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巴菲特曬出一張其佩戴比亞迪生產的口罩照片,並配文「我的目標是長命百歲,目前為止進展還不錯。」許多人都想不明白:巴菲特已經89歲了,而且得過前列腺癌,他為何就精力不衰,而且還堅信自己能夠繼續幹下去呢?
伯克希爾哈撒韋歷史上第一次線上年度股東大會,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只有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阿貝爾(Greg Abel),這也讓許多人越發相信,雖然巴菲特三緘其口,但是「傳位詔書」其實已經準備好了,上面的名字就是阿貝爾。
不過,巴菲特對此的解釋是防疫期間,居住在洛杉磯的芒格(Charles Munger)和居住在紐約的、負責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賈因(Ajit Jain)不便趕來奧馬哈,這倒也言之成理。巴菲特還說,自己和芒格的身體都很好,預計芒格明年此刻就會重新回到自己身邊。
也許,外間的推測與巴菲特的解釋其實都是說得過去的,或者說至少都有一半正確——巴菲特的確有意讓阿貝爾來接班,但是他自己一時半會兒還沒有隱退的意思,所以暫時還是不要披露相關計劃為好。
4月14日,巴菲特曬出一張其佩戴比亞迪生產的口罩照片,並配文「我的目標是長命百歲,目前為止進展還不錯。」可是老話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許多人都想不明白:巴菲特已經89歲了,而且得過前列腺癌,他為何就精力不衰,而且還堅信自己能夠繼續幹下去呢?
答案是,巴菲特的自信很可能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來是他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最清楚,二來是他的切身經歷告訴了他一個規律——頂尖投資人確實是一個長壽群體。巴菲特的三位老師,費雪(Phil Fisher)活了96歲,多德(David Dodd)活了93歲,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壽數最短,也有82歲;他身邊的芒格現在96歲,經常被人拿來和自己相提並論的索羅斯(George Soros)與他同齡,不久前還因為西方石油交易對他開火的伊坎(Carl Icahn)83歲,都還高度活躍。
事實就是如此,頂尖投資人長壽是個普遍現象。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2006年,美國《紐約時報》曾經組織了一次全球十大頂尖投資經理人評選,入選者幾乎全部進入了本文下面的長壽名單(過世者最低年齡80歲,在世者最低年齡70歲),唯一的例外是對衝基金巨子普萊斯(Michael Price),因為他1951年生人,現在「只有」68歲。
下面就是投資界和長壽界當之無愧的兩棲巨星們。
過世的頂尖投資人:
卡恩(Irving Kahn):109歲
積極管理經理人中的超級元老,Kahn Brothers Group創始人。
紐伯格(Roy Neuberger):107歲
路博邁集團創始人,著名藝術收藏家。
凱睿(Philip Carret):101歲
Amundi Pioneer前身Pioneer Fund創始人,《投機的藝術》(The Art of Speculation)作者。
小科爾伯格(Jerome Kohlberg Jr.):100歲
私募股權巨頭KKR創始人。
費雪(Phil Fisher):96歲
「成長型投資之父」,巴菲特的老師之一。
鄧普頓(John Templeton):95歲
「全球投資之父」,富蘭克林鄧普頓創始人。
施洛斯(Walter Schloss):95歲
格雷厄姆的弟子,價值型投資大師,慈善家。
德雷福斯(Jack Dreyfus):95歲
「華爾街之獅」,向投資大眾推廣共同基金的先驅。
卡波特(Paul Cabot):95歲
事實上的第一家開放式共同基金公司道富投資創始人。
是川銀藏:95歲
「日本股神」,「最後的投機者」。
多德(David Dodd):93歲
巴菲特的老師之一,格雷厄姆長年的研究夥伴,兩人實際上已經不可分割。
科斯託蘭尼(André Kostolany):93歲
「歐洲巴菲特」,「德國證券教父」,《這就是證券市場》(Das ist die Börse)作者。
惠特曼(Martin Whitman):93歲
Third Avenue Management創始人。
皮肯斯(Thomas Pickens Jr.):91歲
對衝基金巨頭,「油王」。
