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2020-12-15 愛讀書的梧桐樹

童話是孩子夢的起源,在故事裡建立簡單的是非觀,比如小白兔永遠是善良的,大灰狼一定是狡詐的,小綿羊是弱小的,大象是強壯的。動物是他們最初了解社會的入口,好的童話不僅要具有趣味性,更要讓孩子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

《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莫格裡的人類小孩闖入了森林,被狼群收養,成為狼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莫格裡在狼群的生活是幸福的,有疼愛她的母狼,以及真誠相待的兄弟,他在狼群中學會了不少本領,也懂得了叢林的生存法則。

幸福的生活中也難免會有小插曲,狼族遇見了判斷,莫格裡就去人類的村子裡盜取火種幫助狼爸平息了叛亂。莫格裡畢竟是人,隨著年紀的增長也不能長久的和狼群生活在一起,他後來被一名村婦收養,奈何森林的仇敵謝爾汗跟隨他來到了人類的小村落。

聰明的莫格裡聯合自己的狼族兄弟,利用牛群設下陷阱,成功殺死了敵人。但莫格裡也因此而得罪了村裡的巫師,不得不離開村莊,返回叢林。

《叢林之書》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卻也蘊含著值得思考的人生哲理。莫格裡被狼族收養體現的是獸性的善良,動物能夠接納異己,將人類的小孩當作自己的幼崽精心撫養,反觀人類,雖然莫格裡是人類,但是因為冒犯巫師,被驅逐出村落,人類更加像是不近人情的獸類。

此外,《叢林之書》反覆強調的就是叢林的法則,其實叢林的規矩很簡單,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這與人類社會的競爭也是極其相似。我們努力學習知識,學習技能,恨不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一切不過是不想被時代淘汰而已。

在自然地競爭中自身的能力並不能保證絕對的勝利,群體的力量更加重要,這也就是莫格裡所生存的狼群最優秀的品質。團隊成員互相幫扶,一路成長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單打獨鬥是不可能走到最後的。

莫格裡的成長融合了狼族和人類的特點,他在狼群學會了純粹的善良,依舊兄弟間絕對的忠誠,而他又擁有了人類的智慧,莫格裡本應該是人類與狼群的溝通橋梁,可最終作沒有選擇這種團圓的大結局,而是讓莫格裡回到了叢林,也許是對原始叢林的喜愛,亦或是對人類社會的諷刺。

《叢林之書》可以陪著孩子成長,也可以陪著成年人回到小時候的時光。很多童話故事都是寫給小孩子的,但是當小孩長大以後再回看陪自己長大的童話,一樣的故事,卻有不一樣的體會。小時候為莫格裡回到叢林感到開心,長大後卻感覺莫格裡也許有更好的去處。

