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座叢林》:這是一本關於食物鏈的書

2020-08-28 秀逗小妞


周末帶孩子在小區樹蔭下玩,看到一隻死去的蝙蝠,上面趴著幾隻螞蟻,最先發現的是兒子,他哭著跑過來對我說:媽媽媽媽,蝙蝠被螞蟻吃掉了,你快救救它。我走過去,告訴兒子小動物死了,被螞蟻昆蟲吃是很正常的,他卻還是很難過。

之前也有發生過類似這樣的事,講故事講到老虎去吃小動物,他就很抗拒,還說要把老虎獅子統統打跑,不讓它吃小動物。想告訴他這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鏈,可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最近入手了一本《從前,有一座叢林》這本書,十幾頁的圖畫,寥寥幾句話,就把生物鏈,以及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描繪的清清楚楚。



作者英國的蘿拉 • 諾爾斯,出版了多部兒童圖書,蘿拉對自然歷史、文字和藝術充滿了興趣,因此她喜歡書寫與動物和自然相關的書籍。詹姆斯 • 博斯特是英國倫敦的自由插畫家。他的作品色彩豐富、亮麗,充滿視覺衝擊力,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循環的科普繪本。帶孩子走進叢林,了解叢林生物的生存法則,揭開生命循環的秘密!

動物科普,了解大自然的生命循環

在一座叢林裡,正在上演著一場令人驚嘆的生命循環故事。叢林裡有一隊小螞蟻出來覓食,不知道背後有隻螳螂盯上了他們,螳螂吃螞蟻,卻被蜥蜴盯上了,蜥蜴以為自己是捕獵者,卻不知身後還有一隻猴子等著它,淘氣的猴子這時候還不知道身後有隻大獵豹

獵豹慢慢的老去了,那誰是下一個捕獵者呢?原來是甲蟲,這些甲蟲雖然很小,但是在獵豹死去後盡情享用美食,而甲蟲為自然帶來的是使土地變得豐富肥沃,從而讓種子發芽,長成一片茂密的叢林。最終,形成一個生態閉環。每一種動物生活在這個環上,一直這樣循環下去。

編輯搜圖


什麼是生物鏈?「所有的生命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生長,能量和營養就是這樣從一個生命傳遞到另一個生命,像一個圈似的不停的循環。」

在這個生命圈上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而植物就是大自然的生產者,他們從陽光中得到能量,從土壤中獲取水分和養分。

消費者聽上去好像只是獲取者,其實不然。有些消費者只吃動物或者只吃植物,還有一些動物植物都吃。消費者保證了叢林中的動物守恆。

分解者好像聽起來不友善,但是確是很重要的一環。分解者將死去的動物或者植物分解變成微小的部分,這些營養物質就會回歸到土壤,供植物生長。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了一個生態循環,每個叢林都有自己的生態圈,有自己的食物網,通過這種能量循環,叢林得以延續。

色彩豐富亮麗,帶來視覺衝擊

森林帶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書中的插畫以黑色為底,綠色、黃色、紅色等大自然的顏色相繼疊加,顏色鮮豔,給孩子帶來視覺衝擊。這樣的視覺效果,把森林神秘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帶來視覺衝擊。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塗塗畫畫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表達方式。有衝擊力的色彩撞擊,提升孩子藝術創造力。讓孩子看豐富的色彩,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對色彩,對美的敏感性,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育教育。只有看過豐富的東西,腦袋裡才有豐富的想法。

84CM折頁,和孩子一起尋找叢林動物

在書的最後有84CM的大折頁,打開就是一片茂密的叢林景象,裡面是各種各樣的叢林動物,從動物到昆蟲,可以和孩子延伸玩遊戲。一起找一找。

讓孩子認知動物,科普知識,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還能增加親子關係。

84CM的折頁整體展示了叢林動物的生活場景,讓小讀者對叢林有個初步的認知。書的最後還詳細介紹了「生物鏈」等生態知識,讓孩子的求知慾得到滿足,讓孩子對生態系統有個宏觀的認識。

和孩子看過書後,合上書,一起來回想一下大自然的生態圈,觀察身邊的「食物鏈」,讓孩子講一講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誰是分解者。

