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要想孩子成才,這三件事必須做

2020-09-03 馮明懷樹屋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大量補習班、興趣班,他們總是帶有某種焦慮,別人家的孩子又上補習班了,別人家的孩子又上舞蹈班了,好像自己的孩子不跟著報上幾個班,就落後一大截。

家長們想要孩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注意方式方法。

要想孩子成才,首先做好三件事。

01 關注孩子、陪伴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起跑線不是上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而是父母的關注與陪伴。父母關注、陪伴孩子,是在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依賴性,在父母的關注和陪伴下,孩子會覺得安全感滿滿。

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次溝通,都會在他心裡留下愛的印記,滋潤他的心靈。

缺乏父母陪伴與關注的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這可能導致他們性格變得孤傲,而性格會影響孩子一生。

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在工作或其他事上,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與陪伴。我們似乎忘記了當初迎接初生的他的那份為人父為人母的喜悅,忘記了曾經許下陪伴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的諾言。

假若因其他事情缺席孩子的成長,恐怕就違背初衷、得不償失了。

關注孩子、陪伴孩子,不是在同一個空間裡毫無互動,也不是陪孩子做作業時責罵孩子不會做題,判斷是否關注、陪伴孩子的標準不是面對面的距離,而是心與心的距離。

即使工作再忙,每周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同孩子一起動手做點小手工;實在不能面對面,視頻聊天不失為一種方式。

通過這種良性互動,孩子增強了對父母的信任,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於他成長是有益的。

  • 晚清一代名相曾國藩日常公務繁忙,很少有時間面對面陪孩子,這並不妨礙他關注孩子、陪伴孩子。《曾國藩家書》就是最好的例證。

《曾國藩家書》中記錄下了曾國藩教授兒子讀書方法、作文寫字本領、給兒子們選定必讀經典的字句。

曾國藩始終關注孩子在學業上的進展,與孩子互動交流,勉勵他們繼續進步。後來曾紀澤、曾紀鴻兩兄弟在各自領域都頗有建樹,與此不無關係。

02 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開發人的智慧,激發人的潛力,這種作用於孩子尤甚。

但興趣不是逼出來的,父母一味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孩子不情不願,結果只能是事與願違。

倘若孩子的興趣得到尊重、重視,甚至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的潛力將得到充分發揮,人生將可能更加出彩。

  • 尊重孩子。我們應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帶著攀比或者希望通過孩子彌補自己年輕時的遺憾這樣的私心去逼迫孩子。

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與人生。

觀察孩子。孩子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在自己喜愛的事物,留心觀察孩子在生活、學習中的言行舉止,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 引導孩子。鼓勵和支持孩子做感興趣的事,幫助他們取得學習與興趣兩者之間的平衡,引導孩子在發展興趣過程中建立健全的人格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曾國藩的大兒子曾紀澤科舉考試不如意,不想再考下去,他喜歡西方社會學和語言學,曾國藩尊重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往這方面發展。

曾國藩給兒子請老師,親自為兒子的書審閱、刻版發行。

二兒子曾紀鴻喜歡數學,曾國藩也支持他學習研究,難能可貴的是,儘管自己不會,他願意為孩子去努力學習和了解。

後來,曾紀澤成為晚清外交家,曾紀鴻成為數學家,他們成就的取得與曾國藩對孩子興趣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03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問題,是人生一切問題中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通俗來講,就是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當高瞻遠矚地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孩子學會勤奮、善良、真誠、擔當、正直等人類的美好品質。

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作為指導,孩子在與外界的不斷接觸、接受外界負面信息後,猶如在漫長的黑夜之中,找不到道路與方向,還可能碰壁。

一旦孩子擁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正如在黑夜中有了明燈和指南針,他們將以正確的態度和看法來面對人世間的種種,他們將活得充實與精彩。

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總會有意無意地模仿父母。以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適時對孩子的表現給予教育和指導,對孩子人生觀的樹立幫助很大。

有人說,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餵養他們,而是引導他們。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他們作出正確的決定,他們將逐漸變得成熟與堅定。

