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經評測之:《叢林法則Wild Animals Online》弱肉強食

2020-12-16 網際網路工具先鋒

遊戲講述了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這是動物的生存之道,從多個方面體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遊戲驚人的允許你使用20種以上的動物類型,從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中選擇,在幾個不同的地圖和環境。動物們有各自特殊的狩獵方式。所以,你可以選擇根據自己的打法或根據您的個人興趣選擇一個動物。你能夠從對眾多敵對的動物,巨大的怪物,殭屍動物的鬥爭中生存嘛?

沙盒遊戲一直是自由度最高的一類遊戲,而這類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度自由化,沒有系統的玩法,玩家可以在其中創造出其他遊戲的體驗形式,也可以獲得其他遊戲沒有的快樂,最經典的自然是《我的世界(Minecraft)》,但是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沙盒,一般遊戲的主角基本都是人類,或者創世神這種地位的存在,當然在Google空間中找到這類遊戲挺容易,而這款《叢林法則Wild Animals Online(WAO)》卻打破了這種設定,這是一個讓人』「轉生」成動物,在真正的叢林中感受弱肉強食形式的一款遊戲。

遊戲幾乎完整還原了一個野生的動物世界,龐大的地圖,繁茂的森林,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荒野,這些元素在遊戲中都得到體現,種類豐富的動物,模型設計很到位,環境的布置也很多樣,缺點的話則是動物的動作有些僵硬不夠自然,動物的攻擊方式不夠多樣,玩家也容易被地圖卡住,或者以此達到正常動物無法達到的位置,比如大象上樹……

《叢林法則Wild Animals Online(WAO)》採用的是一般動作手遊常用的搖杆操作形式,這是一種普遍被玩家接受的操作模式,而且易上手易操作。而在遊戲之初,玩家同樣需要在RPG遊戲中創建角色,只不過在這裡,玩家創建的並不是人物角色,而是動物角色,玩家可以在最初20多種動物中選擇一個進行培養,但並不能抱有思維定勢,這裡並不是現實,兔子未必打不贏老虎,綿羊也是可以吃肉的(誤,哈哈)……移

遊戲中的動物大致分成肉食性,草食性和雜食性三類,各有各的優劣,比如肉食性的動物更強壯(基礎攻擊力高),但需要吃食肉質才能恢復體力,而草食性的動物跑的更快,也只需要使用水果就可以回復,雜食性動物集二者的特點,但是最初並不能創建,需要一定的金幣或者氪金解鎖。這個遊戲基本玩法就和現實一樣就是為了生存,玩家既可以組隊聚成種群(草食性),也可以化身獨身遊俠(肉食性),

地圖種類也有很多,既有白雪皚皚的北域風光,也有鳥語花香的熱帶迷情,不同的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下都會有不同的狀態,而且在地圖上並不僅僅只有玩家,就好像MC中有殭屍一樣,本作中同樣擁有像RPG遊戲中怪物一樣的動物(怪獸)存在,玩家可以組隊討伐這些可以提供巨額資源的「怪物」,或許這時候草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才會聯合起來。

以沙盒遊戲的角度來看,其實本作相對自由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和MC相比),當然這並不能成為判斷這個遊戲的標準,本作在最初的設定上打破常規,以動物的視角來體驗這個弱肉強食的新世界,玩法上又反饋現實,玩家在其中擁有一定的自由度,以生存為目的獲得各種玩法,合作互助、尋找配偶、撫養後代等,只不過不可避免地遊戲加入了RPG遊戲中的養成模板,給玩家提供了一種生存方向,優弊共存,總體來說,遊戲素質不錯,推薦給喜歡沙盒的玩家體驗另一端動物人生。

