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孩子將來能否成器,不要只盯著成績,關鍵要做好這6方面

2020-08-22 安生媽媽的育兒筆記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對教育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否則遲早是要出問題的,人格的教育、學問的修養才是貫穿孩子一生的關鍵所在。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成績並不能夠決定一切,馬雲的成績並不好,但是卻依

舊能成為世界財富排行榜中,孩子是否有出息要看的是他的勤、孝、儉、仁、恆、謙。

就像晚清時期的曾國藩一樣,他對子女的要求並非是要多有出息,而是教育他們的做人方法,曾氏家族歷經八代個個人才輩出。總結出了6點教育孩子成才的關鍵!

萬惡懶為首!

勤奮是一個人必備的素質,從小培養孩子勤奮的品質,可以使他們在面對難題的時候,勇敢直前。

曾國藩這一生亦是以&34;為首要做事秘訣,他曾經說過:&39;勤&34;

百善孝為先。

一個懂得孝道的孩子,必然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一切,一個孝順的孩子也必定是一個善良的人。

所以說,要從小教育孩子一個&34;字,讓他懂得孝道的意義。

儉字,意為節儉,常言道&34;。

一個勤儉節約的孩子往往能將自己的金錢利用好,能將自己的財富積累起來,將來成就絕對不會差。

孩子節儉,可以使家庭興旺,因為萬貫家財也往往經不住那些大手大腳的人敗,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人無恆則一事無成!

自古以來從來沒有誰&34;而最終取得成功的。

曾國藩教育子女,最為難得的是他能以身作則,躬身親為。

滿招損,謙受益。

一個不懂得謙虛的孩子,自然是狂妄自大,做事隨便,這樣只會越來越退步。

曾國藩曾說:&39;惰&34;傲&34;

一個驕傲自滿,不可一世的人,不但會引起周圍人的反感,他還一定會與成功無緣。

以仁報仁,這是道德之善終。

讓孩子擁有一顆仁義之心,可以讓他們在人生中受到人們的敬重、積攢自己的人脈,從而走向成功。

長大後,孩子才有責任心和擔當力,面對事情以大愛為前提,以大局為重。

父母要讓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道德觀,無論如何都要保持自己這顆善良仁義的心。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34;,大抵也是同樣的道理罷。

曾國藩教育孩子是能夠做到以身作則,凡是勸誡後人的話,都是從自身經歷出發,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

孩子將來能否成器,父母不要只盯著孩子成績,關鍵要做好曾國藩的這6點。同樣的,父母做好這6點,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就是在為孩子積福消災,孩子必定受益無窮。

自古以來,為官也好,經商也罷,&34;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

兩百多年來,曾氏後裔有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

他們就是一直秉承著這樣一個家訓,實現了曾氏子孫綿延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曾國藩家書》的內容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政治從軍等好幾個方面

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讀此家書,感覺就像自己的兄長孜孜不倦,諄諄教導一樣。言語親切,苦口婆心般提醒做人,做事,學習的方法。

此書也被教育部收錄在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中,可見《曾國藩家書》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