相關焦點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童話是孩子夢的起源,在故事裡建立簡單的是非觀,比如小白兔永遠是善良的,大灰狼一定是狡詐的,小綿羊是弱小的,大象是強壯的。動物是他們最初了解社會的入口,好的童話不僅要具有趣味性,更要讓孩子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
  • 《我們的法則》吳奇隆領銜七明星「叢林生存」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唐平)安徽衛視大型實境生存紀錄節目《我們的法則》首期節目於6月11日周六21點檔順利開播。「叢林家族」吳奇隆、李亞鵬、小瀋陽、黃子韜、孫藝洲、邢傲偉、熊黛林7名成員集結,向首站錄製地馬達加斯加出發。「叢林家族」七人首日入駐無人島,不做綜藝效果只為生存奮鬥。
  • 《叢林法則》刷新兇殘菜譜高度 金炳萬曝生存技能
    食人魚、鯊魚出沒的水域,毒蛇、毒蛙遍布的叢林……沒有他不敢進的地盤;昆蟲、蜥蜴……沒有他不能下口的食材。作為諧星出道的達人,他的神技多到根本數不過來,滑冰、潛水等一摞資格證書中和水相關的就有15個,每次從叢林回來,他至少要帶回兩本新考取的資格證書,參加《R unningm an》錄製時,更曾憑一己之力,輕鬆團滅7隻MC.
  • 偽裝,叢林生存的第一法則
    以前非常喜歡看動物世界的節目,發現在那個殘酷的叢林世界裡,幾乎所有動物都非常善於偽裝,有的偽裝是為了保護自己,有的偽裝是為了求偶需求,有的偽裝是為了捕殺獵物,不管那些動物是如何偽裝的,總之,所有偽裝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存!
  • 不正經評測之:《叢林法則Wild Animals Online》弱肉強食
    遊戲講述了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這是動物的生存之道,從多個方面體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遊戲驚人的允許你使用20種以上的動物類型,從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中選擇,在幾個不同的地圖和環境。動物們有各自特殊的狩獵方式。所以,你可以選擇根據自己的打法或根據您的個人興趣選擇一個動物。
  • 真獅版的《獅子王》沒能完美展現童年回憶還是少了叢林法則?
    當老獅子王穆法沙死去那一刻辛巴那絕望的呼喊時,當辛巴重登榮耀巖時,象徵的非洲大草原一代新王者的誕生,萬物來謁,人們從悲傷到激動的落淚,說明了老版《獅子王》打動人心之處。由於是動畫版,非洲大草原的壯美,顏色亮麗,各種小動物的畫風極度可愛,無憂無慮,調皮加搞笑,觀眾的視覺感是滿滿的幸福。然而,真獅版《獅子王》的給觀眾的視覺效果完全不同。
  • 叢林法則、生物鏈以及生態平衡
    一棵偉岸的大樹,長在叢林中。它的頂端極力向上,以尋求最多的陽光雨露;它粗大的枝幹儘可能地佔領著空間,以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它的根系極盡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華。然而,在大樹旁邊,幾棵瘦弱的小樹卻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它們枝幹細脆,葉片已接近枯黃。小樹憤怒地盯著大樹:「你已經足夠強大,為什麼還要限制我的生長?」
  • 一套恐龍繪本,告訴孩子的人生哲學:叢林法則下的階級對立與合作
    作品涉及繪本、遊戲書、英語學習圖冊以及恐龍圖鑑等,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他筆下的恐龍不僅萌動可愛,還原性高,還有很高的科學性。而他所創作的恐龍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講述叢林法則,還包含著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高還原度下萌動可愛的恐龍們黑川光廣是位古生物迷,尤其對恐龍有很深的研究。
  • 我的世界:在沙漠中出生,該如何活下去?老玩家教你沙漠生存法則
    那麼當你出生在沙漠地區,你會怎麼生存下去呢?要知道在沙漠裡面,資源是極其缺乏的。不像叢林地區,開局的可以擼樹,在沙漠中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都有著它獨特的用處。不要擔心,老玩家來教你沙漠的生成法則!我的世界:在沙漠中出生,該如何活下去?老玩家教你沙漠生存法則!
  • 《從前,有一座叢林》:這是一本關於食物鏈的書
