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文具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為何深受消費者追捧?

2020-12-24 制筆採購大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伴隨著博物館文創熱潮,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文創產品跨界融合於一體。

根據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整體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盤點這些博物館性質文具店,給文創周邊產品帶來哪些新的機會?

北京文具博物館

去年,北京故宮博物館正式發布「故宮文具」品牌,博物館和文創相結合,催生出更多元化的方式。此前「故宮文具」品牌正式發布,相關產品也一併上線,在發布會上舉行故宮文具旗艦店天貓新文創首發儀式。

在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裡可以看到,各種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和文具相結合,體現出中華五千多年來的文化內涵與時尚元素,展現出中國文化獨一無二的美,吸引更多人了解文具背後的故事。官方線上商店的推出,更是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博物館文創產品。

文具博物館裡如此高顏值的文創周邊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現如今,各大博物館蘊含著千年底蘊,獨特的文化印記已成為打卡聖地,更是文具控最喜歡的地方。

「架不住好看,太戳我心了,所以再貴也會買。」有網友對文創文具產品評價道。買文具是文具控生活的儀式感,100來塊錢的國風文具也被用來當作伴手禮,像工藝品一樣的文具,既好看又實用。

每座城市的博物館都承載了一個民族的記憶,打破傳統的模式,文具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也凸顯出創新設計理念。

Loft文具

很多人都稱,日本LOFT是一家走進去就出不來的文具店,LOFT店內所展示的一系列文具像極寶藏。據統計,被網友譽為文具朝聖地的LOFT在日本有120多家實體店,年銷售額均達到數十億人民幣的規模。從文具到家居生活用品、美妝、雜貨和設計藝術品等應有盡有。

店內文具種類數不勝數,賣品多但店面給人的感覺卻是錯落有致,雜而不亂,一進店就讓人挪不開腳步,一個個精緻的文具類產品陳列在貨架上,觀賞性極強。

由於自選雜貨店的屬性,品類推陳出新快,這絲毫不影響店內商品的陳列擺放,讓進店的人體驗一站式購物體驗。

在手帳專區,可以看到一整面牆展示一系列來自全國各地20多個品牌的鉛筆。細緻的擺放讓文化用品快速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而店內的產品來自設計師搜羅的全球好物,店員也像極博物館解說員,經過專業的訓練下,讓你了解認識關於文具使用技巧和知識,最後讓你心服口服消費買單。

此前,LOFT宣稱將在上海開設首店讓文具控沸騰了。能否提供獨特的中國門店體驗從而增強消費者來店率、選品是否足夠獨特有新意、能否適應中國市場迅速的變化都是LOFT要考慮的因素。除此之外,LOFT已經成功入駐線上天貓店,讓文具通過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晨光文具開設「另類」文具店

在國內,文具龍頭企業晨光在原有的晨光生活館上推出升級版九木雜物社,門店大多開在購物中心,主要推出一系列有情懷,有故事的文創產品,店內一系列的文具周邊產品吸引更多年輕消費群體。積極與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品牌展開跨界合作,催生零售新業態。

晨光文具注重用文化培養情感共鳴,越來越多消費者看重高品質生活理念。塑造消費場景拉動更多價值觀和愛好相仿的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消費體驗。

文具和博物館的連結,讓文具博物館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跨界集合的方式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品類。

