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告,工農公園有白狐出沒……
楊浦公園的這隻白狐並不怕生,專家判斷是家養寵物。 /晨報記者 張佳琪
昨天下午,楊浦區工農公園捕獲的那隻小白狐,在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的協調下,被送進了上海動物園,去了它該去的地方。
7月29日晚,警方足足花了四個多小時,用了各種「威逼利誘」的辦法,才把它「捉拿歸案」。
根據這隻白狐的體形、習性,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判斷,這隻白狐很有可能是居民豢養的寵物,後來自己跑出來了,或者失寵後被遺棄在公園裡。
一位野生動物保護的業內人士說,現在,城市公園往往成了一些人遺棄失寵動物的場所,被遺棄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這既是對小動物不負責,也是對公園遊客的安全不負責。
遊客多次反映偶遇白狐
昨天上午,記者在楊浦公園一處房舍裡,看到了這隻把工農公園鬧得沸沸揚揚的小狐狸。
它蜷縮在金屬籠子的一角,懶洋洋的,全然沒有抓捕當晚的桀驁。說它是一隻白狐,實際上,它身上還夾雜有一些灰毛。不過,那是因為它在野外生活,把皮毛弄髒了。
7月31日下午,在工農公園裡散步的老人還對這隻「大鬧公園」的狐狸記憶猶新。
「它根本就不怕人,就趴在長椅上睡覺,一隻眼睛盯著我,直到我走近它,幾乎一伸手就能抓到它時,它才一骨碌爬起來,機警地鑽進灌木叢裡,不見了蹤影。」遊客陳先生說,十多天前,他就在工農公園看見了這隻狐狸。
遊客張女士回憶,這隻狐狸看上去像條狗,「我們其實還是很擔心的,不知道它咬不咬人?我們帶著小孩子天天在這裡玩,萬一被它咬傷了或抓傷了,就麻煩了。」
公園管理人員說,他們多次接到遊客反映,曾在公園裡跟這隻狐狸偶遇,遊客們有些擔心。最終,園方決定向警方求助,將它「請」出公園,為遊客們減少不必要的擔憂。
楊浦區中原路派出所的袁治平警官說,以前他們出過警捉貓抓狗,抓白狐還是第一次。當天,三四名警察到達現場後,冒著酷暑,開始在叢林裡搜索,等到發現白狐的蹤影后,就慢慢縮小搜索範圍。
「雖然是下午兩點多,但是,公園裡還是有很多人。不少遊客看見我們在找狐狸,也湊過來看。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確定範圍後,就將遊客疏散了。」袁警官說,萬一動物傷人,後果就很嚴重。
網售白狐每隻500多元
在警方和公園管理人員的努力下,白狐被趕進了公園一角的儲物間裡。
「有人建議立即把白狐抓走,但是,考慮到白狐非常焦躁,可能會有攻擊行為,我們決定等天暗了,溫度降下來後,再『請君入甕』。」袁警官說,晚上7點左右,天黑了,他們拿來鋁合金籠子,打開籠門,放在公園儲物間的門口,把籠子上面的門洞封住,等待狐狸自己鑽進籠子。
但這顯然低估了白狐的智商,它望著籠子,怎麼也不進去。於是,大家買來一隻香噴噴的雞腿,放在籠子裡。
「白狐可能餓壞了,聞到雞腿的香味,實在熬不住,就乖乖地鑽進了籠子。我們連忙關上籠門,它只是自顧自地吃雞腿。」袁警官說,白狐被帶到派出所後,他們擔心是國家保護動物,萬一在派出所裡死掉就麻煩了。於是,他們就把它連籠子一起放在有空調的走廊裡,「負責看管它的人,早上買包子吃的時候,也給它買了4隻。原以為它只吃肉餡,哪知道它連包子的麵皮也一起吃掉了」。
袁警官判斷,這狐狸肯定不是野生的:「要是野生的,見了人老遠就跑了,也不會當著生人的面吃東西。可這狐狸,幾乎就不怕人,吃東西胃口不要太好。」
在網上查找白狐的相關資料時,民警意外發現,某購物網站上居然出售各種狐狸,也包括這類白狐,售價為509.32元/只。
專家判斷或是家養寵物
由於楊浦公園曾經飼養過動物,經協調,這只在工農公園裡抓獲的白狐,很快就轉到楊浦公園照料了。
白狐的別名為北極狐,在極寒地區生活,在城市內出現,真的會是北極狐嗎?
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塗副站長根據這隻白狐的體形、習性,以及人們對它餵食的反應進行判斷,這隻白狐並非什麼保護動物,很有可能是人家豢養的寵物,後來自己跑出來了,或者失寵後被遺棄在公園裡了。
「有人覺得北極狐全身雪白,毛色很亮,很好看,就把它當寵物或者經濟動物來飼養。」塗副站長說,「如果在野外,白狐是作為保護動物的。但作為經濟用途,性質就不一樣了。」
至於白狐為什麼能夠在緯度較低的上海生存,塗副站長解釋說,這是雜交白狐,不是純種白狐,目前我國的山東、浙江等省份都有人工繁殖飼養白狐的基地。經過人工繁殖,白狐的生存適應能力增強,在上海以及周邊的動物園裡,都有白狐。
楊浦區綠化管理事務中心負責野生動物救助工作的裴女士說,在楊浦區出現白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我們接到市民的電話,說我區某個地段,有一隻白狐在遊蕩,我們趕過去,把那隻白狐抓捕後送到了上海動物園。」裴女士說,白狐看上去很美,實際上要真正喜歡這動物,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行,「因為它實在太臭了,尤其是夏天」。
[新聞連結]
養寵物應該負責任
「從我們野生動物救助的實際來看,目前救助的鳥類比較多。」裴女士說,這些年,上海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鳥的種群也越來越豐富。但她認為,白狐的出現,跟生態環境應該沒有太大關係,因為它可能是被人拋棄的。
一位野生動物保護的業內人士說,現在,城市公園往往成了一些人遺棄失寵動物的場所,但這樣很不妥,既是對小動物不負責,也是對公園遊客的安全不負責。
這一說法得到了裴女士的證實。她說,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愛好也越來越廣泛,人們出於喜愛、獵奇乃至牟利的心理,飼養的「寵物」也越來越多元,個別市民甚至飼養了小型野獸。然而,一旦在飼養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產生厭惡情緒,遺棄就可能成為這些寵物的命運。
「現在被遺棄到公園裡的動物,種類越來越多了,我們管理部門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裴女士說。
裴女士說,人們對待寵物,需要有一個負責任的態度。飼養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她說,有一次,我們野保站接到求助,被要求收容一隻水獺。後來,一位韓國女孩來到站裡,出示了這隻水獺的購買證、防疫證明等一系列相關證件,最終領回了自己的寵物。在工作人員看來,只有具有一定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有購買和養育特殊寵物的資格。
袁警官說,公園作為人群密集場所,被遺棄的動物萬一傷人了,就很麻煩,「就拿我們捕獲的這隻白狐來說,它在籠子裡蹦跳不停,牙齒非常鋒利,咬鐵籠子,嘎嘣響。如果咬到人,後果就會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