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博物館學如何運營IP 文創產業「商業化」的N個正確示範

2020-12-14 百家號

日前,《國家寶藏》官方微 博發布消息:第二季將於12月9日(周日)上線首播。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到綜藝《國家寶藏》《博物奇妙夜》《上新了故宮》《文博奇遇記》......近幾年,文博類節目迎來大爆發,大眾也越來越多的關注博物館,線上線下掀起了一股「博物館熱」。

第八屆博博會 「博物館:新時代·新徵程」

11月26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簡稱「博博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博博會是為了展現博物館與時俱進的發展成果,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規模、最專業、影響最廣泛的國際性博物館行業雙年展會,也是世界三大博物館行業盛會之一。本屆主題是——「博物館:新時代·新徵程」。

本屆博博會,有613家博物館及企業集中亮相,參展博物館涵蓋眾多學科類型,企業涉及博物館展陳、照明、數位化、文創開發、網絡技術等九個專門領域,展示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項目、新產品。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各大博物館除了文創IP,3D、VR、AR、雲計算、大數據外,工業4.0、人工智慧、導航定位等也給人們帶來新的體驗方式。

燙金雲鶴紋和紙膠帶裝飾口紅,一支普通的口紅瞬間變得高貴雅致、極具中國風......博博會開幕當天,故宮紙膠帶等眾多顏值超高的文創「網紅」現身故宮博物院展館,但不到一天時間就宣布「告急」,博物館打造的自身IP產品可見備受歡迎。

博物館IP產品開發

傳統的博物館依然有文物實物、信息資源的優勢,但主動開放、跨界融合、創新發展是博物館勢在必行的道路。於是乎,各大博物館都大張旗鼓的搞起了IP開發,沒成想這些平時高大上、嚴肅正經的各大博物館IP產品居然美的美,萌的萌......真的是吸人眼球的一把好手。那麼,他們都是如何打造博物館IP產品的?又能有怎樣的新鮮玩法呢?請繼續往下看!

故宮博物院

我國文創的開發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速度加快。所有的博物館都有了專門的文創商店來銷售本館開發的或是批發的文創產品,博物館文創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

故宮本身就是一個超級IP。近年來,更是通過各種文創產品,藉助網際網路,迅速地吸引了海量粉絲。每年賣出10億元銷售額的文創產品中,款式眾多的故宮紙膠帶成為暢銷產品之一。

故宮博物院官方旗艦店所推出的「宮廷筆記」系列,用筆記本封面圖案極為直觀且完美地再現宮廷工藝——福壽雙全仿金漆工藝、燦若星辰仿鈞瓷工藝、金玉滿堂仿琺瑯工藝、水仙迎春仿剔紅工藝、山水清音仿彩漆工藝、翠羽爍金仿點翠工藝等,華彩滿目,工麗精微,無一不是有著自己的故事、悠遠的歷史。

水仙迎春·仿剔紅工藝筆記本封面設計源於故宮博物院藏剔紅水仙花圓盤,經過設計師藝術再加工,並運用現代技術,模仿傳統漆器質地,呈現給使用者逼真的觸覺感受。

國內其他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的仿秘色瓷蓮花碗餅乾;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推出的神秘古蜀三星堆金面人頭仿製品;瀋陽故宮博物院展示近600件最新文創產品,涵蓋「永福系列」「八旗系列」等經典系列。

大英博物館

歐美的博物館很早就開始了IP開發的實踐。最早的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在1871年設立了博物館商店,大英博物館1973年成立了文創產品公司,這兩個國家級大館的銷量都是用上10億美元來計數的。

大英博物館官網商店中,以埃及羅塞塔石碑為原型,以此為IP元素的周邊商品竟多達六十餘種,吃穿用玩,無所不包。其中除了較傳統的資料書、複製品擺件,還包括各種服裝、文具、首飾、杯子,以及充電寶、U盤、鎮紙、鏡頭布、巧克力、布偶玩具等。

大英博物館在天貓的旗艦店,主要都是文具、服飾、簡單家居等產品,共同特點是製作工藝要求不高,能夠展示花紋設計。有了「古文物」館藏經典 IP 的加成,商品的確會更加吸睛,不過設計風格還是和故宮淘寶有所差別,更偏異域風情。如木乃伊和石棺款冰箱貼,埃及神秘祭司水杯等。

羅浮宮博物館

《蒙娜麗莎》作為羅浮宮三大鎮館之寶之一,自然是要被大大利用到周邊產品上的,比如這盒潤唇膏,蓋子上印的是蒙娜麗莎的嘴唇,既然蒙娜麗莎的微笑如此神秘,她雙唇怎能不光潤水嫩呢?