文創產品已經成為打造小眾文化的主流,通過充分觀察消費者需求和痛點,讓每個產品和消費者產生連結,加強黏性,提高文具的附加值。

相關焦點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文物單位所擁有的傳統文化資源是文博文創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從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大熱,帶動整個博物館文創產業「井噴」,到國家《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出臺,幾乎每個博物館都開始探索文創產品開發領域。
  • 從文具產品到文創行業 晨光文具把生意經營成為文化
    而這些文創產品也成為九木雜物社所擺設的晨光文具產品中的主要部分。   在產品內容上,晨光文具和國內外眾多知名IP合作,比如鹿晗生日季、孤獨星球,及米菲、海綿寶寶、小王子等卡通形象合作,推出一系列有故事、有情懷的內容文創產品。從文具到文創生活,晨光充分基於消費者的需求洞察,重視文具的高附加值。過去一年,晨光文具也積極與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獨立插畫師、作家等,展開不少跨界合作。
  • 博物館IP文創產品要敢於突破
    大家既不太關注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也不太關心博物館IP的問題。而文創產品屬於產業,產業的市場屬性決定了文創產品要符合市場的需求。公共文化事業的博物館如何發展符合市場產業下的文創產品,一時間眾說紛紜。對博物館IP和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誤解也隨之產生。誤解一:博物館IP等於博物館卡通形象。
  • 博物館文創相繼爆紅
    作為首個推出文創蛋糕的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2018年文創收入達1941萬元,相比2017年的1330萬元,增幅明顯。廣東省博物館文創設計開發重點緊跟博物館的收藏和展覽方向,比如深受市場歡迎的系列學習用品。在其官方微信微店,展示的粵光寶盒系列產品包括主題膠帶、精緻飾品、時尚包裝、珍藏書籍、日用品、創意文具、扇面展燈等。
  • 「高顏值」手帳產品受追捧
    □ 本報記者 李豪悅當電子產品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後,無紙化辦公對文教用品領域開始產生衝擊,致使國內部分文教用品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發展中高端精品文具,以順應消費升級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文具的需求。而高顏值且具有「時尚」屬性的手帳產品,逐漸成為精品文具的代表之一。手帳文化流行從剛需到追求品質文具作為必需品的屬性似乎在降低。
  • 博物館文創發展趨勢淺見
    結合市場和觀眾的消費需求,筆者認為我國博物館文創的發展將呈現如下趨勢:更注重生活化、實用化實用性一直是設計領域所追尋的第一目標,消費者在購買一件商品時往往更注重這件商品的實用性,或者是考慮在日後生活中會不會使用到。
  • 多家博物館文創產品亮相合肥文博會
    作為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參展代表,劉欣在4天的博覽會上,不僅向參觀者們介紹了依託館藏文物打造的系列文創產品,還從中獲得許多創意啟發。「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魯迅手稿、藏書、藏畫等文物。其中,博物館利用魯迅先生頭像、魯迅手繪外文書籍圖等館藏文物資源,原創開發出學習用具、生活用品等多品類文創產品。」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文創商店,一款「小智」、「小慧」玩偶特別受遊客歡迎。據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是疆內首個被國家文物局選定的文創開發試點單位。該博物館文創商店從2017年開展文創產品開發以來,已研發出6大系列300多種文創產品,涉及日常用品、文具、玩具等。這些文創讓文物變得既有時代氣息,也飽含歷史厚重感。
  • 除了故宮,原來濟南還有這麼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貌美又實用!
    12月15日,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辦法》(試行)及初評細則,180項文創產品進入終評。其中,我市推薦參評的濟南市博物館「亞醜罍溫酒器」、「模塊折枝花紋堅果盤」和章丘區博物館「李清照茶具」、「一刀圓尺」,共4項作品入圍初評名單進入終評階段。
  • 那些廣受歡迎的文創產品大盤點!
    文創在追求品味提升的時代成為了備受文藝青年追捧的寵兒,文創產品意味著賦予一個產品創新價值,同時附加上獨特的文化內涵,使其為文化屬性代言。簡單的將文化標籤貼在現有的簡單產品上僅僅是創意性較低的基礎文創產品,而博物館在文創產業能夠成為主力軍,正是因為博物館往往能把新穎的創意靈感與厚重的文化內涵結合的巧妙,打造出令人驚豔又極具標誌性的文創產品。
  • 入局網際網路創意產品 晨光文具如何玩轉這筆生意?