正確人生觀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參與孩子的整個成長,在成長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引導孩子停還是走。

曾國藩在給兒子的信中說,&34;

讀書明理,就是曾國藩對孩子人生的期望。具體而言,曾國藩要求孩子做到六項,即&34;六字。從曾紀澤、紀鴻兄弟的一生來看,他們做到了。

教育孩子就像栽種莊稼,需要我們投入時間與精力,為這塊田地找適合的種子,及時給莊稼鬆土、施肥、澆水、除草,莊稼長勢不好了,迅速尋找原因,修正問題。

有怎樣的開始就有怎樣的結束,孩子成才的路程,需要父母保駕護航。

(圖侵刪)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兒子為什麼能夠成才?
    好多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也是操碎了心。曾國藩家的兒子每天都要做四件事情,看書,朗讀,寫文章,練字。這四件事是每天都要做的,也不像現在的孩子還有星期天,寒暑假,他家孩子也沒有叛逆,曾國藩的家教是非常嚴格的,他家的孩子身上從來沒有嬌驕之氣,這是做為父母,我們要學習的一個宗旨,不能嬌慣孩子要有鮮明的態度,明確告訴孩子,他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 清華教授坦言:父母要想孩子成才,少說3個「不要」,多做1件事
    文/寧媽媽育兒經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否則會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清華教授坦言,父母要讓孩子成才,就要學會對孩子少說3個「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做一件事。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低谷的時候,莫做3件事,多做4件事!《增廣賢文》裡面說得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向我們道透社會和人性的現實一面,真可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啊!
  •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家都迷戀曾國藩?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
    有一份報告中指出,國內外一批高端人士,既包括知識分子,更包括企業家,都將曾國藩的思想智慧奉為圭臬。曾國藩身上到底有什麼特殊的魅力,能讓一眾企業家和創業者心悅誠服呢?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曾國藩原先名字叫曾子誠,為了以示決心,曾國藩將名字改為現在這個名字,號也改為「滌生」,表示浴火重生的意思。結果沒堅持幾天,曾國藩的第一次戒菸行動就宣告失敗了。在這之後他的戒菸一直反反覆覆,一次次以失敗告終。直到32歲的曾國藩進了翰林院後,他猛然醒悟,如果戒菸這件小事都克服不掉,這輩子還想幹什麼大事呢?
  • 曾國藩忠告:如果你現在處於逆境,這3件事絕對不能做,謹言慎行
    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此話一點也假,他們兩位晚清中興名臣,一個靠慧眼識英雄、提拔重用人才而建立絕世奇功,一個靠文韜武略、能徵慣戰而彪炳千古。曾國藩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上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並且在「洋務運動」之時成為了著名的一個領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曾國藩家訓
    人生可以忙,卻不能瞎忙,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 人千萬別被束縛了,別人怎麼看,怎麼想,那是別人的事情,至於你,全在你如何衡量自己。 我們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適合什麼。 別人的生活的怎麼樣,我們不要去嫉妒,因為那是別人的位置,你所擁有的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做這3件小事,孩子以後想不成才都難
    導讀: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做這3件小事,孩子以後想不成才都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做這3件小事,孩子以後想不成才都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真正大格局的人,往往都愛做這三件事!
    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大格局從何而來?經常做這三件事就可以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兩者的格局大小不同,最後導致做人做事方式不同,結果也不同!那麼,大格局從何而來?其實,大格局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逐漸培養起來的。琢磨君認為:真正大格局的人,往往都愛做這三件事!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孩子留學申請,家長必須做對這5件事
    出國留學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雖然孩子是留學中的主角,但只有家長參與其中並正確引導,才能使孩子在留學準備的各個環節中做出正確選擇,享受精彩的未來。很多家長會問:「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真正幫上孩子?」這裡,有5件非常重要,家長必須做對的事。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做對這四件事
