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試卷引導學生做漢奸,香港的教育怎麼了

在14日的香港「高考」歷史試卷中,出現了立場歪曲、傾向性極強的一道試題: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對此,香港教育局14日晚22時許發表聲明作出回應,稱該試題「具引導性」,「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要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嚴肅跟進,向公眾作出合理交代」。
根據試卷題目,資料C敘述了1905年日本政府同意清政府派遣學生到日本學習法律的內容;資料D中,引文一引述的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1912年寫給日本政客希望借款的信件,引文二則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三井財閥籤訂的借款合同的部分內容。很明顯,試題提供的材料存在明顯偏袒日本的立場,因為材料僅涉及1905年與1912年發生的個別事件,對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華隻字未提,卻要求學生參考材料評論「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明顯不符合學術規範和命題規範。
無獨有偶,本月13日,香港考評局一名高級職員被爆出曾發表「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荒謬言論,引發香港教育界對於文憑考試公平性的擔憂。
香港「高考」歷史試卷出現了立場歪曲、傾向性極強的試題,這哪裡是歷史試卷,分明就是「政治試卷」;這哪裡是考試,分明就是精神拷打。人們不禁要問:香港的教育怎麼了?香港社會怎麼了?
——歷史試卷命題者存心誤導。香港「高考」歷史試卷中的這道題,對學生存在嚴重誤導。正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所批評的那樣,「若讓學生作答同意觀點,是引導學生做漢奸」。引導學生做漢奸,香港「高考」歷史試卷命題者其心可誅!近年來,「港獨」鬧騰甚歡,包括學生在內的年輕人成了急先鋒甚至「敢死隊隊員」,有的年齡低到才十一二歲。這些年輕人成了「港獨」的炮灰,打砸燒搶,暴力血腥,很是讓人擔憂。一些香港年輕人之所以會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乃香港的教育出了問題:「毒教材」堂而皇之進入校園,「黃師」課堂上公開誤導,作業和試卷或明或暗地教唆……學生置身於一個被「毒化」了的環境中,還怎麼樹立正確的「三觀」?還怎麼成為愛國愛港的有為一代?
——歷史試卷命題者竭力獻媚。香港曾經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如今的一些香港人對英國「藕斷絲連」尚可以理解,畢竟曾有「宗主」那一層關係,而極少數香港人竟然甘當「精日」分子,對日本亂「拋媚眼」,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近些年來,日本右翼政府及一些政客「與鄰為壑」,肆意妄為地否認侵略歷史,不肯反省戰爭罪行,與中國及亞洲國家關係緊張。日本的大國欲望膨脹,軍國主義有所抬頭,軍費高漲,先進武器不斷入列,不能不讓人擔憂。日本是西方陣營裡的重要一員,在反華中充當著重要角色,香港的一些人瞅準了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矛盾,以否認和歪曲歷史的形式來刺激中國,向日本搖尾示好。
——歷史試卷命題者有意策應。在慶祝二戰歐洲勝利日75周年的時候,美國白宮說出「美國和英國共同戰勝了納粹德國」的狂妄之語,五角大樓也加入到了這場指鹿為馬的國際鬧劇中,美國國防部在日前正式發文,竟稱「二戰的開端源自於納粹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入侵」,美國的這番論調,直接把二戰爆發歸罪給蘇聯。如此篡改歷史,讓人震驚和憤怒。美國當局之所以要拿二戰歷史開刷,挑起與俄羅斯的紛爭,一個重要原因是要轉移焦點,降低國內民眾對政府抗疫不力的關注度。而香港的一些人想與美國當局遙相呼應,也拿二戰歷史「噁心」中國大陸,這從時間節點上就不難看出。其實,篡改歷史、歪曲歷史者,只會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碰瓷」歷史的滾滾車輪,就不怕傷筋斷骨?看來香港的一些人真的有些瘋了。
剷除滋生「港獨」的「毒土壤」,已經成了香港的當務之急。香港的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充當「挖土人」的角色,「深挖」香港的「毒土壤」,並作「淨化」處理,讓香港的教育回歸理性。香港的莘莘學子,何時能開開心心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