    打開晨光文具在某電商平臺的官方旗艦店,也不難發現衍生品專區有此前和韓寒旗下ONE合作的文具禮盒套裝,也有和各大博物館等合作的文創產品,大部分產品的銷量均突破千件,其中ONE BOX無用之詩銷量則突破3萬。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實際上,不光是新華書店,近年來,包括故宮、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會推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日曆,甚至還有月餅、糕點等美食;前些時候,「新華字典出帽子了」也曾登上熱搜……跨界推出文創產品,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而不變的核心,還是「文化」。讀者們觀看新華書店推出的一些創意文具。
  • 我市4項博物館文創產品入圍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初評名單
    12月15日,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辦法》(試行)及初評細則,180項文創產品進入終評。濟南市博物館「亞醜罍溫酒器」章丘區博物館「李清照茶具」本次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由中國文物報社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協辦,北京清尚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支持。活動自8月11日啟動以來,得到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積極響應。
  • 文創產品設計定位應是大眾「日用品」 而不是「擺件」
    文創產品是「日用品」而不是「擺件」按照主辦方的說法,這次大賽是希望「讓博物館裡珍藏的瑰寶走進日常百姓生活,讓博物館中的文化『活』起來」,探索「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新途徑,利用文創產品拉近觀眾與博物館的距離,加深公眾對博物館的文化認同感」。
  • 文創日曆熱銷,為何一年比一年更火爆?
    文創日曆熱銷,為何一年比一年更火爆?文創日曆的價格通常要高於傳統的掛曆和日曆,文創日曆價格普遍在百元左右,百元以上的禮盒套裝也不在少數。不少消費者表示,如果做工好,100塊錢以內差不多能接受,也有消費者表示願意為原創設計和IP品牌買單。最近幾年,各種被賦予文化創意色彩和DIY的紙質日曆走紅網絡,文創日曆越來越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 華高萊斯:倉敷美觀——一座活著的日本文創博物館
    2.買——放大產業符號,帶著文化買買買除了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文創產業,倉敷最傳統的紡織業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深受外來文化影響。在這種影響下誕生的產物,就是目前倉敷紡織業的象徵——牛仔褲。參觀時需要脫掉鞋子、換上拖鞋,這種樸實無華的日式生活風格深受歡迎,讓人可以放鬆身心地去參觀。桃太郎的機關博物館據說,日本古老傳說中的桃太郎,就是活躍在倉敷的人物,所以在此建立了日本只此一家的桃太郎機關博物館。
  • 切入文具手帳興趣社群,「Paperi」瞄準中高端文具市場做生活文創品牌
    「Paperi」的整體布局依託文具和手帳愛好者社群,致力於孵化文創產品,並謀求從文具出發,打造生活方式品牌。 伴隨國內消費升級和生活質量提高,文具和手帳愛好者消費力覺醒,成為了復購力最強、價格最不敏感的消費群體之一:在「Paperi」的用戶畫像中,細分文具和手帳愛好者相較產品質量和價格,更看重產品的設計和品牌,更容易為品牌和設計師溢價買單。
  • 3000個高端文創品牌齊登場!京東文具薈成用戶打卡網紅店!
    近年來,故宮日曆、故宮手帳等文創產品不斷爆紅,預示著文化消費的大熱潮即將到來。一方面是線上爆紅的眾多文創產品,另一方面是線下引來眾多潮流用戶打卡的網紅店,京東洞察到這一趨勢,合二為一的京東文具薈應運而生,並於6月15日在太原正式營業。
  • 文創產品開發,博物館都有什麼權利?
    ;受到啟發的諸多博物館亦紛紛推出文創產品,引領了全民國潮風尚。 館藏單位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與授權模式 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主要為針對博物館館藏資源的核心元素進行提煉及再創意,[4]然後將再創意形成的各類元素運用到諸如書房墨寶、時尚潮品、文具書籍等產品中去;形成具備館藏資源特色特徵的文化創意衍生品,通過對此類衍生品的銷售吸引社會公眾對博物館的注意力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隨著國際、國內對文化產業的日趨重視,從2013年開始,安陽博物館著手文創產品的開發和利用。通過7年的探索與努力,該館文創產品開發工作從起步日漸走向成熟。「我們剛開始做文創產品時,可用的經費比較少,所以開發的種類比較單一,是對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初步探索。」說起剛開始接觸文創產品時,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負責人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