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專家組調研指導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先行...

2021-01-10 騰訊網

為提升心理素養,促進社會和諧,增強人民幸福感,讓每位深圳人在家門口、學校、單位……都能就近找到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找到那個懂你的人,避免不受控制地墜入黑暗,2019年6月28日,深圳市啟動了市衛生健康委 市委政法委牽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國家試點項目。

工作推進一年多,進展怎樣?國家專家組、省督導組來深圳調研指導了!

01工作在持續推進,「考試」儼然拉開帷幕

10月22-23日,根據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部署安排,國家專家組來深圳市調研指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孫洪強、上海市疾控精神衛生分中心心理治療師李煦和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副研究員管麗麗等組成國家專家組。

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及疾控處處長馮惠強、省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二級調研員陳雪梅,以及省教育廳、民政廳、司法廳、總工會、婦聯和省精神衛生中心等部門領導組成的省督導組陪同督導。

市委政法委和市衛生健康委、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市總工會、婦聯、市精衛中心等多個部門參加了調研活動。

22日全天,國家專家組和省督導組緊鑼密鼓地實地走訪查看了光明區光明街道「V愛之家」、光明區塘尾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南山區司法局社區矯正中心、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深圳市公安局警校、深圳市委黨校、深圳巴士集團和羅湖區竹園驛站等深圳市8個社會心理體系建設示範點。

深入了解了我市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區矯正人員心理幫扶、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心理服務、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等工作模式,以及各機構工作流程、人員配備、工作保障、運行機制等建設情況。

02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這道題,「優等生」深圳這樣答

加強統籌管理,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

▶ 問題協商機制,以聯席會議和領導小組會議為抓手,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 工作推進機制,強化多部門協調聯絡,促進政策開發;

▶ 技術支撐機制,成立跨部門專家組和工作聯盟,落實專家下社區網格化責任制;

▶ 督導評估機制,制定評估標準,加強技術指導督導;

▶ 行業管理機制,成立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協會,加強人才統籌和規範管理;

▶ 經費保障機制,大力推動體系建設。

心理服務機構遍地開花,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深圳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各部門通力協作,不斷完善「市-區-街道-社區」立體化心理服務覆蓋網絡。

▶ 全市精神科床位1660張,平均12.7張/10萬人;二級以上綜合醫療機構精神/心理科門診37家,設置率90%。

▶ 街道心理服務站設置率85%,社區心理服務室設置率88%。

▶ 建成一類社康心理諮詢室131家,設置率96%;全市中小學校811所,心理輔導室設置率為94.1%。

△深圳市「區-街道-社區」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 全市精神科醫師459人(其中轉崗141人),精神科護士558人,精神科醫師較2018年增長了80%。

▶ 專職社區防治人員131人,兼職精防醫生697人。

▶ 從事社會心理服務社工468人,從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的社工817人,是全國最大規模的精神衛生社工隊伍。

▶ 專職心理教師852人,較2019年增長了14%,師生配置比達1:1780。

▶ 全市共有468個志願服務組,心理服務志願者1.9萬人;社會辦心理諮詢機構171家,心理諮詢從業人員1698人。

△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隊伍概況

摸索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強化六類人群心理服務

▶ 一般人群心理素養提升行動,開展心理健康媒體宣傳2萬餘次,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2萬餘場,建設多個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 重點人群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為社區居民、兒童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機關幹部企業員工和軀體疾病患者等提供量體裁衣的心理服務。

△深圳市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宣傳活動

▶ 高危人群心理危機幹預行動,全市心理熱線由10多條增加至100餘條,接聽心理熱線3萬餘人次,自殺危機幹預622起。

▶ 疫情防控安心行動,推出安心系列組合拳,選派專家馳援武漢及海外,持續開展集中醫學觀察點心理援助。

▶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關愛行動,規範管理率97.96%,規律服藥率76.87%,社區服藥補助貧困患者9232人,高風險患者緊急住院救治423人次。

▶ 特殊人群幫扶行動,關愛殘疾人、服刑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失獨父母等特殊群體。

積極探索、大膽創新

深圳市、區各部門

打造了多個社會心理服務特色項目

起到良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光明區打造「500米」社會心理服務圈

光明區完成「區-街道-社區」三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建立「1+6+31+N」全區覆蓋心理服務平臺。

成立1個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建成6個心理服務站「V愛之家」;搭建31個社區心理服務室;設立N個心理服務室,逐步打造「500米」社會心理服務圈。

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打造「陽光心育」模式

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逐步形成「以陽光心育培養陽光學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構建陽光心育課程體系,開發陽光心理體驗課程,打造陽光心育網絡等方式,培育陽光學子懷抱陽光心態。

深圳市公安局打造「1234」工作模式

市公安局瞄準1個目標,幫助民警提升維護自身身心健康的意識和能力;

依託2個中心——市局「心理服務中心」和警訓支隊「心理訓練與研究中心」;

不斷加強3個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建設和平臺建設;

