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吊打燈絲燈之後,LED少數派這次毫不猶豫地把魔爪伸向了——
其它廠家是不是鬆了口氣?嗯,在我們的黑名單上,還有長長的一串……
對於燈絲燈也好,COB也好,比起產品的問題,少數派更擔心的是企業的態度。 我們曾考慮用《COB的真心話大冒險》作為本期的標題,但是看起來有點歡樂,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娛樂大眾的心靈雞湯,最終作罷。但是放眼神州,「真心話大冒險」這種玩兒似的態度不正充斥在LED照明業界嗎?
企業從來都不敢正視問題的根源,可略過就略過,能忽悠就忽悠。 反正技術不夠拿錢湊,上周價格屠夫「木林先森」以3億元收購超時代光源80%股權又讓那夥不思進取的人興奮了,猶 記得上上上周,燈絲燈被大大摸了一把,那夥人就好比把雞血打,反正就這德行。 因為從不說真話,所以企業只能選擇冒險——
噢,對了,別忘了帶上你的客戶!
市場上有一種論調,就是LED射燈還是非COB莫屬。可你再多問一句,為什麼一定得是COB?答案可就不一而足了,有說COB發光角度小、有說COB光色好、還有乾脆就說客戶喜歡等等。
要弄清楚COB究竟適不適合,得先看看COB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COB即Chip-On-Board,原指把多顆半導 體晶片集成到一塊線路板上的封裝技術。在LED行業特指把多顆LED晶片封裝在一片基板上,從而形成一種發光光源的形式(圖 1)。
正是這種產品形態決定了COB的技術特性。所謂材料學裡的「結構決定特性」 也 同樣適用於產品。只有知道這一點,我們才能進行下面的分析。
COB謠言之——發光角度小
我們首先來破除一個COB流傳甚廣的謠言——發光角度小。LED燈珠的發光角度是由晶片封裝決定的,從產品結構來看COB封裝無非就是把多顆晶片集成到一塊基板上,和單顆晶片的封裝 並無 本質區別,所以一般的COB和單顆LED燈珠一樣——都是120°發光。認為COB發光角度小而推斷COB更適合做射燈光源是毫無依據的。對於COB射燈來說,限定光束角的是那個又深、又影響光效率的大燈杯。
COB謠言之——色溫控制和顯色性更好
第二個謠言是:COB的色溫和顯色性較一般單晶片封裝的LED燈珠要更好。別忘了,COB和單顆LED燈珠 所使用的封裝材料 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若非要說有,也是由材料和生產工藝的好壞決定的,與產品形態無關。所以這個論斷也沒有依據。
COB的大冒險——散熱、發光效率和眩光
說到COB的缺點,有三個詞一定繞不過去。那就是, 散熱、發光效率和眩光 。所有問題都是由COB自身的產品結構決定的。
對COB來說,散熱是第一個「阿克琉斯之踵」。一般 9W COB 的 尺寸是一個直徑大約為10mm的圓形,這決定了它只能在這個面積內直接作用於發熱源,至於面積以外的範圍就僅作為散熱的輔助。而同樣9W的SMD,基板直徑 一般 在100mm左右。 對散熱來講,低發熱量、大面積散熱 的 情形要遠好於高發熱、小面積散熱 的 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