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牛牛,這次跟大家說一說佝僂病的主要表現及如何防治,家長們要留心。我們常說的佝僂病是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一種嬰兒缺乏病。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和骨骼改變,同時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防治佝僂病是每個兒科醫療和保健工作者的職責,也是每個家長應高度重視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佝僂病與維生素D和鈣的不足及生長過快等因素均有密切的關係。維生素D缺乏一方面是內源性缺乏,即由於缺乏紫外線照射皮膚,致使皮內的7-脫氫膽固醇變為維生素D的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外源性缺乏,即攝入維生素D不足(包括食物和藥物兩種來源)。而鈣不足的原因更多。小兒生長過速,早產兒先天不足,環境汙染嚴重,穀物食入過多致使植酸過多影響了鈣的吸收,慢性感染影響了維生素D在體內的活化,食物中鈣含量少或鈣磷比例不當等等,均可導致佝僂病的發生。
佝僂病臨床表現可分為症狀和體徵兩大部分。佝僂病活動早期神經精神症狀主要表現為煩躁、多汗、易驚、睡眠不安、夜哭等。而煩躁、多汗往往使孩子睡覺時枕部多與枕頭摩擦導致枕禿。枕禿多見於佝僂病,但並非僅靠這一點就可診斷為佝僂病。夏季天熱出汗多,孩子枕禿的現象是較普遍的,輕易下診斷和過量用藥對孩子是不利的。
佝僂病主要表現為:
佝僂病活動期主要表現為骨骼改變,如顱骨軟化、滷門大、滷門閉合晚、出牙遲、方顱、肋骨串珠、雞胸、漏鬥胸、手鐲、腳鐲、X型或O型腿等12種症狀,同時還有全身肌肉鬆弛的表現,如頸部無力,坐、站、走較遲、腹肌無力使腹部膨隆如娃腹,寶媽們要留心注意。
臨床表現加上血液化驗和X線檢查才可確診。不能憑一兩點症狀或體徵就妄下診斷。常常見到缺乏經驗的家長被佝僂病嚇得手足無措,給孩子過量補充維生素D,導致中毒。
佝僂病的防治:
要知道佝僂病的防治並不困難,首先要從孕婦做起,孕期、哺乳期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多曬太陽,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對孩子是十分有益的。第二,提倡母乳餵養,據WHO規定,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在前4個月不需添加任何營養素,包括衛生毒D和鈣。母親給予孩子的就是適合於他的生長發育的量,其他額外的補充有時反而影響了他自身的代謝,其中也包括鈣代謝。第三人工餵養的嬰兒生後15天起補充魚肝油和鈣。1~6個月的嬰兒除食物外每日補鈣元素150毫克,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即可,7~12個月的嬰兒每日補鈣元素200毫克,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即可。這是根據用供給量標準減去食物中可提供的量之後得出的需補充的量。當然具體到每個孩子還要結合個人生長發育的情況給予指導。第四,孩子滿月後要加強戶外運動,佔體表面積5%的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10分鐘可產生維生素D20國際單位,如果體表面積的10%暴露於陽光下,10分鐘可產生40國際單位,100分鐘即可產生400國際單位(即生理需要量),所以每天戶外運動達到2小時的小兒,內源性維生素D量就足夠了。確診佝僂病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本文為牛牛說育兒原創作品,預轉載搬運請取得本人同意,如若發現將維權到底。
純手工碼子,文內如有錯別字請見諒。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麻煩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