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的小黃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國外博物館文創品有新意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近兩年,中國許多大型博物館、美術館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從日曆到書籤、從筆記本到背包,甚至還有博物館機構參與到了綜藝節目的錄製以及化妝品、日用品的開發與生產。從莊嚴肅穆到充滿活力,博物館走進了更多普通參觀者和年輕人的視野,拉近博物館與人們距離的,正是形形色色的文創產品。

其實,博物館利用自身館藏資源進行文創產品開發在國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大英博物館開發的小黃鴨系列產品以及羅浮宮開發的蒙娜麗莎系列產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對於文創產品,其形制與本館藏品、特色最大程度的契合才是深入人心的關鍵。

蔣鴻儒

劉易斯西洋棋冰箱貼

博物館裡的

紀念品更精美

出國旅行,逛博物館是我的最大享受。國人通常很在意的吃住行,我是能怎麼省就怎麼省,紀念品也是能不買就不買。但博物館,無論門票多貴我都毫不含糊。

我在博物館裡呆的時間特別長,一是看得太仔細,二是英文注釋讀著太費力。我經常堅持到閉館才離開。返回大廳時,往往看到工作人員都收拾好東西,神情莊嚴(或曰一臉不耐煩)地等在那裡。有好幾回我走出大門,後面居然有一排人在「護送」。

即使每次參觀都如同一次奔襲,我還是每次都爭取去館內小商店轉一轉、掃幾眼。其實我很少在這種地方購物,這裡的東西確實精美,可價格也確實高。我進去,是因為那些紀念品中,往往能找到本館、本市或本國的文化精華。博物館出售的紀念品,一部分是展示本國或本市特色的,它們在其他景點和商店可能也有出售。例如,紐西蘭有許多展示「國鳥」幾維鳥的紀念品。因為自然環境太舒適、太安全,這種小鳥的翅膀已經完全退化掉,圓滾滾的,煞是可愛,將這種形象做成紀念品也是惹得遊客喜愛。

大英博物館的小黃鴨

土耳其有很多賣給遊客的紀念品、飾物都有藍眼睛圖案,據說有抵擋邪惡的功能。走進大巴扎,你會發現,各個角度都有大大小小的「藍眼睛」在盯著你。不過後來我發現亞塞拜然人同樣喜歡這個圖案,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在文化上有相通之處。類似題材的紀念品,博物館裡出售的通常更精美、更有特色。2016年秋在土耳其,我與同伴參觀土耳其與伊斯蘭文化博物館。後來她在紀念品商店裡給老媽買了一套有「藍眼睛」圖案的首飾,包括項鍊、耳環與戒指。這個圖案的飾品在土耳其隨處可見,但博物館裡這一套,連我這個從不穿金戴銀的超級外行都能看出,其精緻程度絕非普通商店可比。

有時候,這些紀念品還能讓人有「他鄉遇故知」之感。2013年,我在捷克的布爾諾市參觀一家博物館,買了一本依據館藏展品介紹當地名勝古蹟的小冊子。小冊子是以一條「龍」的口吻寫的,上面還繪有它的形象,矮矮胖胖,憨態可掬,頗有我國「小神龍」的風採。多年過去,在那家博物館都看到了什麼我已經忘得精光,可這個胖龍仍舊記得真切。去年在亞美尼亞偶遇一個布爾諾人,我說起這條「龍」,她馬上眉飛色舞地給我講起來:原來這龍大有來頭,很久以前,當地人遇到一條鱷魚,不知道是啥東西,就把它當成傳說中的龍,取名布爾諾龍。後來還把它當成城市的象徵。博物館裡的商品通常不能砍價,但如果有博物館通票,這裡可以打折。我們沒有通票,但發現旁邊有幾個同胞,忙跑去詢問,其中一人爽快地掏出一張讓我們去刷。店員多賣貨開心,我們少付錢高興,舉手之勞同胞也樂得幫忙,真是皆大歡喜。

文創產品是美的享受

博物館商店裡,最能讓人心中一驚、眼前一亮的,還是那些抓住本館特色特別開發的產品。而那些成功的系列產品,既充分展示了本館精華,又擴大了產品種類、增加了新奇感,最終自然是經濟與名氣的雙豐收。例如,凱旋門和艾菲爾鐵塔屬於全法國,大名鼎鼎的《蒙娜麗莎》可是羅浮宮私藏的。羅浮宮以此開發出一系列紀念品,除了常見的T恤、書籤之類,還很有創意地把她的「謎之雙眼」印在眼鏡盒上,把她的端莊形象印在襪筒上;蒙娜麗莎懷抱胖橘貓的導遊指南尤其惹人愛。荷蘭梵谷博物館則在畫家的名作上下足功夫,把創意按幾何方式擴展出去。那些色調張揚的星空、大海、原野、向日葵,無論做茶杯墊、滑鼠墊,還是印在包上、盤子上,都是美的享受,它們本身就是最好的廣告。

