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從「心」出發——前門街道紮實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2020-12-14 瀟湘晨報

前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自2019年年底建站,2020年9月起由社會心理服務專業機構開展運營,根據市區民政局對社會心理服務的要求,結合前門街道的實際情況和居民需求,與3個社區緊密協作,探索建立科學的社會心理服務運行系統,依託體系開展各類心理服務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心理狀態,提高自身工作與生活能力,與鄰裡、小區居民融洽相處,提升服務對象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舉辦了題為「工作環境中,如何快速識別需要心理幫助的人員」的專題講座,街道各社區工作者30餘人參加了講座。老師首先請各位社區工作者進行了心理量表測評,引導各位社工關注了解心理健康知識,來自中科院的專家唐義誠老師幫助大家掌握工作中識別需要心理幫助人群的基本知識,並結合社區工作者日常工作為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理解自身和生活狀態,並為社區工作者講解了心理服務中心內各類專業設備的使用方法。

舉辦了題為「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專題講座,前門街道各社區學生家長和中小學生15人參加活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娜娜老師圍繞小學高年級,初中年級階段的孩子心理發展特徵和學習特徵進行講解,帶領大家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學習問題,讓大家明白孩子學習時的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偏科、厭學、拖拉磨蹭、考試焦慮等現象背後的心理機制。通過生動的舉例講解了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情緒因素對學習的影響等問題。

舉辦了題為「我的睡眠我做主」的專題講座,前門街道各社區中老年居民30餘人參加活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葛一麗老師圍繞生物鐘紊亂,入睡困難、早醒、中途醒來後較長時間才能入睡;多夢,睡不安穩、早起後仍然覺得特別累等睡眠問題,幫助大家從心理學角度理解睡眠問題背後的心理機制,減輕睡眠問題帶來的困擾。講座結束後,心理服務中心的運營老師組建了學習答疑群,為參加活動的居民持續提供答疑和心理服務。

這一系列針對社區不同群體心理服務需求的服務,有效緩解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者等各類群體的壓力和心理問題。未來的日子,我們將繼續開展各類心理測評,通過心理訪談活動摸排了解地區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心理服務需求,並有針對性的提供對應心理服務,讓各位居民共享幸福生活,共築健康人生。