而這個魔方除了印有蒙娜麗莎像外,更印製了別的名畫、雕塑在上面,打亂魔方,你就可以看見名畫們雜燴一鍋的奇妙景象,再將它們拼湊還原,倒是頗考驗智商。另外還有蒙娜麗莎塑料盤、外觀上用了蒙娜麗莎一隻眼睛的口袋鏡、蒙娜麗莎圍裙抹布等廚房用品,名畫貼近家居生活,就從蒙娜麗莎走進廚房做起。

國外其他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周邊可能旨在逗趣賣萌,像這個「跳舞的人們」……是不是挺像蒙克的名畫《吶喊》?

東京橫濱自然博物館就更搞怪了,這個油炸「青蛙漢堡」是配合該館「有毒動物展」推出的……不知道誰有膽去吃這種毒蛙?

結語

博物館IP運營不僅僅是展覽和文創產品,圍繞一個IP概念形成系列化開發的模式也正成為一些博物館的新嘗試。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電影公司合作了全世界知名的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利用電影全球放映的契機,突破了博物館IP產品的桎梏,而且把博物館IP變成了流行文化。

博物館熱情主動張開懷抱,擁抱「網際網路+」,跨界融合、創新發展已邁入一種新業態。基於內容和故事進行IP開發,博物館具有先天性優勢,博物館的每件藏品、每個元素背後,都有一個活生生的故事,它們更加厚重,更加獨一無二,它們邁出市場化步伐,搭上「網際網路+」順風車,迎接IP運營時代。

