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境外生產企業),其中,包含桂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麥片因水分超標問題,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達到《進口食品不良記錄管理實施細則》(質檢總局公告2014年第43號)所規定批次標準。
此類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從2014年9月,桂格旗下的麥片產品就因不符合檢測數據,先後登上質檢總局「黑榜」8次。而桂格品牌所屬百事公司也曾多次強調自己要往「健康公司」的方向轉型。
百事公司大中華區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質檢總局公布的問題產品沒有流入國內市場,在國內生產和銷售的桂格麥片從未出現任何食品安全質量問題。
桂格麥片「水分超標」 以臺灣地區為主
調查發現,2014年9月到12月桂格麥片連續4個月名列進境不合格名單;2015年9月到10月以及2016年的2月、5月桂格麥片均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桂格麥片所出現的問題,均為「水分超標」。而這些不合格的麥片主要產自中國臺灣地區和馬來西亞等地。在部分電商平臺以及商超,進口桂格燕麥片大多以產自臺灣地區為主。
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說,麥片水分超標,會縮短麥片的保質期,另外,也容易產生黴菌、毒素等,這些細菌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
劉少偉認為,麥片受溫度等客觀因素影響較小,不論是包裝還是生產環節,這些風險應該在企業的生產管控範圍之內,企業應該提前評估可能存在的可預判因素,將水分控制在相對安全的一個區間內。屢次出現水分超標的問題,凸顯了企業在生產階段,管控和監督手段的缺失和不到位。
百事轉型「健康品牌」並非一帆風順
百事的戰略轉型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百事CEO盧英德將百事的產品重新定位劃分為三類:「樂趣型」(比如薯片和普通汽水)、「改善型」(減肥或低脂類休閒食品和汽水)和「有益型」(燕麥片等)。並為轉型投入資金,把資源從垃圾食品轉移到較為健康的產品領域,進一步發展「有益型」,改善承諾提高「樂趣型」產品的健康水平。對於百事來說,這一進程並不一帆風順,在國外市場,桂格也遭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
早前報導發現,美國一男子向桂格提出訴訟,稱檢測速溶麥片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可能致癌的除草劑,向聯邦法院提起集體訴訟。並狀告桂格在廣告宣傳中的「百分百純天然」廣告中,誤導追求健康與天然產品的消費者,要求賠償500萬美元。
美國天然健康聯盟組織宣稱:檢測結果顯示,美國市面上多種常見的食品,包括即溶麥片、全麥貝果、全麥麵包等,都測出殘餘的草甘膦。
而桂格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燕麥種植過程所需的除草劑比其他農作物少,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所造成的汙染也較低,並稱該公司在加工麥片過程並未使用草甘膦,不過上遊農人有可能在種植作物時用到草甘膦,檢測出來的數值低於美國環保署制定的安全標準。
在美國曝出除草劑事件後,同年5月末,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也抽驗市售36件燕麥片產品檢驗農藥殘留量,結果共10件燕麥片檢出禁用農藥嘉磷塞。其中,「桂格」共4項產品上榜。食品藥物管理署稱,農藥嘉磷塞俗稱「年年春」,為臺灣農委會核准的農藥除草劑,但臺灣食安對此項農藥採取最嚴格管制規定,殘留容許量為「不得檢出」。百事方面表示,對於國外關於草甘膦等問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發布報告稱,草甘膦僅僅是有可能存在致癌風險。
桂格作為百事收購的品牌之一,桂格旗下的桂格麥片和佳得樂已經成為百事在向健康品牌轉型中的重要品牌,2015年百事在國內首次建立了燕麥工廠,並在同年桂格推出了燕麥系列的乳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