閒來無事讀一讀,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就可獲得曾國藩讓曾氏家族十代長盛不衰的秘籍, 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給孩子和自己一個掌握未來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好物分享|曾國藩論成才:孩子是否有出息,不要只盯著成績,這6點才是關鍵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對教育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否則遲早是要出問題的,人格的教育、學問的修養才是貫穿孩子一生的關鍵所在。,成績不能夠決定孩子的一切,現在我國有名的電商巨頭馬雲學習成績就不好,但依舊能成為世界財富排行榜中,孩子是否有出息要看的是他的勤、孝、儉、仁、恆、謙。
  • 曾國藩老先生坦言:孩子未來是否成才,不能只依據孩子的成績
    文丨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很多家長心中,孩子的成績是最重要的。他們認為一個孩子未來能不能成才主要看的就是成績,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很多家長都一門心思的想要孩子有一個優異的成績,所以只在意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忽視了對孩子品質、教養等方面的培養。
  • 孩子將來能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從這3方面就能看出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這樣自己的臉上也有光,為了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標,很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做好了準備,比如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吃健腦的食物等等,不過,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規律的,只要家長能抓住就好。
  • 曾國藩家訓:父母不要讓孩子說這「6句話」,對情商發展影響很大
    父母除了重視孩子學習之外,情商培養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高情商的孩子萬鋼可以在人際關係和繁雜的生活中如魚得水,未來也更容易獲得成功。曾國藩家訓:父母不要說的「6句話」,對孩子情商發展影響很大!
  • 曾國潘育兒:別只看孩子成績,這6點智慧需謹記,教育孩子有方法
    文章/熊二編輯/馨月國學大師南懷瑾在發表自己對教育態度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否則遲早是要出問題的,人格的教育、學問的修養才是貫穿孩子一生的關鍵所在就像大師南懷瑾說的那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夠只關注孩子分數的高低,因為分數是一個刻板的評價概念,只憑著一張幾頁紙的考卷就定義孩子未來的長遠和人生的走向是很不現實的。比如說佔據著我國財富排行榜前幾的馬雲,他一手建立了電商帝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改變,但是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也並不理想。
  • 曾國藩:一個家庭能否興旺發達,全看這3點,不然一敗塗地
    一個家庭是否能興旺發達不僅要看父母的能力,還要看這家的孩子是否成器。因為父母再厲害再有能力,也會有老的一天,如果自己的孩子只懂得吃喝玩樂沒有一點上進心,那麼即便家財萬貫也會被揮霍一空。家也就慢慢敗落了。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就格外重視對自己後代的教導。他的家教非常的成功,子孫八代沒有一個敗家子。而且在各行各業還人才輩出。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這句魔咒。
  • 李玫瑾:孩子將來能否掙大錢,6歲前就能看出,跟學習成績無關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將來能否掙大錢,從小時候就已經註定了,根本不用等到孩子長大。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將來能否掙大錢,6歲前就能看出,跟學習成績無關!,孩子的智力和性格的發展都比較快,如果你能好好培養的話,未來過上富人的生活的機率更大一點,除了智力之外,性格和行為習慣都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性格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糾正。
  • 孩子能不能「成器」,3歲就能看出?心理學家:父母的脾氣是關鍵
    孩子能不能「成器」,3歲就能看出?心理學家:父母的脾氣是關鍵英國著名作家威.赫茲裡特說過:好脾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確實,一個人的脾氣決定著他的性格,而性格則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中國有句老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 曾國藩教子有方,不想讓孩子長大成為「逆子」,這三種苦要讓他吃
    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比較優秀,爸媽教導有方,將來孩子也會成為一名懂事大氣的人,而如果爸媽作風不好,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好的家庭環境可以培育出優秀的孩子,這個觀點從古至今得到了無數次的驗證,這也是古代大家製作家訓的一部分原因。
  • 曾國藩:不想養逆子,就讓孩子多吃這3種苦,越吃越有福氣
    一個孩子能否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一定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和影響。縱觀古今,但凡成大事者,一定都是擁有良好的家風,他們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教育。中國的歷史名人,在現在也備受推崇的人物,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值得見解。
  • 6歲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孩子這3方面「使勁管」,將來更出色
    3-6歲的兒童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他們可塑性強,愛模仿,愛探索,但自控能力較差,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較弱。這個時期,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 曾國藩:家庭能否繁榮興旺,關鍵在於這3點,你家佔了幾點
    人生在世幾十年華,前半輩子父母要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事做人,後半生安享晚年。為人父母,如果只知道給孩子創造卓越的經濟條件,卻不知道教育後代,那麼留下萬貫家財給自己的後代,必然也是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但曾國藩家族人才濟濟,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魔咒。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這6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因為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的性格,而性格一旦形成後,將會很難發生改變,所以家長在這期間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將他們培養成才,若發現孩子有這6方面的問題,一定要使勁管,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更出色。
  • 曾國藩:做人有四個雷區一定要避免,否則前進的道路上會阻礙重重
    」老天是如何安排的,我們不知道,可是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就應該儘量把它做好。曾國藩是識人的高手,在一生中發掘了無數的人才。根據他一生的經驗,曾國藩認為人有四個雷區一定要避免,否則就會淪為無用的「敗類」。二,狂而不譁,能成器,反之,敗類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人的一生起起伏伏,總會有失落或者得意的時候。當自己得意的時候,不要驕傲,別人失意的時候,也不要瞧不起。人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很容易忘了這一點。
  • 別老死盯著孩子學習,做好這兩點,孩子成績想不好都難,家長謹記
    眾所周知,當孩子上學之後,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成了家長們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了,所以現在的家長們,下班之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檢查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就怕孩子一時馬虎而導致學習陷入困境。其實,有這種感覺的家長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在很多家長眼裡,陪著孩子學習就是盯著孩子寫作業,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陪孩子學習、做作業,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不是說我們簡單的盯著孩子就行了,只有用對了方式方法,才能促進孩子更好的學習和進步。一、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盯得太死只會徒增壓力,讓孩子犯錯甚至討厭學習。
  • 家庭教育的原則:不要只盯成績,你還要做好這些方面
    「教育焦慮」幾乎是現在每一個家庭的現狀,父母會因為孩子各種教育問題而焦慮,成績、小升初、學區房、重點中學、興趣班……於是,孩子的衡量標準就變成了成績。成績好,皆大歡喜,成績不好,著急上火。家庭教育如果變成了「唯分數論」,就和學校教育沒有太大差別。其實,家庭教育還有其更重要的使命,包括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觀念、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等方面。
  • 孩子能否出人頭地,不在於成績好壞,曾國藩一語點醒許多糊塗父母
    今天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獨特的教育心經《教子六項》,不僅針對孩子,更是針對成年人。歸納起來,主要是這六點:勤、孝、儉、仁、恆、謙。針對子弟生長於富貴家庭、慣於養尊處優的特點,曾國藩特別強調戒驕奢、倡勤儉、主敬恕、不忘本。他認為「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從不準許子女睡懶覺。在家裡男要掃地、種菜,女要做飯、織布。
  • 讓孩子更優秀!那麼,請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
    在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喜歡用打擊孩子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這些父母總能找到孩子的缺點,用自認為是很有趣的方法來逗孩子。還有些父母,每每訓孩子的時候,總會拿孩子的缺點來挫傷孩子。都想培養出優秀,聰明的孩子。想讓孩子更優秀應該找到孩子的優勢!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站住腳,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的專長、優勢,而不是毛病。
  • 曾國藩:要想孩子成才,這三件事必須做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大量補習班、興趣班,他們總是帶有某種焦慮,別人家的孩子又上補習班了,別人家的孩子又上舞蹈班了,好像自己的孩子不跟著報上幾個班,就落後一大截。家長們想要孩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注意方式方法。要想孩子成才,首先做好三件事。
  • 孩子認真學習還是磨洋工?4個方面有跡可循,家長不需要時刻盯著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家孩子不笨,但就是不好好學習!」很多家長都聽過老師這樣評價自家孩子,這句話既含褒義又含貶義,老師話裡的意思,家長要清楚。想必家長也有同樣的體會,平時孩子腦瓜子轉得快,看起來很機靈,不過都是用在學習以外的地方,比如玩遊戲上手快、挑父母話裡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