(凰家商業觀察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文創|文創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 點擊「文旅商業化運營」,第一時間關注文旅業內資訊! 如修建博物館藝術館滿足對歷史、藝術等有需求的人、提供文化街區供興趣愛好相同的人進行文創活動、修建演藝中心供人們舉辦音樂節等演藝活動。隨著大數據、物聯網、3D列印、AR/VR、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應用在文化產業中,賦予了博物館、藝術館、文化街區等新的活力,博物館、藝術館等的功能已經大大超越了傳統的範疇,變得更加社會化、多樣化、數位化。
  • 博物館IP文創產品要敢於突破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既能展示文化精華,又能吸引旅遊者實現文化傳播的博物館,作為文旅融合的必選項而獲得高度關注。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逐漸被博物館、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所重視。博物館IP、博物館IP文創產品等詞語也屢見報端。
  • 從《國家寶藏》到文創周邊,博物館文化 IP 的價值正在放大
    據了解,物喜堂 CEO 張淼此前曾主要從事影視、動漫 IP 的運營,後轉向文化類 IP。張淼告訴36氪,切身經驗來看,文化類 IP 是現階段最適宜介入的品類。 動漫 IP 的衍生開發由來已久,商業化通道搭建、價值挖掘、可延展空間都相對成熟穩定,但中國尚未誕生『立得住』的超級動漫 IP。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一個博物館用幾年時間,研發近萬種文化產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現象,其中奧秘在哪裡?運用知名館藏打造IP,助力產業提升文化內涵,拓展品牌影響力,它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裡?這一個個問題,備受博物館同業關注。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中的一員,有一些思考和感受,與大家探討與分享。
  •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如何進行IP文創開發的?
    李博雅: 近年來陝西歷史博物館通過IP授權攜手一系列知名品牌與企業,不僅將「唐妞」、「唐寶貝」等已有IP釋放出更加強大的商業價值,還打造出「花舞大唐」這一原創IP。通過IP的運營與打造,「唐妞」IP在文創產品、內容創作以及IP授權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 2020博鰲文創周|權威博物館專家:文創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記者 蘇桂除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博物館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
  • ...網文創孵化基地正式掛牌 「網際網路+」 新產業賦能中國工業博物館
    12 月 22 日,瀋陽網際網路文創孵化基地正式在中國工業博物館掛牌運營,這也意味著東北首個以賦能工業文化為目標的「網際網路+產業平臺」正式啟動運營。在啟動儀式上,該項目同時發布了 2021 瀋陽直播帶貨節計劃的相關內容,預示著一座承載了瀋陽百年工業發展史的博物館空間,將在一個新的十年開始的時候, 啟幕全新的發展篇章。
  • 百名專家齊聚西安共話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跨界與融合」
    博物館的「多元與包容」越來越多地以「跨界與合作」的形式投射在博物館的文創領城。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在致辭中表示,陝西曆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全方位多渠道為陝西文博系統搭建具有特色的文化宣傳平臺,資源整合平臺和品牌塑造平臺。
  • 臺灣深度研學|從專業視角吃透文創如何激活鄉村經濟
    為什麼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文創品牌?它是如何通過文創徹底激活鄉村經濟?5月SMART鄉創學院再次全新推出第二期臺灣文創精品遊學之旅從專業視角深度見學臺灣文創成功精髓去臺灣學什麼農特產品如何研發升級走向1+2+3產品牌之路如何打造
  • 阿里魚副總經理王國毅:如何助力IP商業化?
    如何助力中國授權產業整體規模的提升?授權商品零售市場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案?王國毅演講中給出了答案。10月23日,阿里魚副總經理王國毅出席三文娛與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品牌授權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文創賦能新消費高峰論壇,發表了主題為《阿里魚全鏈路助力IP商業化》的演講。
  • 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步入新時代,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文創產品為博物館提供了優厚的附加價值,成為品牌價值的延伸。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博物館業,應該拓寬視野,不斷創新,思考和探索文創產業的全新發展模式。筆者認為,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 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哪些值得看?
    然而,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別的看點嗎?為此,零售君採訪了進駐天貓的11家博物館背後的三個操盤手:上海博物館文化創意中心、蘇州市博欣藝術品有限公司,以及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V&A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英國國家美術館等全球頂級文化藝術IP在中國的獨家授權與運營商上海品源文華,為大家呈現關於博物館文創的另一個視角。
  • 全國首個非國有博物館文創聯盟在穗成立
    活動旨在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健康可持續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構建非國有博物館在文創領域的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平臺,推動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產業協同發展,深入挖掘和活化博物館的文物、文化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北京舉辦博物館文創培訓 聚焦後疫情時代博物館文創新業態
    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本次培訓會以優秀博物館文創開發運營經驗分享為基礎,結合疫情常態化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新機遇及新挑戰,共議、共創、共享文博文創新思路。推進文創開發工作 開闢文創產業發展新路徑會上,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介紹了全市文化產業情況。
  • 上海文創園區集聚效應顯現,未來將推動產業集聚、產城融合
    上海北部的寶山區,有一處叫做「智慧灣」的網紅地標,一個個色彩明豔的「貨櫃」內,駐紮著一家家充滿活力的文創企業,還有各種博物館、科普公園、體育公園,每天都吸引著不少市民遊客去「打卡」。人們置身其中,拍照、運動、逛吃,往往有種分不清園區、社區還是街區的感覺。
  • 陸文:IP產業的政策落地解讀
    授課課程 |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 文創賦能-商業IP化運營三期課程《政府眼中的IP:IP產業的政策落地解讀》授課老師 | 陸文  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IP是穿著Internet的外衣、流淌著文化創意產業和多元化包裝運營血液的文化創意智慧財產權。」——陸文政府眼中的IP產業鏈是怎樣的?
  • 變身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國寶就這樣華麗轉身
    一件好的文創產品是博物館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將文化遺存與當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對接起來,讓觀眾把國寶文化帶回家,在使用中了解國寶,既是觀眾的心願,也是博物館人的實踐。  近年來,文化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相關創意產業的發展,成為博物館盤活館藏文物資源、實現公共文化成果惠及民眾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 一文看懂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近日,文旅部公示了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名單,共13個園區入選;暫保留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稱號並開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它們分別是:那我們就來看一下什麼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驗收的標準又是什麼?
  • n次方——購物中心裡的文創品牌孵化中心
    近年來,隨著創業浪潮的掀起,文創產業已成為繼電商、手機應用平臺後再一個聚集諸多青年才俊的創意創業領域。 n次方作為新型文創品牌孵化中心,與其他創意產業孵化中心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於選址,n次方開創性的將整體空間布局在一家商業購物中心,而非傳統的創意產業園區或辦公樓。
  • 文創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文創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在「數字」賦能下,文創產業得以擁抱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最終實現「文化+科技」的全面融合發展。從國外經驗看,在經濟增長遇到瓶頸時,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提供增長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