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孩子在小區樹蔭下玩,看到一隻死去的蝙蝠,上面趴著幾隻螞蟻,最先發現的是兒子,他哭著跑過來對我說:媽媽媽媽,蝙蝠被螞蟻吃掉了,你快救救它。我走過去,告訴兒子小動物死了,被螞蟻昆蟲吃是很正常的,他卻還是很難過。
之前也有發生過類似這樣的事,講故事講到老虎去吃小動物,他就很抗拒,還說要把老虎獅子統統打跑,不讓它吃小動物。想告訴他這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鏈,可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最近入手了一本《從前,有一座叢林》這本書,十幾頁的圖畫,寥寥幾句話,就把生物鏈,以及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描繪的清清楚楚。
作者英國的蘿拉 • 諾爾斯,出版了多部兒童圖書,蘿拉對自然歷史、文字和藝術充滿了興趣,因此她喜歡書寫與動物和自然相關的書籍。詹姆斯 • 博斯特是英國倫敦的自由插畫家。他的作品色彩豐富、亮麗,充滿視覺衝擊力,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循環的科普繪本。帶孩子走進叢林,了解叢林生物的生存法則,揭開生命循環的秘密!
在一座叢林裡,正在上演著一場令人驚嘆的生命循環故事。叢林裡有一隊小螞蟻出來覓食,不知道背後有隻螳螂盯上了他們,螳螂吃螞蟻,卻被蜥蜴盯上了,蜥蜴以為自己是捕獵者,卻不知身後還有一隻猴子等著它,淘氣的猴子這時候還不知道身後有隻大獵豹。
獵豹慢慢的老去了,那誰是下一個捕獵者呢?原來是甲蟲,這些甲蟲雖然很小,但是在獵豹死去後盡情享用美食,而甲蟲為自然帶來的是使土地變得豐富肥沃,從而讓種子發芽,長成一片茂密的叢林。最終,形成一個生態閉環。每一種動物生活在這個環上,一直這樣循環下去。
編輯搜圖
什麼是生物鏈?「所有的生命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生長,能量和營養就是這樣從一個生命傳遞到另一個生命,像一個圈似的不停的循環。」
在這個生命圈上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而植物就是大自然的生產者,他們從陽光中得到能量,從土壤中獲取水分和養分。
消費者聽上去好像只是獲取者,其實不然。有些消費者只吃動物或者只吃植物,還有一些動物植物都吃。消費者保證了叢林中的動物守恆。
分解者好像聽起來不友善,但是確是很重要的一環。分解者將死去的動物或者植物分解變成微小的部分,這些營養物質就會回歸到土壤,供植物生長。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了一個生態循環,每個叢林都有自己的生態圈,有自己的食物網,通過這種能量循環,叢林得以延續。
森林帶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書中的插畫以黑色為底,綠色、黃色、紅色等大自然的顏色相繼疊加,顏色鮮豔,給孩子帶來視覺衝擊。這樣的視覺效果,把森林神秘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帶來視覺衝擊。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塗塗畫畫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表達方式。有衝擊力的色彩撞擊,提升孩子藝術創造力。讓孩子看豐富的色彩,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對色彩,對美的敏感性,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育教育。只有看過豐富的東西,腦袋裡才有豐富的想法。
在書的最後有84CM的大折頁,打開就是一片茂密的叢林景象,裡面是各種各樣的叢林動物,從動物到昆蟲,可以和孩子延伸玩遊戲。一起找一找。
讓孩子認知動物,科普知識,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還能增加親子關係。
84CM的折頁整體展示了叢林動物的生活場景,讓小讀者對叢林有個初步的認知。書的最後還詳細介紹了「生物鏈」等生態知識,讓孩子的求知慾得到滿足,讓孩子對生態系統有個宏觀的認識。
和孩子看過書後,合上書,一起來回想一下大自然的生態圈,觀察身邊的「食物鏈」,讓孩子講一講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誰是分解者。
這是一本讓孩子看得懂聽得懂的「食物鏈」之書。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什麼是生態系統,大自然是如何運作的,那麼一定要入手這本《從前,有一座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