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休息,天色漸暗時到舞蹈工作室帶著其他下了班的上班族們跳舞,街舞老師小洛的時間表和大多數人正好「黑白顛倒」。工作日裡,小洛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那些打了「下班卡」的上班族們,他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通過跳舞釋放一天的壓力。從事金融工作的小斯下班後換下正裝、高跟鞋直接去舞室,耳機裡還播放著幾天前老師發到群裡、這節課要學跳的音樂。
夜幕降臨後,有許多像小斯這樣的上班族在下班後,前往舞室學習舞蹈,伴隨著或輕快或動感的音樂、一群人「輕裝上陣」、跟著舞蹈老師起舞,沉浸在和白日裡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
跳舞不是年輕人的專屬,除了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四十多歲的女士們也熱衷於隨著音樂搖擺,並且樂在其中。隨著夜經濟再煥活力,除了「吃喝玩樂」,晚間興趣班也成為許多市民所中意的在夜晚降臨後的休閒娛樂方式。
她們在下班後的時間「動起來」
跳舞對很多人來說,熟悉又陌生,「看得多卻跳得少」是很多人的感受。很多上班族來學習舞蹈除了是出自興趣愛好外,還有一部分是想通過跳舞鍛鍊身體甚至是減肥塑形:「相比於傳統的健身,舞蹈趣味性更高,更容易堅持。」小洛表示,許多學員想通過舞蹈學習在下班後的時間「動起來」。
對於小洛來說,讓零基礎的學員們真正沉浸在音樂中,享受肢體舒展的感覺並不容易。尤其是上了一天班之後,她們「放棄」了回家休息,來到舞蹈工作室跳舞放鬆,學什麼內容?這讓小洛費了一番腦筋。小洛更傾向於根據自己的風格進行編舞,「我的風格就是比較抒情、有較多的舒展動作,跳起來也會感覺更溫柔。對於沒有基礎的學員們來說,比較容易掌握。」
小洛會在舞蹈中增加一些現在流行的中國風元素,還會根據舞蹈班裡同學的情況調整舞蹈難度「如果大家基礎弱一點,就會將動作編的簡單一點。也會看他們適合什麼類型的舞蹈,再進行調整。等他們學習一段時間後,舞蹈基礎還有其他一些能力上來了,就會入門課程和提高課程一起學習,提高課程會在技術、質感上進行學習提升。」
只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來跳舞,學習時間有限能學會嗎,這一擔憂讓許多對跳舞感興趣的上班族們望而卻步。然而,在小洛看來,這並不是問題,喜歡就去嘗試,跳舞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如果跟著老師一直去學的話,基本跟一年就可以打下基礎,甚至還有一些人半年就會掌握基本功,老師教的一些舞段就可以自己完整的展示出來。」對於上班族而言,許多人業餘用來上課的時間比較有限,「能天天來上課的學員比較少,大多數都是一周來上2~3節課左右。」小洛告訴記者,基本功掌握以後,將那些基礎的動作連起來,完成一些組合動作就沒有什麼困難了。同時,小洛說通過跳舞,身體也會「開發」到一定程度:「比如身體的協調性,可以靈活的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同時做出不同的動作,激活身體肌肉的記憶能力,在舞動的過程中,不需要再過多使用腦部的記憶,就能跳出舞蹈中的動作。」
跳舞讓她們發生改變
跳舞讓上班族們的生活發生改變。之前學的許多支舞蹈都有很多的甩頭動作,為了看上去更瀟灑,梳了10年短髮的小斯要將頭髮留長。通過舞蹈,找到對身體的「掌控感」,讓她真正愛上舞蹈。「90後」小斯在職場「摸爬滾打」有許多感觸:「人生有很多東西都會失控,跳舞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與身體的對抗感。從一開始的同手同腳、頭扭不過來到跟上節奏、跳完一支舞,這種感覺很爽。」側著站轉身、甩頭、扭胯、再來一個「Wave」,洗澡之前小斯也會反覆練習,跳舞之後的她更自信了:「感覺自己就是超級女王。」
毫無舞蹈功底的上班族如何入門學舞?在小洛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調整好心態。「我第一節課會和先和她們講,一定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跳舞的時候『我就是最美的』,然後後面再慢慢學習基本功和舞蹈動作。」小洛說,如果不自信的話,舞蹈動作做出來也會畏畏縮縮,並不好看。所以,一般第一節課,小洛都會讓學員們先練習表現力,找到自信。「我會讓學員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然後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可能還是會有些人放不開,我就會把燈關掉,留一個聚光燈,打在學員身上,讓他們從教室一邊走到鏡子前面,並時刻關注自己的儀態。」小洛說,過一段時間,學了一些舞蹈之後,再用同樣的方式幫學員們「找自信」,她們基本都會看到自己的變化,不僅更自信,身形也更挺拔了。
