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IP文創產品要敢於突破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既能展示文化精華,又能吸引旅遊者實現文化傳播的博物館,作為文旅融合的必選項而獲得高度關注。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逐漸被博物館、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所重視。博物館IP、博物館IP文創產品等詞語也屢見報端。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其原意為「知識財產所有權」,中文直譯是智慧財產權,原多指影視、文學、遊戲和動漫等,後擴大到包括博物館在內的很多領域。

長期以來,多數博物館的產品開發主要以書刊、畫冊、文物複製仿製品和紀念品為主,開發的目的主要是宣傳博物館藏品和文化。銷售對象和用途主要以進館觀眾的購買和有關部門用于贈送的採購為主,銷售額很低,形成脫離市場的固化理念。大家既不太關注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也不太關心博物館IP的問題。

而文創產品屬於產業,產業的市場屬性決定了文創產品要符合市場的需求。公共文化事業的博物館如何發展符合市場產業下的文創產品,一時間眾說紛紜。對博物館IP和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誤解也隨之產生。

誤解一:博物館IP等於博物館卡通形象。

不少「專業人士」鼓動一些博物館開發自己的卡通形象,將博物館IP限定為博物館卡通形象,進而將博物館IP文創產品限定為圍繞卡通形象開發的文創產品。卻不知卡通形象需要長時間的、花費巨大的宣傳推廣,這樣的大投入令很多博物館難以承受。在博物館卡通形象不廣為人知的情況下,博物館卡通形象文創產品很難被大眾廣泛接受。

誤解二:博物館IP只是鎮館之寶。

一些博物館經過層層選拔,選出幾件博物館鎮館之寶,並將其定為博物館IP。將博物館IP文創產品限定為圍繞幾件鎮館之寶進行設計。有些鎮館之寶確有很大的文物和文化價值,但不具有可愛、有趣性,加之開發範圍很窄,由此開發的博物館IP文創產品往往叫好不叫座,很難受到大眾的喜愛。

誤解三: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銷售對象只是進館參觀者。

進館參觀者只是博物館IP文創產品潛在購買者中的一小部分,社會大眾才是文創產品消費的主力軍。況且,很多博物館在建築設計時本沒有符合商業規律的銷售場所。如今,由於把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銷售對象設想為進館的參觀者,於是博物館內大量增設銷售店面和銷售櫃檯,使得博物館裡十分擁擠。這與博物館內嚴肅的環境不相符,參觀者購物的舒適度也較差。

誤解四:博物館IP文創產品只是文具、書刊、畫冊、文物複製仿製品、紀念品等。

這是博物館宣傳品的思路,是狹隘理解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表現。文創產品包括了各種具有文化創意的生活消費品和藝術品等,博物館IP文創產品同樣如此。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除了文具、書刊、畫冊、紀念品,更多的是巧克力、餅乾、糕點、糖果等,甚至還有服裝、箱、包、鞋、帽和化妝品等。

誤解五:所有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類別應該一樣。

博物館的類別不同,博物館館藏文物不同,所有博物館IP文創產品類別均一樣,勢必造成博物館IP文創產品千篇一律的現象。

誤解六:博物館的策展與博物館IP文創產品開發無關。

博物館常設展和博物館特展的策展,均關乎觀眾和社會的關注度。因展開發的博物館IP文創產品也會因策展的成敗影響銷售業績的高低。

博物館中集中著人類文化、科技、藝術等眾多領域的瑰寶,是美的集中展示地。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表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博物館IP文創產品開發的原則。

發展市場化的博物館IP文化產品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市場化的理念。

博物館IP文創產品市場化並不是洪水猛獸,不是讓博物館市場化,也不是讓博物館變成市場,更不是讓發展博物館IP文創產品丟掉文化,而是在開發人們需要的產品的同時,展示博物館的文化,是要開發人們喜愛購買的博物館IP文創產品,並按照市場的規律進行銷售。

二是,博物館的IP是全IP。

博物館的IP不僅是幾個鎮館之寶,也不僅是博物館的卡通形象等。博物館館名、LOGO和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等均是博物館的IP。博物館要按照規定,依法授權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

三是,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銷售對象是所有館內外的潛在消費者。

博物館的IP文創產品不是為入館觀眾準備的文創產品,而是大眾的文創產品。其銷售方式不應僅僅局限於博物館內的商店和櫃檯,可以進入實體銷售渠道,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等進行銷售。博物館內的商店和櫃檯應該越少越好,博物館內絕不應該過度商業化。

四是,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設計要以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和展現博物館文化相結合為標準。