相關焦點

  •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行不通(國際論壇)
    阻撓中國企業發展,美國一些人的確不乏驚人之舉。聯邦參議員馬爾科·魯比奧現在就露出一副很是坐不住的樣子,6月17日跳起來提議修訂法律,目的是禁止華為公司通過美國法院向美國企業索要專利費。這個消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立刻「炸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討之聲驟起,連美國網民都驚呼,如此損害美國專利體系聲譽的這個人竟然還是個參議員。魯比奧,何許人也?美國保守聯盟2017年給100位國會參議員政治立場的保守程度打分,魯比奧以並列第七的排名,顯示出保守強硬的「高段位」。近年來,他所傾向的不少事情都是國際社會所普遍反對的。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莫格裡的人類小孩闖入了森林,被狼群收養,成為狼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 《騎士的手套》弱肉強食的上海灘叢林,遊蕩的都是各懷鬼胎的人們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船有觸礁之時,隨後還竄上來四五十號海盜,等反映過來的時候,船上的人已經死的差不多了,白竹聲老丈人也匆匆的領了盒飯,雖然白竹聲死裡逃生,但是卻被懷疑是這次事件的主謀。因此一艘船,四箱黃金,引發了一起撲朔迷離的慘案。白竹聲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白竹聲為什麼會深陷案件不能自撥,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有人背後故意所為。
  • 2019中考英語:Save the Wild Animals-保護野生動物
    Many wild animals are facing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y are living in has changed greatly.
  • 叢林法則、生物鏈以及生態平衡
    這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徵。叢林法則(the law of the jungle)是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屬性。一是它的自然屬性;另一個是它的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觀因素影響,不受人性、社會性的因素影響。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能強者才能獲得最多。它體現在植物界方面。
  • 中考英語滿分作文:Save the Wild Animals-保護野生動物
    Many wild animals are facing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y are living in has changed greatly.
  • 一套恐龍繪本,告訴孩子的人生哲學:叢林法則下的階級對立與合作
    而他所創作的恐龍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講述叢林法則,還包含著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高還原度下萌動可愛的恐龍們黑川光廣是位古生物迷,尤其對恐龍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筆下恐龍除了要萌動可愛讓小朋友喜歡外,還要體現出各類恐龍的特點,讓人一眼就能分辨。
  • 吉卜林《叢林故事》是在鼓吹「弱肉強食」的強權統治嗎
    因為和父母走散,印度樵夫的兒子莫格裡被老虎希爾汗當成獵物追到狼穴,所幸被狼夫婦搭救,並得到收養,從此在叢林裡過著自由快樂的狼孩生活。十幾年以後他長大了,狼首領也逐漸老去,不能再保護叢林的動物們。此時老虎希爾汗又來各種搗亂,莫格里曆經磨鍊,用人類的火種救了整個叢林……這是英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的出色之作《叢林故事》,這些有趣的動物故事不僅把兒童引進了一個新奇的想像天地,而且通過莫格裡和黑豹、蟒蛇、老熊等動物們的冒險活動,教會了他們生活的哲理:要團結有愛,互相幫助,每個人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邪惡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 最強「叢林法則電腦版」,手把手帶你開黑吃雞
    原標題:最強「叢林法則電腦版」,手把手帶你開黑吃雞   大逃殺類型生存射擊遊戲《叢林法則》,真實模擬叢林戰場。單局遊戲最多可容納30人,遊戲以跳傘方式開局,玩家需要不斷搜尋裝備武器,獵殺其他敵人。在安全區域不斷縮小的機制裡弱肉強食、相互廝殺,最後能活著的人,只能有1個。
  • 【試卷】8A Unit 5 Wild animals測試卷(附聽力和答案)
