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決心和意志力,是在每次自己做決定中逐漸得到提升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造就很多品質,在現代社會,因為選擇太多往往家長自己都比較糾結,何況是孩子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經常出現各種不知所措的情況。
這個時候身為父母就應該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引導孩子,告訴他們如何做決定,能很快下定決心,說做就做不拖延。
簡單來說就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將短期的小目標,變成長期的決心,並且可以按照自己想的去做。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並且告訴他們短期目標能夠增加做事情的動力,但是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需要的是小目標的不斷累積。
要從個人品質入手,多給孩子講一講持續努力之後的結果會是怎麼樣,比如說能夠增加孩子的意志力,能讓他更有勇氣,或者有良好的品格等等。
享受過程,看淡結果是最好的鼓勵孩子的方式,只要家長不給他們壓力,孩子心中對失敗的恐懼就會減輕許多。
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就能更好地快速下定決心,並且為之努力。在孩子執行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就他們小目標的成功進行表揚,甚至可以對孩子努力的行為進行稱讚,這樣能夠激發孩子堅持不懈的動力。
孩子總要長大,離開父母,他們需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鍛鍊逐漸累積自己的經驗,最終獨自一人面對生活和社會。
過程中他們就能學會自己分析事情的利弊,考慮到結果之後來確定行動方案,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能坦然面對失敗。
在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引導,不要催促或者武斷替他們做決定。一旦他們下定了決心,就要鼓勵和支持他們一直做下去。並且在過程中分享進步的喜悅,即使他們失敗了,家長也不能責怪孩子,而要充分肯定過程和行為。
孩子的獨立性和意志力,就在他一次次地下決心中得到鍛鍊。很多時候大家對下決心做計劃的概念都停留在每年年初或者是新學期開始的時候,但其實不一定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才能有儀式感,而是平時就要引導孩子多自己做決定。
不要讓孩子出於特殊的氛圍或者是因為一時衝動而做出決定,這樣的計劃最終都是很難貫徹執行的。
讓孩子在精神和狀態都比較穩定的時候讓他們做決定是最好的。這樣能避免因為消極情緒和倦怠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鼓勵孩子下決心去做某件事情,一定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強迫,要是孩子能夠做到,並且也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這樣的決定才是真正有信心能做的,並且願意實踐。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實現了計劃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面對已經有過半途放棄經歷的孩子,或者總是淺嘗輒止的孩子,當他們重新下定決心的時候,家長要給予他們及時的鼓勵,不要提及上次失敗的經歷。不妨先從短期小目標開始,只要堅持過了較短的周期就能更有信心和決心堅持下一個周期。
毅力和決心都是需要訓練才能逐漸成型的,許多事情的成敗拼的並不是天資和外界條件,而是人的韌性和毅力。
很多人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就放棄了,其實只要適時堅持一下,就會迎來他們為之努力而贏得的成功。
說到底,堅持不懈是一種品質,而要把這種品質變成孩子的品質,就需要家長長期地幫助他們訓練,讓其變得和吃飯穿衣一樣自然。
所謂持之以恆其實就是在下定決心之後,不斷地重複,在過程中有倦怠和放棄是正常的情況,要告訴孩子不要因為這個而責備自己,放平心態繼續努力就好。
要讓孩子感受到持之以恆不僅是對於學習,對生活來說一樣有意義。家長要做的並不是替孩子制定計劃,而是要讓孩子明白,如果下定了決心,就最好要將事情進行到底。
當然日常生活中並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堅持到底,但在訓練孩子持之以恆的品德上可以先從最容易的做起,比如每天幫家裡掃地。
培養堅持的品格重點並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做事情的毅力和決心。通過家長的暗示,讓孩子在自己建立屬於他的內在動力。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然後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實現目標。可以選取一些對他們有長遠意義的事情進行鍛鍊,比如跑步,看書,事情從易到難,時間從短到長。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在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人能夠達到目標,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是否有自控力的重要體現。
現在的家長往往忽略了對孩子堅持不懈能力的培養,認為孩子是自由的,想要做什麼就做,不想做什麼就放棄,太過於重視目標,從一開始就給孩子提出很多要求,而這些要求往往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有良好的自律和自控能力,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但其實這需要過程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