博物館IP文創產品創意時最忌諱先從文物、圖畫、書法等入手。應首先考慮大眾的需求,從讓生活更安全、衛生、方便、舒適等,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角度去創意,然後再考慮博物館裡哪個IP很適合與之結合,再進行設計。

五是,不同博物館需要不同的IP文創產品。

歷史博物館,科技、軍事、農業、藝術等專業博物館……各種類別博物館的文化內涵不同,博物館IP文創產品開發的方向也不同。如:圍繞軍事博物館開發的壓縮餅乾系列就不適合兒童玩具博物館。

六是,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開發要與策展相結合。

首先,策展中展品的選擇,既要保證有文物價值、文化價值很高的展品,還要有一些有趣或可愛的展品。臺北故宮常年展出的翠玉白菜及圍繞其開發的IP文創產品,就是策展與IP文創產品成功結合的經典案例。

另外,策展中的文化體現方式也影響著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開發。多維度的展現展品中的文化精髓,喚起人們對展品多角度、全方位的關注,對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開發廣度與深度有著重要影響。

一座座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殿堂,擁有取之不盡文化源泉,充分務實地探索人們的需求,全面深入地挖掘博物館的文化,讓中國文化伴著美好生活走出博物館,走向世界。

相關焦點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文物單位所擁有的傳統文化資源是文博文創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從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大熱,帶動整個博物館文創產業「井噴」,到國家《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出臺,幾乎每個博物館都開始探索文創產品開發領域。
  •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如何進行IP文創開發的?
    博物館IP要滿足消費者與日俱增的文化體驗性消費訴求專訪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部長李博雅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71萬件,僅次於故宮博物院。但現階段產品多為諸如鑰匙扣、小鏡子等「旅遊八大件」紀念品,不能滿足消費者與日俱增的文化體驗性消費訴求。因此,以唐妞為代表的博物館IP開發不僅要守住已有市場,精耕細作現有品類,也要延伸產品線,用全產品理念開發多品類產品,用多元、豐富的產品線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保有市場佔有率。比如唐妞最新嘗試《唐妞駕到》漫畫就通過薇婭直播,刷新了3秒銷售2萬冊的漫畫界新成績。
  • 舟山博物館文創產品參展「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
    12月1日,「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隆重開幕,此展由浙江省博物館牽頭的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文創聯盟攜手浙江省文瀾閣博物館商店聯盟聯合舉辦。舟山博物館選送的文創產品「龍茗·陶瓷馬克杯」「溢香·檀木薰香器」「清音·墨竹傘」等參展。
  • 跟博物館學如何運營IP 文創產業「商業化」的N個正確示範
    本屆博博會,有613家博物館及企業集中亮相,參展博物館涵蓋眾多學科類型,企業涉及博物館展陳、照明、數位化、文創開發、網絡技術等九個專門領域,展示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項目、新產品。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各大博物館除了文創IP,3D、VR、AR、雲計算、大數據外,工業4.0、人工智慧、導航定位等也給人們帶來新的體驗方式。
  • 文創產品開發,博物館都有什麼權利?
    ;受到啟發的諸多博物館亦紛紛推出文創產品,引領了全民國潮風尚。[6] 在與合作企業一同完成設計加工,擬將新的文創產品量產銷售時;故宮博物院會主動在官網發布《故宮博物院品牌合作產品信息公告》,向社會公眾公開介紹文創項目名稱、文創產品樣圖以及合作單位信息,在推廣產品的同時也為合作單位提供了宣傳,實現在故宮文創品牌下的雙贏。
  • 變身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國寶就這樣華麗轉身
    據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李六三介紹,國博立足館藏文物普查和研究基礎,深入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器型紋飾、銘文釋義等元素,使文創產品成為國家博物館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此外,國博在文創產品的開發活動中還堅持充分尊重國寶、在使用中了解國寶、注重文創產品的人性化等原則。
  • 各大博物館文創產品網上大賣
    疫情在全球蔓延,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世界各大博物館悉數暫停對公眾開放,除了把展覽轉移到線上之外,各大博物館各具風格的文創產品在線上的銷售仍然在進行中。以入駐天貓平臺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例,最近又有包括梵谷頭像鑰匙圈掛件、日月系列鏈條書籤行李牌等8件上新。
  • 多家博物館文創產品亮相合肥文博會
    作為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參展代表,劉欣在4天的博覽會上,不僅向參觀者們介紹了依託館藏文物打造的系列文創產品,還從中獲得許多創意啟發。「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魯迅手稿、藏書、藏畫等文物。其中,博物館利用魯迅先生頭像、魯迅手繪外文書籍圖等館藏文物資源,原創開發出學習用具、生活用品等多品類文創產品。」
  • 百名專家齊聚西安共話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跨界與融合」
