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由做選擇,不等於可以隨便放棄已經做好的決定

2020-09-04 春花育兒

孩子的決心和意志力,是在每次自己做決定中逐漸得到提升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造就很多品質,在現代社會,因為選擇太多往往家長自己都比較糾結,何況是孩子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經常出現各種不知所措的情況。

這個時候身為父母就應該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引導孩子,告訴他們如何做決定,能很快下定決心,說做就做不拖延。

看淡結果,享受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將短期的小目標,變成長期的決心,並且可以按照自己想的去做。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並且告訴他們短期目標能夠增加做事情的動力,但是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需要的是小目標的不斷累積。

要從個人品質入手,多給孩子講一講持續努力之後的結果會是怎麼樣,比如說能夠增加孩子的意志力,能讓他更有勇氣,或者有良好的品格等等。



享受過程,看淡結果是最好的鼓勵孩子的方式,只要家長不給他們壓力,孩子心中對失敗的恐懼就會減輕許多。

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就能更好地快速下定決心,並且為之努力。在孩子執行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就他們小目標的成功進行表揚,甚至可以對孩子努力的行為進行稱讚,這樣能夠激發孩子堅持不懈的動力。

孩子總要長大,離開父母,他們需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鍛鍊逐漸累積自己的經驗,最終獨自一人面對生活和社會。

2.耐心引導,不武斷

過程中他們就能學會自己分析事情的利弊,考慮到結果之後來確定行動方案,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能坦然面對失敗。

在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引導,不要催促或者武斷替他們做決定。一旦他們下定了決心,就要鼓勵和支持他們一直做下去。並且在過程中分享進步的喜悅,即使他們失敗了,家長也不能責怪孩子,而要充分肯定過程和行為。



3.選擇合適的時機

孩子的獨立性和意志力,就在他一次次地下決心中得到鍛鍊。很多時候大家對下決心做計劃的概念都停留在每年年初或者是新學期開始的時候,但其實不一定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才能有儀式感,而是平時就要引導孩子多自己做決定。

不要讓孩子出於特殊的氛圍或者是因為一時衝動而做出決定,這樣的計劃最終都是很難貫徹執行的。

讓孩子在精神和狀態都比較穩定的時候讓他們做決定是最好的。這樣能避免因為消極情緒和倦怠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鼓勵孩子下決心去做某件事情,一定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強迫,要是孩子能夠做到,並且也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這樣的決定才是真正有信心能做的,並且願意實踐。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實現了計劃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面對已經有過半途放棄經歷的孩子,或者總是淺嘗輒止的孩子,當他們重新下定決心的時候,家長要給予他們及時的鼓勵,不要提及上次失敗的經歷。不妨先從短期小目標開始,只要堅持過了較短的周期就能更有信心和決心堅持下一個周期。



督促孩子養成堅持不懈的品質

毅力和決心都是需要訓練才能逐漸成型的,許多事情的成敗拼的並不是天資和外界條件,而是人的韌性和毅力。

很多人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就放棄了,其實只要適時堅持一下,就會迎來他們為之努力而贏得的成功。

說到底,堅持不懈是一種品質,而要把這種品質變成孩子的品質,就需要家長長期地幫助他們訓練,讓其變得和吃飯穿衣一樣自然。

所謂持之以恆其實就是在下定決心之後,不斷地重複,在過程中有倦怠和放棄是正常的情況,要告訴孩子不要因為這個而責備自己,放平心態繼續努力就好。

要讓孩子感受到持之以恆不僅是對於學習,對生活來說一樣有意義。家長要做的並不是替孩子制定計劃,而是要讓孩子明白,如果下定了決心,就最好要將事情進行到底。

當然日常生活中並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堅持到底,但在訓練孩子持之以恆的品德上可以先從最容易的做起,比如每天幫家裡掃地。



培養堅持的品格重點並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做事情的毅力和決心。通過家長的暗示,讓孩子在自己建立屬於他的內在動力。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然後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實現目標。可以選取一些對他們有長遠意義的事情進行鍛鍊,比如跑步,看書,事情從易到難,時間從短到長。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在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人能夠達到目標,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是否有自控力的重要體現。

現在的家長往往忽略了對孩子堅持不懈能力的培養,認為孩子是自由的,想要做什麼就做,不想做什麼就放棄,太過於重視目標,從一開始就給孩子提出很多要求,而這些要求往往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有良好的自律和自控能力,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但其實這需要過程和時間。

