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說自己經歷了「不知道自己自卑——發現自己自卑——探尋方法——重新真正自信起來」這麼一個過程。
從看上去自信到真正自信,我摸索了很長時間(5年),最終通過一些方法克服了自卑。
雖然現在有時還會本能的用以前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但能快意識到,然後跳出來,提醒自己改變不是一蹴而就,允許自己「倒退」。
現在25歲,對我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我對自己的心理狀態也很滿意,坦然從容,深刻豁達。
所以,我想把這些方法也分享給你,希望可以幫你走出自卑,一起自信起來。
上篇文末提到自卑的根源在於對自我的評價依賴於外界,這放在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我舉幾個例子:(你可以回想一下,哪一點對你有很大的影響)
這裡說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不要有「這幾點我都佔了,我也太自卑了」的想法,有那麼一兩個點,自己經常在哪個點上摔跤。
比如我:因為總是對自己過於苛刻,本來30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因為不滿意,導致1小時做完;本來喜歡寫東西,但在排版、封面等方面過於追求完美,導致有段時間提起寫文章頭疼等。
發現問題後,我知道「對自己苛刻」是我首先要突破的地方,經常提醒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讀到這裡,你可以先暫停,仔細回想一下你的摔跤點,把它寫下來。
知道自己(對自我的評價依賴外界)的表現後,那麼我們來想一下「為什麼自我評價會依賴外界」。
首先,自卑是因為你的身上有許多令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比如:胖、黑、家庭不好、沒主見等。
那為什麼你不能接受這些部分呢?因為你認為這些部分是不好的。
那為什麼你會認為這麼部分是不好的呢?
因為你頭腦裡有一套「評判體系」,並且認同這套評判體系,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有人對你說「你太胖了,什麼時候能瘦點就好了」;
有人對你說「你這個人太沒主見了,什麼都問別人,你應該有自己的想法「;
有人對你說「唉,你的家庭給你帶來了太大的影響」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覺得他說的對(毫不懷疑認為這個評判體系就是對的)
然後,你不知不覺的將自己置於了這一評判標準之中,並處於了劣勢,「我確實黑、我確實胖、我確實沒主見等
那這套評價體系從哪兒來的?從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教育、社會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中來的。
還是拿我舉例:為什麼我總是苛責自己?小時候做錯事情了,立馬會迎來父母們的批評責備,很討厭這樣的教育方式,心想以後絕不會這樣去教育我的孩子。
但隨著成長父母對我影響的深化,不可避免地,當我做錯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責怪自己。
你看,雖然我不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但無形中我已經認可了「做的不好就是應該批評」,並且這樣對自己。
同時,因為認可了「做不好就應該批評」,當我做的不好時(呈現的結果不好),別人說「你這件事沒做好」,我可能也會認為自己確實沒做好,即使付出了背後的努力,也會忽視。
時間長了就認為別人說的是對的,就想向別人證明自己,來得到認可,自我評價依賴於外界也就慢慢形成了。
你可以用這個思路試著分析一下自己。
好,我們弄明白為什麼會依賴於外界的評價而導致自卑後,到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克服自卑(如何不再依賴於外界評價/如何真正自信)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一般什麼時候接受這個詞會出現?讓你面對現實的時候。
有一句話說,在現實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接受有很多不足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家庭,這個接受不是說我就這樣了,就不改了。
而是以一種不加評判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從客觀事實出發,不用好壞評價,而用利弊衡量。
舉例:我很敏感,敏感已是事實,我能做的就是利用好敏感給我帶來的正面影響,比如,因為敏感,我的同理心很強,總會設身處地給與他人支持,對建設人際關係有幫助等。
除此,刻意察覺敏感的本能反應,比如,聽到別人說的話會想多,察覺到就提醒自己。
接受父母確實存在很多養育方式的問題,幾十年的思維習慣不會一下子改變,想改變他們真的有點難,這是事實,接受事實的基礎上,你可以選擇儘量避免正面衝突,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我發現當我改變了,父母也會開始有改變)。
2. 做能給你帶來成就感的事情,進行自我認同(解決自卑的根本方法)
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徵服了新領地,逐漸形成的一種「自己能行」的信念、是通過一個又一個裡程碑建立起來的、是一次又一次死磕之後得到的結果支撐起來的。
所以,多去做那些能給你帶來成就感的事情,在這個過程裡,你能切切實實看到自己的進步,比如今天比昨天更豐富的經驗、沒有怯場、這次的表達很流暢等等。
這樣,做的好與壞自己能看得到,不需要別人來評價你,你自己評價自己,而這時候一個人的自信心的源頭就逐漸的建立起來。
如果你說「我不知道做什麼事情能給自己帶來自信」,我有個還不錯的小方法:復盤。
首先,找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心靜下來,準備好紙和筆,在紙的左邊寫下到目前為止你人生中曾經讓你非常快樂、會沉浸其中、有自豪感的事情,不論大小,都寫出來。
寫下後,你可能發現這些事不多,但沒關係,在紙的右邊寫下你是在什麼情況做成這件事的,每一個都寫。
拿我舉例(學習和興趣各兩個例子):
接著,你會發現做成這件事情,有的品質出現了好幾次,這些品質就是你做成事情的關鍵,這是你需要著力提高的。
自卑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心裡始終想著怎麼去克服缺點,花費很大的精力去彌補缺點。
如果一味的補自己的短板,就又進入思維誤區了,我脾氣不好,但並不影響我不可以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你讓姚明練打桌球,練殘也得不了冠軍。歸根結底人是靠自己的長處吃飯的!無限發揮長處,變小缺點!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對於自我的認知方式,改變認知方式,學會關注自己的優勢。
因為真正的做到了,會帶來社會認可、成就感、優越感,這些感受最終都會轉化為「自我認同」
3. 耐心,行動起來
想要度過一個狀態,需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需要你一點點練習和強化。
不喜歡自己身上某些特質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