殖漁業資源改善水生態環境
    海南日報海口8月5日訊 (記者孫慧 特約記者鄒小和)海南日報記者8月5日從省水利灌區管理局獲悉,為增殖水庫漁業資源,改善松濤水庫水生態環境,今年松濤水庫啟動漁業增殖放流項目,計劃投放鱅魚苗250萬尾、鰱魚苗100萬尾、草魚苗28萬尾,分兩次實施。
  • 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修規公示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 | 見習記者高懿 記者梁君窮8月26日,《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修建性詳細規劃》開始公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建議。根據規劃,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總體構思以「山海人」為核心,體現現代化、網絡化、園林化、地域化、生態化和可持續化原則。
  • 國際潛水節丨潛水精英齊聚陵水 呼籲共同保護海洋生物
    陵水縣政府副縣長陳春梅論壇上致辭  「陵水大力發展潛水產業,打造海南海洋旅遊亮點品牌,潛水產業發展中更是實現開發與保護的結合,走出了陵水自身特色的海洋發展之路。」陵水縣政府副縣長陳春梅在致辭中說,發展海洋休閒旅遊已成為各大海濱城市共同關注的經濟課題,陵水縣作為典型的熱海濱海城市,始終堅持實現生態保護與項目建設並舉,以生態創特色,以生態保優勢。
  • 海南陵水樓盤違建開拆:包括201棟別墅和2棟高層
    海南陵水縣連日來對「國茂·清水灣」未批先建項目進行了拆除。12月17日下午,澎湃新聞從陵水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組織執法人員依法對罰沒的違法項目「國茂·清水灣」的201棟低層別墅和2棟在建高層住宅樓,及臨時工棚等違法建築進行拆除,拆除違法建築面積超14萬平方米。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開始向逾越海洋生態紅線、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者「宣戰」,向履職不力的行政執法部門「亮劍」。
  • 「海南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這個底線如何堅守?
    海南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共56項中有18項未達到序時進度;昌江縣全縣入河排汙口無一完成整改;瓊海市雙溝溪治理工作嚴重滯後;三亞市鳳凰島填海項目區生態修復不符合要求;東方市好德實業有限公司採石場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改不力;澄邁縣盈濱半島濱樂港灣度假區違法抽海砂圍海造地,大面積填埋紅樹林「頂風作案」;海花島違法違規項目未整改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