相關焦點

  • 自由不等於放縱,做到以下三點,讓孩子自由快樂的成長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吃飯自由,理解孩子的喜好,讓孩子自己決定吃飯的內容和餐具。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孩子不想吃飯,家長應該做的是正確引導,而不是追著孩子餵飯,強迫孩子吃下去。2、興趣自由。如果沒有興趣,那麼孩子也不會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家長可以引導培養孩子的興趣,但是不能強迫孩子必須按照家長的想法進行選擇。3、喜好自由。
  • 給孩子選擇的自由,也許是父母最好的選擇
    有多少父母曾這樣對孩子說:你就不是那塊料…那不是你能做的事兒…這不適合你….又有多少孩子,屈從了父母的這些「至理名言」,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兒,找了自己不喜歡的人,從事了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最近的兩件事讓我很有觸動。第一,最近一直在看黑幼龍先生的《慢養:給孩子一個號性格》一書。
  • 自由不等於沒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的孩子自控力不會差
    讓孩子自由成長,現在年輕的父母,大多是80後,甚至90後也做了父母。很多親子教育的書籍和言論以及各個網站上大家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由發展。但是這種自由真的就是為所欲為嗎?2.從來沒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飛翔有約束的自由,是建立在有規則的基礎上的,才是真正的自由。我們確實要讓孩子自由的成長,也確實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放手讓孩子自我成長。但是放手不等於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不是徹底的放棄規矩或者規則。
  • 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在自由成長中,學會自控的能力
    如果家長對孩子管控太嚴,所以孩子一旦自由了,就會想著做自己平日想做,又沒有機會做的事情。如果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如果家長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孩子就不會覺得偶爾一次的自由有多麼的寶貴孩子如果能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利,在做事的時候,就能理性的對待自己的行為。
  • 關於教育我們是否可以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好像又不太現實。所以就會分成三類人,第一種學習好的,擁有老師照顧,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第二種學習中等的,無欲無求,有些人還有進取心,還想進入學習好的團隊。第三種就是學習不好的,自我放棄,還有比現在更壞的情況出現嗎。肯定沒有了。所以就自我放棄,放棄自我,不上學了,就去工作了。因為覺得工作也不錯,上學學習不好還浪費錢。自己掙錢花感覺會更好的。
  • 當女人決定和男人離婚之前,你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當你決定跟一個人結婚之前,你就應該考慮清楚,你們是不是真心相愛,你們是不是真的適合在一起。如果你們從一開始就不適合結婚,那麼你不要因為年紀大了就隨隨便便找個人結婚。婚姻不是去菜市場買菜,你可以隨便挑揀,不喜歡還可以隨時退貨。結婚需要慎重。
  • 父母教育時要避開「霍布森選擇效應」,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自以為自己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但實際上這種選擇,卻是在父母已經劃好的範圍內。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依然沒有選擇的自由。就像周女士一樣,她或許做了很多菜讓孩子選擇,有糖醋排骨、酸溜土豆絲、魚香肉絲等等,但唯獨沒有孩子喜歡的可樂雞翅,孩子自然不樂意吃飯了。這種情況,一般也叫做"霍布森選擇效應"。
  • 父母教育時要避開"霍布森選擇效應",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自己每次買菜做飯,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來的,很少徵詢孩子的意見。所以不管自己做再多好吃的菜餚,孩子都不感興趣,因為這些食材本身就不是孩子喜歡的。從此以後,周女士每次出去買菜之前,都會問孩子想要吃什麼菜。漸漸地,周女士兒子也就不再挑食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自以為自己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但實際上這種選擇,卻是在父母已經劃好的範圍內。
  • 碼字人書店蘇皖:自由是你可以選擇不做什麼
    然而前期找房子的過程,已經是一波多折,充滿坎坷。選址、租金、甚至房東的臨時變卦,都讓找房子這件事情屢屢受挫,緊隨其後的,甚至是「開書店」這個計劃,是否能成功落地,也打了問號。這期間,蘇皖也經歷了一個低谷期,加上本身是辭職後全職來開書店,壓力倍增之下,也讓蘇皖一度感覺沮喪和想放棄。
  • 大學等於自由?高考結束給孩子看,句句肺腑之言不看大學等於白上
