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研發創新與社會文明水平的提升,改善了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讓我們在網際網路環境的覆蓋下,吸收到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多樣化信息。
這讓人類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接觸到的知識層面愈加廣泛,有著逐漸清晰的自我意識。女權主義覺醒的代表作和高昂呼聲,在如今的時代也屢見不鮮。
中國有《我的前半生》,羅子君身上,我們看到放棄事業,委身於「全職媽媽」這個行列中,女性為此所付出的高昂代價,以及婚姻可能會面臨的負面走向。
美國有《致命女人》,三個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不管如何力求完美地做一個獨立女性,開放女性,甚或是家庭主婦,都很難獲得應有的幸福人生。
如果說,這些女性都屬於社會中上層人士,他們面臨的某些困境,與常人相比略顯奢侈。
那麼,《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韓國影片裡,「金智英」作為一個群體的代表性人物,所呈現的便是大部分女性的縮影。
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7,獲得了不少好評,這好評裡,女性群體佔絕大多數。
在韓國,該部影片一經播出,男女觀眾雙方所獲得的評分呈兩極分化趨勢。男性一方給予的是謾罵和指責,女性觀看之後,卻感同身受、痛哭流涕,給予了高度評價。
無非是電影所呈現的,是女性面對的赤裸現實,和被男權社會表象所掩蓋的、無人察覺的殘酷真相。這些都無一倖免地戳中了廣大女性的痛點,也讓人一度對傳統的人生抉擇展開深入思索。
從金智英的婚姻現狀裡,女性們窺見了自己的身影。
網絡上有一個名詞——「媽蟲」,是結合英文「mom」和「蟲」的韓文新造的名詞,用於貶低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媽媽;也用來貶低沒有收入,專靠老公,在家裡帶孩子的全職媽媽。
對「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媽媽」的貶低,能夠理解。
但對於「沒有收入」、「專靠老公」、「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大眾們所持有的歧義和偏見,就太顯得自私了些。
全職媽媽要照顧孩子,要做家務,單是這兩者中的任何一項,都會佔用大部分的時間,不僅耗費精力財力,更會讓原本獨立的女性個體,因為一個家庭而失去自我成長的空間。
從過去到現在,社會對於「全職媽媽」的認識,仍舊有著很大的偏差。
電影中,金智英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去買咖啡,在女兒的碰撞下,咖啡灑落一地,一旁的男士絲毫沒有紳士風度地聲稱金智英為「媽蟲」。
「媽蟲」這個名詞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人只憑自己的臆測去盲目使用,會給女性帶來一定的殺傷力。
不得不承認,女性群體在社會上所面臨的困境,是長久存在,亦是難以消除的。
影片最開始,以天氣預報主持人的身份講述「一團陰雲從西邊飄來,在中部地區下起了雨夾雪」,這團陰雲,似乎很戲劇性地象徵著金智英蒼白陰鬱的生活心情。
當她飯後帶著女兒去遛彎,卻聽到路人用帶有嘲諷的口吻說:「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到處轉悠。」
似乎在很多人眼裡,全職媽媽就是在家休息,過著不勞而獲錦衣玉食的舒適生活。可她們背後因此而付出的慘痛代價,又有多少人知曉。
嫁到一個陌生的家庭,女性要面對和承受的,遠遠不止這些。
曾看到知乎上某些知友分享的婚後感言,多數人都要大家謹記一點「婆婆永遠都不是媽」。
我想,不乏存在一些善良的女性,定是下過決心要把婆婆當做「媽」一樣地去相處,也許還盼望著,自己的殷勤能夠換來對方的體貼和珍視。
網上說,萬年修來婆媳緣。要走上這一途徑,何其難。
電影裡,春節回婆婆家一起做飯時,金智英的丈夫大賢看到未清洗的碗筷過去幫忙,婆婆卻一副挖苦的樣子說:「我的媳婦,真是有個好丈夫。」
金智英趕忙解釋說,在家裡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婆婆為此還送了金智英一件圍裙……
節日本該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可對金智英來講,她回來不僅要為一家人做飯,還要當面看著婆婆和大姑子一家人在客廳裡有說有笑地看電視的幸福模樣兒。
她羨慕嗎?我想更多的會是嫉妒,和在心裡對自己的無私奉獻打抱不平。
站在女性的角度,這種場景就像一把利劍,在毫無防備的時候朝著這類女性群體的心臟刺進去。
當金智英突然神經質般地轉化為她母親的樣子,以「親家母」的身份和婆婆對抗時。這種反常的行為,讓觀眾從吃驚到心疼,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了處在水深火熱裡的金智英。
這種方式,從消極方面來講,屬於自我逃避,是金智英不敢掙脫傳統女性的身份地位,去直接性地和婆婆這個尊敬的長輩對抗。
從積極方面來講,其實這是金智英的另一種反抗。
在冰冷的婚姻現實裡,金智英的身上,是眾多女性的縮影,極其可悲。
「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雖已不是常態,但難以消解