重點開展4項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訓練、心理諮詢和危機幹預工作。

深圳市委黨校打造機關幹部的「心靈花園」

深圳市委黨校啟動心理能力提升中心建設。2020年7月,中心正式揭牌啟用,現已初步形成「四個一」格局——一個實訓基地、一支教師隊伍、一組課程體系、一本專業教材。

並整合利用市警察學校心理訓練與研究中心、龍華區「安心驛站」、市婦聯「陽光心靈」等5個校外實訓陣地,形成了「1+5」基地群。

深圳巴士集團打造「心酬」幸福企業

深圳巴士集團黨委於2009年正式引入員工心理關愛計劃EAP項目。

經歷EAP「1.0情感護理、2.0情緒管理、3.0積極心理、4.0心靈成長」四階段迭代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公交特色的EAP實踐之路。

EAP項目從員工「心酬」出發,建立預防、識別、幹預、評價「四位一體」的心理援助體系。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組織推行EAP「456」工作法。

自去年試點工作啟動以來

深圳政法系統

依託各級綜治中心

基本在全市構建起

「區—街道—社區」

三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

危機幹預等服務

在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

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試點建設一盤棋

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充分發揮統籌協調職能優勢,將該項工作列入黨委政法委的一項日常工作加以推進,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多方聯動凝聚合力,市衛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牽頭,各部門通力協作,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作用,統籌各類心理服務資源,推動社會心理服務站(室)等心理服務資源協同聯動,實現資源共享、服務聯動、問題聯處。

加強部署落實,打造心理服務新高地

優化陣地夯實力量。各區成立區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依託街道綜治中心設立心理服務站,依託社區工作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群眾訴求服務中心設立社區心理服務室。目前,全市74個街道,63個設立了心理服務站;661個社區,580個設置了心理服務室,共配備專職心理諮詢師280多人,心理社工80多人,極大地壯大了基層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

03「亮點紛呈,效益突出」

「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創新探索,亮點紛呈,效益突出」——國家專家組

23日上午,國家專家組在市衛生健康委召開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座談反饋會。市康寧醫院院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劉鐵榜匯報了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整體情況,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蘇怡傑匯報了我市基層綜治中心心理服務站(室)建設和服務開展情況,市教育、司法、民政、工會和婦聯等部門分別簡要匯報了有關重點工作,廣東省另一試點城市江門市就該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匯報。

會上,國家專家組對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第一,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給力。政策開發力度大,經費保障落實到位,部門協調聯動順暢,社會組織參與度高,為打造社會心理體系建設深圳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二,網絡覆蓋面廣,隊伍給力。從基層、社區、學校、機關、企業、公安、司法等部門到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各領域心理服務網點和專業服務團隊等建設在國內起步早,發展快,成效顯著。

第三,創新特色鮮明,示範給力。尤其是光明智慧信息平臺建設、深巴集團EAP探索、第二高級中學的陽光育人模式等令人驚豔,警察心理訓練與研究中心和市委黨校心理能力提升中心建設起點高、理念新。

第四,開創服務措施,機制給力。率先成立社會心理服務質量控制和督導評估中心,建立考評體系;成立社會心理服務協會,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加強人才統籌和規範管理。

△國家專家組,省督導組意見反饋

同時,專家組對深圳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諸多寶貴建議。

希望深圳在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全市多部門統一專家指導團隊,探索特色性心理健康諮詢幹預方法,開展社會心理項目科研設計和績效評估。

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深圳市精神衛生事業發展有機結合,並及時總結和提煉實際工作中經驗做法,為全省、全國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引領示範,為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添磚加瓦。

END.