疫情期間,小洛帶的班級大約在十幾人左右,小班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初學者更能看清老師的動作,老師也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顧及到每一個人。此外,小洛所在的舞蹈工作室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本子,供學員在每次課後為自己打分。一般來說,學習一支舞大約需要3周到4周的時間,而在最後一節結舞課上,小洛會帶著學員換上相適應的舞蹈服裝,將所學舞蹈從頭到尾完整的跳一遍,並錄下視頻留作紀念。小洛說,在帶班期間,看到一位28、29歲左右的學員,通過學習舞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也是零基礎下班後來學習舞蹈。一開始整個人不自信,上課的時候躲在角落裡。我看向她的時候,她又立即將眼神移開。後來上了幾節課,明顯感覺到,上課她開始往前站,而且也更願意表現自己。」
教「夜間」舞蹈,體會不同人生
小洛並非舞蹈專業出身,她本科和研究生學的都是園林設計方面的專業。然而這並沒有阻礙小洛去追逐「跳舞夢」。用舞蹈工作室負責人蔡耀東的話來說,他們招聘舞蹈老師主要看實力,除了舞跳得好,在一定級別的舞蹈比賽中取得過名次、具有編舞能力等都會為其加分。
小洛從高中開始接觸舞蹈,「喜歡」就是她堅持這麼多年的唯一理由。小洛也曾經猶豫過:「父母比較傳統,認為跳舞是青春飯。女孩子還是找一個安穩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子才比較好。」她也曾嘗試過去投簡歷,找一些坐在辦公室裡、家長口中「安穩」的工作,「但一想到從事設計類的工作十分繁忙,就相當於要放棄跳舞就很不甘心。」小洛輾轉反側失眠了多日,還是決定要將舞繼續跳下去:「舞蹈圈裡有一些前輩,她們始終在堅持著,這也給了我信心,一直走下去。」並且,近年來街舞的發展讓小洛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CHUC全國街舞聯盟的成立,高校設置街舞專業,街舞教師資格證,街舞考級…… 這些都讓我看到街舞的發展。並且,人們對街舞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
2017年開始,小洛授課對象主要就是下班後的「上班族」,這就讓小洛的生活與她的朋友們有了「時差」:「他們上班的時候我在休息,她們下班休息了我卻要上班了,想約人吃飯逛街都約不到。」小洛的假期也經常用來進修舞蹈,提高自己的跳舞水平,雖然會減少許多與朋友相伴的時間,但小洛已經逐漸適應這種生活方式:「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出門也不會那麼熱。」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小洛並不感到孤獨。
夜間培訓受熱捧,舞蹈工作室井噴式增長
在小洛所在的舞蹈工作室,上課方式有分次卡、半年卡、年卡。許多上班族傾向於購買次卡,更容易協調時間,來一次算一次。並且上課前,會先與舞蹈室的工作人員進行預約。小洛表示,一般來說會有固定想要跟著學習的舞蹈老師,以及相對固定的晚上的空閒時間,此外,如果有其他感興趣的舞蹈想要學習也可以另外預約。
這間舞蹈工作室剛於去年8月成立,負責人蔡耀東此前在另一個舞蹈機構工作:「那家教授舞蹈的機構被出售給其他更大的品牌。」蔡耀東表示,除了原老闆個人發展原因,舞蹈工作室競爭激烈也是機構轉讓的重要原因。據蔡耀東回憶,2017年他邁入這一行業的時候,廣州市面上的舞蹈機構大約有800多家,而在2018年低,這一數字則翻了好幾番,「那時廣州的舞蹈機構大約有3000多家。」當時,蔡耀東負責運營管理工作,明顯感到各機構間「搶奪」生源、競爭激烈。入行門檻不高,人們對跳舞的認識的發展,從事舞蹈職業的人員快速增加……這都是舞蹈工作室快速發展的原因。「對於舞蹈工作室而言,最主要的成本是人。」蔡耀東坦言,一個舞蹈工作室從選擇店面到落地招生成本可能在幾十萬元左右。
蔡耀東所負責的舞蹈工作室70%-80%左右的業務都針對夜間舞蹈,在他看來,這也是許多舞蹈工作室的常態:「工作日白天來上課的學員還是數量相對較少,主要考慮學員們的時間再開課。」蔡耀東說,除了系統學習或者減肥塑形,還有很多來學習的學員是想要學會一些比較熱門的舞蹈發朋友圈,他們更多是想速成一支舞,根據這些需求也開設了相應的舞蹈課。但蔡耀東表示,舞蹈工作室數量的快速增長勢必會帶來一些行業亂象:「市面上存在一些機構打著『速成』的招牌,還有的說3、4個月就可以出師甚至教課,這不太可能。」蔡耀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蹈工作室老師的資質得到保證,教授的課程才有保證。
記者手記
上班族們在忙碌了一天後,既想舒展筋骨又想放鬆身心、還想增添技能,許多人將視線投向了夜間的舞蹈學習班。在這裡學一支舞蹈、換一種心情、感受不同的經歷,為「夜生活」賦予另一種定義。「解壓、舒爽、帶勁、釋放……」有上班族表示,跳舞時的她好像變成了另外的人,跟著音樂踩著節拍仿佛有無限的力量。在田邊跳著自創鬼步舞的農民夫妻、休息時跳起孔雀舞的農民工大哥、一季又一季的街舞競技節目……隨著舞蹈熱潮在綜藝節目、直播平臺上刮過,拉近了人們對舞蹈的認識,也讓更多的人不由得心動: 「我也想跳」。人們跳舞熱情高漲,相應的,舞蹈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產生。而舞蹈工作室的設立,不如舞蹈培訓機構需要經過一些特定條件、由專項主管單位核准才能辦學,那麼如何規範行業發展仍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盧夢謙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