網絡上有這樣一段闡述:韓國曾是亞洲父權觀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重男輕女思想十分普及,很多女人把生兒子作為畢生的追求和義務。如今,隨著以男性為主導的家庭模式發生變化,婦女經濟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韓國人認識到重男輕女沒有道理。
不管是金智英所在的原生家庭,還是丈夫的家庭,都毫無保留地體現韓國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
智英的奶奶對智英媽媽說「家裡至少得有四個兒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再生個兒子。這可都是為了你好,你只生了個智碩(智英的弟弟)。」
這種觀念代代相傳,部分女性從女兒熬到妻子,再熬到婆婆,一次次地複製著上一輩根植於心的執念,把重男輕女的觀念一直傳遞了下去。
殊不知,這些觀念傳遞的背後,造就出的其實是一場場悲劇,隕落的,也是一個個獨立生命應有的精彩。
金智英看到別人光彩亮麗,抬頭挺胸地去上班工作,似乎也看到了剛畢業的自己。
那時候的金智英,也曾有自己的夢想,有想要實現的目標,想要完成的理想。
可這些,都在為家庭的付出,和親人的綁架下逐年埋葬。
工作時,金智英表現出色,憑自己的實力獲得領導青睞,可在公司選擇企劃組人員時,偏偏考慮到女性因為結婚生孩子,休產假會耽誤工作,無法持續性地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工作和項目,而將金智英的名字排除在外。
至今,女性在職場上也已佔有一席之地,在家庭裡受父母喜愛的程度,亦是漸漸增大。
可即便如此,這種「男尊女卑」的現象,依舊難以消解,社會上對於女性的歧視無法輕易改善。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刻板效應」,又稱刻板印象,它是指對某個群體產生一種固定的看法和評價,並對屬於該群體的個人也給予這一看法和評價。刻板印象雖然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判斷,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況,節省時間與精力,但是往往可能會形成偏見,忽略個體差異性,人們往往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對某類人或事的評價視為對某個人或事的評價,因而影響正確的判斷,若不及時糾正進一步發展或可扭曲為歧視。
每當看到類似於女性被男性騷擾的新聞,總會有人把原始的責任嫁接在女性是否「穿著太暴露」,是否「打扮的花枝招展」等方面,卻從未告誡男性要尊重女性。
金智英也經歷過這樣的意外。
小時候上完補習班回家,坐很遠的公交,在車上被男的尾隨,金智英向一位阿姨求救,借了電話給父親發簡訊。下車後,阿姨不放心跟著,尾隨男生才走開。那時的金智英太小,脆弱無助的她蹲在地上泣不成聲。
父親在回去的路上叮囑金智英,說她穿的裙子太短……
女性生存在這世上有多艱難,不結婚,被人說是老女人,被懷疑是否身體有問題不能生育;結婚,為一個未知的男人搭進自己的後半生,甚至可能要面臨著被家暴的生命危險。
在外面工作,要遭遇不平等待遇,去上個廁所,甚至也必須要先查看洗手間有沒有安裝攝像頭。
這個世界對男性有多偏愛,對女性的成見就有多大。光是相對地要在這個社會上獲得與男性同樣的尊重,對女性來講,都猶如蓋造一座萬裡長城。
或許在未來,男女社會地位之間的平衡度,將會得償所願地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至少是值得期待的。
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要有安身立命之本,有自己熱愛的事物。
影片中,經常會看到金智英獨自在家陪孩子,做飯,打掃衛生,甚至面對夕陽的孤獨身影。
做好早餐,目送丈夫上班的背影之後,她轉過身來要面對的,是空蕩蕩的房間,和漫長的虛無。
她說,在太陽下山之後,總會感到空落落的。
除了基本的家務活和照顧孩子,金智英的精神世界並不夠豐富,離開職場多年,錯失了很多機會不說,更錯過了最好的成長時期,也漸漸把心裡那個最初的夢想淡忘了。
金智英的母親,也曾學習優異,有一個當老師的夢想,卻為了供哥哥上學,放棄學業去做衣服賺錢。
「沒關係,那時候的女孩都是這樣過來的」。
母親的這句話,看似是在安慰金智英,可無形中卻刺痛了她。
我們總用自己的「懂事」,奉獻這些去成全別人,卻不知,一次次地葬送了自我。
人有時候,還是需要自私一些,這種自私,是保全自己,更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亦舒說: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
「工作」是立身之本,為了誰,都不能放棄工作。
我們從一份工作裡,獲得的不單單是金錢,更是被認可,是尊嚴,是信心。這個工作,不一定有多麼高大上,多麼體面,但它至少讓我們心安充實,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
在電影裡,金智英病態的呈現背後,其實是個體的不完整,是精神的不富足,是真實自我的壓抑。
周圍投身於婚姻中的女性群體,不乏有這樣的現象存在。但再看看,那些有自我熱愛和獨立經濟來源的女性,多少也有那麼些令人豔羨的閃光之處。
體會和感受一遍金智英的生活現狀,我們窺察到自身缺陷和困境的同時,更應當從金智英望著的那片夕陽霞光裡,找到追尋自己光明人生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