大英博物館古埃及元素雨傘

在泡泡中「乘風破浪」的小黃鴨,幾乎是家有浴缸的地球人共同的童年回憶。它不是英國的專利,更不是大英博物館的特產,但大英博物館「倚仗」自己藏有各國文物的底氣,把這些可愛的小傢伙打造成羅馬騎士、日本武士、埃及法老等各種「萌萌噠」形象,轉眼就風靡全球。

不過,大英博物館並非一味賣萌,它還努力展示自己厚重的歷史與文化,滿足不同層次與需求的消費者。鎮館之寶羅塞塔碑就成了絕佳的代言品。別看它高只有1米多一點、黑不溜灰還殘缺不全,卻是破譯神秘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這種只有祭司懂得的祭神專用文字4世紀以後就漸漸無人知曉,直到1899年拿破崙大軍在埃及發現了這塊石碑。石碑刻於公元前2世紀,上面用三種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普通人使用的古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寫著同樣的內容。於是人們根據後者推衍破譯出異常神秘複雜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羅塞塔石碑」行李牌

石碑看著很不養眼,做出來的物品卻別有韻味,加上特別的身世,給人一種厚重而高雅的感覺。高大上的電腦包,貼在哪裡都能帶來魔性的燙金膠帶,讓人浮想聯翩的行李牌,原樣照搬就很吸引眼球的滑鼠墊……連女士絲巾印上幾行這種古老文字都馬上顯出十足的知性範兒。

大英博物館從埃及「巧取豪奪」來的珍貴文物還有很多,由此開發出的文創產品數量龐大。例如古文字版童話書,右頁是圖,左頁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註解。孩子們肯定讀不懂,但也肯定會當作寶貝愛不釋手。

實用性文創產品更受歡迎

歐洲各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很多國家的文創產品都喜歡展示文明史,尤其是那些以傳播文化為己任的博物館。著名建築、歷史名人、傳統服飾、國旗以及國花等,都能開發出系列。例如埃及除了有金字塔、木乃伊主題的紀念品,博物館裡還會用畫像磚做文創產品,它們也非常新穎獨特、更。把古老的人物以及神靈形象印在用古法製成的草莎紙(古埃及人使用的紙張)上,感覺就更非同一般。

木乃伊鉛筆盒

聰明的店家還會把產品組合在一起。例如,把羅浮宮圖案的郵票貼在羅浮宮圖案的明信片上,在羅浮宮蓋章後寄出,效果肯定非同凡響——如果對方能夠順利收到的話。有些博物館自備小郵筒,有些博物館則給購自這裡的明信片蓋上特色印章。在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要塞博物館那個簡陋的小售賣廳裡,會用中文說「謝謝」的胖老爺子手下「咔嚓」一聲,我的明信片就與外面商店賣的分出了高下。

博物館文創產品之所以不同於簡單的旅遊紀念品,最重要的就在於「創意」兩字。這不是簡單地把館藏珍品印在什麼上面,或做成什麼東西,而是把內容與載體巧妙結合在一起。例如,在義大利一家博物館,我看到一個印著裸體男人雕像的圍裙。雕像正好只有軀幹,與圍裙的形狀非常貼合,與穿圍裙的人肯定也毫無違合感。估計只有浪漫激情的義大利人才能有這種創意。

那一刻,我忽然想到採訪一個公益組織負責人的情景,這家組織牽線搭橋把四川羌族婦女的刺繡品賣到國外。負責人說,每次有婦女新加入進來,她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繡鞋墊。「這麼貴的東西,老外哪裡捨得踩在腳下?可它畢竟是鞋墊,也不好擺在桌上或鑲在玻璃框裡掛起來。」

在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參觀國家博物館,除了常見的小商店,大廳一側還有個迷你酒吧。喬治亞是世界上葡萄酒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據說擁有七千多年的釀造歷史;也是葡萄酒文化最濃鬱的國家,葡萄酒還是他們虔信的東正教儀式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國家博物館把國家特產變成流動的文創產品,既有新意又合情合理。而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一家自然博物館開闢出一個活動大廳,孩子們可以親自動手製作巧克力,旁邊展櫃裡還有許多各色精美巧克力供出售。巧克力算不上文創產品,但讓孩子們做完巧克力後,拖著爸爸媽媽去買巧克力,這個想法應該算是很有創意,也很能創收。