來源· 深圳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

相關焦點

  • 全力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12月4日,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雲督導視頻會議召開。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督導組對我市開展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進行雲督導。副市長蘇鳳仙出席會議。蘇鳳仙表示,我市統籌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鞏固「雙牽頭抓全面、三平臺做支撐、四突破求實效」的「牡丹江234工作模式」,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平安牡丹江、健康牡丹江建設,為促進居民心理健康、完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 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調研組到鹿寨縣社區矯正中心調研
    2020年12月9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唐登華帶領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專家調研組一行6人,來到鹿寨縣社區矯正中心,就社區矯正人員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後考察了社區矯正的教育室、閱覽室、宣洩室和心理矯正室,仔細聆聽了鹿寨縣司法局局長劉革成對社區矯正工作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匯報
  • 關於加強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因此建議:  一、建立職能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的管理體系。  二、提高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雖然我市目前不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但結合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也為我們下一步探索社會心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經與教育、民政部門溝通協調,現將目前開展的工作作簡要說明:   一、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  (一)健全精神疾病服務網絡。
  • 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調研組到西平縣盆堯鎮調研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胡志新)10月27日上午,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教授賈福軍帶領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調研組一行5人,在省市縣相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西平縣盆堯鎮衛生院調研精神衛生工作。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基層人員培訓方案發布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基層人員培訓方案解讀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指導各地做好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提升試點地區基層人員的心理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基層人員培訓方案(試行)》。
  • 對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議
    2016年12月30日,當時的國家衛計委等22部委以國衛疾控發〔2016〕77號文件的形式出臺了《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2018年11月19日,國家衛健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委再次以國衛疾控發〔2018〕44號文件的形式印發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 嘉興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發布
    在12月24日上午的研討會上,嘉興市委書記張兵作嘉興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發布。自2019年6月被列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以來,嘉興堅持全生命周期謀劃、全市域布局、全社會協同,突出隊伍、平臺、機制三個關鍵點,推動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初步走出一條通往幸福嘉興的「健心之路」。
  • 教育部專家組調研指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3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姜轉宏 靳軍)8月9日,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為組長的教育部專家組一行4人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場調研指導「雙一流」建設以及中期自評工作。調研指導會在該校舉行,專家組成員、該校領導、「雙一流」學科群首席科學家、方向科學家以及相關學院院長、各專項任務牽頭處室負責人,共70多人參加了會議。該校黨委書記李興旺主持會議並致辭。他代表學校對專家組蒞臨指導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學校「雙一流」建設推進情況和中期自評情況。
  • 教育部專家組調研指導南京郵電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6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吳莉 沈金霞)8月15日,「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教育部專家組入校調研指導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大學陳駿院士、南京大學金飆兵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存法教授、南京大學陸現彩教授一行4人對南京郵電大學「雙一流」建設情況進行調研,陳駿院士任專家組組長。該校校長葉美蘭,副校長蔣國平、汪聯輝、孫力娟出席會議,學校各有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蔣國平副校長主持。陳駿院士介紹了調研工作的總體任務和要求。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內容與目標
    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心關愛基金主任趙蓬奇做主旨報告趙蓬奇指出,為了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助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多方組織和機構,共同發起了「心關愛·進百城」公益工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 華康心理參加東曉街道「1+6」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會議
    10月20日,東曉街道"1+6"心理建設服務體系工作會議召開深圳作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深圳市將此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面推動相關工作開展。為了更好地落實上級關於2020年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指導。針對國內處於「後疫情」期的階段,東曉街道辦對心理服務建設與防控疫情的工作高度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作為街道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重要舉措。
  • 心理研究所|後疫情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挑戰(1)
    此時距離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10部委《關於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已過去1年多的時間,那麼在疫情防控中的這次大考,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成績如何呢?個體和社會心理需要往往與生命安全、物質需要、利益訴求等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和疫後重建,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國家應急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必須重視心理建設。
  • 心理研究所|後疫情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挑戰(3)
    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整理 / 嚴瑞婷 字數 / 1522字編者按2020/05/08在疫情防控的這場放大鏡似的考試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效與挑戰並存。在疫情防控,甚至是國家應急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如何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抓好常態社會和應急管理中的建設,亟需加強和推進。
  • 海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專家組蒞臨三亞學院調研指導
    日前,海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專家組蒞臨三亞學院,對2014-2015年度學院就業工作進行評估。經過全面調研,專家組對三亞學院就業工作的思路、方案、舉措及效果表示一致認可,對學校就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給出指導意見。校領導沈建勇、洪藝敏出席並陪同實地考察。二級學院黨委書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 中國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傳遞「心力量」
    他說,前期人們諮詢的比較多的是如何克服心理恐慌,後來是如何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包括長時間宅在家中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再後來是怎樣調整心態,面對疫情後的工作、學習、生活……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為公眾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 教育部專家組到新疆大學調研指導「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工作
    8月27日,以原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顧海良為組長的教育部專家組一行4人到新疆大學調研指導「雙一流」中期評估工作。專家組聽取有關工作匯報、查閱相關資料,對學校一流大學建設給出指導意見,並前往相關學科基地考察。自治區教育廳巡視員楊軍、學位管理和研究生教育處處長李亮參加相關活動。大學黨委書記許鹹宜,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姚強等校領導出席會議。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及學科專家代表參加會議。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石家莊長安區打造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學校大力支持一線教師參加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現有專職心理教師兩名,取得心理諮詢師資格的教師十六名。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之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繫,與教師的教學活動相呼應,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滲透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 深圳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關於印發《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建立了市、區、街道三級孤殘和困境兒童救助體系。「一普三分」(普惠型、分層次、分類型、分標準)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從傳統的「救孤」服務為主向惠及全體兒童轉變。創新社區兒童服務平臺,將社區婦女兒童之家納入全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整體建設中。  (五)兒童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 ...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獨家對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武漢工作站計劃兩年內在醫院和社區開展心理援助工作;工作同時,我們將不斷完善多技術融合的心理幹預方法,特別是針對傳染性疾病,傳統的面對面的心理服務實施難度大,網絡服務已成為主力和趨勢;在這個過程中,還將探索應急心理服務的模式,推進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法制化。」陳雪峰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僅是武漢工作站。
  • 推進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各級部門都高度關注家庭教育指導的發展,先後出臺多項政策和指導文件,推進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2016年11月,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等部門印發《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