這是一本讓孩子看得懂聽得懂的「食物鏈」之書。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什麼是生態系統,大自然是如何運作的,那麼一定要入手這本《從前,有一座叢林》。

相關焦點

  • 吉卜林的《叢林故事》
    作為一本深受人們喜愛的兒童讀物的同時,書中還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側面反映了吉卜林理想的殖民主義精神以及他的身份認同危機。        《叢林故事》以林中動物為主人公,別具一格。《莫格利的兄弟們》,主人公是狼;《蟒蛇卡阿捕獵》,主人公是蟒蛇;《猴子進行曲》主人公是猴子,《老虎,老虎》主人公是老虎等等。在動物世界,它們才是主角,才是森林的主人。
  • 女子赴叢林生活1年:捉袋鼠解剖剝皮、搭房子(圖)
    鄧恩坐在自己建造的住所內。中新網6月4日電  據英國媒體報導,一位名為克萊爾·鄧恩的女性,放棄了舒適的城市生活,前往澳大利亞的叢林,自己尋找食物、修建住所,在野外度過了不同尋常又充滿挑戰的12個月。四年過去了,現如今住在紐卡斯爾的鄧恩完成了一本關於她叢林生活的書籍《沒有火柴的日子:遠離城市尋找野外》,書中包括了他在野外捕捉袋鼠時的各種感受。
  • 從前有一片森林
    這是一本關於環保的書。畫面分為兩種,優美的水彩畫和工整的硬筆畫。水彩畫代表著大自然,雲,樹。硬筆畫表示人類的建築。雖然大自然只有單調的幾種綠色,建築五顏六色,但是,給人的感受,還是自然的讓人更舒服。因為建築雖是五彩繽紛,但是太擁擠。
  • 武漢唯一的一座「女眾叢林」寺廟,是武漢四大叢林之一,香火旺盛
    但武漢有一座特殊的廟宇,它的特點和文化也與寶通寺不同,有許多建築文化的特色,但是,這種人不多,另外,在武漢稍有名氣,介紹一下武漢的特殊廟宇,我知道那座廟宇是多麼的不同。就是蓮溪寺,關於這座寺院,實際了解與了解不同,武漢有許多寺院的知名度遠高於此,因為旅遊的人也多,所以這座寺院其實並不出名,當然被遊客忽視了,武漢其他寺院也沒有。
  • 這是一本關於治療哲學的書
    通過考察伊壁鳩魯、盧克萊修與塞涅卡等哲學家的相關著作與文本,努斯鮑姆希望時刻引導讀者關注希臘化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這一時期的哲學對當今的倫理與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價值。藉助於出色的文本分析與理性論證,本書為大眾讀者提供了絕佳的入門導讀,也是相關領域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文獻。
  • 為了解釋區塊鏈,阿里工程師給兒子畫了一本童話書
    為了解釋區塊鏈,阿里工程師給兒子畫了一本童話書 作者:螞蟻金服 發布時間:
  • 萬物大與小的規律——《從前有一隻老鼠》賞析
    【經典繪本賞析】系列-第010號萬物大與小的規律——《從前有一隻老鼠》賞析閱讀推廣人 石頭一、內容簡介故事講述了在森林裡,一位正在思考萬物大與小的隱士,看見了一隻將要被吃掉的老鼠,隱士頓起憐憫之心,用他那強大的魔法一次又一次的將這隻小老鼠變成了貓
  • 《叢林之書》的靈感來源:一個被狼養大的孩子
    1895年,在迪娜·薩尼查(Dina Sanichar)被捕獲並生活在一群狼中間不到20年之後,他寫了這本《叢林之書》。迪娜儘管多年來重新融入人類社會,但智力發育不良。迪娜並不是唯一一個過著不尋常生活的人,也不是唯一一個故事被寫進書裡的人。但他無疑對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的拉迪亞德·吉卜林產生了影響。
  • 《叢林之書》講述的是在叢林中狼群中長大的男孩故事
    於 從最初的幾分鐘開始,迪斯尼的新版「叢林之書」看起來就像1967年的舊版本。我們穿過一片黑暗的熱帶森林,伴隨著悲傷的音樂,然後是溫柔的聲音,宣告,「很多奇怪的故事被告知這個叢林。」不過,很快,卡通消失了,為一個看似真實的景觀讓路。
  • 關於「慢時光」的句子:從前很慢,想你了就翻過一座山去牽你的手
    關於「慢時光」的句子:從前很慢,想你了就翻過一座山去牽你的手1.好像是之前喜歡一個人太久了,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光了,沒有信心去喜歡另一個人了。失去喜歡人的能力前,我已徹底體驗過了喜歡人的感覺。好像失明前,看過極光、彩虹與海洋。
  • 叢林之書——魯德亞德·吉卜林激發的旅行