國外很多博物館都有紀念章壓製機。一個笨重的大型機器擺在那裡,沒人看管也沒人幫助,遊客選出想要的紀念幣圖案,然後投進與之匹配的硬幣(例如一枚25美分的或者2枚5美分的),最後使勁轉動手柄,投入的硬幣就會被壓製成紀念幣,從出口滾出來。圖案,肯定是你想要的,但是否完美,就看你的技術與臂力了。不過,即使它壓製得不那麼漂亮,也是這個博物館的特色,尤其它是你親手創造的「孤品」,那種感覺可不同一般。這樣的機器在中國大陸很少見,可能因為購買成本比較高,也可能因為我們的硬幣種類少,操作上有些難度。

博物館商店裡的文創品,琳琅滿目,花樣繁多,但歸根到底,不過是兩大類:裝飾性的和實用性的。後者似乎更受人們的青睞,也越來越成為主流。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掛在牆上或擺在桌上欣賞的物件,終歸不如啤酒起子、行李箱掛牌之類來得實惠。當然,實用品也擁有足夠的美感與創意,這才是博物館文創品昂貴但仍能吸引買家的資本。例如木乃伊U盤,把木乃伊的腦袋拔下,身子就可以插在電腦上。它雖然比你家隔壁那家商店賣的貴很多,但每天在插插拔拔中尋找穿越時空、「把握」歷史的感覺,也是一種不可估價的享受。

其實,國外很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是「中國製造」。前年我在科索沃旅行,中國遊客難得一見,但中國商品已經搶佔了這裡的各個角落。在北部一座小城裡,一個小販一聽我來自中國,不提北京、上海,卻喊著:「我知道,我知道,中國有義烏。你看,我這些東西就是義烏生產的。」

