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作為羅浮宮鎮館之寶的 《蒙娜麗莎》畫像,對於義大利男子貝魯吉來說,他幾乎沒費多大力氣。所幸《蒙娜麗莎》在被偷後的兩年裡,沒有被損傷,至今依然展露著迷人的微笑。
1911年,法國巴黎一度廣為流傳這樣一則笑話:「嘿,我要去羅浮宮,你要點什麼嗎?」
這則帶有諷刺意味的笑話是在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畫像突然遭竊後迅速傳開的,巴黎人以戲謔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於羅浮宮管理鬆散和警方追查不力的不滿。
在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被盜的兩年多裡,法國警方傾全國警力,沒能找到任何線索,直到《蒙娜麗莎》被一個義大利男子「出於愛國之心」將畫作「送還」到義大利。
神秘消失
「鎮館之寶」被盜 一天後才發覺
1911年8月21日,周一,按慣例,羅浮宮閉館,只有少數工作人員在大廳裡走動。
這座聞名世界的博物館裡聚集了大量藏品,其中名聲最大的藏品又莫過於義大利著名畫家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
當天一早,時任羅浮宮維護總監的皮奎特一如既往地將所有藏館巡視一遍。走在懸掛著《蒙娜麗莎》的方形大廳時,皮奎特不無得意地指著《蒙娜麗莎》對助手說:「這是羅浮宮最值錢的畫。」
對於這幅「鎮館之寶」,皮奎特每天在巡視時都要多看幾眼。那天離開時,他還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表,指針指向七點二十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天之後的同一個時間,當他再次來到方形大廳時,掛著《蒙娜麗莎》的地方只剩下四根鐵釘。「鎮館之寶」丟了!
一些羅浮宮的員工當天上午就注意到《蒙娜麗莎》不見了,但從沒想過「鎮館之寶」會丟的,員工們壓根就不會認為這幅畫是被偷了。他們以為,肯定是館內的攝影師把它取下來,拿到他的工作室裡給它拍照。
沒有人向上級報告,也沒有人報警,直到第二天,一些員工發現,《蒙娜麗莎》還沒被放回原位,去攝影師工作室找,也沒找到。
皮奎特接到員工報告後急匆匆地趕到方形大廳,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後,他們報了警。
全力追查
法國傾全國警力 找不到任何線索
「羅浮宮把《蒙娜麗莎》弄丟了!」這樣的標題出現在巴黎第二天各大報紙的顯要位置,整個法國為之震驚。
在《蒙娜麗莎》的故鄉義大利,對失竊案的報導也鋪天蓋地,義大利人一直認為,《蒙娜麗莎》出自義大利畫家之手,它是義大利的畫。《巴黎人報》在8月23日刊登了蒙娜麗莎的巨大畫像,畫像下附著一行諷刺性的評論:「……我們還有畫框。」沒過幾天,巴黎流行起一則笑話:「嘿,我要去羅浮宮,你要點兒什麼嗎?」
22日報警之後,羅浮宮隨即決定閉館一周。法國政府當天就解僱了羅浮宮館長狄奧菲爾·奧莫勒和警衛長,並懲罰了所有警衛。
為了追回這個稀世珍寶,法國幾乎傾全國警力調查此案。然而,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人們聽不到任何警方追查取得進展的消息,久而久之,連質疑和批評都覺得厭煩了,時間似乎慢慢衝淡了人們的憤怒和憂傷。
只有那些在羅浮宮重新開放後進來參觀的人們,在經過曾經掛著《蒙娜麗莎》的地方時,忍不住多看幾眼那孤零零的四根鐵釘。
兩年後,就在法國人幾乎不再對找回《蒙娜麗莎》抱任何希望的時候,義大利警方傳來了《蒙娜麗莎》再現江湖的消息。
再現江湖
「歸還」義大利 藏畫人索要勞務費