【來源:北京東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棘洪灘街道打造「錦言心語」心理服務品牌
    工作開展以來,街道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靠前指揮,10部門成立棘洪灘街道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召開黨政聯席會、心理服務專題會6次,制定了《棘洪灘街道關於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關於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棘洪灘街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點人群心理關愛服務工作方案》等文件,積極推進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石家莊長安區打造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我們學校自1998年起就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各個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系列適合本學校本地區發展和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吳昊蔚是二十二中兩名專職心理教師之一。
  • 華康心理參加東曉街道「1+6」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會議
    "1+6"心理建設服務體系工作會議召開。作為東曉街道心理健康服務承接單位,華康博愛心理學研究院參加了本次會議。深圳作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為了更好地落實上級關於2020年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指導。針對國內處於「後疫情」期的階段,東曉街道辦對心理服務建設與防控疫情的工作高度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作為街道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重要舉措。
  • 對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議
    從「心理健康服務」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黨和國家在社會心理服務實踐中的逐步深化,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又一具體體現。為切實推進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充分整合各領域與社會心理服務有關的各類工作,培育更多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公民,在實踐中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的工作成果。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內容與目標
    2018年7月21日下午,第二屆心理行業發展促進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心關愛基金主任趙蓬奇出席大會並做了「如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與探索暨『心關愛·進百城』公益工程如何開展」的主旨報告。
  • 國家專家組調研指導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先行...
    -社區」三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建立「1+6+31+N」全區覆蓋心理服務平臺。各區成立區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依託街道綜治中心設立心理服務站,依託社區工作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群眾訴求服務中心設立社區心理服務室。目前,全市74個街道,63個設立了心理服務站;661個社區,580個設置了心理服務室,共配備專職心理諮詢師280多人,心理社工80多人,極大地壯大了基層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
  • 關於加強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因此建議:  一、建立職能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的管理體系。  二、提高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雖然我市目前不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但結合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也為我們下一步探索社會心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經與教育、民政部門溝通協調,現將目前開展的工作作簡要說明:   一、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  (一)健全精神疾病服務網絡。
  • 嘉興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發布
    在12月24日上午的研討會上,嘉興市委書記張兵作嘉興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發布。自2019年6月被列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以來,嘉興堅持全生命周期謀劃、全市域布局、全社會協同,突出隊伍、平臺、機制三個關鍵點,推動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初步走出一條通往幸福嘉興的「健心之路」。
  • 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本報訊 (記者 李詩韻)7月2日下午,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合作籤約儀式暨首屆聯席會議在海棠溪街道辦事處舉行。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關於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合作籤約儀式。記者 張皓瑋 攝  會上,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籤訂共建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合作協議。
  • 【市域社會治理】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確保一方百姓幸福平安
    【市域社會治理】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確保一方百姓幸福平安□新天水記者 王曉華 見習記者 劉嘉「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階段,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劇,導致個體心理問題日益凸顯。
  • 心理測試、講座……重慶一街道與西南大學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來自南岸區政府消息,近日,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合作籤約儀式在海棠溪街道辦事處舉行。據悉,根據《重慶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授牌海棠溪街道為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育實踐基地、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實踐基地、中國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實踐基地,海棠溪街道為該校心理學部的學術研究、社會調查、實習實踐提供支持。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基層人員培訓方案發布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基層人員培訓方案解讀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指導各地做好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提升試點地區基層人員的心理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基層人員培訓方案(試行)》。
  • 長寧區積極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先發優勢
    作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先行先試城區,在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衛健委的支持下,長寧區針對民眾在疫情中會表現出的擔憂、恐懼、悲傷和憤怒等負面情緒,充分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用,積極組織指導區域各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團隊,依託區、街鎮、居民區三級網絡平臺,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向廣大居民群眾宣傳科學知識,傳授心理技巧,回應各方關切,在做好醫療防控的同時做好心理防控,為疫情醫療防控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 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該怎麼做?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該怎麼做?   南方網訊(記者 吳鳳思 通訊員 政法宣)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搭建社會心理服務研究與社會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對話平臺,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支撐作用,3月26日,在廣州市委政法委、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下,廣州市平安建設促進會聯合廣東省社會心理服務促進會籌委會召開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理論意義與實踐路徑
    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意義  雖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論斷,但是學術界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結構尚缺乏一致的認識。理論上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中的偏差。在實踐中,政法部門、綜治中心和基層社區一直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等同於「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或「心理諮詢」。
  • 全力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12月4日,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雲督導視頻會議召開。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督導組對我市開展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進行雲督導。副市長蘇鳳仙出席會議。蘇鳳仙表示,我市統籌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鞏固「雙牽頭抓全面、三平臺做支撐、四突破求實效」的「牡丹江234工作模式」,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平安牡丹江、健康牡丹江建設,為促進居民心理健康、完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 心理研究所|後疫情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挑戰(3)
    2.明確責任主體,建設專業人才隊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必須明確「誰來做」的問題,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責任主體。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事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從政府服務的角度梳理責任主體和執行主體,建構自上而下、結構清晰、職責分工明確的組織架構,建立「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綜治牽頭、部門聯動」的行政主體和責任主體,以此實現從中央到地方的思想和目標的統一。
  • 心理學家:中國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刻不容緩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所長傅小蘭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網絡平臺聯合撰文呼籲,此次疫情應對再次凸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已刻不容緩。她們指出,個體和社會心理需要往往與生命安全、物質需要、利益訴求等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和疫後重建,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 心理研究所|後疫情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挑戰(1)
    此時距離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10部委《關於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已過去1年多的時間,那麼在疫情防控中的這次大考,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成績如何呢?個體和社會心理需要往往與生命安全、物質需要、利益訴求等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和疫後重建,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國家應急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必須重視心理建設。
  • 名山區以心理服務隊伍培育助推 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通過培育本地的心理服務隊伍持續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建設。截至目前,已組建各類心理服務工作隊伍6支共計91人,開展心理服務能力培訓21場310人(次)。通過第一階段的培訓,隊員掌握了心理服務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參與心理服務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