(原標題:國外博物館文創漫談)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國外10大博物館景點,大英博物館僅第三,美國多個上榜
    該博物館收藏了埃及歷史上最大的手工藝品(超過120,000件),其質量和多樣性令人讚嘆。如果您想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的物質方面有最好的了解,那麼這裡是遊覽的地方。
  • 《羅浮宮的幕布之後》:跟隨「局內人」,走進世界最大博物館
    ,你首先想到的是「鎮館三寶」——蒙娜麗莎、維納斯,勝利女神,還是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永遠排不完的長隊,又或者「露天博物館」杜樂麗花園?」 ——羅浮宮博物館館長 讓-呂克·馬丁內茲 羅浮宮一年接待超過800萬人次參觀者,遠遠超過大都會博物館(670萬人次)和大英博物館(590萬人次)。是什麼讓她如此受歡迎?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羅浮宮博物館,3件鎮館之寶是啥?
    剛剛看到的消息,因當前嚴峻形勢,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全面對外關閉!大家都知道,羅浮宮博物館前身是法國的王宮。始建於1204年,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羅浮宮前標誌性建築,就是建築師貝津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羅浮宮博物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現在博物館收藏有藝術珍品40萬件以上。
  • 指南丨博物館文創產業熱 這些世界級博物館都在賣什麼
    今天小編搜集了國外著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在賣什麼!V&A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的V&A是文藝範兒的天堂,時尚、親民、有趣、多元是V&A博物館的標籤。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裝飾藝術和設計博物館也被稱為「地球上最時髦的博物館」。
  • 迎接博物館日 看完這幾高分紀錄片仿佛逛遍世界頂級博物館
    但是沒關係,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紀錄片裡一飽眼福!為了迎接博物館日,小編特別整理出這幾部優秀的國外博物館紀錄片,讓我們從電視中一窺博物館的奧秘吧!1.《博物館的秘密》「歷史是殘酷的,藝術卻是無意的。」為什麼梵蒂岡的傑作被塗鴉所覆蓋?羅浮宮如何保護名畫《蒙娜麗莎》?為什麼拿破崙請人作了一幅滿是謊言的畫像?
  • 復刻世界級博物館建築
    一年一度的愚人節又來了,出其不意、有新意、最逗趣,今年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又將放哪些大招暫時未知,但是關於《魔域》的「大新聞」倒是可以跟大家聊聊。不過玩家們倒是喜聞樂見,已經躍躍欲試把全球世界級博物館的腦洞都開了個遍,果然最能玩的還是玩家啊!愚人節腦洞大開  全民大猜想《魔域》大版本更新消息一出,就有玩家按耐不住了,紛紛猜測所復刻的世界級博物館建築非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羅浮宮莫屬了。
  • 世界著名博物館你知道多少
    預計在2025年,羅浮宮的參觀人數將達1200萬人。我們可以在博物院裡看到富麗堂皇的阿波羅畫廊,會看到歐洲最長的過道就是大畫廊,大畫廊裡的作品大多來自義大利繪畫。實際上展出的作品僅僅為儲存的十分之一。但是仍然有許多不容錯過的佳作。
  • 帶你探索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
  • 掛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可能是贗品?
    事實上,《蒙娜麗莎》之所以廣為人知,也許要歸功於當年那場盜竊案:1911年,這幅畫被人從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裡偷走,搜查工作隨後展開。 《蒙娜麗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作品,如今配上了厚厚的樹脂玻璃和木柵欄作為保護。每天,有15000名遊客湧入羅浮宮。
  • 閉館近半年後,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新開放
    當地時間8月27日上午10點,閉館已長達163天的大英博物館將迎來重新開放,結束這座著名博物館自1759年首次對外開放以來最漫長的一段閉館時間。 8月25日,工作人員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舉行的媒體預展上將展品上的灰塵撣掉
  • 法國巴黎,邂逅浪漫之都|巴黎|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蒙娜麗莎
    1/巴黎是文藝愛好者的天堂,眾多頂級博物館帶你領略歐洲藝術的燦爛榮光,名人故居讓你追尋大師成長的軌跡,你可以在這裡遇見蒙娜麗莎、斷臂的維納斯、雨果、巴爾扎克等等的身影。】羅浮宮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也是電影《盧浮魅影》《達·文西密碼》的取景地,這裡的館藏多達40萬件,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可謂是萬寶之宮!
  • 羅浮宮《蒙娜麗莎》被盜 「神偷」自白小KS
    這則帶有諷刺意味的笑話是在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畫像突然遭竊後迅速傳開的,巴黎人以戲謔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於羅浮宮管理鬆散和警方追查不力的不滿。  在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被盜的兩年多裡,法國警方傾全國警力,沒能找到任何線索,直到《蒙娜麗莎》被一個義大利男子「出於愛國之心」將畫作「送還」到義大利。
  • 去年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排行榜發布 羅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梵蒂岡...
    《藝術新聞》國際版近日發布了全球博物館年度訪客量調查,羅浮宮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蟬聯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前二名;大英博物館重新奪回英國最受歡迎博物館稱號,泰特美術館群創下參觀人數的歷史記錄;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影響到了史密森尼學會的訪客數,唯有赫什霍恩博物館逆勢而上。
  • 僅次於羅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蟬聯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第二名
    原標題:僅次於羅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蟬聯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第二名 摘要:2020年或許會更多從數字互動量而非客流量來衡量最受歡迎博物館。 日前,國際權威藝術媒體《藝術新聞報》(The Art Newspaper)發布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榜單。在最新揭曉的2019年十大受歡迎博物館榜單及其參觀人數中,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全年740萬人次再次位居第二,排在榜首的是法國羅浮宮,總參觀人數為960萬人次。 這也是羅浮宮連續第三年蟬聯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稱號。
  • 世界上最受歡迎十大博物館:中國有兩家上榜,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館
    博物館在保護藝術和手工藝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文化集中地,吸引著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雖然所有的博物館都有各自的價值,但總有一些博物館比其他的更受歡迎。小編盤點了根據每年的遊客數量,盤點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其中,中國竟然有兩家博物館上榜。 10.
  • 全球熱門博物館排行:羅浮宮第一 北京故宮第二
    中新網5月24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刊發文章稱,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在2016年失去全球最多遊客人次寶座後,最新統計報告指出,羅浮宮2017年以810萬參觀人次再度成為全球最熱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則排名第2。資料圖:雪後的故宮博物院。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位於倫敦羅素廣場附近,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宛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匹克態極6371 X羅浮宮聯名款正式發售
    本次,小編就為大家重點介紹一下此次匹克為大家帶來的這雙全新的匹克態極6371 X羅浮宮博物館聯名配色休閒鞋。 球鞋的配色部分 這雙匹克態極6371 X羅浮宮博物館聯名配色休閒鞋的設計靈感正是來源於羅浮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油畫《蒙娜麗莎的微笑》。
  • 跟博物館學如何運營IP 文創產業「商業化」的N個正確示範
    最早的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在1871年設立了博物館商店,大英博物館1973年成立了文創產品公司,這兩個國家級大館的銷量都是用上10億美元來計數的。大英博物館官網商店中,以埃及羅塞塔石碑為原型,以此為IP元素的周邊商品竟多達六十餘種,吃穿用玩,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