    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is a 2006 novel written by Kate DiCamillo. The book is about an unusual journey of a china rabbit named Edward Tulane.
  • 真獅版的《獅子王》沒能完美展現童年回憶還是少了叢林法則?
    當老獅子王穆法沙死去那一刻辛巴那絕望的呼喊時,當辛巴重登榮耀巖時,象徵的非洲大草原一代新王者的誕生,萬物來謁,人們從悲傷到激動的落淚,說明了老版《獅子王》打動人心之處。由於是動畫版,非洲大草原的壯美,顏色亮麗,各種小動物的畫風極度可愛,無憂無慮,調皮加搞笑,觀眾的視覺感是滿滿的幸福。然而,真獅版《獅子王》的給觀眾的視覺效果完全不同。
  • 奇碼思考|青少年教育,過度推崇「叢林法則」會出現什麼問題?
    她有著十分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奉行「叢林法則」: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成王敗寇;凡是看結果,只在乎成績,對孩子真正的品行和內心毫不關心。所以,魏萊家境優越、成績優異,卻是一個表面乖巧,私下卻拿欺負同學來取樂的校園暴力施暴者,而學校和父母卻對其霸凌行為知之甚少。
  • 還是「叢林法則」?
    無論是「物競天擇」,還是「叢林法則」,都是對「進化論」的一種解釋和歸納。既然是兩套說辭,那它們的意思就一定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哪個說法,也都不能得到人類社會完全認同!因為「進化論」本身並沒有得到周延的驗證。不過,兩套說辭有一個共項,那就是「競爭」!差別是「競爭」的結果:誰「擇」的問題。
  • 馮卉老師 | 英文原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The Call of the Wild系列 Chapter 1 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在本課結束時,學生能夠在以下四個方面學會:語言能力: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故事情節、概述主旨;獲取Buck的情感細節和境遇變化的信息;賞析作者的語言和修辭手法(鋪墊、擬人、對比、排比、反覆);文化意識:理解文學作品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真實意圖;反思動物世界的生存法則和人類世界的相同之處
  • 測謊儀測出的是弱肉強食
    東莞某家工廠使用測謊儀來對員工進行心理測試,合格的就留用,不合格的就卷蓋鋪走人,實在是件新鮮事,卻也讓俺惴惴不安了許久。倘若俺單位也來效仿,然後這見鬼的測謊儀顯示俺不合格,豈不是叫俺就這樣不明不白地下了崗?提出這個疑問,實在是這些所謂的科學名堂背後隱藏著不那麼光鮮的名堂。
  • 《叢林動物殺戮事件》
    今天在車上看了四個小寓言,下午等客戶到來前,寫了這篇文,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 《叢林動物殺戮事件》文:小日 2017年2月24日人生復盤全文1121字,需時3分鐘什麼叫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的三個特點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其本源是叢林自帶的兩個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另一個是社會屬性。其中,自然屬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觀影響,不受人性、社會性的因素影響。
  • 《我們的法則》吳奇隆領銜七明星「叢林生存」
    「叢林家族」吳奇隆、李亞鵬、小瀋陽、黃子韜、孫藝洲、邢傲偉、熊黛林7名成員集結,向首站錄製地馬達加斯加出發。「叢林家族」七人首日入駐無人島,不做綜藝效果只為生存奮鬥。 打造實境生存紀錄節目 安徽衛視《我們的法則》首次提出實境生存紀錄節目這一概念,對「叢林家族」七名成員的叢林之旅展開了多機位24小時不停機、不幹預情境、不預定結果的拍攝,只為呈現幾位明星最真實的求生過程。
  • 弱肉強食不適用於人類,吃人的要被人吃,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批判
    有人說,弱肉強食是生物的生存法則,而人是生物的一員,所以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也是弱肉強食。這樣的說法(或推論)是錯誤的。在生物界的同一物種內部,不僅不是以「弱肉強食」為生存法則,而且是以「團結協作,和睦共處」為生存法則。如果是社會性生物,更是以「以強護弱」為種內的強者之道。本文將從生物學角度對這些觀點予以闡釋。
  • 3Q大戰10年:叢林法則、黑暗森林與無限遊戲
    周鴻禕遠沒有馬化騰的底氣十足,他只能發布「與其苟且活著,不如奮起抗爭」的博客,希望通過輿論,給予騰訊壓力,獲得喘息之機,他知道,騰訊社交的競爭優勢無人能夠取代。中外網際網路反覆上演的興衰故事告訴我們:巨頭是無法擊敗的,巨頭的宿命只有一個,跟不上產業的變遷,被新時代拋棄,或被新巨頭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