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技術具有什麼特點功能,網絡架構是什麼樣的

2020-12-25 電子發燒友

6G技術具有什麼特點功能,網絡架構是什麼樣的

佚名 發表於 2020-06-29 15:14:06

移動通信、商業發電、研發發電。中國的5G已經商業化一年了,6G的研究也是從去年開始的。面對2030年,移動通信將發生什麼變化,6G將帶來什麼應用,6G的網絡結構將如何形成?中國移動研究所首席專家、6G項目負責人劉光毅,在中國移動研究所近期舉辦的「6G系列研討會」第二次會議上,闡述了6G的技術特點和網絡架構。

6G網絡將實現哪些功能

劉光毅認為,通過對應用場景的理解和分析,6G網絡性能指標的定位包括幾個方面:第一,6G網絡的峰值速率應該達到太字節(TBPS);

第二,用戶體驗率達到千兆位水平(Gbps);

第三,用戶的時延接近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

第四,無線網絡的可靠性接近有線傳輸;

第五,6G的流量密度和連接密度至少比5G高10倍甚至幾千倍;

六是支持移動高速通信,速度超過1000公裡/小時,不僅支持高速鐵路通信覆蓋,還支持飛機覆蓋;

第七,頻譜效率可以提高兩到三倍。

劉光毅說,我們希望6G網絡能帶來一些新的能力,如亞米甚至釐米級的定位精度,超低的時延抖動,超高的安全性和全新的網絡智能水平。為了滿足這些指標,6G需要在頻譜使用範圍、使用效率、網絡架構、功能、安全性和人工智慧等方面做出新的改變,以滿足6G的業務和應用需求。

6G網絡演進的三大驅動力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架構也在不斷變化,3G採用三層架構,4G採用全IP架構。5G引入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小型企業架構、控制平面和用戶平面分離、網絡切片技術等。在5G核心網中,無線網絡的城域網引入了CU-DU分離架構,帶來了靈活的部署結構。

那麼,6G網絡的結構是什麼?

劉光毅表示,從整個網絡的演進和轉型角度來看,設計6G網絡應該考慮三個方向的驅動力。首先,新服務、新應用和新場景帶來了什麼樣的需求;二是解決現有網絡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去年,5G NSA的建設帶來了高能耗、高成本、低運行維護效率等挑戰。在未來的網絡設計中,應該考慮如何改變這些現狀;第三,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驅動力。

在解決現存的網絡問題和挑戰時,劉光毅認為有四個突出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進一步解決時延問題。固化的協議結構成為實現下時延的瓶頸。對於5G 無線網絡,協議結構是分層的,所有的業務都需要逐層處理,每一層都有時延,這構成了時延業務傳輸的瓶頸。為了進一步縮短空時延,有必要打破這種結構。第二,網絡切片的支持技術需要進一步發展。5G支持端到端切片。然而,在標準設計之初,無線網絡和核心網絡分別考慮切片的設計和優化。這兩者能否很好地連接起來需要由SA進行商業驗證,這需要在6G網絡設計中加以考慮。

三是解決單一網絡結構帶來的高成本、高功耗問題。目前5G網絡的部署是基於基站的,功能齊全,這將導致整個建設的高成本和高功耗。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問題,6G網絡必須進行變革。

第四,大型基站部署成本高,運行維護難度加大。有必要考慮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實現網絡運維的智能化。然而,在5G網絡設計之初,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對這些功能的支持,目前智能運維的突破使得整個網絡運維支持難以實現。我相信,在6G時代,網絡運維自動化將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劉光毅表示,在新服務、新應用和新場景的驅動下,6G網絡需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用戶平面和控制平面延遲,以及更高的流量密度和設備密度。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將在6G網絡中深度集成,使網絡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6G網絡結構的六個基本特徵

2019年,中國的移動提出6G將具有五個特徵。今年,劉光毅認為數字雙胞胎的基本特徵也可以被添加進去。

6G網絡的第一個特點是按需服務。6G將會有更多的新服務和新場景,用戶將會多樣化和個性化。網絡應進一步增強感知能力,包括對行為、業務和意圖的感知,並根據用戶的業務需求分配網絡資源,提供體驗保障。

第二個特徵是簡單網絡,其中多種接入技術接入核心網絡,接入網絡實現即插即用。通過簡化架構、功能和協議,網絡可以提供準確的服務,同時節省成本和能耗。實現輕量級無線網絡。未來的接入網分為兩層,一層是信令接入層,另一層是數據接入層。通過單獨部署,可以節省部署基站的數量,並且可以根據需要分階段加載基站的功能,而不是全功能基站。

第三個特點是靈活的網絡,以用戶為中心,按需生成,網絡隨人移動。網絡功能的分散管理支持獨立網元和業務的擴展、演進和靈活部署,實現端到端的微服務網絡。

第四個特徵是內生智慧。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5G已經考慮使用人工智慧。然而,5G人工智慧是一個插件或移植應用程式,很難實現像人類神經網絡那樣的內部功能。人工智慧有望在6G網絡中成為神經系統。為了滿足內生智能,有必要在6G網絡中引入數據採集面和智能面,通過數據採集面採集6G網絡的全局數據;智能表面根據需要調用這些數據,並根據不同的人工智慧場景提供不同的人工智慧支持。第五個特點是數字結對。未來的網絡是一個數字雙網,它可以實時監控虛擬空間中每個網元、每個基站和每個用戶服務的在線狀態,提前預測運行軌跡,提前介入可能的服務掉線,避免網絡事故。新功能也可以預先驗證,實現網絡自進化。