    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西安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副館長魏成廣以及來自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副主任委員單位、會員單位、特邀單位等110餘家150餘名代表及部分知名文創企業代表與媒體記者出席本次會議。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就在故宮元宵夜亮燈美景刷屏的同時,一則「2017年故宮文創營銷收入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的新聞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引發文化旅遊行業熱議。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收入達15億元,以故宮為主題文創產品種類已突破1萬種。故宮文創的走紅,也點燃了各地文創的熱情。
  • 藏在文具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為何深受消費者追捧?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伴隨著博物館文創熱潮,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文創產品跨界融合於一體。根據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整體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盤點這些博物館性質文具店,給文創周邊產品帶來哪些新的機會?
  • 景區「文創IP」產品已成標配
    你所設計的文創產品佔我遊客量的百分之幾?生產出來後,每年能賺多少錢等。他回答不出來直接KO。如果他都有考慮,那麼再追問,你說能賺錢,那麼我們能風險共擔嗎?因此,我們相信,首先文創IP產品是景區專屬的旅遊紀念品,也是景區贏利的獨特產品,所以文創IP產品的第一法則是,每個產品都要「自帶流量」,產生贏利。
  • 熊貓碰上青銅器 成都博物館文創IP在小西博會上火了一把
    熊貓手提青銅器 兩種四川元素結合的文創產品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這個熊貓手提包好乖喲,你看它還人模人樣地在叉魚呢。」「一看那個冒節子,我就知道是肥腸粉。」在「小西博會」文化和旅遊產業館成都博物館展廳處,結合熊貓、肥腸粉等四川元素和青銅器等成都博物館IP結合的文創產品,引得遊人自行向同伴安利。拿青銅器叉魚的熊貓文創品引遊人「自安利」「這個熊貓手提包好乖喲,你看它還人模人樣地拿著青銅矛在叉魚呢。」
  • 洛陽博物館闢邪系列文創產品萌翻中國博博會
    2016年9月16日,第七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在成都新會展中心開幕,洛陽博物館的闢邪系列文創產品在開幕當天首次亮相,驚豔全場,吸引了許多觀眾和參展商的眼球。讓觀眾「將文物帶回家」,「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這是洛陽博物館的文創目標。近年來,洛陽博物館依託豐富的館藏資源,通過3D列印技術、三維數字掃描技術等,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開發了各類文化創意產品,多渠道地拓展和延伸洛陽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
  • 好物│這些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小眾又好玩
    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眾多博物館有序開放,讓很多「博物館迷」的樂趣回歸。而除了逛博物館,「打卡」知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讓很多「博物館迷」同時擁有「博物館文創迷」的「身份」,看看這些等你「翻牌子」的文創產品,是不是小眾又好玩?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海錯圖》U型枕 作者提供/光明圖片《清明上河圖》書籤 作者提供/光明圖片文創工作是博物館整體工作的一部分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文創產品也是商品,文創研發要符合市場規律第三,文創產品也是商品,文創研發要符合市場規律,明確定位,搭建完善的經營結構,才能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文創產品要有明確的客戶定位,用不同風格、功能和價位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
  • 從《國家寶藏》到文創周邊,博物館文化 IP 的價值正在放大
    在衍生產品創新方面,物喜堂和奧秘之家合作推出了「國寶原創周邊解謎互動禮盒」,用戶可以從杜虎符工牌、千裡江山圖馬克杯等文創產品裡找到解謎線索,是衍生品但它們能看、能用、也能玩。該產品在摩點網已超過認籌額 600%。
  • 我市4項博物館文創產品入圍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初評名單
    12月15日,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辦法》(試行)及初評細則,180項文創產品進入終評。濟南市博物館「亞醜罍溫酒器」章丘區博物館「李清照茶具」本次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由中國文物報社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協辦,北京清尚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支持。活動自8月11日啟動以來,得到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積極響應。
  • 章丘區博物館文創產品上新,一睹為快!
    >新 品 上 新 文 創 章丘區博物館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與經營始終致力於深度發掘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文化內涵
  • 憶江南·長三角文創產品博覽浙江省博物館舉辦
    憶江南·長三角文創產品博覽近日在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舉辦。活動由浙江省博物館主辦,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十多家單位支持,展出文創產品共計五百餘件,涵蓋了生活家居、文房用品、服裝飾品、數碼3c、工藝陶瓷類、絲織刺繡類、飲品類等,種類豐富,設計新穎巧妙,堪稱是一場江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展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