1913年11月29日,義大利佛羅倫斯古董商傑裡收到一封署名為「萊昂納多」的信。信的內容是,只要得到一筆數額不菲的「勞務費」,寫信人就可以將《蒙娜麗莎》「歸還」義大利。「萊昂納多」在信中稱,他出於愛國之心,才產生了歸還被外人盜走的義大利國寶的願望。
傑裡有些將信將疑,兩年來假冒的《蒙娜麗莎》已經不止一次出現。他向佛羅倫斯美術館館長科拉多·裡奇等多位業內的朋友諮詢,在獲得多數朋友的支持後,傑裡回函「萊昂納多」,同意了他的要求。
12月12日,在一位業內朋友的陪同下,傑裡在佛羅倫斯的一家酒店裡和「萊昂納多」碰頭了。讓原本沒抱多大希望的傑裡頗感意外的是,他在畫像的背面找到了正確的羅浮宮編號。
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頭,傑裡和朋友將畫像和手上原件的照片進行對照後,畫上的龜裂紋——即顏料上的裂紋和照片上一模一樣。這種裂紋可以作為年代久遠的畫作的「指印」來鑑別真偽。
絕世佳作真的就在他們面前!傑裡和朋友強壓興奮,平靜地告訴「萊昂納多」,讓他在酒店裡等著,他們兩人回去取獎金。兩人出了酒店後,直奔警察局。
結果是,「萊昂納多」沒有等到拿著獎金回來的傑裡,卻等來了警察。
「神偷」自白
《蒙娜麗莎》近在眼前 唾手可得
在警察面前,其實膽子並不大的「萊昂納多」很快坦白:
羅浮宮有很多隱藏著的壁龕,通常用來存放畫架和畫布。就在皮奎特離開方形大廳不久,擺放《蒙娜麗莎》畫像附近的一扇壁龕的門打開了,走出來一個男子。
一天前,該男子就躲進了壁龕裡。他穿著羅浮宮維護部門工作人員常穿的白色罩衫,看到皮奎特帶著助手離開後,直接向《蒙娜麗莎》走去,將它取下來。為了防止萬一發生火災時方便取下,《蒙娜麗莎》當時只是用四個掛鈎固定在牆上。
在一個樓梯的角落裡,該男子將畫像從畫框裡割下來,然後裝進口袋,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羅浮宮。
這位男子就是「萊昂納多」,本名貝魯吉,義大利人。他帶著《蒙娜麗莎》走出羅浮宮的時候,時年30歲。「我厭倦了油漆工的工作,我想改變自己的生活。」
最終,他沒有抵擋住《蒙娜麗莎》的誘惑。除了自己想改變生活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蒙娜麗莎》近在眼前,唾手可得。「沒有人懷疑,也沒有人阻攔我。」貝魯吉對警察說。《蒙娜麗莎》確實改變了貝魯吉的生活。因為畫像並沒有損傷,他被「寬大處理」,獲刑12個半月。
羅浮宮頻遭偷竊加強安保未見效
鑑於羅浮宮藝術品屢屢被盜,法國文化部1998年秋天批准了加強展廳的安保計劃。目前,約有1000名人員分三班晝夜看守著這座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但由於慕名而來的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太多,平時每天8000人,免費開放的星期日高達3萬人,藝術品被盜事件仍防不勝防,令法國政府十分頭疼。
羅浮宮另外兩次重大失竊案
2004年9月27日
在羅浮宮珍寶展廳,兩顆熠熠生輝的鑽石奪人眼目,一顆重47克拉,價值600萬歐元;另一顆重30克拉,價值550萬歐元。就在即將結束半個月的展示封入箱中時,兩顆豪鑽不翼而飛。
這場展示會由瑞士著名的蕭邦珠寶公司主辦,他們共展出了100多件名貴古董、精美首飾和大顆未經鑲嵌的鑽石。
1998年5月3日
下午2時左右,一名羅浮宮警衛突然發現一幅法國19世紀初期畫家柯洛的名畫 《塞夫勒的道路》被盜。
據羅浮宮管理人員介紹,從現場觀察結果看,盜賊使用切割器將存畫的玻璃櫃挖了一個洞,再用刀將畫布割下取走,只留下畫框。小小的一塊畫布塞在衣服內很難被人發現。
責任編輯:劉曉麗
責任編輯:劉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