    很多孩子就開始自我放飛了,終於結束了漫長的學習生涯,終於結束了苦逼的高三生活,終於結束了每天考試壓力。終於可以走入大學,遠離家鄉,遠離父母,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再也沒有人束縛自己了。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謠言,給即將要步入大學的高中生們一個錯誤的訊息。「上大學就輕鬆了,上大學就自由了。」我敢肯定和負責任的告訴你。說出這種話的人,在大學他一定沒有好好學習。
  • 勇氣決定了選擇,兩個孩子不同的結局!
    而小傑家人的想法是穩妥第一,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不去冒險。因此,他選擇的第一志願是二中。沒有想到的中考成績中考成績是從網上查出的,小建的成績比小傑低了10幾分。這個時候,各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還沒有出來,那些中考成績並不高的孩子心裡都在打鼓,害怕自己不能考取目標學校。而當時小建和小傑相差的那10幾分也沒人在意。
  • 決定放棄之前需不需要一個冷靜期?
    最近微博熱門話題#年輕人該不該裸辭#引起了很多網友們的討論,我很喜歡一位答主的回答:如果你有抵禦風險的能力,那無所謂是否裸辭,因為您的長遠計劃已經為你當下裸辭行為進行了很好的保障。若沒有抵禦風險的能力,那就要考慮到經濟,工作前景,同事關係,家庭因素等,不管在何年紀,離職都需要一個冷靜期,若你願意承擔接下來的所有後果,那就去做自己認為對的決定吧!再回頭看看我們少兒舞蹈行業,其實最相似的就是學生放棄舞蹈。很多學生突然間放棄了,當然這种放棄很多都是源於家長。可能因為老師的拖堂,課堂上的批評教育,孩子的意志力薄弱。家長就會選擇放棄。
  • 決定放棄大城市的生活,歸隱到山林,只需解決這7條就夠了
    放棄現在大城市的一切,去歸隱山林真的有多難嗎?我們不妨梳理一下歸隱行動都會遇到哪些問題。1、現在怎麼辦現在的環境不正是自己不喜歡的嗎?也許是工作方面,也許是居住狀況,也許是環境汙染方面,還可能是個性約束方面,不管到底為什麼,總有一款原因適合你。此處不幫你分析到底要不要決定放棄城市歸隱山林,而是你已經做出決定,決定放棄城市歸隱山林後,現在的一切怎麼辦。
  • 真正自由的工作,是從自己做選擇開始
    在社會的大環境下,被持續灌輸高薪工作和結婚買房約等於穩定的觀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又喪又窮,遑論自由?能不受限於周圍的外在因素,能理智做出選擇並能承擔選擇本身潛在的風險,能不被別人的說法所左右思緒,何嘗不是一種自由。周圍好友中,不乏有陷入兩難抉擇的人。一個考上公務員的朋友,因為入職比較晚的緣故,便在暑期通過面試,進入了一家規模比較大的公司當文秘。
  • 舞蹈是如何全方位的培養孩子呢?你知道業餘不等於隨便嗎?
    舞蹈是如何全方位的培養孩子呢?你知道業餘不等於隨便嗎?家長送孩子學舞蹈,只是為了陶冶情操,事先就想好了不走專業道路。但家長起碼要保證,在孩子學舞蹈的這幾年中,學到的知識是正確的,培養出的習慣和性格是可貴的。
  • 高曉松媽媽培養出清華兄妹,教育方式走紅,網友:自由就是放縱
    在高曉松的回憶中,母親給予他的一直是自由的理念教育,並不會具體到每一次考試。 每一次分數,所以他和妹妹的童年都非常快樂,當然這種自由一直延續到現在。 高曉松被大家眾所周知的身份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高材生,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他已經順利的考上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只是上了一半才覺得自己不合適。
  • 「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那些選擇做丁克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不用帶孩子少了一堆麻煩事,也不用把錢花在孩子身上,夫妻倆有更多時間和經濟能力享受兩人世界,快快樂樂盡情逍遙。對於年輕人來說,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強的誘惑嗎? 這種有悖於傳統的婚姻模式必然會遭到批判,很多人說丁克夫妻根本就是自私。靠放棄養育後代換來自己自由瀟灑,這簡直就是不負責任,貪圖享樂。對於傳統家長而言,簡直比不婚還罪大惡極。
  • 給孩子做規矩是一場大仗,隨便最致命
    對於這樣的行為改變,不是簡單而隨便做次規 矩就能夠改變的。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第一次、第二次往往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只有當這一行為成為習慣時,你才開始重視。對於這樣的情況,你不要匆匆上陣和孩子交鋒,這可是一場大仗啊。所以我的建議是,你若沒有充分準備好,就不要開始做規矩。寧可先讓孩子這次暫且得逞了若是你匆匆開始,草草了之,非但這個規矩不能做好,反而會影響到以後做規矩的權威。
  • 決定孩子一生的重要選擇,由什麼來決定。
    - 有的父母,認為不同學科的學習能力高低,甚至個性都是是天生的,後天能做的十分有限。在先天基本決定一切的前提下,父母也無可奈何。- 大多數父母,還是非常關心子女,但更願意把孩子交給老師或其他專業人士,相信提供給孩子最好的專業就能成就孩子的未來。無論父母什麼態度,做出怎樣的選擇,結局都只有一個,決定孩子一生的重要選擇,其實是父母決定的。
  • 「我這樣做了,那又如何?」當孩子輕言放棄,父母要做好心理引導
    ,媽媽問她:「為什麼不做?」琦琦不以為意地回答到:「我這樣做了,那又如何?我不做,老師也不會責怪我的。」☞容易養成惰性當孩子第一次選擇放棄時,可能他們後悔程度會很深,但是由於他們同時又享受到了放棄的「舒適」,這份「舒適」或許是打遊戲的快感,或許是躺著睡覺的悠閒,或許是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樂趣,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只是一時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