    魯德亞德·吉卜林是20世紀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兒童書也廣為孩子們所知。如今,人們每次提起印度的象群,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他所著的《叢林之書》和《原來如此的故事》之中的種種畫面。吉卜林的作品已經出版了上百個版本,被翻譯成這顆行星上的幾乎每一種語言,又在迪士尼公司的魔幻工作室裡變成動畫片,傳播給更多觀眾:他把印度野生動物的故事講述給全世界,成功空前絕後。他所創造的角色,無論是叢林孤兒莫格裡,還是大熊巴盧和老虎謝爾汗,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自然保護主義者、野生動物攝影師和遊客造訪印度次大陸,希望能親眼目睹這些動物。
  • 歡迎來到叢林之家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家庭可以種植自己的食物
    想像一下,一棟房子自己發電,自熱和降溫,提供自己的水和食物(包括魚,蔬菜,雞蛋和蜂蜜)為自己的汽車供電,被綠樹遮住並且仍位於雪梨市中心。歡迎來到叢林之家,是澳大利亞可持續建築冠軍柯林頓·科爾(Clinton Cole)之一的心血結晶,他的開創性住宅已經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現在,它還是2020年新南威爾斯州建築獎的首屆「人民選擇」競賽的決賽入圍者。歡迎來到達靈頓的叢林之屋。破土動工的房屋正在爭奪最高獎項。
  • 叢林法則、生物鏈以及生態平衡
    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一般體現在動物界。人作為高等動物,他在生產力、科學技術發達的時候,特別是現代,人類利用自己的主觀意志,改變了許多叢林法則的自然屬性,改變為以人的意志為主的客觀事實。例如:人能改變植物、動物的物種,生存條件、環境,也可以決定它們的生死狀況,人為地改變了叢林法則的自然屬性,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
  • 編故事:從前有一座大山,二年級200字續寫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十課《沙灘上的童話》課後續寫:從前有一座大山……一、從前有一座大山,山中風景迷人,山頂上的積雪為人們提供著淡水資源,山腰上的樹木為人們提供製作家具的原材料,山腳下的田野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莊稼
  • 《叢林傳奇》一部值得欣賞的黑暗叢林故事影片
    關於這個男孩由狼撫養並與一隻可愛的熊和一隻優雅的黑豹結識,這更像是丁尼生的自然觀,即牙齒和爪子的紅色。動作捕捉表演藝術大師安迪·塞爾基斯指導了這個故事的更黑暗版本,本周同時在影院和網飛公司上發布,動作捕捉表演引人注目,然而父母需要知道,雖然這是一個年輕男孩通過談論動物結識的故事,但這不適合年幼的孩子或任何年齡的膽小者。
  • 體型如人類手掌大的猴子,是最小靈長類,最大食物鏈天敵是鳥類!
    侏儒狨猴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成年的侏儒狨猴體長大約14-16釐米,雄侏儒狨猴大約140克,雌侏儒狨猴大約120克,剛出生的小侏儒狨猴體型更是小,新生的侏儒猴只有3釐米長,重僅13克,完全是人們想不到猴子居然有這樣小的體重。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莫格裡的人類小孩闖入了森林,被狼群收養,成為狼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 你想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還是尾端?具備這3點狼性,你才能登頂!
    面對獵物和敵人,狼是冷酷兇狠、不留餘地的對手;面對同類,狼是有血性和溫情的同伴。而在當今生活節奏和競爭壓力如此大的現在,要想不被社會所淘汰,人也應當學習狼的精神和狼的特質,才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傲視群雄,而不是成為別人口中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