    帶孩子走進叢林,了解叢林生物的生存法則,揭開生命循環的秘密!「所有的生命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生長,能量和營養就是這樣從一個生命傳遞到另一個生命,像一個圈似的不停的循環。」在這個生命圈上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而植物就是大自然的生產者,他們從陽光中得到能量,從土壤中獲取水分和養分。消費者聽上去好像只是獲取者,其實不然。有些消費者只吃動物或者只吃植物,還有一些動物植物都吃。消費者保證了叢林中的動物守恆。
  • 自愈童話:從小王子到鳥少年
    現代生活把動物界的叢林法則挪移到了人類生存的都市之中,適者生存的達爾文主義變成了時間就是金錢的拜金主義。成年人終日在職場之中奔波,那些距離終點遙遙無期卻又輸不起的父母將自己的意志灌輸給他們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現實往往是反童話的。
  • 《叢林動物殺戮事件》
    今天在車上看了四個小寓言,下午等客戶到來前,寫了這篇文,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其本源是叢林自帶的兩個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另一個是社會屬性。其中,自然屬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觀影響,不受人性、社會性的因素影響。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有強者才能獲得最多,這一點,既體現在植物界也體現在動物界。而,叢林法則中的社會屬性一般體現在動物界。叢林法則就是自然界的生存之爭。
  • 《奇幻森林》揭秘人孩在森林裡的生存之道
    在叢林法則中,族群和規則是必備的生存條件。《奇幻森林》揭秘人孩的生存法則溪水裡一個人類男孩坐在仰躺在水中的大熊身上,歡快的唱著歌。岸邊樹林裡,一隻黑豹盯著他們倆,眼冒亮光。蟒蛇告訴它,原來人孩來到這裡的原因是,自己的父親愛探險,他們住在山洞裡。老虎發現了人類的蹤跡,要吃掉人孩的爸爸,搏鬥間,被人孩的爸爸用火燒傷了後,逃跑了。黑豹來時,人孩走出了山洞。於是黑豹救下人孩,把他送進狼群。
  • 奇碼思考|青少年教育,過度推崇「叢林法則」會出現什麼問題?
    的確,在社會心理學裡,霸凌是一種性質嚴重的行為,對受害者的身心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在校園霸凌面前,我們對抗的也並不是少數人的壞心眼,而是人類本性中最陰暗的一面。然而,這部片子,我們想探討的不是單純的霸凌現象,而是:這世界除了反社會人格,真的有人可以像魏萊這麼壞嗎?為什麼有一些孩子非要欺負另外一些孩子?這些人是魔鬼嗎?為什麼霸凌者最後會成為霸凌者?
  • 最強「叢林法則電腦版」,手把手帶你開黑吃雞
    原標題:最強「叢林法則電腦版」,手把手帶你開黑吃雞   大逃殺類型生存射擊遊戲《叢林法則》,真實模擬叢林戰場。單局遊戲最多可容納30人,遊戲以跳傘方式開局,玩家需要不斷搜尋裝備武器,獵殺其他敵人。在安全區域不斷縮小的機制裡弱肉強食、相互廝殺,最後能活著的人,只能有1個。
  • 《奇幻森林》是一部童話,但更像成人世界的縮影
    近期口碑最好的一部奇幻片,雖然也有很多人抨擊劇情太簡單,所謂適合小盆友的童話。相比前陣子同樣口碑爆棚的《瘋狂動物城》,我倒是更喜歡這個森林動物的故事,雖然老套但節奏流暢一氣呵成,成年人的世界有時候簡單一點可能更輕鬆。
  • 還是「叢林法則」?
    無論是「物競天擇」,還是「叢林法則」,都是對「進化論」的一種解釋和歸納。既然是兩套說辭,那它們的意思就一定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哪個說法,也都不能得到人類社會完全認同!因為「進化論」本身並沒有得到周延的驗證。不過,兩套說辭有一個共項,那就是「競爭」!差別是「競爭」的結果:誰「擇」的問題。
  • 人類社會也遵循叢林法則嗎?我們有選擇.
    來源 | 果殼網(ID:Guokr42)作者 | Ent
  • 耶魯大學教授推薦的英文童書清單,適合8-16歲孩子
    ·朗格改編的童話集,其中的經典之作是《藍色童話》,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許多童話集,總稱為《安德魯朗格彩色童話集》。一位著名教育家曾這樣評價安德魯·朗格編輯的童話:「如果孩子們的世界裡沒有那神奇美麗的童話,他們的生活將不可想像;如果這座童話樂園裡沒有安德魯·朗格所編寫的童話,他們的童心就得不到完美的塑造。」
  • 小學副班長受賄2萬元:我們都是從洪荒中來的叢林之子
    人之初,頭腦中首先想到的最生存。不顧一切地活下去,不顧一切地擁有更多的生存資源。才不管性善性惡呢。最近抖音有一類視頻特別火,就是杜鵑鳥這個外來戶,剛從蛋殼裡出來,就懵懂知道用屁股、用背、用張開的翅膀將鳥媽媽真正的幼子一一頂出巢穴,從而達到鳩佔鵲巢的目的。看得人實在是目瞪口呆,感慨唏噓。很顯然,它的這個行為,不是頭腦形成的清晰指令,而是基因遺傳裡的混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