伯格(John Bogle):89歲
「指數基金之父」,先鋒公司創始人,被巴菲特推為「投資者的英雄」。
奈夫(John Neff):87歲
市盈率鼻祖,逆勢投資大師,先鋒溫莎基金王牌經理人。
史萊特(Jim Slater):86歲
英國投資大師,《祖魯法則》(The Zulu Principle)作者。
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82歲
巴菲特的老師,「價值型投資之父」。
老甘迺迪(Joseph Kennedy Sr.):80歲
擁有萬花筒生涯的投資家,證監會第一任主席、海事委員會主席、駐英大使、總統的父親。
在世的頂尖投資人:
芒格(Charlie Munger):96歲
伯克希爾副董事長,巴菲特的金牌搭檔。
巴菲特(Warren Buffett):89歲
伯克希爾董事長,「股神」。
索羅斯(George Soros):89歲
傳奇投資人,量子基金創始人。
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87歲
「對衝基金教父」,老虎基金創始人。
伊坎(Carl Icahn):84歲
「華爾街狼王」,積極派投資人。
麥樸思(Mark Mobius):83歲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羅傑斯(Jim Rogers):77歲
傳奇投資人,量子基金創始人。
庫珀曼(Leon Cooperman):77歲
對衝基金巨子,Omega Advisors創始人。
林奇(Peter Lynch):76歲
超級投資經理人,富達麥哲倫基金傳奇締造者。
克拉維斯(Henry Kravis):76歲
私募股權投資巨頭KKR創始人。
羅伯茨(George Roberts):76或75歲
私募股權巨頭KKR創始人。
麥嘉華(Marc Faber):74歲
「末日博士」,投資人、財經評論家。
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73歲
私募股權投資大師,黑石創始人。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投資大師們的壽命不但有數量,更有質量。巴菲特和芒格等至今依然在做全職工作,而即便索羅斯、羅傑斯這些已經半退休的人,其實也在不斷研究當前的全球經濟、金融、政治和社會發展,並不時在各種媒體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最長壽的卡恩可謂是最有代表性,直至逝世前不久都還在工作,不斷進行各種研究,調查潛在的企業投資對象。
那麼,為何這些投資大師們能夠健康長壽,而且同時還保有旺盛的精力呢?顯然,這和他們的職業有莫大的關係。專家經過研究指出,這可以從熱愛工作、積極動腦、良性應激、心智與修養、醫護環境五個角度去解釋。
熱愛工作
一般來說,那些心情更快樂,工作更富有成效的人,往往會身體更健康,壽命也更長。不必說,所有這些大師們都是從心底裡熱愛投資事業的。
積極動腦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要我們總是願意開動自己的腦筋,老年痴呆和其他各種大腦功能退化疾病就會遠離我們。說起動腦,通過選股來超越大盤,無疑是最需要開動腦筋全力以赴的目標之一。
良性應激
其實,有壓力並不總是壞事,因為壓力也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壓力,或曰所謂良性應激其實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得到提升。在股市中衝浪確實富有挑戰性,但是又遠不及鬥牛和賽車那麼危險。也許,格雷厄姆和史萊特在熊市當中投資的經歷不但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同時也幫助他們進行了更好的心理和精神建設。
心智與修養
雖然不是沒有例外,但是這些投資傳奇大多都有一段較為舒適的成長經歷,因此造就了健康的身體和心態。事實上,也許應該這樣說,他們是因為身心足夠健康才獲得了事業的成功,而不是事業成功使他們變得身心健康起來的。
醫護環境
人到老年,筋骨肯定會不如青壯年,而要維持健康,成本自然也就越來越高。這些投資大師都擁有可觀的財富,因此自然也就可以享受到比平常人更優越的醫護環境。
最重要的,也許還是心態,是始終如一地對生命和生活充滿好奇與熱愛。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說:「如果失去熱情,你就將失去能量,而如果失去能量,你就將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