第六個特徵是安全性內生。6G網絡的安全性尤為重要。據預測,未來的戰爭可能不會攻擊物質世界,而是孿生世界。

劉光毅表示,結合DICT的發展趨勢,我們在5G網絡發展中看到的經驗教訓預計6G將向以下五個方向轉變:一是引入數字雙胞胎,二是實現多方數據和資源的協同管理;三是實現端到端的微服務設計;第四是簡化基站;第五是數據和信令的分離,提高了整個網絡的部署效率和成本。在此基礎上,劉光毅提出了未來網絡邏輯架構的建議,即「三層四面」。這三層包括:資源層、功能層和服務層。資源層在底層提供無線、計算和存儲等基本資源,為功能層的功能生成提供支持和服務,而功能層在服務層為服務和應用提供支持。功能層引入了數據採集、智能、共享與合作、安全等功能,實現了安全性和智能性。

從關鍵技術到網絡架構,6G仍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5G將把通信網絡帶入物聯網。我希望6G能讓這種願景到處開花。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5G網絡架構有什麼特點?對承載網有什麼影響?
    5G網絡架構有什麼特點?對承載網有什麼影響? 本文從承載網絡的視角,對比LTE網絡架構,對5G網絡的架構特點和部署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5G網絡設備、部署方式等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這些不確定性對承載網的影響。 2 5G網絡架構特點 5G網絡架構無論是RAN部分還是核心網部分,都與LTE網絡有較大的區別,以下分別從承載網絡的視角對LTE和5G的網絡架構進行分析比較。
  • 不同的物聯網通訊技術具有什麼特點
    不同的物聯網通訊技術具有什麼特點 OFweek物聯網 發表於 2020-03-25 09:18:56 如今,「萬物互聯」不只是一種願景,在很多實際的應用場景裡面,已經實現了局部的物聯網
  • LoRa技術、LoRa網絡架構及其優勢全解
    一、什麼是LoRa技術LoRa是一種專用於遠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其調製方式相對於其他通信方式大大增加了通信距離,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的遠距離低速率物聯網無線通信領域。比如自動抄表、樓宇自動化設備、無線安防系統、工業監視與控制等。
  • 電力無線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功能特點及應用方案
    基於網絡視頻編解碼器的視頻監控系統,是傳統的模擬圖像監控系統與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它是集中了數字視頻技術,尤其是數字圖像處理及區域網傳輸視頻的新一代監控系統。該系統主要是將視頻信號和控制信號轉換成IP信息,通過局域與廣域網絡進行傳輸。局域或廣域網中的各個站點都能接收到實時圖像,並能根據其所授權限及優先級別進行控制。這種開放式的網絡架構,正符合圖像監控系統的必然發展趨勢。
  • 6G技術挑戰、創新與展望
    梳理了全球6G技術研究現狀,初步預估了6G需求、技術與標準研究工作路標,分析了面向6G網絡的未來業務發展趨勢和典型服務用例,構建了6G網絡服務願景、基本性能需求,以及基於架構、鏈路、空域、流域、推理與計算維度的6G使能技術框架。認為6G潛在使能技術包括自治自動網絡、智能三維連接、智能大規模天線陣、按需網絡拓撲與計算、超矽計算與通信。
  • 清微智能歐陽鵬:可重構架構提升神經網絡處理能效
    主流神經網絡算法具有混合數據精度表示的特點,即不同的神經網絡層可用不同數據位寬來表達中間數據或者權重數據的精度,無法高效支持混合精度計算,或者只能通過擴展資源方式支持少數幾種精度。另外一方面,人工智慧算法,除了神經網絡中卷積層,全連接層等邏輯,還有非神經網絡計算邏輯。
  • 運營商傳輸網絡架構 - CSDN
    1、前言目前國內主要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廣電、移動等幾個主要的寬帶數據網絡運營商(都擁有自己的傳輸網和寬帶數據網)。網絡建設也經過了窄帶到寬帶的轉變,所提供的業務類型也在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到底運營商的網絡架構的情況是哪種模式?到底運營商的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在什麼地方?
  • 清華大學博士生塗鋒斌:設計神經網絡硬體架構時,我們在思考些什麼...
    國際IT巨頭,如英特爾、谷歌、IBM,都在競相研發神經網絡計算晶片。然而,神經網絡的結構多樣、數據量大、計算量大的特點,給硬體設計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在設計面向神經網絡的高性能、高能效硬體架構時,我們需要思考清楚以下三個問題:雷鋒網本期公開課特邀請到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四年級博士生塗鋒斌,為我們分享神經網絡硬體架構的設計經驗。
  • Ubiquitous-X:構建未來 6G 網絡
    通過新型網絡架構與控制策略, 實現以知識定義連接、以知識定義協議、以知識優化策略的閉環, 作用於網絡的不同層次與不同功能, 建立可表達、可計算、可調控的自驅動網絡功能. 如圖13所示, Ubiquitous-X網絡通過全局知識與個性化知識, 實現泛在資源有序編排, 支持人–機–物–靈大規模應用. 知識定義網絡的難點在於, 對不可觀測的網絡狀態進行分析, 克服網絡數據難以獲取、數據復用性差等問題.