    生命就像這隻缽,若被細細碎碎的小事填滿,每天雖忙忙碌碌,卻也會感到焦躁不安。 人生可以忙,卻不能瞎忙,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01經營好家庭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
    導讀: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讓孩子走出自我,家長做這三件事,孩子社交能力強
    想讓孩子走出自我,家長做這三件事,孩子社交能力強相信很多的人都有過同樣的體會,就是自己的孩子見到人總是會害羞,和別人一說話就臉紅,社交能力非常差,但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還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
  • 曾國藩的家訓放到現在也受用:想讓孩子有出息,這3種苦不能錯過
    >曾國藩曾把「勤」看成立家立業的根本,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事業上,都會十分的嚴格要求子女和自己,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勤奮,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就了曾家的輝煌。曾國藩正是把「勤」這個字看的十分重,所以他在立「家訓」的時候也是圍繞著「勤」而建立的,從小讓孩子克服3種苦,這樣才能讓孩子未來成才,因此曾國藩的家訓放到現在也是非常受用的。
  • 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做了幾件
    孩子的三觀,未來發展,跟父母是息息相關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去做一個引導,如何去培養孩子,全靠父母接下來的用心程度,沒有一個父母對孩子不上心的,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培養,引導孩子,只能心理著急,甚至是做一些自以為的培養,按照之前老一輩的思路來,現在對於孩子的培養,之前的老路有的適合有的不適合,那麼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帶孩子多了幾件。
  • 曾國藩忠告:人生唯有這2件事靠得住,早知道,人生少走彎路
    為什麼曾國藩的一生,在經歷多個磨難之後,會被稱「半個聖人」是因為他曾經在家家書中提到過的這兩點:人生唯有這2件事靠得住,早知道,人生少走彎路。1. 一勤天下無難事曾國藩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人生在世,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以「勤」字為根本,萬事「勤」為先,再難的問題、再難的事情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和方法。
  • 父母能忍三件事,養出來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家長們別忽視
    但無論怎樣,父母在教育這件事上都沒有停下來,因為只有不間斷的教育,才能促使這些男孩子長大後成人。雖說現在的女孩也會有高的學歷和工作能力,但是從過往的情況來看,男孩還是避免不了要&34;。所以說趁著此刻去教育男孩,才能讓他們長大後成為那個有責任,並且願意獨自去承擔責任的孩子。培養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各種教育和方式,想要讓孩子成才變優秀,那父母必須要做到忍耐,尤其是在這三件事情上更為忍耐才行。
  • 曾國藩晚年身體十分難受,這件事,非自己的22歲小妾做不可
    曾國藩被列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出身於晚清的一個地主家,從小虛心好學,道光18年便考取了進士,成為軍機大臣,而後在面對太平天國暴亂的戰爭中,他創立了湘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正是曾國藩的努力,才讓滿清晚滅亡半個世紀(若不是曾國藩的湘軍,恐怕太平天國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推翻滿清了!)曾國藩雖然一心創辦洋務派,但他的骨子裡還是十分封建的。他一生信奉程朱理學,以男女之事為恥。曾國藩成了許多文人墨客所學習的典範。
  • 曾國藩老先生坦言:孩子未來是否成才,不能只依據孩子的成績
    但朋友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反應,他覺得這是一件小事,孩子不願講就不願講吧。這就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一個人的優秀與否絕不是只依據成績來判斷。但是過度的節儉就變成了摳門,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時,一定要把握好那個度。並且告訴孩子在該省的時候省,該花錢的地方也要捨得花錢。
  • 父母要捨得逼孩子去做這3件事,影響孩子未來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看著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慢慢長大挺好,但回頭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還有十八般武藝的時候,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丟進課外輔導班。你不逼孩子一把,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居然還可以這麼優秀!下面這三件事上,我們必須逼孩子一把,你做到了幾件?
  • 必須由爸爸陪孩子做的三件事
    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非常認可必須由父親陪伴孩子做的三件事情,這是媽媽不可替代或者媽媽做的效果沒有爸爸做的好的事情。第一個必須由爸爸做的事情就是陪孩子一起運動,不管男孩還是女孩,身體健康都是茁壯成長的基礎。