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位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重新開放。「蒙娜麗莎」、「維納斯」、「勝利女神」等「國際明星」已經「復工」,再次與各國遊客見面,結束了長達四個月的「悠長假期」。據羅浮宮館長介紹,閉館期間損失已超過四千萬歐元,折合人民幣數億元。如今「復工復產」對羅浮宮來說和遊客來說都是好消息,仿佛黑暗中迎來的曙光。
儘管如此,面對尚未完全消失的疫情,羅浮宮仍然不敢掉以輕心,頒布了一系列規定防止遊客發生聚集性感染:
1、必須佩戴口罩入內參觀;
2、人員間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離;
3、注意經常性的洗手;
4、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或紙巾遮擋,並將使用後的紙巾迅速丟入垃圾箱;
5、禁止互相握手;
6、不要觸碰任何展品;
7、根據館內指示牌所標示方向行進;
8、記住參觀前進行網上預約;
9、保護您和其他人的健康。
當然博物館自己也做了很多防範措施,來儘可能的避免疫情的影響:
1、所有訪客,包括有權免費入場的訪客,都必須預訂一個參觀的時段;
2、已取消現金購票,網上訂票並以信用卡方式付款;
3、卡魯塞爾入口關閉,黎塞留入口僅供會員卡持有者進入,普通遊客只能從金字塔入口按時間段進入;
4、關閉了館內衣帽間,因此不要攜帶需要寄存的大件物品;
5、獨立導遊帶客人數限制在25人以下,並且要求佩戴麥克風和耳機,以保證社交距離;6、不再提供紙質版的印刷地圖;
7、從7月至2020年9月,博物館將每天從上午9點至下午6點開放,星期二除外。
8、設置參觀路徑的指示牌,入口大廳(顯示蒙娜麗莎的地方)將通過單獨的門進入和退出。
9、暫時只開放以下分館:
東方,埃及,希臘和羅馬古物;伊斯蘭藝術入門;義大利和北歐雕塑;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繪畫;19世紀的法國繪畫傑作;皇冠上的寶石;拿破崙三世的公寓;中世紀和路易十四時期的裝飾藝術;17至19世紀的法國雕塑。
10、以下分館暫不對外開放: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雕塑;文藝復興時期以及18和19世紀的裝飾藝術;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藝術;伊斯蘭藝術部下層;法國和北歐繪畫收藏的第二層。
作為羅浮宮曾經的遊客,我對此博物館最深刻的印象有三:
1、貝聿銘大師設計的金字塔入口實在是畫龍點睛之筆!透明玻璃的時尚造型,千年文明的創作背景,讓古老與現實完美的結合,羅浮宮本身的建築就如巴黎市區的「芸芸眾生」,「金字塔」讓羅浮宮立馬「鶴立雞群」,成為遊客記憶裡的標誌性畫面;
2、藏品太過豐富!初次參觀羅浮宮的遊客一定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幾十萬件藏品讓藝術的薰陶也變成一件「體力活」。名畫、雕塑、瓷器、工藝品...幾乎你能想像出的世間珍寶在這裡都能看到,而且它們來自不同的古代文明,參觀過程有如探索世界和縱觀歷史一般,讓人嘆謂和稱奇!雖然其間也會夾雜著對「血腥掠奪」的見證和感慨;
3、三件稀世珍寶!由於對藝術鑑賞還是門外漢,對羅浮宮著名「三大件」除了「未見其身,先聞其名」的想像,以及身臨其境後感覺「不過如此」的遺憾,對作品本身並沒有多少評價,但印象深刻在於嚴重低估了幾位「網紅」火爆的程度,據說每一千萬遊客中,八成就是衝著《蒙娜麗莎》來的,即使排著長隊和到頭來只能遠望,並且那幅畫還小的可憐,甚至被評為「世界上最讓人失望的景點」,它仍然是大家趨之若鶩的頭號女神!
「維納斯」和「勝利女神」,這一位斷臂一位斷首的兩尊大神,同樣是裡三層外三層。在巨大的羅浮宮裡根本不用擔心尋不到這三位,跟著最密集的那股人流前行,目的地一定就是其中之一,據說「沒看過『三大件』,等於沒來過羅浮宮」,不知道這是羅浮宮自己發明的還是相傳而成的俗語,和咱們主席「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口號異曲同工,不但匯聚了人流,也徒增了無數的「遺憾」。
博物館內太多值得書寫和稱讚的藝術品,包括那些我自己感興趣的藏品,駐足觀賞的時間比三大珍寶還多,其實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參觀,相信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作品,畢竟館內陳設的都是來自全球大師們的經典作品。這裡不再逐一劇透,留待各位親自去探索。看新聞裡的照片,即使羅浮宮出臺如此多的限制措施,部分遊客仍然無視規定,不戴口罩也不保持距離,因此羅浮宮雖然恢復營業,參觀時仍然要注意自我防護,安全第一。
輕輕點個讚,好運常相伴;留下評論言,福氣伴身邊;歡迎大家關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