  • 什麼是神經網絡架構搜索?
    然而,神經網絡架構本身通常由專家以艱苦的、一事一議的方式臨時設計出來。 神經網絡架構搜索(NAS)被譽為一條減輕痛苦之路,它可以自動識別哪些網絡優於手工設計的網絡。但是,無論是在研究進展還是炒作方面,這個領域都變得如此之快,很難得到一些基礎問題的答案:NAS到底是什麼,它與AutoML或超參數優化有什麼根本的不同? 定製化的NAS方法真的有用嗎? 它們使用起來不是很昂貴嗎?
  • 實例分析:一整套業務系統產品技術架構的方法論
    業務類系統,一般包括crm、供應鏈、物流等,而這些系統的架構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文章主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整套業務系統產品技術架構的方法論,一起來看看~業務類系統(通常稱為To B 類產品),一般包括crm、供應鏈、物流等。系統的架構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
  • LoRaWAN技術成功應用於杭州水錶,憑的是什麼?
    這家公司為什麼選擇LoRa技術和LoRaWAN協議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下LoRa和LoRaWAN分別是什麼?iUREETC-電子工程專輯LoRa是什麼雖然LoRa經常被誤用來描述整個LPWAN通信系統,但嚴格來說,LoRa是Semtech擁有的專有調製格式。
  • ...企業架構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技術、新商業、新管理
    IT規劃和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為業務和績效目標服務的,在後續的各個分解架構設計和模型中,都必須時刻的意識到和最終目標和績效的匹配。隨時考慮到我們當前有哪些輸入?我們需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最終規劃和建設的內容是否能夠滿足當初的各項性能指標。 在TOGAF裡面同樣談業務目標和架構願景,但是在FEA架構中可以看到進一步對性能評估指標的量化,定量的分析和評估。
  • ARMv7的Cortex系列微處理器技術特點
    1 ARM Correx處理器技術特點  ARMv7架構是在ARMv6架構的基礎上誕生的。圖1為v5~v7架構的處理器技術比較。由於應用領域的不同,基於v7架構的Cortex處理器系列所採用的技術也不相同。
  • 智能樓宇是什麼 智能樓宇有什麼特點
    那麼,智能樓宇是什麼,智能樓宇又有什麼特點呢? 、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使建築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節能的特點。 二、智能樓宇有什麼特點 1、智能化 作為管控對象的物本身更加智能化。物內部被植入智能晶片,使得其功能發生質的飛躍,由原來的被動靜止結構轉變為具有能動智能的工具,具備前所未有的感知功能。
  • 什麼是OPC UA架構
    早在2015年4月,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RAMI4.0)在通信層實施方面僅推薦使用符合IEC62541標準的OPC統一架構(OPCUA)。2016年11月,工業4.0組織就發布了「基本實現」、「準備實現」或「完全實現」不同級別的產品分類和推廣列表。為適應「工業4.0通信」標準,即使是最低類別產品也必須能夠通過TCP/UDP或IP在網絡上尋址,並至少要集成OPCUA信息模型。
  • 主流超融合基礎架構產品與技術比較分析 - 基礎設施_CIO時代網...
    3、軟體定義一起,在CPU和內存上還是遵循虛擬化層的定義,這個主要看你選用什麼樣的hypervisor,例如VMware就可以動態調節CPU負載,這個已經是成熟的技術,超融合只是將不同的hypervisor整合到一個統一的設備中。
  • 地理信息系統(GIS)網絡架構
    地理信息系統(GIS)網絡架構冰川退縮程度管理和響應事件GIS提供實時的態勢感知。這張風暴和颶風圖顯示了對人員和企業的潛在影響,可能的風暴軌跡以及風暴潮。地理信息系統(GIS)網絡架構颶風圖執行預測使用GIS預測流量。
  • 程式設計師、架構師、技術經理、技術總監和CTO分別都是幹什麼的?
    「,遂開始領導一眾技術高手,指點武功,來設計和完成一個系統,大多是分布式,高並發的系統架構平臺。架構師的任務是為公司產品的業務問題提供高質量技術解決方案。可能每條產品線都設置了架構師,也可能多條生產品線的的後端是由一個架構師設計的平臺提供。通過上面架構師的部分成果,總結其職責如下:  1、需求分析:「知彼」有時比「知已」還重要。
  • 精讀| 什麼是微服務架構?
    什麼是微服務,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使自己構建的應用滿足客戶的期望,而和微服務架構進行整合呢?● 什麼是微服務?下面列出了一體化架構所面臨的挑戰:● 不靈活——無法使用多種技術去構建一體化應用● 不可靠——即便系統中只有一個功能不工作了,也會造成整個系統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